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保护(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考部分 环境保护课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考部分 环境保护课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

选考部分环境保护1.(2018·合肥模拟)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和马斯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河汊交错。

为抵御风暴潮灾害,荷兰人在河汊处建设多道防潮闸坝。

简析这些闸坝对闸内水环境的影响。

解析:闸坝对闸内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从闸坝对于海水、河流径流及生物的影响角度考虑。

答案:阻挡海水倒灌,可使闸内水体盐度降低;闸坝导致水流速度减缓,水质恶化;阻挡泥沙,导致河道泥沙淤积加重;对鱼群的洄游和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易造成河口排水不畅,形成内涝。

2.(2018·揭阳一模)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简述江苏省酸雨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酸雨发生频率年际变化大致趋势,并简析造成此变化趋势的可能原因。

解析:空间分布特征可从图中等值线数值上看出;变化趋势可从四地酸雨频率曲线上进行总体判读。

分析变化趋势的原因,首先明确总体呈下降趋势,然后从减少废气排放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空间分布特征:江苏省酸雨频率大致自东向西递增,南京周边地区酸雨频率最高。

大致趋势:江苏省酸雨发生频率呈波状下降趋势。

原因: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且煤炭的利用技术提高,导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工业废气的处理力度加大;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出行时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比重增加等。

3.(2018·全国百所名校联考)读不同时期北京市湿地面积变化表,完成下题。

解析:湿地减少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人类活动是破坏环境最主要的因素,城市化的发展、土地需求量的增加是城市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意见可从目前现有湿地的保护和已破坏湿地的恢复两方面去提出。

答案:原因:气候变干,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侵占湿地。

意见:保护现有湿地,防止现有湿地被侵占、破坏、污染;对已退化的湿地进行恢复性建设;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湿地立法,依法保护湿地。

浙江选考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12环境保护 含答案

浙江选考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12环境保护 含答案

专题检测十二环境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1.(10分)水资源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2005—2015年定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

根据下列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根据上图,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分别指出其主要原因。

(4分)(2)根据上表分析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2分)(3)据表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每公顷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分)(4)珠江水系水量丰富,但近几年广州也实行夏季定时供水。

试分析广州实行夏季定时供水的原因。

(2分)答案:(1)现状:①人均拥有量少;(1分)②南方多,北方少。

(1分)原因:①人口多;(1分)②年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1分)(2)人均生活用水比重:江苏比宁夏大;人均生产用水比重:江苏比宁夏小。

(2分)(3)自然原因:宁夏降水少,蒸发比较旺盛;(1分)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浪费严重。

(1分)(4)夏季需水量增加;(1分)不合理利用导致浪费和污染。

(1分)解析:第(1)题,需要注意的是此题的问题是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不是江苏和宁夏的水资源现状。

第(2)题,表中显示了两种用水方式:生活和生产用水,结合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答案。

第(3)题,宁夏处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且蒸发旺盛,再加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所以宁夏的农田灌溉每公顷均用水量比江苏多。

第(4)题,要注意“夏季”这个关键词。

2.(10分)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22亿公顷,逼近最低要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年份全国耕地面积年内减少面积A B 农业结构调整灾毁1999 129205.5 394.6 205.3 134.7 107.12001 127615.8 590.7 163.7 30.6 108.32003 123392.2 2237.3 229.1 50.4 364.12005 122082.7 390.4 138.7 53.5 12.3材料二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模拟试题选择专题汇编 环境保护(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模拟试题选择专题汇编 环境保护(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地理模拟试题选择专题汇编环境保护(含解析)一、综合题(本大题共70小题,每题10分)1.【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4月1日,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将位于白洋淀周边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白洋淀被称为“北国江南”,近10年来白洋淀天然入淀水量几乎为0,水域面积急剧缩减。

下图为白洋淀流域图。

为了实现把雄安新区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目标,针对白洋淀需要采取哪些措施?2.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不到35米,有着众多的湿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佛罗里达湿地面临海水入侵的威胁。

下图示意佛罗里达州湿地分布。

分析佛罗里达州湿地众多的自然原因,并简述海水入侵给湿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3.【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金枪鱼属于热带-亚热带大洋性鱼,是洄游鱼类,能作跨洋环游,被称为“没有国界的鱼类”。

