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翻译技巧
法律文书翻译的用词特点与格式要求-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法律文书翻译的用词特点与格式要求-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法律文书的用词特点法律文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包括法令法规、协议书、合同、申请书等,文体严谨、准确,在遣词造句、行文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从用词上来看,有以下特点:(一)古体词的运用法律英语喜欢用古体词,也就是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词汇. 古英语指的是一直使用到公元1100 年的英语,而中世纪英语是指在公元1100 年到1500 年期间使用的英语.在这两个时期从拉丁语、法语和希腊语中借来的外来法律词语的70%仍沿用至今. 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词汇的使用使法律文本句子简练、严谨.法律英语中最主要的古体词是那些由here,there和where等词加上一个或几个介词构成的复合副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体词: hereto, hereby,thereby, thereto, wherewith, and thereof 等等. Here 就是指本文件(法律,合同,条约等),there 指另外的文件,where 构成的副词是关系副词, 连接状语从句.herein 译为本文件中,thereunder 译为按照那个文件的规定, whereas 译为鉴于.(二)法律专业术语的运用法律英语的显着特点之一就是行话的使用,专业术语可以使表达更准确,更体现专业性. 如: alibi (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 tort (侵权行为),forgery (伪造罪),bail (保释). 这些术语具有法律语言的特点,因此不会在其他语域中出现.(三)情态动词的运用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上对下的命令语气,规定相关方必须要做或可以做的事或者不得做的事情. 在法律文本中常用的动词有shall 和may.Shall 在法律英语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是构成独特的英文法律文体的一个重要词汇,与第三人称连用表示命令、义务、职责、权利等.例如:The department of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shall be in charge of theunified administr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throughout thecountry.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under theState Council shall,in line with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be in charge of standardization in their respectivedepartments and trades.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此句中,shall表示必须的意思,可以简译成应. 当shall 与not 连用时,表示法律禁止某件事情的发生,具有防止、预防某行为发生的内涵.May 在法律英语中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是表示给予许可或者给予某人做事的权利,此含义多用于法律法规中.例如:A civil juristic act may be in written, oral orother form.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二是表示也许或者可能性,这一含义多用于法律合同中.二、法律文书的格式特点法律文书往往具有特殊格式, 以表示其庄重、严肃的特点.(一)主要的人或物要大写例如:After shipment, the Seller shall draw a sightbill of exchange on the Buyer and deliver the docu-ments through Seller bank to the Buyer against pay-ment, i.e. D/P. The Buyer shall effect the payment im-mediately upon the first presentation of the bills of ex-change.货物发运后,卖方出具以买方为付款人的付款跟单汇票,按即期付款交单(D/P)式,通过卖方银行向买方转交单证,换取货物.(二)法律英语多长句法律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可以大体归纳为:多以条件句为主构成的长句表达结构,逻辑连接词and 和or 在句中发挥重要的逻辑衔接作用,其他的修饰限定成分起到进一步明确具体细节内容的作用.在英汉互译中,首先要理清楚法律英文的逻辑结构,找出主句、从句、状语等修饰成分,然后再加工、整理,精雕细琢,要在保证准确传递意思的基础上,在形式上注意译文表达通顺、流畅,以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例如:Disputes over the right of ownership ofgrasslands or the right to use them shall be settled bythe parties concerned through negotiation on the princi-ple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accommodationin the interest of unity.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当事人本着互谅互让、有利团结的精神协商解决.(三)法律英语多被动语态被动语态是英语法律文书中常见的一种句法现象,这与它要达到的功能是分不开的. 被动语态具有主题确立意义、主题连贯意义和焦点突出意义等语篇功能,它可以在交际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和解码,保证语言交际的通畅连贯和重点突出,从而保证交流顺利有效进行. 