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要人物观点
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观点汇总

《论演说家的教育》、教学法的研究起源即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教师也应当是明智的人,他应当深知教学方法,懂得俯就学生的能力。如同一个走路很快的人,如果他恰好和一个小孩走在一起,他就会用手牵着小孩,放慢自己的步伐,不能走得太快,免得他的小同伴跟不上。”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1632、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提出采用班级授课制。从“泛智”教育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提出直观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
性恶论。《劝学》
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墨子
“兼爱”“非攻”;“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练精神
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奠定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强调教育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强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名言:“教育的唯一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逍遥学派,开创逻辑学。——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关于教育研究的名家观点

关于教育研究的名家观点教育研究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人类的学习、教育和发展。
许多知名的教育学家和研究者为教育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以下是关于教育研究的名家观点:一、杜威(John Dewey)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学家,被誉为“进步教育运动”的倡导者。
他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人类的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他强调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实践的重要性,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力和创新力的培养。
二、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理论也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来理解教育问题,因为个人的经历和心理状态会对学习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他还提出教育标准必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所以教师必须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进步。
三、皮亚杰(Jean Piaget)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者,他认为学习和认知是密切相关的。
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儿童感知和思考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
他还提出阶段性学习理论,认为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四、弗洛伊德(Burrhus Frederic Skinner)弗洛伊德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主张教育应该通过行为科学来探索。
他提出了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对环境的反应来建立关联的过程。
他倡导建立一种基于正面反馈的教学模式,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以上是关于教育研究的四位名家观点。
这些知名学者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教育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今后探索更多教育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教育家及其著作和观点

教育家及其著作观点孟禄:心理起源说沛西.能: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生物起源说蔡元培:《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五育并举”梁簌溟: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苏格拉底: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助产术”亚里士多德:提出“灵魂说”和“自由教育”,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国外最早论述教育的著作,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我国的《学记》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建立规范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提出“四段教学法”,“德育”,“教育性教学”,“传统三中心论”,即:教师、教材、课堂。
杜威:首倡“重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实用主义教育,“新三中心论”,即:儿童(学生)活动、经验。
拉伊和梅伊曼:创立实验教育学瓦根舍因:提出“规范教学”康德: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赞可夫:“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被称为“活的教育学”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论终身教育》斯宾塞: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泰勒:课程评价之父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纳托尔普,孔德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康德,萨特,马利坦,奈勒,爱伦.凯,帕克生活本位论:斯宾塞(教育准备生活说),杜威(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内发论:孟子,格赛尔,威尔逊。
教育四种观点代表人物及不足

教育四种观点代表人物及不足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总共有9个,不过其中在教师考试中重点要求大家记住的有3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另外加上2个次重点人物(卢梭和洛克),下面我会先从重要性程度来进行介绍:(1)夸美纽斯:著作《大教学论》,这本书出版于1632年,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的思想大家重点掌握“班级授课制”和“泛智教育”就可以了。
(2)赫尔巴特:著作《普通教育学》,这本书出版于1806年,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在独立的基础上“规范”成了一门科学的学科,因此赫尔巴特也理所当然的登上了“科学教育学之父”的宝座。
而赫尔巴特的思想内容比较多,我们可以用“1234”来进行总结:一个原则,两个理论,三个中心,四个阶段这样的方式去理解记忆,一个原则主要指的是他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性教学的就是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他们的思想品德,人格,心理健康等进行培养。
二个理论主要指的是赫尔巴特主张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让教育学更加的科学完整。
三个中心主要是跟杜威相对应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从这三中心大家不难看出,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相对来说已经不适用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比较守旧,因此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学”的地位就不难理解。
四个阶段主要指的是:清楚-联想-系统-方法,说的是我们在掌握知识的时候从了解再到联系生活实际和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然后再把他系统的整理消化以备运用的这样一个过程。
(3)杜威: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体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因此杜威被称为实用主义代表人物,他的三中心是指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相较于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杜威的三中心更加的科学,也被称为“新三中心”因此与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相对应,他被称为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而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教育学流派观点1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等,代表作《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主要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的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当实验教育学及其后继者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唯一有效的方法时,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主要观点: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基本评价:第一,文化教育学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方面给人以许多启发;第二,其缺陷和不足在于思辨气息太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定义;忽略了教育受制于政治、经济及个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主要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第二,学校即社会;第三,从做中学;第四,以学生为中心;第五,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
基本评价:第一,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第二,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学十大人物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 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 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 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 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 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 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 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 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 的正确结论。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 师和尊师的思想。《学记》是研究总过古 代教育思想和时间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 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 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 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 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 育遗产之一。《学记》是以《大学》为其 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 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从教师教的方 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 育;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学生要按年龄 特征接受教育。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 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 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总结了孔孟的循序渐进思想,提出了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 孙”,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 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 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求其本末。 只有循序渐进,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 失败。 《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一是指教的对 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 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 发,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而学生的学, 具体一切过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循序 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 和教学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
教育学家及教育理念

