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管理中的见贤思齐及立德修身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以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为题,我们将探讨国学智慧和管理之间的联系与互补。
国学智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管理哲学,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学智慧强调的是人本主义。
在管理中,人是最核心的因素。
国学智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品质的培养。
在管理中,也应该注重人的尊重和发展,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和谐与平衡。
国学智慧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管理中,也应追求组织内外各方面的和谐,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道德与人性。
国学智慧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在管理中,也应强调道德与伦理的约束,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同时,要关注员工的人性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营造一个和谐、宽容、包容的工作环境。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智慧与智慧。
国学智慧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在管理中,也应当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智慧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天人合一。
国学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在管理中,也应注重组织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企业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不仅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国学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哲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运用国学智慧中的人本主义、和谐与平衡、道德与人性、智慧与智慧、天人合一等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国学精彩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国学”这一概念,它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众多思想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国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心得。
一、国学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宁的重要性。
在学习国学过程中,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 修身:个人修养是国学思想的基础。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品德高尚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仁爱宽厚、谦逊礼让等。
2. 齐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道家认为,家庭和谐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追求阴阳平衡。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力求实现家庭和睦。
3. 治国:国家治理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
儒家认为,治国需要贤能的君主和忠诚的臣子。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关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平天下:社会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善恶有报。
我们要秉持慈悲为怀,关爱他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国学智慧: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国学智慧博大精深,其中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两大重要思想。
1.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元素构成,五行(金、木、水、火、土)则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属性。
在学习阴阳五行时,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平衡和谐:阴阳五行强调事物之间的平衡和谐,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所致。
(2)变化规律:阴阳五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导。
(3)实用价值:阴阳五行在农业、医学、风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国学中的管理之道

互赖包括:互相依赖、互相信赖。互相依靠,互相扶持
3、分享
分享是一种最好的建立人脉网的方式,分享的越多,得到 的就越多。
向他人传递你的价值
7
团队建设
团队的精髓是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进步,以形成一个目标明确、 有战斗力的团队。 首先应该是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让奋斗目标把人心统一起来,亮出 自己的旗帜,选择响亮的团队名称和呼号。 其次要树立共同的人生价值,让团队的每一个属员都知道“为什么奋 斗?怎么奋斗?奋斗之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让灿烂的工作之花, 结出丰硕的团队发展的效益之果,并让每一个属员都能够分享到。 第三就是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方式,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9
5
沟通智慧
心灵的距离,因为心的沟通而让心沉静;心灵的距离,因为 心的沟通而更加了解一切;心灵的距离,因为心的沟通而 更能发现世间的丑恶。让自己与心进行沟通,原本喧嚣的 世界也在此刻安静下来,让心灵的沉渣也随风飘去。用心 去看世界,世间的美好与丑陋。
6
人脉建设
一、建立人脉的原则 1、互惠 2、互赖
2
立德修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修 的是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 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第四就是努力提高每一位主管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管理效率,用自 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自己的属员,去带动团队的前进。
