三峡说课稿 (2)
郦道元《三峡》优秀说课稿(共17篇)

郦道元《三峡》优秀说课稿〔共17篇〕篇1:三峡郦道元教案三峡郦道元教案教学方法说读讨论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掌握“自”“至于”“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2、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过程与方法:采用说读法教学本文。
第一步,节奏清楚的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三步,总结本文的写法,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才能。
欣赏三峡的独特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当堂成诵。
积累重点词语。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
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①如有条件先欣赏《长江之歌》,后讲解: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获得成功。
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场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根底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进步到139米。
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
这一节课开场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二、作者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
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屡次出任地方官。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普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三峡》说课稿3篇

《三峡》说课稿3篇《三峡》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三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描绘自然山水”为主题展开。
《三峡》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课文主要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本文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和衬托写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积累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和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基于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感受、想象审美之上,引导学生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把教学课时确定为一课时。
教学准备方面,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卡片和学生自主学案。
二、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本单元“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的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我将创造性地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2、学法:根据《新课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学习要求,我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搞好课前预习,对照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完成《三峡》自主学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峡》说课稿(最终版)

《三峡》说课稿(最终版)第一篇:《三峡》说课稿(最终版)《三峡》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篇目是《三峡》。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三峡》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集中学习文言文单元,要在七年级分散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
本篇是郦道元描绘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作者先写三峡的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的特点,分别写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展现三峡的豪情之美、雅趣之美和悲凉之美,体会作者因景而生的情感变化。
此外文章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的好材料,更是诵读与学会审美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学习基础;然而,学生间的差距依然较大,目标的设定还是要照顾到全体,以中等水平学生作为依据。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求学生“诵读古诗文,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等,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我将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2.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逐步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作者因景而生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揣摩课文凝练的语言,发现词语背后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
2.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会由总说到分说的结构布局。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景物的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本课的教学也应当以掌握基础知识为重;)教学难点:体味文章语言的凝练和作者因景而生的情感。
(学生对语言以及意境还只停留在感性层面,揣摩玩味尚且未及,考虑到学生实际,所以确定了本文的难点;)四、说教法,说学法(一)说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语感,以利于积累,而《三峡》是要求背诵的篇目之一,据此我主要选择以下四种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激发兴趣);诵读法(培养语感):谈话法(适度点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二)说学法: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归宿;学法如下: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培养语感,体会感情。
第10课《三峡》说课课件(共4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参考译文: 1.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2.除非正午和半夜,其他时间都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3.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 泉瀑布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5.解题: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先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再分写三峡的四季景色。 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guǐ jué)的美景,描写了大自然的 无比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出示“三峡”的风景图片: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 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三峡)。同学们,(欣赏图片)请看这就是余秋雨所说的三峡,到 底三峡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看看古人郦道元眼中的三峡是如何的无限风光吧。 (揭示课题)
三、说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能力。 2.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3.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词汇,体会三峡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 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3、三峡的知识链接 长江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它西 起它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 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长二百零四公里,是中国古文化发 源地之一。三峡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古朴与自然美妙结合,使 三峡景色更加美丽。
板块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 (1)根据范读标出自己误读或不会读的字音。 (2)根据范读划出朗读节奏。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