并且它不带有个人主观性, 因而采用被动语态更能体现法律文书的客观性,也就更能强调它的相关无条件遵守性. 而在汉语中,多使用主动语态,因而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将被动语态译成主动语态, 更能增强法律条文的强制性语气,且使上下文更连贯.例如:Where an invention -creation for which apatent is applied for relates to the security or other vital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is required to be kept secret,the application shall be tre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relevant prescriptions of the State.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法律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形式的短语来代替从句,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严谨.例如: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in the contract, thefollowing terms whenever used in this contract have thefollowing meanings.除非合同中另有说明,在合同中使用的下列术语有以下含义.短语whenever used 代替了whenever they areused, 这样句子更紧凑.三、结束语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英语翻译首先要了解法律英语的用词、句法特点,掌握翻译技巧和大量的专业术语,理清原文的逻辑思路,多积累,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翻译的水平和质量.参考文献[1] 谢云子.浅谈法律英语的翻译[J].学习月刊,2008(8):76.[2] 李克兴,张新红.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3] 朱天文.法律文书的用词特点及其翻译[J].福州大学学报,2001(2):84-86.。
教学方法法律英语翻译中的语法和语境

教学方法法律英语翻译中的语法和语境从法律翻译区别于文学翻译的语境与追求、法律翻译与普通翻译共享的语法和规则、依赖于特定语境的几个基础性法律术语翻译三个方面,对法律英语翻译中的语法和语境进行了探讨。
法律英语翻译语法语境在当代中国,法律的学习、研究和发展与法律文献的阅读、翻译和移植之间的渊源关系是深刻而久远的。
但阅读一些法律翻译文献时,我们常常会有这种经历:感觉每一句都很通顺,但整段、整篇文章却不知所云,一对照原著才恍然大悟——原来译文如此“惨不忍读”,非原文使然也!这种状况很多时候源于译者对法律术语所承载的相关制度和法律语法所蕴含的内在逻辑缺乏基本常识。
作为略有法律背景的英语学生目睹这种惨状,笔者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进行一些翻译,深感将法律文献由英文转换为中文,不仅需要有相应的英文语法水平和中文表达能力,而且更需要有相当的法律知识储备和法律“语法”(thegrammaroflaw)训练。
通过与长期从事法律翻译的学者交流法律翻译的体验、教训和基本背景知识,笔者欲借本文对民事司法领域中核心术语及其相应背景进行梳理,以减少一些常识性错误和读者为讹译所困的状况。
一、法律翻译区别于文学翻译的语境与追求关于文学作品翻译的“最高境界”,钱钟书先生有过著名的“化”境说:“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
然而,法律翻译不仅不能、而且不应追求“化”境,因为其术语受限于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其内容受限于特定的法律体系和制度背景。
著名的英美法学者何美欢甚至主张,“只有当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具重要意义时才可以划上等号,否则宁可生造词语。
”有学者甚至认为,“假如说,文学翻译允许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再创造’以‘拓展无限空间’,那么,法律翻译所注重的就是要‘阻塞一切空间’了。
”这种翻译方法和目标的迥异,缘于翻译对象的根本差异。
文学作品表现的是人类的生活和情感,人性的精髓因民族、地域、文化传统所产生的语境差异有时可以忽略不计,翻译高手能够从语言文字中提炼出人类感觉的共同“精魂”,出发语言“投胎转世”于目的语言之后,语法差异可通过翻译家的再创作“化”之而去,出落的是“依然故我”的精灵。
法律文本的翻译规范与技巧

法律文本的翻译规范与技巧翻译领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其中之一是法律文本的翻译。
法律文本的翻译要求准确、精确传达法律概念和条文,并且保持原文的法律效力。
本文将介绍法律文本翻译的规范与技巧,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领域的挑战。
一、准确理解原文法律文本通常包含复杂且专业性强的法律术语和修辞结构。
在开始翻译之前,翻译人员需要仔细审查原文,确保准确理解其中的法律概念和规定。
在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咨询,以确保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二、保持文本风格一致在翻译法律文本时,保持文本风格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法律文件通常采用正式、严肃的语言风格,应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或者俚语。
此外,还需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语气和措辞,以传达原文中所体现的法律意图和权威性。
三、遵循翻译规范在法律文本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遵循翻译的规范和准则,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应确保对原文中的专有名词、法律术语等进行统一翻译,以避免歧义和混淆。
此外,还应注意准确译出原文中的序号、标点符号等细节,以保持翻译结果的准确性。
四、注重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规范法律文本翻译需要注重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规范。