国学之道 修身养性的艺术

国学之道修身养性的艺术国学一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指导个人修身养性的艺术。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需求的满足,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对人际关系、人格修养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国学之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考与实践方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国学之道如何帮助我们修身养性,并探讨其实际意义。
首先,国学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它注重个体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培养,强调孝顺、诚信、积德等传统美德。
另一方面,国学也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规范行为举止和言谈举止。
这种全面发展的观念使我们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追求内外兼修,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同时也注意外在的形象和表达,从而提升个人的整体素养。
其次,国学注重的是品格塑造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众所周知,修身养性不仅是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是培养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国学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提倡“以德化人”的原则,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关爱与理解。
同时,通过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和解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和社会规范,从而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
再次,国学强调的是审美情趣的培养。
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审美情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国学通过书法、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培养人们对于美的敏感度和欣赏力。
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能提升个人的审美品味,还能激发人们内心的美好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和交流,使人更加富有人文关怀和情感修养。
最后,国学传递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智慧。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了解先贤的思想和智慧,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
同时,国学也为我们提供了处理生活中各种复杂情况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综上所述,国学之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它通过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品格塑造、人际关系的发展、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及传递深厚的文化传统,帮助人们提升个人素养,完善自我。
国学修身养性如何运用国学原理塑造优秀的个人品质

国学修身养性如何运用国学原理塑造优秀的个人品质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培养个人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运用国学原理,我们可以塑造出优秀的个人品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
本文将探讨国学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国学原理来提升自己的品质。
一、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人们过于注重外在的成就和物质的追求,往往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品质的提升。
而修身养性正是为了培养一个健康、和谐、有价值观的人。
只有通过内在的修养,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保持内心的平静,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同时,修身养性也是我们与他人和社会建立良好关系、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二、运用国学原理塑造品质的途径1.经典阅读: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学习他们的品质和修养。
例如,读《论语》可以学习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的仁爱之道;读《诗经》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经典阅读,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塑造出高尚的品格。
2.礼仪修养:国学强调礼仪和仪态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国学礼仪,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质。
例如,我们可以学习古代书法、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通过这些艺术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品位和素养。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自己的仪表举止和言谈举止,尊重他人,注重礼貌和谦和,培养一个和善、有礼的个人形象。
3.修身养性:在国学里,修身养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个人对自己内心的培养和调理。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毅力、决心和自律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
同时,修身养性还包括心灵的修炼,通过冥想和静心,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宁静和平和,培养出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个人品质。
