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历史样卷
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闭卷)(解析版)

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A.建造干栏式房屋 B.种植粟C.铸造司母戊鼎D.使用甲骨文2.如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C.交子D.银元4.如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A.推动经济发展B.促进民族交融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5.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6.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改进B.印刷技术的进步C.国家政策的支持 D.对外交流的发展7.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8.如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A.史学B.农学C.建筑学D.医药学9.1684年,清政府设立﹣﹣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该机构是()A.辽东郡B.伊犁将军C.军机处D.台湾府10.他是虎门销烟的英雄、八闽人民的骄傲。
“他”是()A.林则徐B.左宗棠C.康有为D.严复11.“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A.背景B.目的C.性质D.作用12.19世纪末,日本通过发动侵华战争,获取巨额赔款和在华设厂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A.公元1912年B.公元1918年C.公元1919年D.公元1920年14.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A.甲午中日战争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15.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A.北平B.锦州C.沈阳D.天津16.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
第一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试卷卷二示例

第五級示例二及評語
7
8
9
10
11
評語
立意: 詞句: 本文立意明確,言之有物。內容借記敍日常 文句流麗,用詞準確優美。 和校園生活數事,表達對唐老師感激和敬愛 之情。當中所含哲理,令內容更顯深刻。 表達: 1. 擅 用 人 物 說 話,增 強 現 場 感:在 次 頁 次 段 直 敍 學 生 故 意 裝 傻,說 屈 原 因 被 妻 子 取材: 1 . 記 述 關 懷 學 生 的 表 現:以 短 訊 問 候 和 鼓 勵 拋 棄 才 投 江 自 盡,以 及 第 三 頁 直 敍 唐 老 在 挑 燈 備 戰 中 的 學 生;以 孔 子 和 空 杯 子 的 師 說 孔 子 與 弟 子 找 到「 宥 卮 」杯 子 這 故 故事開解成績一落千丈的作者。 事 以 開 解 成 績 低 落 的 作 者。令 人 如 見 其 2 . 記 述 教 授 歷 史 科 的 表 現:凸 顯 唐 老 師 學 識 面,如聞其聲。 2. 過 渡 段 自 然:次 段 短 短 一 句「 那 夜 令 我 淵博,卻不四處炫耀。 3. 借 離 職 一 事 顯 現 他 的 風 骨 。 想起了…… 的一點一滴。」即由眼前 所見電話短訊帶起了和唐老師以往的 片斷回憶,轉折自然。 3. 運用偶句,增強敬師之意:第四頁篇 末:做 人 一 定 要 有 風 骨, 「 古 有 陶 淵 明, 今有唐老師」。 總評: 總評: 取材獨特,別出心裁,成功凸顯文章立意。 記敍描寫和修辭運用均自然而靈活。 內容 表達 結構 段落銜接,情節發展: 文章開首以作者疲累備戰文憑 試,接到鼓勵短訊致抖擻提勁温 習作引起,再回憶倒述初見唐老 師時不大敬重的表現,及後欣賞 唐老師學識淵深,有風骨,關懷 學生的表現,最後從回憶中返回 現實,以帶着老師的祝福和哲 理,安心步入試場作結。 標點字體 字體: 美觀清晰 標點: 準確得宜
广东省深圳市港澳台侨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港澳台侨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D、各国君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汉承秦制”表现在①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③实行科举制④实行分封制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④3.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张骞通西域为“凿空”。
对“凿空”最准确的理解是A.开通东西交通 B.第一次到达西域 C.获得人们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 D.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①青苗法②农田水利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市易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5.下列史实与康熙皇帝有关的是①册封五世班禅②派驻藏大臣③平定“三藩之乱”④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6.清朝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元朝时基本上属于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奴儿干都司 D.宣政院7.外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准许华工出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8.近代中国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出现于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60年代 C.19世纪60、70年代 D.19世纪80、90年代9.