不同语言有其独特的法律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翻译人员应该熟悉目标语言的法律术语和翻译惯例,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直译和模仿原文的表达方式,而应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法律概念和规定。
五、用词精准,语句通顺在法律文本翻译中,用词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翻译人员应选用准确、具有法律意义的词汇,以确保翻译结果的精确传达法律概念和条文。
同时,还需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和流畅性,以确保翻译结果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
六、修订和校对在完成法律文本翻译后,翻译人员应进行修订和校对工作,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修订和校对过程中,可以借助专业的辅助工具和法律文献,对翻译结果进行比对和检查,以确保没有漏译、错译等问题。
总结:法律文本的翻译是一项需要准确性、专业性和严谨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广告语以及法律词汇的翻译

广告语以及法律词汇的翻译在全球化和跨国商务的背景下,广告语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翻译准确地传达广告信息,并确保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是关键的。
本文将讨论广告语以及法律词汇的翻译问题,并提供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和注意事项。
广告语的翻译技巧广告语通常被设计成简洁、有吸引力和易记的。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保持原汁原味地传达广告的含义和效果。
下面是一些广告语翻译的技巧:1.直译和意译结合:在翻译广告语时,有时需要保持直译以保持原意的准确性,但有时候需要进行意译以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
2.清晰简洁:广告语的翻译应尽量保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修饰和文字,以确保信息的传递更加直接和有效。
3.使用引人注目的词汇:为了引起读者的关注,翻译时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诱惑力和感官效果的词汇来传达广告的概念。
4.根据目标受众调整:在翻译广告语时,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和语言背景来调整翻译策略。
对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广告市场,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法律词汇的翻译问题在广告中,法律词汇的准确翻译至关重要。
错误的翻译可能导致误导消费者或违反当地法律。
下面是一些法律词汇的翻译问题和建议:1.相同法律概念的不同表达: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能使用不同的法律术语来表达相同的法律概念。
在翻译时,需要仔细研究目标市场的法律术语,以确保准确翻译。
2.法律要求的清晰度:法律词汇通常需要在广告中清晰明了地呈现。
在翻译时,应采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模糊或含糊其辞,以确保正确传达法律要求。
3.多语言的标识和声明:对于涉及多语言的广告,如国际品牌或跨国公司的广告,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提供多种语言的标识和声明,以确保广告遵守当地法律要求。
4.版权和商标的保护:在广告中,使用他人的商标或版权素材时要谨慎,确保遵守知识产权法律。
在翻译时,需要正确翻译商标和版权声明,以保护自己和广告客户的利益。
注意事项和实践建议在翻译广告语和法律词汇时,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和实践建议:1.深入了解目标市场:在翻译之前,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法律法规和语言特点。
论法律专业术语的特殊性及其英译技巧

- 232-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论法律专业术语的特殊性及其英译技巧湖北省黄石二中/王淑仪【摘要】法律作为规范一个国家公民行为的标尺,其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法律术语更是严肃的,神圣的,是不允许翻译上出现差错的。
但是由于其术语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英译的不便。
文章举例阐述了一些法律术语和翻译实例。
通过这些法律术语的特殊性进行论证分析,总结了一些英译的技巧。
希望文章能为读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
【关键词】法律 专业术语 特殊性 英译技巧由于汉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英译上遭遇困境也是无独有偶的。
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前,中国文坛有这样一个说法,即:中国的作家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外国人无法对中国的文学作品进行准确的翻译。
这种说法虽然骇人听闻,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中国语言的复杂性确实造成了英译上的不便。
而作为威严的法律,其条文是不允许出现翻译上的失误的。
但是由于其术语的特殊性,还是给翻译工作带了极大的考验。
这就要求广大翻译人员一定要总结法律专业术语其翻译上的技巧。
一、法律专业术语的特殊性法律是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其法律术语在经过立法机关多次研究修订,逐渐变得语义精准,词语简练,用词严谨。
其次,有些词汇只能出现在法律上,这就体现了法律术语的专业性。
比如“自由人”,在法律上所指不需要服从任何人的强制性命令的人。
而“自由人”放在其他领域则会产生很多意思,比如排球中的自由人不能发球,在旅游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自由人等等。