4.道德教育:国学倡导的道德观念对于培养个人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国学的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仁爱、孝道、诚信等传统价值观念,通过实践和践行,使这些价值观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浅谈国学管理中的见贤思齐与立德修身

国学管理中的见贤思齐与立德修身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国学中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得了国人乃至世界的重视,中华文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复兴光大,穿越数千年的时空隧道,人们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人生的真谛、智慧的源泉、精神的家园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应用专家翟鸿燊做客《师说》,主讲《国学中的管理之道》系列节目,从如何学习交友、孝道感恩、人际沟通、团队建设、精神打造等多个方面入手,将中学智慧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使人们在热烈欢快、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博大精深。
翟鸿燊:所以在1988年,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得完奖之后,派一个代表发表了一个宣言,里面有一段话,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到了21世纪,人类要想好好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归到二千五百年前,向中国的孔子寻找生存智慧,那寻找什么智慧呢?这也是今天国学跟各位报告的,第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第二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也就是天地人合一的智慧;第三个,人与自己心灵关系的智慧,与道合一的智慧,人的终极关怀的智慧。
解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面可谓是气势恢宏、令人震撼,但真正感到世人的是蕴含其中高度浓缩的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那么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对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启示作用?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翟鸿燊:孔子开篇就告诉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是快乐的,我给各位报告一个信息,现在很多行业在找我们去建立,过去计学习型的团队、学习型的组织,现在全世界的优秀企业都干一件事,建立快乐型的团队,你看IT行业纷纷往另外一个行业跳槽,后来大家总结来总结去,发现那个企业比这个企业在那工作的时候更快乐,所以快乐文化又是我们山东文化,所以今天我在烟台讲课,我就多讲讲咱们山东人的文化,好不好,来把这个字念一念,学乐,这是一幅典型的书法作品,而且古人写字一般从右边往左写,从上往下写,其实这次开十七大有些人提出来,要恢复学习繁体字有一定的道理,中国的文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就是简化字简化到一定的程度,有的时候容易把文化基因给简化没了,有的字简化的挺合理,有的字简化的不合理,再说古人写字时候不影响我们(的书写速度),繁体字不影响书写速度,过去我们古人写字用行书、用草书从上往下写,这样气血是通的,不信在座的各位有个人还能真正会写行书?有个人还能把草书的符号都能标准地表达出来?现在已经很少,所以过去人写字很快,这样非常快,(再说)这样写字气血也通,所以外国人看你们过去古人写的书,他佩服,为什么佩服?竖着写的,老得点头,yes, yes,不知道,改成横的写就完了,No, No,但你注意看,这一次奥运会只要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一出来的时候,全世界人都震撼,所以你如何建立起来学习型的团队?把这个精神要灌输进去,就是学乐精神。
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心得体会

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学习心得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崇尚古人才是智慧的起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古人的五大智慧,看完绝对受益匪浅!“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
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影响颇深,都以此来砥砺标榜,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
如清末重臣曾国藩著名的“日课四条”就是: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
东汉时期的杨震,有人夜怀十金来见,并说,“此时夜暮无知者。
”杨震却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杨震驳“暮夜无知者”论,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
“慎染”古篇《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故染不可不慎也!”其实除了染丝,人也是一样,国也是一样。
清朝末年,蔡公时慨于国事艰危、民生疾苦,曾与好友组成革命团体“慎所染斋”,意在不仅不要被环境腐化,还要改造环境。
“慎染”,就是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主动接受良好环境的影响,涵养正气。
“慎微”汉代哲学家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不在小事小节上谨慎,难免在大事大节上不稳。
蜀汉先主刘备将之概括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从不向民间索取任何名贵物品。
想不到离任返乡,他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为此写了一首“检讨”诗曰:“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蘖,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临行所带,不过两片山石,可见白居易为官之清白。
“慎初”“慎初”,顾名思义,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不存侥幸之心,避免误入歧途。
明代王廷相讲过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轿夫爱惜自己脚下的新鞋子,“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但是“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了。
