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检定

合集下载

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比较样块法)》

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比较样块法)》

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比较样块法)》
前钢材表面粗糙度是指钢材表面的几何形貌特征,包括峰谷高度、表面形态、表面缺陷、表面清洁度等。

评定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冶金工业对不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生产需求。

比较样块法是一种常见的评定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
1. 选取标准和被评定样品,确保二者在基本材质、尺寸、热处理等方面相同。

2. 选取一块金属板作为比较样板,在其表面制作出多个不同等级的粗糙度样块。

3. 在被评定样品的表面分别选取若干个检测区域。

4. 将与被评定样品同类的比较样块依照粗糙度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与被评定样品的各个检测区域作比较。

5. 根据比较结果,选取与被评定样品最相似的一块比较样块,确定其对应的表面粗糙度等级。

6. 重复上述步骤,对所有检测区域进行评定,并计算平均值作为被评定样品的表面粗糙度等级。

比较样块法评定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具有简便、直观、准确
的特点,可以较好地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所得的结果受比较样块的制备技术和选取方法、评定者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比较样块法评定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时,应注重参照标准、校准仪器、加强交流与讨论等,以提高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装置操作程序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装置操作程序

xxxx 作业指导书计量标准操作程序YTIM3924-2012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装置xxxx-0*-0*批准 xxxx-0*-0*实施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装置操作程序一、依据:根据JJF1099-2003校准规范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表面粗糙度样板的校准。

三、校准前的准备工作:1.表面粗糙度样块:Ra(6.3~0.1)µm在表面粗糙度检查仪上进行; Ra(0.1~0.012)µm在干涉显微镜上进行。

2.校准时室内温度为(20±5)℃,且防潮、防震、电压必须稳定,被测样块必须清洗干净;3.使用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校准前需对表面粗糙度检查仪进行校准,首先开机预热30分钟,然后将多刻线样板平放在工作台上,使样机板表面加工纹理垂直于传感器运动方向,转动立柱上的手轮将指零针调至两条红带之间,再将测量范围旋钮拨到10000×的位置,变动手柄“‖”的位置上,测量方式开关拨“读表”,在切除长度为2.5mm、0.mm、0.25mm时,启动仪器对多刻线样板进行测量,如在平均表反映的数值与多刻线样板进行测量,如在平均表反映的数值与多刻线样板所标的数值不符合时,调整仪器背后的平均表增益器使之符合,仪器校准后,方可使用。

4、使用干涉显微镜:校准前半小时,打开照明灯,将仪器温度稳定后再进行测量。

调整光源,使视场照常明均匀,选择光源,寻找干涉带,调整干涉带间距宽度及方向,使干涉带间距为:视宽度(3~5)mm,此时,即可进行读数测量。

四、校准过程方法:1.用眼观察样块质量,应无碰伤、锈迹等表面缺陷以及肉眼能明显觉察到的表面波度和加工痕迹不均匀的现象,对于新制造的样板不允许有划痕和测量痕迹,对使用中的样块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少量细微划痕;2.样块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参考值:a)根据样块所标注的Ra公称值,选择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和放大倍数;b)将样板放在工作台上,按校准多刻线样板的步骤将仪器进行调整,调好后开始校准;c)对样板进行测量,在样板工作面上均匀分布不少于三个位置进行校准,每个位置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样板最终结果。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 概述1.1测量依据:JJF1099-2003《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规范》。

1.2环境条件:室内温度20℃±5℃,室内湿度≤70%RH。

1.3测量标准: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5%。

1.4被测对象:标称值0.4样块。

1.5 测量过程:用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直接测量。

测量时,根据样块标记的加工方法和标称值,选择合适的取样长度,将被校样块放置在工作台上,使测量方向与加工纹理方向垂直,调整仪器至正常工作状态,依次在样块均匀分布的10个位置上进行测量,将测得的值作为测量结果。

2 数学模型由于表面粗糙度样块的值可以在粗糙度仪上直接读得,故有:=式中: —样块的测量结果,表面粗糙度样块的值,—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显示的值。

3 输入量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示值误差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表面粗糙度样块加工的不均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4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4.1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示值误差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用B类方法评定。

据触针式表面粗糙度仪校准规范可知,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5%,假设其为均匀分布 =,则: =4.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用A类方法的评定。

选标称值0.4样块,在工作面某一位置重复测量10次,得到测量列:0.38 , 0.38 ,0.39 , 0.38 , 0.39 , 0.37 , 0.37 ,0.38, 0.38 ,0.37。

则:1.95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0.624.3表面粗糙度样块加工的不均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用B类方法评定。

在表面粗糙度样块的10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规范中要求实验标准偏差不超过4%。

