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合集下载

住宅经济指标大全

住宅经济指标大全

建筑经济指标大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常见词汇整理与计算方法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常见词汇整理与计算方法(1)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土地面积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与下限.容积率的下限是保证地块开发的效益,防止无效益或低效益开发造成土地的浪费。

容积率上限防止过渡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

容积率还可以根据建筑用途的不同,分为全部建筑容积率,公共建筑容积率,住宅建筑容积率等。

建筑总楼板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与建蔽率为不同概念。

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100%,建蔽率为50%。

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与占地面积不同)(2)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基底占地面积/地块面积(3)绿化率,亦称绿地率:指的是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绿地率=绿地面积/土地面积绿地率通常以下限控制。

这里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百分之一的雕塑、水池、亭榭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

(4)建筑物占地面积:以外墙(底层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构筑物占地面积以占地轮廓计算,但不包括铁路、道路,围墙及管线。

(5)总建筑面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多层一般不小于退让5m,高层退让不小于10M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第八章 规划指标与设计成果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成果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居住区规划指标分为两大类: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平衡指标
一、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 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 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02年版)的规定。 (见下表10-1-1)
L≥1.5L2
L≥1.5L2 L≥1.5L2
L ≥ 50m
L≥ 30m L ≥ 50m
S1 ≥1800 ㎡ S1 ≥500 ㎡ S1 ≥1200 ㎡
S21 ≥1000 ㎡ S2 ≥2000 ㎡ S2 ≥600 ㎡ S2 ≥1400 ㎡
注: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 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范围的确定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 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 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 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界 线来划定。
(1)当有明确用地界限的公共服务设施按基地界 限划定;
(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
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7、其他用地面积的确定:
其他用地——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 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 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 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国标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目录总则术语、代号用地与建筑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绿地道路竖向管线综合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第一章总则 1.0.1建国以来,我国未专门制订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统一的技术性规范。

50年代基本套用原苏联的有关模式,1964年原国家经委、1980年原国家建委,虽先后在颁布有关的城市规划的文件中,对居住区规划的部分定额指标作了规定,但由于这些技术法规不完善,且原有规定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城市规划、设计、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有的依据及必要的法制管理准则,致使相当一部分已建居住区出现配套设施不全,或布局不合理,或密度过高,居住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既不能满足居民居住生活需要,更难达到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

同时,由于国家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有关词解和指标的计算口径无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认识比较混乱,既影响规划工作质量,又缺乏可比性。

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是在总结建国以来已建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经验,在居住区规划范围的有限空间里,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统一规划内容、统一词解涵义与计算口径等,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与可比性。

体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

1.0.2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城市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工作,并主要适用于新建区。

理由是,城市新建区的规划具有基本统一的规划前提条件,可按统一的口径与要求进行本规范的编制工作,可制定适用性强、覆盖面大的规划原则和基本要求,定性及定量的有关标准,可比、可行又易于掌握,而城市旧城区的居住街坊改造规划与新建区的居住区规划相比,就城市居民对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要求而言是一致的,对道路及工程管线的敷设的基本要求也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旧城区因所在城市性质、所负职能和复杂的现状条件各异,致使改造规划的前提条件悬殊,要制定全面的有关规定,难度很大。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计量单位 h㎡ h㎡ h㎡ h㎡ h㎡ h㎡ h㎡ 户(套) 人 人/户 万㎡ 万㎡ 万㎡ 万㎡ 万㎡ 层 % % 人/h㎡ 人/h㎡ 套/h㎡ 套/h㎡ 万㎡/h㎡ 万㎡/h㎡ 万㎡/h㎡ % 辆 % 辆 % % % --
数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
项目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 1.居住区用地(R) ①住宅用地(R01) ②公建用地(R02) ③道路用地(R03) ④公共绿地(R04) 2.其它用地(E) 居住户(套)数 居住人数 户均人口 总建筑面积 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 ①住宅建筑面积 ②公建面积 2.其它建筑面积 住宅平均层数 高层住宅比例 中高层住宅比例 人口毛密度 人口净密度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 停车率 停车位 地面停车率 地面停车位 住宅建筑净密度 总建筑密度 绿地率 拆建比
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
指标表 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规定。
所占比重(%) -100 ▲ ▲ ▲ ▲ -----100 ▲ ▲ ------------
人均面积(㎡/人) -▲ ▲ ▲ ▲ ▲ -----▲ ▲ ▲ ------------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是从劳动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观点来评价技术活动。

建筑技术经济就是对建筑产品的技术方案(包括投资方案、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分析、计算、比较和评价。

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是对设计质量优劣和设计方案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的评价的项目指标。

由于影响设计方案和设计质量的因素繁多,而且不少因素对方案优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多以一组指标来评价,这成组的指标也叫指标体系。

建设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按要求可分为几大类。

1.按指标的范围,可分为综合指标和局部指标。

2按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使用价值)指标和货币指标(价值)。

3.按指标的应用,可分为建设指标和使用指标。

4.按指标的性质,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是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评估项目。

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中每一项都有针对性地评价和反映着某些方面的控制作用和使用意义,每一项都是居住区整体居住水平的反映,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使用评估都要通过这每一项指标来表达。

另外,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起制约作用。

评价或优化规划方案时,应综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整体地、综合性地评价和优化。

还有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和优化结果,不仅仅取决于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还要看规划方案的功能合理性,布局创新的科学性,环境质量的保证度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水平。

也就是说同样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个方案。

要善于运用这些指标系列,评价出优秀方案。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居住区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来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整理]-7-28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概念及算法