分布于中低纬度海区,大多数金枪鱼栖息在大陆架海域的深处,它的产卵期很长,产卵海域广,繁殖力旺盛。

作为一种营养、健康的现代食品备受推崇,它愈来愈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青睐。

今年来,它们的种群数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

分析金枪鱼的种群数量受到威胁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4.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见图)由于家家户户从事重污染的电子拆解行业,曾被称为“中国电子垃圾第一镇”。

该地约有10万人员从事电子拆解行业,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社会问题。

请你为缓解该地污染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

5.图为我国主要城市某年较上一年水质变化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说出我国主要城市水质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6.【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河北省雄安新区,它的建设对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智能,治理“城市病”,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高三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复习题(有答案)

高三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复习题(有答案)

高三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复习题(有答案)高三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复习题(有答案)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复习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1.(2019石家庄质检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 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霾天气出现时,会给人们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二下图示意2019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中东部的一次霾天气分布状况和当时的天气形势。

(1)分析图示天气形势对我国中东部霾天气的影响。

(2)提出城市防治霾天气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霾分布区受高压系统控制(或影响),气流下沉,大气稳定,导致大气污染物难以向高空扩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加强企业监管,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鼓励人们绿色出行;城市建设中采用降尘、减尘措施;扩大城市绿地、湿地面积。

2.(2019福州市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国湖泊地区中面积较大的湿地。

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垸等活动的干扰,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下图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1)归纳人类的围垸活动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据图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

答案 (1)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长江发生洪涝的概率增加;洞庭湖地区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污染加重。

(2)入湖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撤掉围垸,退田还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专题12_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高频考点预测演练 含答案解析

专题12_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高频考点预测演练 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二环境保护【定位考点】考点读高考设问知考向环境保护(2018·全国文综3)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全国文综2)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2018·全国文综1)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2017·全国文综1)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2017·全国文综2)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2017·全国文综3)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表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实践。

2.从命题形式看,①以某一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②以区域图、景观图及材料为载体考查某一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精研真题】高频考点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2018全国卷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线天”是鄱阳湖真实写照。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

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

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

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

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

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贴。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环境保护专项训练 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环境保护专项训练 含答案

专题12 环境保护一、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下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

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电子垃圾、废弃炉渣、纺织品等4大类。

简述我国禁止洋垃圾进口的影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

检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

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

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季节,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

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长江中下游两岸的能源重化工业快速涌现、密集布局,呈现杂乱无序、过度开发之势。

这些能源重化工业每天产生的各类工业废水偷排入江,混杂着生活污水及航运激增带来的船舶污染,使长江遭到了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污染程度远超自身的水体净化能力和环境承载力。

说明长江水体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

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

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

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

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6.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习惯习俗,是喜庆、祝贺的标志。

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带给大家节日的喜庆,却同时也隐藏着许多危害。

2018年全国多数大中城市出台了“禁燃令”或“限燃令”,这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争议,有的拍手叫好,也有的认为不能一禁了之。

浙江选考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12环境保护 含答案

浙江选考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12环境保护 含答案

专题检测十二环境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1.(10分)水资源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2005—2015年定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

根据下列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根据上图,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分别指出其主要原因。

(4分)(2)根据上表分析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2分)(3)据表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每公顷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分)(4)珠江水系水量丰富,但近几年广州也实行夏季定时供水。

试分析广州实行夏季定时供水的原因。

(2分)答案:(1)现状:①人均拥有量少;(1分)②南方多,北方少。

(1分)原因:①人口多;(1分)②年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1分)(2)人均生活用水比重:江苏比宁夏大;人均生产用水比重:江苏比宁夏小。

(2分)(3)自然原因:宁夏降水少,蒸发比较旺盛;(1分)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浪费严重。

(1分)(4)夏季需水量增加;(1分)不合理利用导致浪费和污染。

(1分)解析:第(1)题,需要注意的是此题的问题是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不是江苏和宁夏的水资源现状。

第(2)题,表中显示了两种用水方式:生活和生产用水,结合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答案。

第(3)题,宁夏处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且蒸发旺盛,再加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所以宁夏的农田灌溉每公顷均用水量比江苏多。

第(4)题,要注意“夏季”这个关键词。

2.(10分)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22亿公顷,逼近最低要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材料二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

灾毁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1)据统计,2005年我国东部耕地减少面积约占全国耕地年内减少面积的2/3。

导致这一结果的前两位原因A、B分别是什么?针对耕地资源锐减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3.5分)(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3)山东省是人口大省,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Word版含解析

