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动物的不同行为类型,如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
(2)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动物行为的视频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2)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存现状,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行为的类型及其特点。
(2)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2、教学难点(1)动物行为的意义。
(2)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片段,展示各种动物的活动场景,如狮子捕食、鸟儿筑巢、蜜蜂采蜜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行为。
2、讲授新课(30 分钟)(1)动物行为的定义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强调动物行为是动物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2)动物行为的类型①觅食行为展示狮子捕食、猴子摘果等图片,讲解觅食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即获取食物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发育。
②防御行为播放刺猬缩成一团、乌贼喷墨等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防御行为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如保护自身免受天敌伤害。
③繁殖行为举例孔雀开屏、鸟类孵卵等,阐述繁殖行为对于物种延续的重要性。
④社群行为以蜜蜂、蚂蚁等社会性动物为例,介绍社群行为中个体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信息交流。
(3)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结合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知识,讲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机制,如激素对动物行为的调节作用。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人类的某些行为与动物行为有相似之处吗?(2)动物的行为是否可以改变?为什么?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动物行为是由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其中生理基础是动物行为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文将介绍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包括神经、内分泌、感知和运动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接收、传递、处理和响应信息。
动物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和神经纤维。
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分别负责不同的行为,例如视觉系统负责视觉行为、听觉系统负责听觉行为等。
2.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调节动物行为的重要机制之一,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动物的生理和行为。
激素可以影响动物的情绪、性行为、攻击行为等。
例如,雄性动物分泌睾酮会增加它们的攻击性和竞争性,而雌性动物分泌孕激素则会促进母性行为。
3.感知系统感知系统是动物行为的触发和控制机制之一,它由感觉器官和神经元组成,能够接收和处理外部刺激的信息。
动物的感知系统可以接收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
例如,一只猎豹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信息感知猎物的位置和行动,进而决定如何猎食。
4.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动物行为的最终产物,它通过肌肉的收缩来实现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运动系统的神经和肌肉部位组成肌肉-骨骼系统,能够实现动物的移动、捕猎、逃避等行为。
动物的体型和生态环境决定了它们的运动系统的形态和功能,例如飞鸟能够通过翅膀的收缩和张开来实现飞行。
总之,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包括神经、内分泌、感知和运动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基础对动物行为的触发和控制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它们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的形成和演化。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1、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遗传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生理基础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增强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的兴趣,树立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观念。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回顾1、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解释反射弧的组成和作用。
(3)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调控。
2、内分泌系统与动物行为(1)描述常见动物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
