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期末测试题含答案(二)

政治生活期末考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个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参加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包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这表明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

A.真实性

B.广泛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2.今年“两会”召开前,多名农民工建议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子女入学、如何解决欠薪、农民工培训等方面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A.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B.依法间接参与民主管理

C.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D.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3.每年上万亿元的中央财政支出花在哪里,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是每个纳税人亟待了解的问题。2013年11月,

全国人大批评指出,财政部在资金分配和管理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

全国人大的做法表明: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国家机关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决定权

③政府是人大的执行机关,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④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依法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发表演讲时指出,“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

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这说明我国:

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深化中非双方团结合作

②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③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对话,缔结中非间战略联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说明我国公民享有()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政治自由

C.监督权

D.任免权

6.从监督体系上看,属于对我国政府进行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有()

①中国共产党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④监察部门、法制部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时出,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下列哪些属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渠道()

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政治协商④参加政治社团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政府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这体现政府履行()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D.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体现政

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频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三鹿毒奶粉定案、汇源并购、“毒餐具”再现餐桌、海南“毒豇豆”等事件引发人们的思考。国务院近日召开会议强调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依法加强治理整顿,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据此回答9-10题。

9.国务院作为我国的中央政府()

①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③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上述材料表明国务院()

A.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B.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坚持民主执政方式

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11.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各项工作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③有助于防止公共权力滥用,预防腐败④有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需要政府()

①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③扩大政府职能范围,加强对权力机关的监督④认真坚持依法执政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这说明,民族团结是

①社会稳定的前提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③民族平等的基础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全国人大听取和审议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全国人大与国务院之间是()

A.上级与下级关系

B.相互制衡的关系

C.相互监督的关系

D.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010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路和决策部署,着眼于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据此回答15—16题。

15.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③中国共产党切实履行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和决定的()

A.性质执政方式

B.性质宗旨

C.共产党员数量宗旨

D.立法权指导思想

17.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的职能是()

①政治协商②民主执政③民主监督④参政议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类似于西方的多党制度

B.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合作

C.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依法治国

19.“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本地方的立法机关

④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国家权力机关体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20.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要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主要表明了()

①科学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③我们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0年3月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冷战思维不合时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据此回答21—23题。

21.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冷战思维不合时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这句话旨在强调()

A.冷战思维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当今世界已经是多极化的世界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2.在谈到中俄关系时,杨洁篪强调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都支持彼此的立场,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我们持相同或者相似的观点,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与协调。两国务实合作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去年双方签署了在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高速铁路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协议,有关项目正在顺利地实施。这段话说明()

A.中俄之间没有利益的对立

B.经济关系是国际关系的唯一内容

C.国家之间的合作是永恒的

D.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23.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享有()

①独立权②平等权③自卫权④管辖权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了闪光足迹。我们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据此回答24—25题。

24.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独立自主

D.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5.我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大力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60年外交成果显著。我国的外交历程()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③消除了全球贫富差距④促成了世界的多极化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三公经费”公开,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向社会公开。公开“三公经费”

①是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②有利于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③使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得到充分的推进④要求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近3000名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回答29-30题。

27.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通过认真审议,分别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府两院”接受

建议并认真作了修改。这说明()

A.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 B.人大代表享有决定权

C.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 D.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

28.2017年10月,某县人大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并由选民对代表开展评议。自2002年以来,这一活动已持续15年。该县人大常委会的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人大代表由选民产生,要对选民负责

②保障了广大选民对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

③方便选民监督人大代表,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有利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9.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_________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A.国家法律规定、国家政策规定、选民的意志和要求

B.国际的法律规定、社会民主的发展程度、选民的民主意识

C.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D.社会政治制度、民主发展水平、选民的政治素养

30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 ( )

A.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B.强制政府的权力

C.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D.充分发扬民主

二、判断题(15分)

3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政治性。

3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33.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4.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人民均拥有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36.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7.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38.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39.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军事、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0.弱国无外交。

41.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国家职能。

42.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4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44.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

45.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三、非选择题(45分)

46.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0年政府要从八个方面重点抓好工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材料二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要抓好材料一中政府的八项工作,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好哪些职能(5分)

(2)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何意义(6分)

4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对此,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为稳增长助力。一是“让市场充分起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二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贯彻“相机抉择”的原则,以“微刺激”有效推进了“稳增长”。

材料二: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广东省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条例》,条例是全国第一部规范行政许可监督管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评价和监督管理进行规范,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的行使。

(1)结合材料一,用有关政府的知识,说明为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政府如何去做。(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广东省人大上述举措的依据。(6分)

48.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政府“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三公”经费,禁止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三公”支出。

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国务院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公开“三公”经费。(7分)

49.材料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治国必先治党的理念,强调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2014年8月初,就依法治国征求意见稿,党中央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并据此作出了修改。

(1)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8分)

材料二公民举报不良现象,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但匿名举报却存在调查线索不持续以及举报内容不真实等现象。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4年l0月份印发规定,鼓励公民实名举报,以更好地发挥公民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应如何参与法治国家建设。(7分)

高一下《政治生活》期末试题(二)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 A C A C D B C A 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 A B D D B B C B C

题号212223242526 27 2829 30

答案B D D B A A C C C A

判断题:都是B

46.(1)要切实履行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①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利于促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能。②接受人民的批评监督和新闻舆论的监督,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③加强监督,有利于防止政府公共权力滥用,预防腐败。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47.(1)①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服务经济和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③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为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行政管理水平。

④政府应践行科学发展观。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

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48.(8分)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政府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③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④公开“三公”经费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公众监督,有利于发扬民主,化解社会矛盾

49.(1)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治国必先治党。

②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③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中央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发挥了民主党派参政党的作用。

④中国共产党广泛征求意见,做到了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2)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积极进行实名举报。

②公民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保证举报内容的真实性。(2分)

③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