王廷相由此感悟到,“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自觉不越雷池一步,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就是慎初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管理中的见贤思齐与立德修身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国学中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得了国人乃至世界的重视,中华文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复兴光大,穿越数千年的时空隧道,人们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人生的真谛、智慧的源泉、精神的家园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应用专家翟鸿燊做客《师说》,主讲《国学中的管理之道》系列节目,从如何学习交友、孝道感恩、人际沟通、团队建设、精神打造等多个方面入手,将中学智慧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使人们在热烈欢快、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博大精深。
翟鸿燊:所以在1988年,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得完奖之后,派一个代表发表了一个宣言,里面有一段话,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到了21世纪,人类要想好好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归到二千五百年前,向中国的孔子寻找生存智慧,那寻找什么智慧呢?这也是今天国学跟各位报告的,第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第二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也就是天地人合一的智慧;第三个,人与自己心灵关系的智慧,与道合一的智慧,人的终极关怀的智慧。
解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面可谓是气势恢宏、令人震撼,但真正感到世人的是蕴含其中高度浓缩的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那么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对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启示作用?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翟鸿燊:孔子开篇就告诉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是快乐的,我给各位报告一个信息,现在很多行业在找我们去建立,过去计学习型的团队、学习型的组织,现在全世界的优秀企业都干一件事,建立快乐型的团队,你看IT行业纷纷往另外一个行业跳槽,后来大家总结来总结去,发现那个企业比这个企业在那工作的时候更快乐,所以快乐文化又是我们山东文化,所以今天我在烟台讲课,我就多讲讲咱们山东人的文化,好不好,来把这个字念一念,学乐,这是一幅典型的书法作品,而且古人写字一般从右边往左写,从上往下写,其实这次开十七大有些人提出来,要恢复学习繁体字有一定的道理,中国的文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就是简化字简化到一定的程度,有的时候容易把文化基因给简化没了,有的字简化的挺合理,有的字简化的不合理,再说古人写字时候不影响我们(的书写速度),繁体字不影响书写速度,过去我们古人写字用行书、用草书从上往下写,这样气血是通的,不信在座的各位有个人还能真正会写行书?有个人还能把草书的符号都能标准地表达出来?现在已经很少,所以过去人写字很快,这样非常快,(再说)这样写字气血也通,所以外国人看你们过去古人写的书,他佩服,为什么佩服?竖着写的,老得点头,yes, yes,不知道,改成横的写就完了,No, No,但你注意看,这一次奥运会只要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一出来的时候,全世界人都震撼,所以你如何建立起来学习型的团队?把这个精神要灌输进去,就是学乐精神。
老有人问我,他说你也不管你儿子,他怎么学习成绩那么好?我在姑娘怎么管那么严学习成绩上不去?我说你夫妻两个老吓唬孩子,他说你说具体点,我说人老婆就那样,我到你家里就看到过,他媳妇就那样,姑娘过来,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头悬梁的故事,讲完这个故事他姑娘脸都白了,爸爸再给你补充一个故事,锥刺骨的故事,告诉孩子一个非常负面的观念,书山有路勤为径,这句话还对付,下句话彻底完了,学海无涯苦作舟,就告诉孩子学习是痛苦的,所以这个学习的学字好好看,这个字念觉字头,然后不面是一个了一为子。
庄子说,隔一者而万事毕,如果你在读过《道德经》的话,老子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贞,我们大唐为什么出现了贞观之治?就是那两个皇帝说,他是老子的后代,以道德治国,出现贞观之治,这以后讲《道德经》再跟大家交流,所以了一为子,这个“学”字,这个字其实学问就很大,一起跟朗读,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能量,是修出来的,人的智慧,是觉悟出来的,孔子就讲把学习当在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论语》提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学习,而且告诉你,要时习之,最后还要不不亦悦乎,所以其实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成长,一个领导人、一个企业家不成长,你的团队跟着你是没有未来的,再往下看,这个字念“习”,上面是一个羽毛球的“羽”字,下面是一个“白”字,读过《说文解字》的人知道,鹰练飞翔的时候叫学习,鸟飞翔的时候把白色的羽毛露出来了,那个字就是“习”,所以“习”有复习的意思,温故而知新者可以为师,“习”的练习的意思,“习”用今天的现代语言有实践的意思,所以实践出真知,实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更多的人现在经常说这样的话,那本收我读过、那句话我听过、那节课我上过,其实你上过不一定上懂了,毛泽东说,一本好书看三遍才有发言权,《二十四史》读了多少遍?点评了多少遍?每点评一遍都不一样,所以《论语》我从小就会背,到今天了,我还是开卷就受益,所以温故而知新者可以为师,另外在不断地练习,大声跟我说一句话,很多人都愿意学习,声音太小了,但是,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练习,所以没有出息。
另外一个学以致用更重要,所以毛泽东讲,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两个字要好好看看,学习这两个字学问很大,《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另外这里有一个“时”字,这个“时”当随时随地讲,所以学习并不仅仅是台上跟台下之间的关系,讲台上跟讲台下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论语》里面开篇都是,比如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有一次讲课讲到这儿的时候,一个学生就举手,他说我就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说你怎么不同意?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假设我碰到三个人,一个杀人犯、一个强奸犯、一个抢劫犯,我跟谁学?所以你忘了咱们孔子还有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也,你带着这样的心态,你时时刻刻都在成长,所以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你体验的对象,你自己才是你参照的对象,这是《论语》里面很核心的问题。