故10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为:=4.4输入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5.1 灵敏系数数学模型 =的系数 =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得到:= =3.21 3.2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置信概率 =95,包含因子 =2则:=×=2×3.2 6.47 按以上方法对其他样块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并将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进行汇总。

粗糙度对比ra、rz、rms、国内外标准对照

粗糙度对比ra、rz、rms、国内外标准对照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3种:1.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Y pi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底Y vi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的峰顶线与轮谷线之间的距离。

表征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的评定参数Ra、Rz、Ry的数值愈大则表面越粗糙。

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的概念颇为直观,Ra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Ra作为评定参数。

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Ra评定。

评定参数Rz的概念较为直观,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Rz值不如Ra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Ry的概念简单,Ry值得测量方便,但Ry值不及Rz、Ra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Ry值与Ra、Rz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

RMS值实际就是有效值,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因为RMS系统是英制单位一般的有:RMS*25.4/1000=RA举例:RMS64 = 64*25.4/1000= RA 1.6几个常用的如下:RMS250 = RA6.4RMS125 = RA3.2RMS64 = RA1.6RMS32 = RA0.8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N1--0.025um;N2--0.05um;N3--0.1um;N4--0.2um;N5--0.4um;N6--0.8um;N7--1.6um;N8--3.2um;N9--6.3um;N10--12.5um;N11--25um;日本表面粗糙度的老标准。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检定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检定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检定/校准实施细则1适用范围适用于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检定/校准工作的实施。

2依据文件JJF1099—2003《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规范》。

3检测/校准前的准备3.1 标准设备的准备a、检查标准设备电动轮廓仪及干涉显微镜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检查它们当前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

b、仪器接通电源后预热2分钟即可工作。

3.2 被检测/校准器的准备a、校对是否属于本细则范围。

b、粗糙度样板擦净后放置在20±5℃的恒温室。

3.3 使用的文件资料、记录、证书的准备a、JJG102—89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检定规程。

b、粗糙度原始记录。

c、粗糙度检定证书。

3.4 检测/校准环境条件检查及记录检定时,应记录当时室温及湿度。

4 检测/校准步骤a、外观检查被检样块,其工作面不应有碰伤、锈迹等缺陷,用目力观察。

b、检定样块尺寸、参数值等,样块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用Ra参数来评定。

测得样块工作面粗糙度参数(Ra)的平均值对其公称值的偏离量不应超过+12%~17%。

c、检定示值:在样块工作面上对均匀分布的10个位置进行检定,测量程序如下:1 仪器接通电源,预热;2 根据样块Ra公称值,选取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3 将样块放置在仪器工作台上调整仪器至工作状态,读取Ra值依次在样块均匀分布的10个位置上测量,将测得的Ra值取平均值其对公称值的偏离量不应超过+12%~17%;5检定/校准记录处理a、温度记录、记录在原始记录纸上。

b、测量日期记录。

c、对意外情况及处理记录。

d、检定/校准结果处理依检定规程JJG102—89表3中的规定6意外情况的处理a、断开电源。

b、检查仪器各部分。

c、记录发生情况。

d、进行相应处理。

7检定后的作业a、对仪器工作状态检查,作使用记录,进行日常维护。

b、按规程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并给出测量结果或测量不确定度。

c、打印证书。

d、复核记录,进行数据处理给出结果及证书。

e、核验员、室主任签字。

表面粗糙度检验作业指导书

表面粗糙度检验作业指导书

表面粗糙度检验作业指导书(比较样块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表面粗糙度是指预处理后基体金属表面的粗糙程度。

合理的粗糙度可使涂层与基底很好的咬合,从而具有理
想的结合强度。

本方法适用于经金属或非金属磨料磨料清理的表面
2.引用标准
GB/T13288。

2-201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2部分
SL105—2007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3.测试设备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7组样块
小于7倍的放大镜
4.测试步骤
4.1 清除待测表面上的所有浮灰和碎屑。

4。

2 选择适当的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放置于待测表面上的某一位置,将待测表面与比较样块的四个区域逐一进行比较,必要时可借助于放大镜.如果采用放大镜,则应使待测表面和比较样块的一个区域能同时观察到.
4.3 确定比较样块上与待测表面粗糙度最接近的粗糙度,从而决定待测表面的粗糙度等级。

4.4 根据要求,将比较样块靠近待测表面的每个区域重复上述评定步骤。

一般2m2表面至少有一个评定点,且每一评定点的面积不小于50mm2.
4.5 记录待测表面上所有区域的粗糙度等级。

5.测试记录报告
根据GB/T13288.2—2011规范要求填写现场记录及评定结果
下附表面粗糙度检测记录表及报告
表面粗糙度检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检测仪器:设备编号:测试人员:记录人员:校核人员:。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使用方法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使用方法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使用方法嘿,咱今儿来说说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使用方法哈。