只言片语【2 】摹山范水诵思说写赏美悟情-------说《三峡》尊重的列位评委,列位同业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标题是《只言片语摹山范水诵思说写赏美悟情》.经由过程对《三峡》一文的解读,我将从教材剖析.教法学法.教授教养设计.教室评价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课的熟悉.一.容身文本,细析教材准肯定位:1.细析说教材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旨在经由过程对它们的进修,让学生初步懂得我国古代优良文化,感触感染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引起学生进修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致.本文是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的第一课,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经由过程对三峡的山川和四时风景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三峡的壮美风光.文章写景活泼,用词精准,具有一种特别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述手段以及对偶.夸大.引用等修辞手段的成功应用,更是令人赞叹.2.商量明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请求是:“浏览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对象书和注释懂得根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请求诵读,以利于积聚.”并且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必定的文言文浏览才能,依据他们的现实情形及本文特点,我确立的教授教养目标如下:(1)常识和才能:精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聚文言词汇;懂得课文内容,领会三峡的美;控制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办法.(2)进程和办法:经由过程朗读,体味三峡壮美的风光;经由过程自立.商量.合作进修,咀嚼写法之妙;(3)情绪.立场和价值不雅:感触感染三峡雄奇平缓.清幽秀丽的风景,激发烧爱故国江山的情绪.3.凸显重难点学生是进修的主人,在进修新常识前,要具体剖析学生的进修基本.进修艰苦.心理特点及成长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进修的重点.难点.本单元请求在整体感知的基本上深刻咀嚼文章的优好意境,所以我把重点肯定为:懂得课文内容,领会三峡的美;作者在凝练活泼的笔墨中尽显山川的特点,是以我把咀嚼写法之妙作为本文的难点.二.容身学生,巧用教法指点学法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思绪清楚,布局天然, 动静相生,摇曳多姿;要让学生居心领会,才能获得美的享受.教授教养中我重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指点朗读法进行教授教养.上课前,应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俏丽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辅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看美图,听美乐.赏美文,以此关心学生初步领略文章的美.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绪而终于情绪的.文学家把本身的情绪表达出来,他的目标老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情绪感化的”.是以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境外,还要经由过程指点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说话活泼地再现作者的思惟情绪,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述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识.所以,在教授教养进程中,我指点学生经由过程朗读咀嚼和合作商量来领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惟情绪,最终收到熟读成诵的后果.同时重视常识的内引外延,教室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练一练.背一背.写一写这些环节,引诱学生自立.合作.商量进修.三.容身教室,精心设计教授教养流程本节课我用六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三步.寻读课文,领略美景.第四步.品读课文,赏析靓点.第五步.读读背背,熟读成诵.第六步.课外延长,拓宽视野.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常识的开始永久来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授教养的清规戒律.所以教授教养时我先应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三峡的配乐图片,如许让学生置身于三峡优美的情境中,产生浓重的念书兴致,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激发了强烈的进修念头.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一读前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以我安排了如下运动:1.朗读: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本环节的设计凸显了进修目标.经由过程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造就语感.) 2.细读课文,依据文言文翻译替.留.调.补.删的办法,借助注释.对象书.自力翻译课文. 3.学生质疑,师生配合商量.4.积聚重点文言词语.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表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授教养的请求,凸起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到了语文常识.语文办法,达到语文课内容与情势的同一.)第三步.寻读课文,领略美景.懂得课文内容,领会三峡之美,是本文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开展了“今天我是小导游”的运动:三峡之美,不仅在郦道元的笔下,也在我们的想象之中.请朗读课文,查找三峡之美,睁开想象的翅膀,把寻到的美景以导游词的情势展示给大家.并且率先示范:列位旅客:大家好!迎接来到俏丽的长江三峡旅游不雅光.如今我们的船正行走在巫峡之中,这里的山绵延升沉,重重的绝壁,层层的峭壁,固然没有嵩山的俊美,恒山的独特,但我信任它的雄浑大家必定会爱好的!这一运动让学生倍感高兴.再加上典范的引诱,学生特别积极自动.展示中他们的说话之出色,想象之丰硕令人惊奇,欣慰之余对他们的成果加以归纳,总结出如下板书(幻灯片出示)三峡的山:延绵高大------------------雄浑美三峡的夏水:丰盈迅疾------------------奔放美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清优美三峡的秋:悲凉萧瑟------------------凄婉美(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锤炼了学生的白话表达才能,并且让学生充分领略了三峡的美,透辟的懂得了课文内容,凸起了教授教养重点.)第四步.品读课文,赏析靓点.品一品如斯宏伟绚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述,其写法令人称奇.如今请同窗们四人一组,跳读课文,找出本身爱好的语句,读一读,并扼要解释来由.在与学生互动中得知,学生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是实时赐与提醒,告知学生我们观赏文章,可从说话.构造.表达方法,描述的角度等多方面着手.为了更好的关心学生控制文章的写法之妙,并辅之以演习来提醒.(出示幻灯片)练一练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面表现了山峦的--------- ,山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描述,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段,凸起水势---------------.3.本文用词精准,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段?在文中起了什么感化?(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教授教养环节,旨在冲破难点.在此环节,我勉励学生畅所欲言,以自立.合作.商量的方法完成进修练习.当然,本文靓点许多,教授教养中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学有本身的体验,等于收成.至此,教授教养中的重.难点都一一完成了.)第五步.读读背背,熟读成诵.背一背在这一环节,我是如许点燃学生的背诵豪情的: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硕游历和散文家丰富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斯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时,收纳山川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精妙至极.如许的美文,我们理应先背为幸啊!话音刚落,朗朗书声不绝于耳.第六步.课外延长,拓宽视野写一写请观赏襄阳的美景,进修郦道元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手段,拿起你手中的笔,绘出我们的故乡美.(新课程标准请求,要重视学生现实应用常识才能的造就,我设计的这道功课题,目标就在于此.)四.容身后果,真话实说教授教养美点这堂课中我引诱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说,说中练.先生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经由过程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先生恰当的点拨.演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懂得了课文的内容,进修了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的办法,并且领略了故国山川的壮美,激发了酷爱故国的热忱,更重要的是真正实现了进修方法的改变 ,变被动接收为自动商量,显著地进步了教室效力.五.停止语英国一位作家说过:播种行动,可以收成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成性情;播种性情,可以收成命运.这节课我想在学生的心坎上播种美,我更愿望他们用本身的双眼去发明美.感触感染美.赞扬美.我的说课到此停止,恳请评委们批驳斧正!感谢!。
《三峡》说课稿(通用15篇)