下列对鸦片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似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有A、中国军民都进行了英勇抵抗,显示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B、战后条约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C、都是侵略者蓄谋已久的结果D、战争都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10.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B、为中国科学的发展扫除了障碍C、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D、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1.下列对“八七”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策略方针C、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D、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12.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被日本侵略者列为“统制事业”的行业有①农业②矿业③金融业④钢铁工业⑤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1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三大改造完成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4.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共同点是A、战争期间颁布的文献都包含有天赋人权思想B、都有一个伟大人物领导C、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D、都颁布了影响深远的宣言15.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打败沙俄,鸦片战争中英国打败中国。
资料说明书2017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考生在各科的成绩分析

資料說明書
2017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生在各科的成績分析
2017年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共設24個甲類學科,當中19科設有中、英文試卷供考生選報;所有答卷,不論是採用中文或英文作答,本局均以同一評卷參考及評級標準處理。
考生證書不會列出各科的應考語文。
另設有40個乙類學科及6個丙類學科。
每個考生最多可報考8科。
甲類學科的科目成績,共分五級(5、4、3、2、1),5級最高,1級最低,在第5級之內,表現最優異的考生可獲5**級成績,隨後表現較佳的考生可獲5*級成績。
第1等級以下的成績不予評級,亦不會列於證書上。
乙類學科的評核工作由個別課程提供者負責處理。
考生的成績經考評局審訂後滙報於香港中學文憑證書上,分為「達標」及「達標並表現優異」,「未達標」的成績不會列於證書上。
丙類學科考試採用英國劍橋國際考試委員會(CIE)高級補充程度科目的試卷進行考核,評分及成績評級等工作由英國劍橋國際考試委員會負責。
成績共分五級(a、b、c、d、e),a級最高,e級最低。
e級以下的成績不予評級,亦不會列於證書上。
此數據集包括考生在甲、乙及丙類學科各科的成績表現分析。
2017年文憑試考生在甲類學科各科成績的表現- 日校考生
2017年文憑試考生在甲類學科各科成績的表現- 全體考生
2017 年文憑試考生在乙類學科各科成績的表現- 日校考生
2017 年文憑試考生在乙類學科各科成績的表現- 全體考生
2017 年文憑試考生在丙類學科各科成績的表現- 日校考生
2017 年文憑試考生在丙類學科各科成績的表現- 全體考生。
2017年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年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 分封制B. 封建制度C. 君主专制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要效忠周天子。
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2. 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
”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A. 明朝国威的树立B. 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C.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结合所学和材料,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故选择C。
3.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反映了清朝()A. 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 抑制商业、实行海禁C. 重农抑商、禁止走私D. 征收重税、严禁商贸【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对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及理解文言文题干材料的能力。
材料前者是通过增收关税来限制商业,后者是严格限制出海的海禁政策,结合题体现了清朝后期抑制商业发展,实行海禁政策。
ACD都概括内容不全面,具有片面性。
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香港中学会考∕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试题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样本试卷及...