首先呢,你得把要检测的工件准备好呀。

然后呢,拿出咱的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这时候,可别着急,得仔细看看样块上的各种不同粗糙度级别。

接着呢,把工件的表面和样块的表面轻轻地靠在一起,就像好朋友贴贴一样。

然后用眼睛仔细去观察、去对比,看看工件的粗糙度和样块上的哪个级别最接近。

在这个过程中呀,你得有耐心,不能走马观花。

要一点一点地看,从不同的角度去对比,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

如果感觉不太确定,还可以多找几个人来一起看看,大家商量商量。

反正呀,使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就是要细心、耐心,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我觉得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使用方法不难,只要认真按照步骤来,就能很好地完成检测。

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方法

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方法

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方法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_文件编号:______________修订状态:B0分发号:审核: 日期:编制:日期: 批准: 日期:会签与修订页: 会签页:修订记录:1目的为了在公司内部开展校准工作,进行量值传递保证测量准确有效。

2适用范围本校准方法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

包括;磨、车、镇、铳、插、刨、电火花和抛光加工的各种样块。

3依据JJF 1099-2003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规程4职责4.1讣量中心负责粗糙度比较样块准方法的制定和修订。

4.2计量人员负责按照规定进行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和作出判定并做好相应记录与标识。

5工作程序5.1环境条件5. 1.1校准的环境要求:温度:20±5°C;湿度:^70%5. 1.2校准前应将被检仪器及标准检具同时置于平板上让其在平衡温度放置足够长的时间。

5. 2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项U5.2.1外观5. 2. 2粗糙度比较样块工作面表面粗糙度5.2.3 Ra值的标准偏差(需要时才做此校准)5.3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方法5. 3.1外观用目视的方法:确定没有影响校准计量特性的因素。

5.3.2根据样块标记的加工方法和Ra标称值,按照表2中的规定选取取样长度,根据所选取的取样长度(1)选定评定长度(*),除取样长度与评定长度相匹配的仪器以外,一般取In二51; —次在样块均匀分布的10个位置上进行测量,将测得的Rd值取平均值,最为工作面表面粗糙度校准结果。

5. 3.3 Rd值的标准偏差计算公式如下:表2 R■标称值、加工方法和取样长度的关系5・4判定要求:5. 4. 1粗糙度比较样块工作面表面粗糙度Ra值要求:样块校准所得的Ra值对其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2%至-17%的范围。

表1 /?■值的标准偏差5・5校准周期:B类:1次/I年;C类:1次6相关文件和记录6.1校准报告7附录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检定/校准实施细则
1适用范围
适用于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检定/校准工作的实施。

2依据文件
JJF1099—2003《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规范》。

3检测/校准前的准备
3.1 标准设备的准备
a、检查标准设备电动轮廓仪及干涉显微镜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检
查它们当前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

b、仪器接通电源后预热2分钟即可工作。

3.2 被检测/校准器的准备
a、校对是否属于本细则范围。

b、粗糙度样板擦净后放置在20±5℃的恒温室。

3.3 使用的文件资料、记录、证书的准备
a、JJG102—89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检定规程。

b、粗糙度原始记录。

c、粗糙度检定证书。

3.4 检测/校准环境条件检查及记录
检定时,应记录当时室温及湿度。

4 检测/校准步骤
a、外观检查被检样块,其工作面不应有碰伤、锈迹等缺陷,用目
力观察。

b、检定样块尺寸、参数值等,样块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用Ra参
数来评定。

测得样块工作面粗糙度参数(Ra)的平均值对其公
称值的偏离量不应超过+12%~17%。

c、检定示值:在样块工作面上对均匀分布的10个位置进行检定,
测量程序如下:
1 仪器接通电源,预热;
2 根据样块Ra公称值,选取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3 将样块放置在仪器工作台上调整仪器至工作状态,读取Ra值依次在样块均匀分布的10个位置上测量,将测得的Ra值取平均值其对公称值的偏离量不应超过+12%~17%;
5检定/校准记录处理
a、温度记录、记录在原始记录纸上。

b、测量日期记录。

c、对意外情况及处理记录。

d、检定/校准结果处理依检定规程JJG102—89表3中的规定
6意外情况的处理
a、断开电源。

b、检查仪器各部分。

c、记录发生情况。

d、进行相应处理。

7检定后的作业
a、对仪器工作状态检查,作使用记录,进行日常维护。

b、按规程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并给出测量结果或测量不确定度。

c、打印证书。

d、复核记录,进行数据处理给出结果及证书。

e、核验员、室主任签字。

f、填写检定收费三联单。

g、将证书、原始记录、检定收费三联单及被检仪器交仪器收发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