(2)分析激素如何影响动物的繁殖行为、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
3、遗传因素与动物行为(1)解释基因对动物本能行为的决定作用。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遗传性和可变性。
(二)实验设计1、观察动物的神经反射选择一种常见的动物(如金鱼),设计实验观察其对不同刺激(如光、声音、触碰)的神经反射,记录反应时间和行为表现。
2、激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选取两组相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小白鼠,一组注射适量的性激素,另一组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两组小白鼠在社交行为、繁殖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3、动物行为的遗传分析选择两种具有明显不同行为特征的动物品种(如温顺的绵羊品种和易激动的绵羊品种),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观察,分析其行为差异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蜜蜂的舞蹈语言(1)描述蜜蜂舞蹈语言的特点和传达的信息。
(2)探讨蜜蜂舞蹈语言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2、候鸟的迁徙行为(1)解释候鸟迁徙的生理机制,包括生物钟、激素调节和导航能力。
(2)分析环境因素对候鸟迁徙行为的影响。
(四)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如《动物的智慧》《行为生物学》等,并要求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知识回顾部分的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答案准确、清晰、有条理。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PPT课件

项目 概念 举例 印 刚孵化的动物对于第 刚孵化的小 一次接触到的能活动 随 的较大物体都能紧紧 天鹅跟母天 鹅游水 追随 后 天 模 学习的一种形式,主 性 仿 要是幼年动物对年长 幼黑猩猩的 模仿 行 者的行为进行模仿 为 条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 吃过梅的 件 础上,经过学习和 人,在听梅 反 体验新事物,在大 或望梅时 射 脑皮层的参与下建 分泌唾液 立的反射活动。
特点
刚孵化的 动物具此 行为 幼年动物 学习的主 要形式 幼年、成 年都可建 立,但需 强化
(三)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 作用的,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促性腺激素
刺激 大脑 下丘脑 繁殖行为 垂体 性腺 分 泌
性激素
1,把母鸡的卵巢摘除,植入睾丸,经过 一段时间后,将会发生( ) A失去母鸡的特征 B仍能保持母鸡的形态特征 C母鸡,公鸡的形态特征都具有 D只具有公鸡的特征
2.高等动物接受外界刺激并发生 反应,这种活动属于( ) A环境调节 B激素调节 C季节调节 D神经调节
3,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
A主要受神经调节,同时也受激素调节 B主要受激素调节,同时也受神经调节
C只受神经调节
D只受体液调节
印随行为
模仿行为
(1).激素调节在 动物的哪些行为中 表现明显? (2). 总结一下激 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过程)。
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繁殖季节 分泌
幼体
性成熟个体
摘除
性腺发达
性激素
性行为
性行为消失
分泌
促性腺激素 催乳素:可控制某些动物对幼仔 的照顾行为(泌乳、喂食)
垂体
激素影响动物行为的实例
睾丸酮 实验1.幼鼠 交配行为。
动物行为产生生理基础

1、激素调节与行为 激素调节在动物的哪些行为中表现明显?
答:激素调节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表现最显著的是在性行 为和对幼仔的照顾方面。
2、神经调节与行为
项目 类型 趋性 先 天 性 行 为 概念 举例
动物对环境因素的最 简单的定向反应。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 先天性反射。
有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 顺序连锁发生构成。
鱼类的趋光性、臭虫的趋热性、 草履虫躲避不利环境。 膝跳反射、吮吸反射等
非条件反 射 本能
蜜蜂采蜜、蜘蛛织网等
印随 后 天 性 行 为
刚孵化的动物对第一次接 刚孵化的小天鹅,跟着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触能动的大物体能紧随。 天鹅游水。
主要表现在幼年动物对年长者 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 的行为进行模仿。 索食。
模仿
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 听到铃声,狗分泌唾液,吃 过梅的人在看到或谈到梅时 训练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会分泌唾液。
3、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 调节是相互协调的。但是神经系统 的调节作用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动物的行为就是在神经系统、内分 泌系统和运动器官的共同协调作用 下形成的。
A
(B)幼年时;
(C)童年期;
(D)成年期。
4 、 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老 鼠的叫声也常常不能引起猫的反应,这说明 D 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于身体内部 B.鼠叫不是猫行为的刺激因素 C.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 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5 、 193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洛伦佐做了一 个实验,刚刚孵化的小鸭看到的第一个 运动物体是他本人,而不是母鸭,下图 展示了其中的一个结果,这表明了生物 A 的 A.印随 B.模仿 C.条件反射 D.学习行为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在环境中表现出的各种活动和反应,反映了动物内部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其中,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是指动物的肌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其他生理系统的功能和互相协调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一、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动物行为的主要执行器。