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Word版含解析

专题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生态环境保护】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图7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图7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

但是由于运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

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生态环境保护】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

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
1.(2018·新课标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

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

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环境保护。

根据材料中中华秋沙鸭的迁徙途径进行分析其不断死亡,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

保护对策主要从生态环境恢复、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

2.(2018·江苏)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建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解析】本题考查了环境问题的分布、影响、成因、措施等内容。

第(1)题,由材料可知,我国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重金属污染较重,这是因为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西南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分布多。

第(2)题,读图可知,矿冶区和居民区综合污染指数最高,而风景区和开发区污染指数最低。

第(3)题,读图可知,甲城市铅与镉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这是因为矿冶区工业污染最为严重。

第(4)题,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从土地生产力、农业品数量与质量等考虑。

对土壤的保护和修复可从源头上和过程中采取相关措施。

3.利用季节差进行温室大棚生产,对丰富居民菜篮子、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活跃市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连续种植几年后,人们发现在温室和大棚种植过程中总会出现僵苗、死苗、叶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实畸形等现象。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温室和大棚种植会加剧土壤的酸化和盐渍化,使棚室作物的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封闭的棚室环境为何容易造成土壤的酸化和盐渍化呢?
(2)怎样解决温室和大棚的土壤酸化和盐渍化问题?
【答案】(1)棚室土地利用率高,肥料用量大;棚室内温度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温室大棚作物产量高,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消耗过度;棚室内的土壤,较少受到自然降雨的影响,土壤中的盐分残留在土壤耕作层;棚室栽培,灌水次数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

(2)在每茬农作物收获后,应大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播种前应该适当深耕土地,将上下层土壤对换,改善土壤结构;合理施用碱性肥料,中和部分酸性物质;采用滴灌技术,可以保持土壤疏松,减缓土壤中的盐分积聚;在土壤中掺入适量的沙子,可改善土壤透气性,改善土壤质地。

【解析】第(1)题,应从棚室环境与室外土地环境的差异来分析,化肥施用量大、天然雨水的淋溶作用弱、蒸发强都是棚室中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的原因。

第(2)题,解决措施可
结合上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1991年相比,2019年山东省单位面积粉尘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2)针对山东省的粉尘污染的防治,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答案】(1)随着时间的推移,粉尘排放量总体趋于减少;德州、聊城、日照和莱芜四地呈增加趋势,枣庄的粉尘排放一直没有明显改善,其它地区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粉尘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和预报。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第(1)题,先分析时间变化特点再分析空间变化特点,对比1991年和2019年山东单位面积粉尘排放量的空间格局图,可以看出:2019年比1991年粉尘排放量减少,再分析出增加的、减少的不变的省份。

第(2)题,防治粉尘污染的措施,可从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监测预报等方面分析。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报道,2019年6月19日晚“史无前例”的雾霾
袭击新加坡,但这场雾霾的污染物却是印度尼西亚。


些年,每年的6、7月份苏门答腊岛的农民和油棕园主
在旱季烧芭蕉林清地,烟雾一路飘向新加坡。

右图为此
次烟雾扩散示意图。

(1)分析新加坡此次雾霾非常严重的原因。

(2)列举雾霾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危害。

【答案】(1)新加坡距离烧芭蕉林的源地近;6、7月份盛行西南风,新加坡位于烧芭蕉林源地的下风向;新加坡的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不利于烟尘扩散。

(2)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心理情绪;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

【解析】第(1)题,新加坡雾霾严重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

从材料可知新加坡离苏门答腊岛近,岛上燃烧芭蕉林产生的烟雾随西北季风漂向新加坡;新加坡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建筑物密集。

第(2)题,危害从影响交通、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方面考虑。

6.地下漏斗是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饱和水面(也叫潜水面)以采水点为中心,由四周向中心呈梯度下降的现象。

下图为某年我国浅层地下漏斗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描述地下漏斗的分布特征。

(2)简析上海地下漏斗的发展可能造成的危害。

【答案】(1)点状分布;东部密集西部稀少;漏斗面积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地区。

(2)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枯竭,海水入侵。

(任答1点即可)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出现裂缝。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下漏斗呈点状分布、经济发达地区分布较多,西北、青藏地区分布较少。

第(2)题,上海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大,产生污水多。

上海地下漏斗发展,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枯竭,海水入侵,甚至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