教育学家及教育理念保罗朗格郎:法国教育家,1965年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布鲁纳:美国教育家,他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
布鲁姆:美国教育家.他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位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柏拉图:古希腊著名思想家。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柏克赫斯:他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
其作品为《民本主义与教育》。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教育观点“做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裴斯泰洛奇:瑞士平民教育家.他的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地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格赛尔:美国心理学家。
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家。
他和斯宾塞是实质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以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他是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他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
是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痛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他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凯洛夫:苏联教育理论家。
他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
他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教师考编—教育学—人物主要观点

中国一、孟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0)2、持“性善论”。
(22)3、“大丈夫”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4、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万物皆有备于我”。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43)5、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还有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60)6、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
(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139)二、朱熹1、支持神话起源说。
(教育的起源)(13)2、朱熹:“愤者,……;悱者,……;启,……;发,……”。
(启发诱导)(22)3、《朱子全书*论学》“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首次使用“课程”一词,这与我们现在许多人对课程的理解有相似之处。
(课程)(108)4、“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146)5、“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46)三、孔子1、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22)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2)3、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145)4、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2)5、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2)6、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也是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人。
(22)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139)8、“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146)9、颜回评价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疏导原则)(181)10、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观点:人物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容教育方法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优则仕六艺因材启发学思行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大丈夫理想人格深造自得荀子性恶论大儒儒经闻见知行墨家素丝论兼士科技思维训练主动创造道家法自然逍遥的人格理想怀疑法家人性利己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诗书禁私学二、封建国家体制中的人物:颜之推:1、晋南北朝时梁朝人写了封建社会第一部家庭教育书《颜氏家训》2、论士大夫教育: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的目标在培养治国人才;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容。
3、论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严慈结合;对所有子女一视;重视通用语言;注意道德教育;主可以体罚孩子。
愈:1、性三品,上中品人可以教育,下品只能以刑罚制之。
肯定教育在人性变化中的积极作用,又认为作用是有限的。
2、重视人才的培育和识别;重视人才的选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论尊师重道:教师的意义——尊师即卫“道”;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以“道”为求师的标准。
三、理学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朱熹:1、南宋著名教育家。
编撰《四书章句集注》。
2、教育作用:存天理,灭人欲。
论“大学”和“小学”——小学打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深化。
小学“学事”,大学要“明理”。
3、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王守仁:1、教育作用:为善去恶,“致良知”。
2、教育原则:随人分限所及,即教学要顺应儿童诗集能ilhe性情,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3、论教学:“六经皆史”的教学容。
4、论儿童教育: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四、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黄宗羲:主要观点——公其非是于学校。
学校不仅培育人才,改进社会风气,还应该评论国家大事。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体现了的思想,是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
颜元:1、主持漳南书院。
主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实行分斋教学(分科设教),教学容为以“六艺”为中心的三事、六府、三物。
2、强调“习行”的教学方法——亲自观察与实践、人获得知识的目的在于“实行”、“实用”,“习行”是培养经世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教学方法。
五、近代教育思想:康有为:1、教育改革主——废除八股、创办学校,改变教育容,传授科学技术。
2、《书》教育思想:废除私有制和等级制,倡导公养、公教,重视学龄前教育,主男女教育平等。
梁启超:1、教育作用:开民智,伸民权。
教育目的:培养“新民”。
2、论学制:最早倡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确定学制。
3、《变法通议?论师》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专文论述师教育的文章。
《变法通议?轮女学》系统论述了女子教育问题,揭示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变法通议?论幼学》倡导用西方的教育方式来改革中国儿童教育。
严复:教育作用: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
文化教育观:“体用一致”。
蔡元培:1、教育方针——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教育。
2、北大改革: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教授治校,管理;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经费独立、学术和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独立。
六、现代教育家的理论:贤江:1、教育本质——教育起源于实际生活需要,教育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教育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也有影响。
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使其成为一个“完成的人”。
黄炎培:职业教育探索——《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职业教育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职业教育的地位: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职业教育的方针:社会化、科学化。
职业教育的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