而动物行为的表现则与肌肉系统的发育和运作息息相关。
例如,体型高的动物如长颈鹿,其脖颈肌肉发育要比矮小动物发达,以支持其高视野获取能力;而猎豹等快速奔跑的动物,其四肢肌肉发达以实现高速奔跑。
此外,肌肉运作能力也影响着动物在不同环境下行为和适应能力的差异。
例如,鸟类的翅膀肌肉发达,使得它们飞翔自如;而蜗牛等蠕动类动物则具有强大的腹肌群以满足其缓慢的爬行行为需求。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也是控制动物行为的关键系统之一。
动物的一系列反应行为,都是由神经系统中各种神经元、突触和神经递质参与制造。
例如,脑下垂体可以调节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视网膜可以感知光线和颜色,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嗅感和味觉神经细胞则能感知外部刺激物的化学合成物质,对其赋予行为响应。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也会影响动物行为和适应能力的变化。
例如,猫科动物的视觉皮层发育得很全面,使得它们能够在黑暗中察觉周围物体;而鳄鱼等爬虫类动物则不具备情感反应和高级神经功能,难以做出类似哺乳动物的行为。
三、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控制动物行为和适应能力的重要系统。
它通过分泌各种内分泌激素调节动物的生殖、代谢、进食行为等方面,影响动物的行为。
例如,雌性动物的自体激素水平的升高会引发其愈合和免疫系统的提高,以保证胎儿健康;而雄性动物的睾丸素水平的升高,则能够提高其攻击性和竞争力。
四、其他生理系统除了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其他生理系统也对动物行为和适应能力产生影响。
例如,呼吸系统影响着动物的能量代谢和控制,对高强度运动或突发情况的心血管情况做出响应时,动物身体的供氧能力是个关键的因素;而体温调节系统则能影响动物的生理表现,包括延迟睡眠想要等等被动的自身代谢。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的能力。
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
5、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 反应 6、动物的行为主要受 神经系统 和 内分泌系统
强
。 的调控。
7、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 后天性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 所控制的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例如,蜜蜂 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刚出 生两小时的小鸭就会 游泳等。
7.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杯弓蛇影”从行为获得的途 后天性 径来分,它们都属于 行为。 8. 第一次让老鼠走迷宫,它会边走边嗅,最终找到食物。如果再 次让它进入迷宫的话,它会很快找到食物,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老鼠具有学习能力,能积累经验解决问题 。 9. 科学家发现繁殖期的雄鸟,会载歌载舞,尽其所能地吸引雌鸟。 一旦过了繁殖期,即使面对原来的钟情者,也会视而不见;科学家 还发现普通家鼠,雌性之间以及雌雄之间很少打架,而雄鼠之间特 别是成熟的雄鼠最易发生冲突。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原因,科学家排 除了雄鼠体内的雄性激素,发现雄鼠不再冲突而会和平相处。如果 再把含有雄性激素的药丸植入它们的皮肤中,恢复雄性激素的含量, 它们之间会立即发生攻击、殴斗行为。若再取走药丸,大部分雄鼠 又会立即停战。 (1) 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雄鼠的冲突行为和繁殖期的雄鸟表 现属于 先天性 行为。 (2) 上述动物行为的发生与什么物质有关?激素 ;这种 物质是由动物的 内分泌系统 分泌的。动物的行为除了受上述系统调 控外,还受 神经系统 调控。
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有关大 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例如,幼年的 黑猩猩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学 会用树枝“钓”白蚁吃。
二、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动物的 行为主要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18.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2.学生对动物行为兴趣浓厚,但可能缺乏观察、实验等方面的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需适时引导,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动画等形式,讲解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及其生理基础。
-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行为,如蜘蛛结网、鸟儿迁徙等。
-学习行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逐渐形成的行为,如猴子学习使用工具、狗学习听从命令等。
-生理基础: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等在动物行为调控中的作用。