所以在我们的儒家文化里,把成长(看得)非常重要,《大学》里面叫你“作新民”,其实你们今天坐在这个教室里听课,就是为了一件事,“作新民”,有人说学习是痛苦的,我到现在为止,我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我绝不可以一天不成长,给我当助教,他们都知道,每次到飞机场,我都习惯情地到书店拽出来一到两本书,其实我是从长春飞到烟台的,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你至少可以翻一本书,上了飞机是那一个翟鸿燊,下了飞机就应该是另外一个翟鸿燊,那就叫“新民”,所以海尔也把这些当成企业文化,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毛泽东对这句话解读的更清楚,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解说: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当中我们知道,应该把不断的、快乐的学习视为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么我们又能从孔子的另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翟鸿燊:再一个我到温州去讲课、我到沿海地方讲课,我有一感觉,就是上课的时候会场很难维持,那些总裁、老总人家各个资产我看上去都在亿万以上,在那儿互动、换名片、交流,而我们山东人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里的第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什么?解说:夜空璀璨,吼声震天,颂歌高扬,情意无边,今夜星光灿烂,八月的中国洋溢着如火的热情,诚邀八方来客,广大纳四海宾朋。
翟鸿燊:我说过一句话,登在咱们清华大学卓越领导人杂志上,我说来清华学习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学到知识,顿悟智慧,努力去到玉树干事业,第二个目的,交到朋友,整合资源,祖国处处有亲人,同意吗?同意跟你旁边的同学握个手,今天你们的关系就是朋人民关系,同门为朋嘛,问一声好,告诉他,你说有你真好,预备,起,好,来给自己鼓个掌,所以这次的北京奥运会第一次向全世界人展开第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什么?其实这个文化很震撼,过去讲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也有一个国学大师叫季羡林讲话了,哪用半部《论语》孔子的几句话全世界的人遵守了就治天下了,你把这句话搞懂了,还能拿着枪炮去吗?所以你看我们的奥运会展现了我们的丝绸之路、展现郑和下西洋,但是我们有最强大的舰队,我们没有拿着枪炮去把别人变成我们的殖民地,我们的船上装的都是礼品,我们去交流的是文化。
解说: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说明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高超水平,更有力的印证了中国这个文明大国历来的友善与热忱。
翟鸿燊:所以几个老外那天听我的国学课,他说我发现中国人是最慈悲的、最珍爱生命的、是最关爱生命的,你们最早知道核裂变,没有做原子弹,你早就发明了火药,但是没有做枪炮对着人用,我看看奥运会,我们的炮叫礼炮,是往没人的地方放的,他说我听你们唱个歌我们都受感动,没有枪、没有炮,都是敌人给我们造的,但是我们有没有能力造这些?有,所以这些话在《道德经》里面都是原话,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最好的武器,比如说核武器研究出来了,没地方放,所以再没有中国的首选文化去承载科技的话,科学技术可能给人类准备灾难,再没有天人合一的文化去承载科技的话,可能给人类准备灾难,如果各位要愿意的话,这些文化咱们好好交流一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什么?乐乎,这次日奥运会里面非常重要的,而且开篇的就是这句话,所以这个“来”字我稍微解释一下,这个“来”多数书上解释是什么?就是等着别人来我快乐、等着别人来我高兴、等着别人来我喜悦,实际上这个“来”字,第一个,当等着别人来讲,第二个更重要,当往来讲,朋友之间的往来是什么?快乐,所以你要真懂儒家文化,你看孔子、曾子、孟子这些人都是游学的,不仅仅是在家里面等,也是主动去交往的,改革开放的文化在《论语》里面第一章就有,过则勿惮改,错了要改,但是一定要开放,其实我们的落后恰恰由于闭关锁国,所以我刚才让你们跟旁边的同学握个手,绝大部分同学不错,很真诚的。
解说:注重交流与往来是《论语》当中臭味积极倡导的++思想,这一思想无论是对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那么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中还蕴含了哪些国学智慧?翟鸿燊: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它是推己及人,由近及远,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血缘关系放大到人际关系,这个流程绝对是对的,家就缩小的国,国就是放大的家,在这方面我们的文化研究的非常准,而且流程都很准的,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绝对是这样的,所以这次谁也没有想到,我们奥运会的开篇是子曰,然后第二句话还是子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果全世界都把地球当成一个家,如果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话,那才叫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只有这样做的话,人类才有可能延续下去,第三句话也是我们的话,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所以用方块字把和谐那个“和”推出来,你看看。
解说: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和谐观历史悠久、传统优良。
翟鸿燊:但是今天你仔细想想,我们把快乐文化丧失掉了、把和谐文化丧失掉了,邻居在电梯里碰到连个招呼都不打,搬到一个新楼里去住了三个月了,不知道对面屋的人姓什么,叫什么,夫妻两个开开门都没有感觉,儿子见到父亲,用孔子的话说,面相都打不开,那叫“色难”,那还有什么意思?你挣再多的钱,把快乐都丧失掉了,那也没意思,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财富,那我们的这种快乐文化从独乐乐到众乐乐,从自己乐到与人为乐,然后到普天同乐,这才是我们的文化,所以大声跟我说一句话,认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认别人快乐,是一种功德,在《论语》里面,你看开篇讲的都是这样的文化,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个文化多厉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字读一遍,“和”所以礼之用,和为贵,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甲骨文、我们的金文里就有了这个“和”字,“和”是中国整个文化的精髓,和为贵,老子也说,知和常,知曰常明,和曰也者,天下之达到者也,所以我们的国家叫什么国?中华人民共各国,所以这个“和”文化都是这样的,其实文化的基因就在这里边,所以只有和谐,才能拯救危机,为什么那些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要到中国跟这些圣人寻找生存智慧?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等这些人,在多少年前把今天的事儿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比如说北京开奥运会的时候,搞无车日,才有蓝天,搞无车日,大家才能通行方便,这在《道德经》里面都是原话,虽有舟与,无所乘之,就是有一天,车研究有太好了、车太多了,会不让你开,虽有舟与,无所乘之,其实无车日都是老子这些人提出来的,网络什么这些概念最早都是咱们中国人提出来的,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早就有网络的概念,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你要读过《易经》的话,你知道计算机的祖师爷是伏羲,二进制早就知道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