晏阳初:1、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机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2、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3、化农民——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
农民化——知识分子彻底与农民打成一片。
梁簌溟:1、乡村建设理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
乡村建设是重建我们民族和社会新组织构造的运动,重点是乡村教育。
2、乡村教育的实施:在邹平、建设实验区。
鹤琴:1、活教育实验——1919年,创办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主“活教育”。
创办《活教育》杂志,标识“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2、“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3、课程论: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社会活动、自然活动、文学活动、艺术活动。
4、活教育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行知:实践——1927年,办晓庄学校,确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1932年,在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1939年,在创办“育才学校”,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小先生制”,即知即传。
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一、古希腊的教育格拉底: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伦理道德问题是格拉底哲学的主题,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题。
智慧即德行,德行可教。
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一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
柏拉图:教育即回忆。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最高培养目标是“哲学王”。
教育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灵魂论与教育——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这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
教育能发展人的理性。
二、古罗马的教育西塞罗:教育的目的:培养雄辩家——需要广博的知识、修辞学修养、优雅的举止风度。
著作《论雄辩家》。
“人道”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著作《雄辩术原理》。
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
教学组织:分班教学。
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劳逸结合。
教师观:德才兼备、兼于教学的能力、宽严相济、耐心、因材施教的态度。
奥斯古丁:基督教神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著作《忏悔录》。
主“原罪论”。
三、欧美主要国家近代教育洛克: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代表作《教育漫话》。
认识论基础:“白板论”。
教育容:体育、德育、智育。
斯宾塞: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教育论》。
教育目的: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教育容:知识价值论;教学方法原则:遵循心里发展的特点。
爱尔维修:法国启蒙运动主要派别——法国唯物主义者的重要成员之一。
观点:教育万能论。
主由国家创办世俗学校。
教育平等,教育化。
狄德罗:法国人,肯定教育的作用,反对教育万能论,主剥夺教会办教育的权利,推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拉夏洛泰:法国驱逐耶稣会运动主要倡导者,《论国民教育》阐述国家办学的思想。
第斯多惠:被尊为“德国师教师之父”。
影响人的发展三个因素:天性、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
教育目的: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教学论:形式教学(智力发展为主)与实质教学(传授知识为主),二者相互相成。
教学原则:遵循自然、遵循文化、连续性与彻底性、直观教学。
论教师:自我教育,有崇高的责任感,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
乌申斯基:俄国教师的教师。
教育的作用:完善的教育可以大大发挥人类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力量。
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论教学:知能结合;古典和实科结合;教学符合心里发展的特点。
教学原则:直观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连贯性、巩固性。
贺?拉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教育家,“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
教育目的:应当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
教育容:体育、智育、政治教育、德育、教育。
论师教育,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认为这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福泽谕吉:日本人,著作《劝学篇》《文明论概论》。
四、西欧近代教育。
夸美纽斯: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
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教育目的:性——为来世生活做准备;现实性——认识事物,享受现实的幸福。
教育作用: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个人发展。
教育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教育要服从儿童成长和教学的客观规律。
“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次提出统一的学校体系,打破封建教育的等级制度,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诗歌重大进步。
分作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六年论学年和班级授课制。
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求知欲、巩固性、量力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
论德育教育,纳入一个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
《爱弥儿》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思想。
性善论——社会破坏了善行、良心,需要回归自然。
自然教育理论:归于自然——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自然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即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自然教育的原则:婴儿期——主要是体育,健康的体魄。
儿童期——主要是感觉教育。
少年期——主要是智育和劳动教育。
青年期——主要是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理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裴斯泰洛奇:瑞士著名的主义教育家。
孤儿的父亲,国民教育的创始人。
著作《林哈德和笃德》。
教育实践:新庄、孤儿院、斯坦茨孤儿院、布格多夫小学。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教育家。
论要素教育,教育应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建立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
赫尔巴特: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传统教育的代表。
强调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
著作《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西方第一个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的思想家。
“统觉”理论。
据此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
伦理道德学的五种道德观念: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
道德教育目的:“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即道德教育是通过且只能通过教学产生实际作用。
道德教育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两方面。
训育分作四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到的决定、道德自制,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知、情、意、行。
他提出的训育方法有,一是限制,二是赞许(奖励),三是责备,四是惩罚,五是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
课程理论的基本主:课程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文化纪元理论是儿童与课程维度设计选择课题的基础。
教学理论:“专心”“审思”,他认为兴趣可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据此提出教学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福禄培尔: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教育的基本原理:1、统一的原则2、顺应自然3、发展,4、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