香港中學會考香港中學會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試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試題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樣本試卷及練習卷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樣本試卷及練習卷牌照條款A. 背景1.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是香港中學會考(“會考”)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高考”)所有考試材料(包括但不限於試題、評卷參考、考試報告)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相關的考試材料(包括但不限於樣本試卷、練習卷、評卷指引)的版權擁有人。
世界各地的版權法賦予考評局若干獨有權利,包括複製作品的權利。
2.本牌照適用於考評局核准參與高考及/或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而又根據《教育條例》註冊的中學,惟考評局在任何時間擁有絕對決定權決定任何學校、團體或人士是否受制於本牌照或其他牌照安排。
3. 本牌照訂明許可人使用作品(定義如下)的條款。
B. 定義本牌照中:1. “許可人”指牌照證書列明的學校。
2. “套裝教材”指以一個或以上考試科目的作品的複製品匯編而成的選輯。
3. “複製”指以任何物質形式複製,包括但不限於手抄、影印、打印、掃瞄、攝影及以電子方法儲存。
4. “牌照證書”指考評局出具予許可人的牌照證書。
5. “牌照費”指牌照證書列明的許可人應付的牌照費用。
6. “牌照期間”指牌照證書列明的期間。
7. “作品”指(i)考評局發表的會考或高考各考試科目的每一份試題或其部份,惟各考試科目試題的每一組件試卷及各語言版本,本牌照均視作一獨立“作品”。
為避免疑義,會考或高考的其他考試材料,包括但不限於試題舉例、評卷參考、考試報告、指引、手冊,和考評局其他考試刊物,不屬於“作品” ;及/或 (ii)考評局出版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水平參照成績滙報資料套》內各考試科目的每一份樣本試卷或其部份及將於2012年初編印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各考試科目的每一份練習卷或其部份,惟各考試科目樣本試卷或練習卷的每一組件試卷或組件練習卷及各語言版本,本牌照均視作一獨立“作品”。
為避免疑義,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其他相關考試材料,包括但不限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水平參照成績滙報資料套》內除樣本試卷外的其他部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練習卷的評卷參考,和考評局其他考試刊物,不屬於 “作品”。
香港中五结业考试例题

中五结业考试科目﹕中国历史试卷一时限﹕两小时完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甲﹑乙两部,占全卷70分。2.甲部分为两组﹕I.商代至明代 II.清代至现代。每组各命四题,考生须于每组选答一题。3.乙部共命六题,考生须选答其中两题。4.全卷共答四题,每题内容方面占21分,安排表达方面占4分。5.在可能范围内,应使用简略地图辅助作答。甲部商代至明代 (第1至第4题,选答一题)1.细阅下面图表﹕君主年幼即位宦官有机弄权X专政君主联合宦官杀害Xa.上图是东汉政权互相倾轧的情况,X是代表哪类人物呢﹖ (1分)b. 如上图所示,为何君主要联合宦官杀害X,而不是联合X杀害宦官﹖ (3分)试用一个例子说明之。c. 他们的擅权与相权的低落有没有关系呢﹖ (5分)d. 他们的弄权倾轧对于整个国家造成了甚么的影响﹖ (8分)e. 有人认为东汉政权的覆亡是由于上述两者的权力斗争所引致。 (4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试抒发你的意见。2. 细阅附图﹕a.上图是西晋时代的五胡分布情况。试填上X和Y所代表的胡族名称。 (2分)b.为何这些胡族要侵扰中原﹖ (5分)c.承上题,他们的侵扰行动与西晋武帝的对外国策有没有关系﹖ (5分)d.朝廷对于胡族的威胁行为采取了甚么的态度﹖试解释之。 (3分)e.胡人又怎样导致西晋亡国呢﹖ (2分)f.有人认为外族是促使西晋灭亡的主因﹖你在若干程度上同意此说法﹖ (4分)试抒己见。3.细阅下面的资料﹕a.从上文的资料中,执政者是指哪个朝代的人物 ? (1分)b.上文中的四个不同的阶级分别代表什么 ? (4分)c.试用史实解释上文所提及的法律制度与科举两方面的不公平现象。 (5分)d.为何当时的执政者要实行这些政策 ? 他们的用意何在呢 ? (3分)e.试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当时人民受苦的情况。 (4分)f.倘若你是当国的执政者,你会否运用上述的重武轻文的政策管治国家呢 ? (4分) 试抒己见。4. 细阅下面的资料﹕a.上面资料中的X是代表朝廷里哪类的人士﹖ (1分)b.唐代和明代初期,为何X未能参与朝廷的事务﹖ (2分)c.上面数据反映了甚么的情况﹖ (1分)d.试说明在明朝的时候,为何X能在后期参与国家的事务呢﹖ (8分)e.他们的干政怎样导致朝政混乱﹖试从上述明代的数据中,选择两个 (5分) 例子说明之。f.有人认为明代这X类人士的用事是始于太祖的君主集权政策。 (4分)你同意该说法吗﹖试抒己见。清朝至现代 (第5至第8题,选答一题)5. 细阅下面两幅漫画﹕漫画一漫画二a.从上面的两幅漫画中,你能辨认出是中国哪个朝代的政策所造成的 (1分)结果呢 ?b.上述漫画代表着当时新政权实行了什么类型的统治政策 ? (2分)c.为何当政者要实行这些统治政策 ? (10分)d.这些统治政策的成效如何 ? (4分)e.有史家认为上述朝代的国祚比元朝的还要长,其中主因是前者实行了 (4分)不同的政策所引致。你赞同此说吗﹖试抒己见。6.细阅下面的资料﹕资料一﹕于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役击败了中国后,它与中国签订了X条约,该条约内容已招致各列强的妒忌。后来俄国能成功地逼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它便趁着这大好的机会与中国签订了Y,从而使俄国的势力大增。当列强知道该条密约后,邀起了它们对俄国的嫉妒心,于是各列强逼中国租借军港的活动便开始了。汉史氏《清朝兴亡史》资料二﹕列强瓜分中国附图a. 在上面的数据一中,X和Y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 (2分)b. 