再者,法律是庄严的,是严肃的,因为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用来规范公民日常行为准则的标尺。
二、法律专术语英译所遇到的问题1.英译有歧义。
在英译汉的时候,其语义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两国文化和国情的不同所造成的。
比如在英语里面“管辖”一词的含义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have jurisdiction over另一个则是administer.而通过词义分析,administer有“管理执行”的意思。
情态动词在法律文件中的应用与翻译技巧

情态动词在法律文件中的应用与翻译技巧1. 引言在法律文件中,正确地应用情态动词及准确翻译其含义对于保证文件的准确性和法律效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情态动词在法律文件中的应用,并提供相关的翻译技巧。
2. 情态动词的定义与分类情态动词是一类表达说话者态度、意愿、能力、推测、义务等情态的动词。
在法律文件中,常见的情态动词主要包括shall、may、must、should、will等。
3. shall的应用与翻译技巧shall常用于规定义务、责任或将来的行动。
在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明确其含义,如用“应当”、“将”等翻译。
4. may的应用与翻译技巧may则表示允许、可能或请求。
在法律文件中,may常常用于授权或许可的情况下,翻译时可用“可以”、“有权”等进行表达。
5. must的应用与翻译技巧must则强调事实或者需求,用来表示必须或者不可避免的行动。
在翻译时,我们可以使用“必须”、“应该”等翻译。
6. should的应用与翻译技巧should表示建议、期望或者推荐的行为。
在法律文件中,should的用法可以给出指导性的建议。
翻译时可用“应当”、“应该”等进行翻译。
7. will的应用与翻译技巧will用于表示未来的意愿、决心或承诺。
在翻译时,可以有所灵活运用,并根据具体情况用“将要”、“会”等翻译。
8. 情态动词的翻译技巧除了具体的情态动词应用外,还需要注意以下翻译技巧:- 确保翻译准确性:根据上下文确定情态动词的具体含义,并避免歧义。
- 与法律语境保持一致:在翻译时保持法律文件的整体风格和用语习惯。
- 注意语气的变化:情态动词的不同使用会影响语气的表达,翻译时要注意保持相应的语气。
- 选择适当的翻译词汇:根据特定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能够准确传达含义。
9. 结论情态动词在法律文件中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应用和准确翻译情态动词是保证文件准确性和法律效力的关键。
通过了解各种情态动词的用法,并掌握相关的翻译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情态动词,提高法律文件的质量和可读性。
法律英语第一课翻译。

法律英语第一课翻译引言法律英语是指在法律领域使用的英语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法律界对于英语专业人士的需求逐渐增加。
本文将介绍法律英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词汇,帮助读者理解和翻译法律文件。
法律英语的基本概念法律英语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法律文件的起草、翻译和解释等。
在法律英语中,准确性和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法律文件的翻译需要注意保持原文意思的准确性,并确保译文符合法律的规定。
常见法律英语词汇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法律英语词汇及其翻译:w - 法律2.Legal - 法律的3.Contract - 合同4.Agreement - 协议5.Plaintiff - 原告6.Defendant - 被告7.Judgment - 判决8.Court - 法院9.Evidence - 证据10.Witness - 证人这些词汇是法律文件中经常出现的,熟悉这些词汇对于正确理解和翻译法律文件至关重要。
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在翻译法律文件时,以下几点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翻译质量:1.精确无误的翻译法律文件非常重要。
一些术语的错误翻译可能导致法律文件的失效,因此需要对法律术语进行深入理解并保持准确性。
2.翻译法律文件时要注重上下文的理解。
有时直译法律术语可能不合适,需要根据文件的整体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
3.参考专业的法律词典和资料是翻译法律文件的重要工具。
法律词典能够提供准确的翻译和解释,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4.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
法律文件通常需要清晰、简洁的表达,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汇。
结论法律英语作为一门专业领域,对于法律文件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专业的翻译能够保证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并为法律实践提供帮助。
本文介绍了法律英语的基本概念、常见词汇和翻译技巧,希望对读者理解和翻译法律文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Smith, J. (2010). Legal English: How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Language of Law. Routledge.。
法汉翻译方法及技巧

法汉翻译方法及技巧
法汉翻译是指将法语文本翻译成汉语的过程。
如何准确、流畅地进行法汉翻译是每个翻译者都需要掌握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法汉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1. 熟悉法语和汉语:翻译者首先需要对法语和汉语都有很好的掌握。
熟悉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是理解原文以及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