《三峡》说课稿(通用15篇)《三峡》说课稿 1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的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三峡》。
现在,就这篇课文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理解:《三峡》是由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一篇写景散文。
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三峡》即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一篇优美的文学篇章。
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了解三峡的相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从认知水平上说,初二年级的学生已到了“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经过初一年级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基本有条件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构,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的景色,总写气势恢弘,分写四季景色,特征鲜明。
同是四季的景色,特点不同。
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突出水流速度之快;春冬季作者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漱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教学难点: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这方面可以利用文言文的辅助书来迅速,直观的了解字词的具体的含义。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但是因为接触文言文不够全面,不够深,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在字词的解释,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要借助一些课外的辅助书来帮助理解课文。
三峡说课稿_2

三峡说课稿三峡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本课音乐活动是从学生演唱表演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美感。
让学生聆听、演唱、等活动中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本课的内容与三峡有着密切联系的,让孩子们喜欢三峡、热爱三峡并初步了解川江号子风格歌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对歌曲的表现力。
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1、教学目标:A、让学生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歌曲。
B、初步让学生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2、教材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本课歌曲。
难点:初步让学生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二、说教法: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获得知识。
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多媒体,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说学法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以音乐的情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宽松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创造地表现音乐。
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欣赏贯穿教学始终,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激发他们感受、体验音乐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前准备的全过程,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整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1、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互动问好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中去从而为教学做铺垫。
2、激情导入:首先我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通过给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峡》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堂语文课,主题是《三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培养对自然和人文的认识与感悟。
一、态度与方法1. 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2. 采用讲授、讨论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3. 教师在讲解时运用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实地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和人文价值;(2) 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三峡的美景;(3)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的认识与感悟。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珍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传授三峡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和人文价值;(2) 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
2.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的认识与感悟;(2) 启发学生对自然和人文进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引入三峡的话题,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三峡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听过三峡?它位于哪个省份?你知道它有哪些特点和人文价值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 学习新课:(1) 分析三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它是位于长江中游的一个地区;(2) 展示三峡的风景图片,介绍三峡的景观特点,如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江水以及壮丽的瀑布等;(3) 讲解三峡的人文景观,如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传统的民俗文化等;(4) 学生讨论:你们对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什么感想?3. 拓展延伸:(1)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保护自然和珍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2) 探讨如何保护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3)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活动,到三峡进行观察和体验。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三峡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写一篇关于三峡的游记;(2) 布置小组作业: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进行调研,并在下节课进行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说课稿
栾城县冶河镇中学石辉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三峡》。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主要以写景为主。
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
《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
”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辅助手段:
用幻灯片演示三峡风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整体设计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
引导激趣出示目标简介作者感知课文研读课文
布置作业
(二)、具体教学设想: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为了让学生轻松走入课堂,并联系已有的相关知识,我设计了谈话式导语,“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聊一件开心的事,最近我去了趟三峡,当然不是亲自去的,是从网上去的。
”听到这儿,学生会会心的一笑,然后结合图片说“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你知道有哪三峡么?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很多诗篇,我们学过的关于描写它的诗你记的么?”学生能够引出已有的知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由此师生齐诵诗篇共同走入课堂: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并用多媒体演示三峡风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步: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去学习)
第三步:师生共同合作,根据课前预习,简介作者郦道元。
第四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读、试读、评读、齐读整体感知课文,体悟文章的情感。
着重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
第五步:研读课文
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此环节,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
具体有以下步骤:首先,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步骤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实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课文。
其次,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这是基于《新课标》“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实施。
最后,理解成诵。
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特别是在理解基础上积累,当堂成诵,既巩固了积累,又体现了理解的要求。
第六步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课外拓展,收集有关三峡的古今诗词、歌谣以及三峡工程相关资料,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同时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2、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将抬高至175米,请对照课文,查找有关的资料和图片,推想一下,到那时,郦道元写的景色将有哪些变化?写一篇短文,400字左右。
意图:设计有创意的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练笔,真正达到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
板书设计
三峡
山———奇、壮——雄奇美
夏: 猛、急——奔放美
水冬春:清、趣——清悠美
秋:肃、凄——凄婉美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