试在数据二的附图中,把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六个正确地方 (6分)名称填写下来。c. 正当列强你争我夺地在中国划分其势力范围之际,哪国尝试作出以 (1分)中介者的身分来调解它们的争夺活动 ?d. 承上题,为何该国要作出这样的调停行动呢 ? (6分)e. 该国的调停行动的成效如何 ? (2分)f. 史家认为中国没有被列强瓜分是与各列强国根本没有意图瓜分中国有 (4分)着密切的关系。你同意吗 ? 试抒己见。7.细阅下面的资料﹕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以为国家政治可逐渐走上正轨,前途是光明的﹔可是,事与愿违,因为当时X为了自身一己之利,准备窃取国家的大权。他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最终引致了Y在1913年的爆发。事件虽失败,国父仍继续其革命事业,务期有所成。郭兆华《中国革命史》a.在上面的资料中,X和Y分别代表什么 ? (2分)b. 试略述X在窃取国家大权时的过程。
人教版2017年中考四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初中毕业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某条约第三款规定:“……今大清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居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反映的这一不平等条约是A、《马关条约》的内容B、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C、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他被誉为“中国的铁路之父”,又被周恩来总理评价为中国人的光荣,他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大涨中国人的志气。
这里论述的“他”是A、张謇B、侯德榜C、史蒂芬孙D、詹天佑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者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的方针C、独立自主D、一边倒4、新华社电:2012年6 月中国自己制造的“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深的海底进行科学实验。
这次科学实验属于“863计划”中高技术领域的A、生物技术B、自动化技术C、海洋高技术D、信息技术5、19世纪早期,恩格斯从伦敦到巴黎可以使用下列哪一组交通工具A、火车和飞机B、汽船和汽车C、汽车和飞机D、汽船和火车6、下列关于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发明了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的0到9 十个数字的计数法②创立了伊斯兰教③创作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的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他(右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B、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C、颁布新宪法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8、“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
”这种现象实际是A、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表现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C、世界经济呈本土化发展趋势的表现D、和平发展全球化的表现二、材料分析题(第9题8分,第10题10分,共18分)9、阅读下列材料:“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8年海報
祖 國 工 業 飛 躍 發 展 嚇 得 英 國 膽 戰 心 驚
HKDSE-CH HIST 1-2
(樣本試卷)
8
(1)
(2)
(3)
根據資料一,開皇年間戶數有什麼變化?試簡略說明。 ( 2 分 ) (b) 承上題,為什麼開皇年間出現這樣的變化?試參考資料一,並就你所知, 加以解釋。 ( 4 分 ) (c) 根據 資 料 二 , 隋代的經濟情況是怎樣的?試簡略說明。 ( 2 分 ) (d) 參考 資 料 一 , 並就你所知,解釋隋代為什麼會出現資料二所描述的情況。 (6分) (a) 根據 資 料三 ,毛澤東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年面對什麼問題?試簡 略說明。 ( 2 分 ) (b)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建國初年採取了 什 麼 措施來解決資料三的問題?試根 據資料四,並就你所知,加以解釋。 ( 6 分 ) (c) 資料五的海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什 麼運動有關?從資料五找出兩項證 據支持你的看法。 ( 5 分 ) (d) 有人認為資料五的海報證明資料三提及的問題到 1 9 5 8 年已完全解決。你 認為這種推論合理嗎?試參考資料三和資料五,並就你所知,加以解釋。 (8分) 在隋朝開皇時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 1 9 5 6 年間所實施的經濟措施,哪一時 期較能達致「富民」的效果?試根據資料一至資料五,並就你所知,加以論述。 (15分)
HKDSE-CH HIST 1-4
(樣本試卷)
10
乙部: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末(下列三題,選答一題。)
5.
資料十: 《 李 文 忠 公 全 集 》 記 載 李 鴻 章 對 洋 務 的 看 法
「中國文武制 度 , 事事遠 出西 人 之上 , 獨火器 萬不能及……中國 欲 自強,則 莫 如 學習 外國 利器 , 欲學習 外國 利器 ,則 莫 如 覓 制 器 之 器 (製 造兵 器 的工 具) 。」
(a)
HKDSE-CH HIST 1-3
(樣本試卷)
9
第二部分: 分甲部及乙部,考生須於每部各選答一題,共答兩題,每題佔25分。 甲部︰上古至十九世紀中葉 (下列三題,選答一題。)
2.