2. 理解上下文:翻译者在进行法汉翻译时,应该始终将文本放在整个上下文中进行理解。
这有助于翻译者把握原文的意思,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3. 使用词典和工具:翻译者在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表达时,可以使用法汉词典或在线翻译工具进行查阅。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翻译者理解词语的意思,选择最合适的翻译。
4. 注意语气和语调: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气和语调。
翻译者应该尽量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气和语调,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5. 简洁明了:法汉翻译时,应该尽量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保持句子简洁明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
6. 理解文化差异:法语和汉语所处的文化环境有所不同。
翻译者需要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翻译不准确的表达方式。
7. 多读多练:翻译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练习。
翻译者可以多读一些法语原著,进行翻译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技巧。
总之,法汉翻译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翻译技巧。
通过熟悉语言、理解上下文、使用工具、注意语气和语调等方法,翻译者可以准确、流畅地进行法汉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法律英语翻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中法律英语翻译有着各种不同的技巧与方法,但翻译的准确、同一、精炼、规范等原则却必须共同遵循。
关键词:法律英语;翻译;原则一、准确性是法律文体翻译的根本我国著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界的老前辈严复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曾提出过“信、达、雅”翻译标准。
“信”即译文要忠实于原作内容,这个翻译原则在法律文体的翻译中非常重要。
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要使人们准确理解法律内容,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在“有法可依”这个环节上,就必须使法律条文的表述做到明确无误。
律语言必须准确、确凿、严密,这是法律的社会职能决定的,也是法律语体区分于其他功能文本的根本特点。
法学家的文字表述必须比其他所有的人的文字表述更加准确。
大多数作者都可指望其著作被善意地阅读,即人们能以一种虔诚之心去读懂她的内容。
然而,对一些读者,法学家却总是怀着一种惶恐之心去撰写其文,有的人心怀叵测试图在合同文本中钻空子以规避其违约责任,耿耿于怀的继承人则希望以一种能够推翻遗嘱人意愿的方式来宣读遗嘱;刑事被告则企图歪曲法律条文以使罪行逃脱法网,所有的人都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试图曲解文义。
”[1]Henry Weihofen所说的这些情况在实践中时有发生。
比如有的译者在涉外销售合同的翻译中把“earnest money”即具有担保性质的“定金”译成“订金”,以致在外商违约时,“订金”被解释为预付款,使外商逃脱了双倍返还定金的责任。
又如:陪审团宣告被告谋杀罪不成立。
译文:The jury acquitted the respondent of the charge of murder.分析:该句中的“被告”一词应用“the accused”,而不能用“respondent”,因为“respondent”指的是民事案件的答辩人即被告,尤指离婚案的被告(defendant in a civil case, especially,in a divorce one),而“the accused”则是刑事案件的被告(the person charged in a criminal case)。
实际上,“原告”和“被告”在译成英文时因不同的案子而使用不同的词语。
民事案件的“原告”和“被告”分别为“plaintiff”和“defendant”;离婚案件的“原告”和“被告”分别为“petitioner”和“respondent”;海事案件的“原告”和“被告”分别为“libellant”和“libellee”;刑事案件的“自诉人/公诉人”和“被告人”则分别为“private prosecutor/public prosecutor”和“the accused”。
不难看出,如果译者不熟悉这些词语,就很难准确反映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
法律文书的内容往往涉及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文中用语常常采用“必须”、“应”此类表示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肯定明确的情态动词。
然而英语中此类情态动词的意思较为相近,往往被混淆误用。
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合营企业所需的机器设备……在同等条件下,应尽先在中国购买”。
本条条文却被译成“…a joint venture should give first priority to Chinese sources”。
译文中以“should”来译“应当”,似有不妥。
其理由有两点,一是因为“应”在法律条文中就是“must”,“have to”即汉语“必须”之意。
而“should”在此方面的意味不及“must”和“have to”强,甚至尚不及“ought to”强。
二是因为“should”表示法律义务,只表示一般义务或道义上的义务,而“shall”在法律文件中有其特殊的含义,意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带有指令性和强制性,是一种法律义务,不如此则产生违反法律义务的后果。
由此可见,原译文用“should”来强调当事人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体现合营企业在此问题上所承担严格责任,从而有损法律的严肃性。