2.教师结合实例,详细讲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在动物行为调控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理概念。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分类及其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本章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并能够分析它们在动物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中设想设计对比表格,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种行为类型的差异及其适应性意义。
3.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探究动物行为。
-教学中将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活动,通过实践操作来突破这一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腺阉割移植实验
性腺阉割后
性腺移植后
神经调节与行为
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
类型
先天性行为
后天性行为
趋性 非条件反射 本能
神经系统越发达的动物,行为的表现也就 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
教后记
? 运用这部分的知识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 育,说明中学生不应该谈恋爱。
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的比较
先天性行为
不同点:①生来就有 ②遗传物质决定
后天性行为
①根据后天经验生成; ②环境影响(先天的 基因基础)
相同点: ①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②与神经调节有关,除单细胞外,其结构 基础是反射弧。
小结
动物的行为无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 还是印随、模仿、条件反射,都离不开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鸡模仿母鸡用爪 扒地索食。
幼黑猩猩学从树 洞取食白蚁。
幼年动 物学习 的主要 形式。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听到铃声,狗 经过学习和体验新事物, 分泌唾液。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建 吃过梅的人在 立的反射活动。是高级 看到或谈到梅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时会分泌唾液。
幼年,成 年动物都 可建立, 但需强化
印随 模仿 条件反射
概念 举例 特点
异 同 点
事例 1: 当草履虫培养液与清水滴连通时,草履虫聚集在 培养液滴处;当在培养液滴边放一 ·粒食盐时,草 履虫向清水滴处聚集。
草履虫的这一行为属于 趋性 。
事例 2: 用针轻轻地刺激蚯蚓身体的后部,可以看到它只是身 体后部很快地发生反应,而身体的前部反应比较微弱。
狗吃肉时分泌唾液属于 非条件反射 ; 铃声响起,没有肉吃,仍分泌唾液属 条件反射 。
项目
概念
举例
特点
趋 性
动物对环境因素 刺激所引起的
臭虫趋热性。 鱼类趋光性
单的定向反应。
从单细胞 动物开 始出现。
先 天 性
非 条 件
动物身体某一部 分的运动反应。
行反
为射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从具有神经系 统
的动物开始出
你是如何理解繁殖行为与性行为,以及对幼仔的 照顾行为之间的关系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你能举一些激素对行为调节的例子?
每年春天的夜间会听到雄猫和雌猫在墙沿 或屋顶上“二重唱”,这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 在猫体内作用的结果。
每年春季,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衔泥做 窝,产卵育雏,也是性激素对繁殖行为调节的 例子。
你是如何理解繁殖行为与性行为,以及对 幼仔的照顾行为之间的关系的?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教学目的 1.激素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A:知道)。 2.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A:知道)。 3.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A:知道)。 教学重点
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 教学难点 先天性行为(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与后天性行为(包括印随、 模仿、条件反射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阅读、归纳相结合。 讲述与谈话、观察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你能举一些动物的行为的例子吗?
根据行为的来源,可将行为分为:
先天性行为 后天性行为
这些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哪些系统的直接参与?
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动物的运动方式 .avi 动物的行为 .avi 动物的伪装 .avi
激素调节与行为
激素调节在动物的哪些行为中表现明显?
激素调节表现明显的方面: 动物的性行为和对幼仔的照顾
现。
由一系列非条 本 件反射按一定 能 顺序连锁发生
蜜蜂采蜜。 许多非条件反 蜘蛛织网。 射的有机集合。
构成的
项目
印 随
后
天 性
模 仿
行
为
条 件 反 射
概念
刚孵化的动物对于第 一次接触到的能活动 的较大 物体都能紧紧追随。
学习的一种形式,主 要表现在幼 年动物对年长者的行 为进行模仿。
举例
特点
刚孵化的小天鹅, 刚孵化出 跟着母天鹅游水。 的动物具 刚孵化的小鸡, 有此行为 紧随母鸡左右。
该行为属于 非条件反射 。
事例3:
一只失去雏鸡的母鸡,会把两只失去母猫的小猫 当成自己的雏鸡,对小猫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小 猫也安然地接受母鸡的抚爱;跟随母鸡行走,把母鸡 当作自己的猫妈妈。
母鸡的行为属于 本能
,
小猫跟随母鸡的行为属于 印随
。
事例5:
狗吃肉时分泌唾液;后来,人们在狗吃肉前先摇 铃,经过若干次训练后,只要铃声响起,不给肉,狗 也分泌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