資料六: 改寫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司馬光評漢武帝︰「橫徵重斂,刑法嚴苛。在營造宮室方面, 他 窮奢極侈, 處理外族方面,他主動出擊……使百姓疲敝,因而起為盜賊。 他的行為其實 跟秦始皇無大分別。」
師 ,不 得 佔 留 。 選拔禁軍 ︰ 挑選 地方精 壯士 兵 到首 都, 編入禁軍;老 弱的 留 在地方, 編 � 入廂軍 。 宋 朝鑒 五代之 弊,盡 奪藩鎮之權,兵 也 收 了,財也 收 了,賞罰 刑 政 一 切 收 了 , 地方 日益困 弱。 靖康 之 禍 時, 金人騎 兵 所至 ,地方 莫 不 潰散 。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中國歷史 試卷一
(樣本試卷)
兩小時完卷
1.
本試卷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必答題,各考生均須作答,佔50分。第二部分分甲、乙兩 部,各設三題,考生須於每部各選答一題,每題佔25分。
HKDSE-CH HIST 1-1
(樣本試卷)
司馬光認為漢武帝與秦始皇有相同的過失。你是否同意這一說法?試根據資料六,並援 引史實加以說明。(25分)
3.
資料七: 改寫自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
建隆二年(公元 9 6 1 年)宋太祖問趙普: 「 唐末五代以來,國祚屢易,戰鬥不 息,生民塗炭,是什麼 原 因 ?」趙普便說:「最重要的是地方上藩鎮權力太大 , 君弱臣強,並沒有其他 原 因。如果陛下希望能好好管治國家,只要『稍奪其權 , 制其錢穀 ,收其精兵』,則天下自然安 定了 。」
資料八: 改寫自錢穆《國史大綱》
宋太祖在地方 推 行的 措施 : � 置 通判 ︰ 凡 地方 軍 民 政務 , 均須通判簽署 , 才可 以下 達 各地。 � 置知縣 ︰ 由朝官兼任 ,屬 臨 時 差遣 而 非 本 職 ,皆 帶朝 中 職事官銜 ,地 方 官吏均由 中 央任命 。 � 置轉運 使 ︰ 處理各地方 財政 , 除 地方上的 度支經費 外,其餘全 部送往 京
資料九: 改寫自朱熹《朱子語類》
參考以上各段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1) (2) 4. (1) (2)
資料七 提及的「稍奪 其權,制 其錢穀,收其精兵」包 括資料八哪些措施?(5分) 這些措施如何體現宋代中央集權的精神?(10分) 資 料 八 的 有 關 措 施 何 以 引 發 資 料 九 提 及 的 問 題 ? 試 就 有 關 史 實 加 以 析 論。( 1 0 分 ) 明 太 祖 廢 相 是 否 因 為「 奸 臣 竊 持 國 柄 , 枉 法 誣 賢 , 操 不 軌 之 心 」? 廢 相 後 能 否 杜 絕這種情況?試就史實加以析論。(15分) 有論史者認為明太祖已集軍、政於一身,然亦有史家謂這情況在清代才得以實 現。你較同意哪一種說法?試援引史實加以析論。(10分)
資料四:
1955年7月8日《人民日報》社論
「工業建設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中心。在工業建設中,重工業的建設又 佔最重要的地位。五年內全國基本建設投資是 4 2 7 億 4 千萬元,其中 5 8 . 2 % 是 用於 工業 建設 的 。同時,在工業投資中,屬於重工業方面的投資佔 8 8 . 8 % ,屬 於輕 工 業 方 面的投資佔 1 1 . 2 % 。」
/ 1940
萬餘頃
資料二:பைடு நூலகம்
唐代杜佑《通典》記載隋代經濟情況
「隋氏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陝州太原倉,儲米粟 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天下義倉,又皆充滿。京都及并州庫,布 帛各數千萬……魏、晉以降之未有。」
資料三:
1954年6月14日毛澤東發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 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 能造。」
考試 結束前不可 將試卷攜離試場
7
第一部分:此題必答,設問內容涵蓋甲、乙部,佔50分。
1.
資料一:
年份 隋 文 帝 開 皇 元 年( 公 元 5 8 1 ) 隋 文 帝 開 皇九 年( 公 元 5 8 9 )
唐代杜佑《通典》記載開皇年間全國戶數及耕地面積
全國戶數 399萬餘 670萬餘
全國耕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