[整理]-7-28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概念及算法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的设计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必须计算,下列指标包括必要指标、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规定。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现在解释一下各项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一、规划总用地是规划局批准的地块,不是全部能用于居住区设计的,其“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1、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1)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地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公建用地(R02)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栋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B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后退红线的用地,(如公交车站马路加宽处)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3)道路用地(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按道路红线宽度计算。

△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有人行道时也计入面积。

△组团(级)道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我认为,现在有的已加宽,连接停车位或兼作消防车道的所以应计算面积。

居民停车场计入面积。

(4)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 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道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角;B 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C 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3条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D 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7.0.4 ---2要求;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计算组团绿地面积还应满足1/3绿地面积在基本日照阴影线之外的要求。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是反映居住区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涉及到居民生产、生活、就业、收入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进行探讨。

1. 经济指标居住区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人均GDP、居民收入、房地产市场等。

其中,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参考。

而居民收入反映了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房地产市场则是居民最直接的经济领域,对于社会的经济稳定和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着深远影响。

2. 技术指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指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居住区技术指标主要包括通讯设施、网络覆盖、智能家居等方面。

其中,通讯设施和网络覆盖关系到人们的信息交流和生活消费。

而智能家居则是未来居住区技术升级的重点,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居住环境的智能化水平。

这些技术指标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3.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居住区生产生活的重要标志。

它包括了空气质量、噪声污染、水源保护、垃圾处理等方面。

其中,空气质量和噪声污染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容忽视。

水源保护和垃圾处理则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难点,保障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安全。

4. 教育和医疗指标教育和医疗是衡量一个城市人文素质的区别标志。

教育指标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教育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

医疗指标则包括医疗设施、医疗水平和保障政策等方面。

这些指标将会影响到居住区的社会和谐、人才流失和城市发展的全面升级。

5. 社会指标社会指标反映了居民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和谐度。

它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文化服务等方面。

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关系到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文化服务则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宽广舞台和思想滋养。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是居住区发展的综合体现,涉及到了经济、技术、环境、教育医疗和社会等方面,是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

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 表1 项目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 1.居住区用地(R) ①住宅用地(R01) ②公建用地(R02) ③道路用地(R03) ④公共绿地(R04) 2.其它用地(E) 居住户(套)数 居住人数 户均人口 总建筑面积(含不计容面积) 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计容面积) ①住宅建筑面积 ⑴高层住宅建筑面积 ⑵架空层建筑面积(按1/2面积计算) ②公建面积 ⑴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⑵商业网点建筑面积 2.其它建筑面积 ①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 ②其他 住宅平均层数 人口毛密度 人口净密度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 停车率 停车位 地面停车率 地面停车位 住宅占地面积 总建筑占地面积 住宅建筑净密度 总建筑密度 绿地率 单位 ㎡ ㎡ ㎡ ㎡ ㎡ ㎡ ㎡ 户(套) 人 人/户 ㎡ ㎡ ㎡ ㎡ ㎡ ㎡ ㎡ ㎡ ㎡ ㎡ 层 人/h㎡ 人/h㎡ 套/h㎡ 套/h㎡ 万㎡/h㎡ 万㎡/h㎡ 万㎡/h㎡ % 辆 % 辆 ㎡ ㎡ % % % 数值 35917 35917 26117 0 6740 3060 0 798 2553.6 3.2 114784.6 97334.6 97334.6 97148.3 186.3 0 0 0 17450 17450 0 28.73 710.97 710.97 222.18 222.18 2.71 2.71 2.71 55.14% 440 10.23% 45 3388 3388 9.43% 9.43% 35.00% 所占比重(%) -100.00% 72.71% 0.00% 18.77% 8.52% --
100.00% 100.00% 99.811 人均面积(㎡/人) -14.07 10.23 0.00 2.64 1.2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套/h㎡

--
--
套/h㎡

--
--
万㎡/h㎡

--
--
万㎡h㎡

--
--
万㎡/h㎡ % 辆 % 辆 % % % --
▲ ▲ ▲ ▲ ▲ ▲ ▲ ▲ △ -----------
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 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规定。
项目 居住区规 划总用地 1.居住区 用地(R) ①住宅用 地(R01) ②公建用 地(R02) ③道路用 地(R03) ④公共绿 地(R04) 2.其它用 地(E) 居住户 (套)数 居住人数 户均人口 总建筑面 积 1.居住区 用地内建 筑总面积 ①住宅建 筑面积 ②公建面 积 2.其它建 筑面积 住宅平均 层数 高层住宅 比例 中高层住 宅比例 人口毛密 度 人口净密 度
人均面积 (㎡/人) -▲ ▲ ▲ ▲ ▲ -----▲ ▲ ▲ -------
住宅建筑 套密度 (毛) 住宅建筑 套密度 (净) 住宅建筑 面积毛密 度 住宅建筑 面积净密 度 居住区建 筑面积毛 密度(容积 率) 停车率 停车位 地面停车 率 地面停车 位 住宅建筑 净密度 总建筑密 度 绿地率 拆建比
计量 单位 h㎡ h㎡ h㎡ h㎡ h㎡ h㎡ h㎡ 户(套) 人 人/户 万㎡ 万㎡ 万㎡ 万㎡ 万㎡ 层 % % 人/h㎡ 人/h㎡
数值 ▲ ▲ ▲ ▲ ▲ ▲ ▲ ▲ ▲ ▲ ▲ ▲ ▲ ▲ △ ▲ △ △ ▲ △
所占比重 (%) -100 ▲ ▲ ▲ ▲ -----100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