相反,此处以“shall”来代替“should”,更能明确当事人的义务。
可见法律译文的准确是法律翻译的根本,而翻译失真则是法律翻译的大患。
法律文体的翻译必须步步为营。
二、法律英语翻译同一律原则法律文字之汉译英,为了维护同一概念、内涵或事物在法律上始终同一,避免引起歧义,词语一经选定后就必须前后统一。
在法律翻译中只要认准并用准了某词语,就千万别怕反复使用这一词语。
Henry Weihofen在其所著《法律文体》一书中告诫英语法律起草工作者的下面这句话,对汉语法律英译工作者也是很有帮助的:Don t be Afraid to Repeat the Right Word!其所以然,旨在保证法律文字的准确。
他说:“Exactness often demands repeating the same termto express the same idea. Where that is true, never be afraid of usingthe sameword over and over again. Many more sentences are spoiled by trying to avoid repetition than by repetition.”[1]如果您怕重复用同一个词表示同一个事物或概念有伤文彩,那您肯定会牺牲法律的精确性(precisiveness) 例2:被告(宝洁公司)从未以任何方式向原告(雇员)施加精神压力。
被告可以拿走原告的文档和他使用的电脑,这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其目的是防止公司的商业秘密被泄露。
[2] 译文:... the defendant (P&G) never exerted any spiritual pressure in any form on the claimant, the defendant was free to take away all the plaintiff s files and the computer he had been using,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pany s stipulations, and that such actions were aimed at preventing the company s trade secrets from being disclosed。
分析:译文中对原文中的“原告”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即“claimant”(索赔者,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它是指仲裁案件中的“申诉人”)和“plaintiff”(原告),这在翻译法律文件时是不允许的。
否则,读者会以为是两个不同的主体。
同样的道理,“未成年人”在英文中有“infant”,和“minor”两个词,当我们在翻译同一材料时若选定“infant”,在下文中就不能随意用“minor”。
英文中的“minor offence”既有“轻罪,小罪”之意,又有“未成人犯罪”之意。
若不注意术语的一致性,歧义在所难免。
很显然,因为法律文章翻译中缺乏一致性和同一性无疑会使法律概念混淆,使读者不必要地去揣测不同词语的差别,从而影响法律的精度。
在这方面,香港政府律政署翻译香港法律的工作人员倒作了一番出色的尝试。
在正式程度很高的法律文章中,无论是在原文的写作中还是在翻译中,所用的词汇及句型的重复率非常高。
上文摘录的只是该条款的部分而已,其余未摘录的若干段落的用词和句型结构也如出一辙。
如译文所示,instrument被译成“文书”、made被译成“制成”、a person被译成“某人”,在整个总条款中是一致的。
虽然以上这些词汇均有若干种甚至数以十计的不同译法,句型也可以五花八门,而有所创新和变化也许会使条文读起来不那么刻板、单调,但法律文献的写作及法律翻译的内在规律不允许有这种变化。
同一性和一致性才是法律翻译所要遵循的准则。
三、法律英语翻译的精炼性原则翻译法律文件还应遵循精练的原则,即用少量的词语传达大量的信息(Giving a lot of information in few words)。
简单、扼要的语言是立法最好的语言(The simplest,most concise language is the best for legislation),这是立法者应遵循的一条原则。
翻译法律文件也应如此,应尽量做到舍繁求简,避免逐词翻译、行文拖沓。
四、法律英语翻译的词语庄严性原则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集团的意志体现,它有鲜明的政策性、权威性。
为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法律、法规遣词造句力求准确,用词正式,语意严谨。
不象文学作品那样,有华丽的词藻和丰富的修饰语,也不可能使用比喻,夸张和委婉语气。
五、法律英语翻译的语言规范化原则。
所谓语言规范化原则(Standardized language)主要是指在法律翻译中使用官方认可的规范化语言或书面语,以及避免使用方言和俚语。
虽然在法律文书的起草和翻译中有许许多多的清规戒律(如慎用被动语态、外来词、缩略词等等),但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必须采用官方用语(词),尤其是现行法律中已有界定的词语。
法律用语是每个国家正式程度最高的语言,是其所管辖下的所有地区中通用的语言。
例如,英国的法律概念不但在英国本土通行,在往日的属地即所有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内也一概通行。
正因为如此,一名原先在澳大利亚执业的大律师可被加拿大政府聘为法官而无需再去接受专业训练。
如果在受同一个法律体系管辖的地区内,法律用词、用语上各行其是,那么法律在实施的过程中势必乱套。
在出色的文学作品中,性格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种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语言,读者往往会如闻其言,如见其人。
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一定得把这种特色语言表达出来。
否则,译作就达不到“神似”、“化”或“等值”的境界。
因此,下层人物的污言秽语时常被译成另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对等语言,外语中的方言或俚语也刻意被译成受语中类似的方言或俚语。
但在法律翻译中这一原则则不可行。
因为法律是在其所管辖下所有地区实施的。
法律语言的严肃性和纯洁性不容许其充斥污言秽语,更不容许方言、俚语丛生,对一个幅员辽阔、语言地区性差异显著的国家更是如此。
比如,一个犯罪集团的成员很可能来自不同省份和地区,而各地均有不同的方言,更有各帮派团伙内部的黑话或行话,如果为求方便和语言生动,取证的书面文件和审讯的文字记录均用各犯罪分子自己的方言和各帮派的黑话或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