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儒家思想的起源 • 儒家思想的发展 • 儒家思想的演变 • 儒家思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01
儒家思想的起源
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随着周朝的衰落,诸侯争霸,社会动 荡不安,人们开始反思传统价值观, 寻求新的思想体系。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礼制来约束 和改造人的本性。
荀子还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学》、《中庸》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主要论述了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中庸》则强调了中庸之道,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平衡和谐的状态 ,避免过度极端的行为和思想。
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 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圈,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等 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教育制度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教育制度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科举制度、
书院教育等。
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道德伦理 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忠诚、
孟子提倡“仁政”,认为君主应以仁爱 和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的
和谐与稳定。
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强 调人民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以人民的 利益为重,实行仁政,以获得人民的信
任和支持。
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从其发展的起源到今日的现代儒学,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前行的历程。

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创立者为孔子。

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主要包括人伦道德和政治伦理两个方面。

他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伦理原则,倡导人们以仁爱的态度对待他人,以道德规范行为;在政治伦理方面,孔子主张“君臣父子”等社会关系的正常运行,以实现国家和家庭的和谐发展。

随着孔子的去世,儒家思想逐渐演变为不同的学派。

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子学派,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和拓展者。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提出了“性善论”,并主张要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他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二程之宗”,即二程为程颢和程颐,他们是宋代儒学的代表人物。

随后,儒家学派不断发展,形成了多个流派,如南宋的朱熹学派、明清的理学派等。

朱熹是儒学复兴的先驱者,他强调儒家经典的研读和注释,将“格物致知”与“诚意以达天理”合二为一,提出了“理学”思想,成为后世理学派的代表。

进入现代,儒家思想经历了重要的转变与发展。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儒家遭遇了来自西方的冲击,儒学受到了严重压抑。

然而,在中国社会面临动荡与困境时,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重拾儒家思想。

他们试图将儒学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提出了新儒学的理念。

新儒学强调个体的自由、人权、民主等现代价值观,并尝试从儒学中寻找现代问题的解决办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儒家思想再次受到重视。

中国政府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被纳入其中。

然而,对于儒家思想的接受与传承也面临着挑战和争议,有人提出了“儒家保守主义”的批评,认为儒家思想过于重视传统、保守,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

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正在寻求与现代价值观的相融合。

许多学者试图从儒家经典中寻求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从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体系,儒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1. 起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学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儒学代表人物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并提倡“仁爱”、“礼治”等思想。

他的弟子们将孔子的思想整理成《论语》,奠定了儒学的基础。

2. 孔子后继者的发展(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孔子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例如,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社会和谐。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则注重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的观点。

3. 儒学的统治地位(汉朝-明清时期):自西汉以来,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体系,并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崇。

儒学经过了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为了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例如,汉代的文学家刘向整理了《尚书》,明代的学者朱熹撰写了《四书集注》,都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儒学的变革与挑战(近现代):近现代以来,儒学面临了来自西方思想的冲击和挑战。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和科学文化的引进,对传统的儒学思想提出了质疑。

在这个时期,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儒学的内涵和价值,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新儒家”思想,试图将儒学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总结起来,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源阶段、孔子后继者的发展、儒学的统治地位以及近现代的变革与挑战。

儒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社会、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仍然对中国人民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程朱理学、宋明理学等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程朱理学、宋明理学等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助于构建和谐社 会。 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儒家思想强调“忠孝”,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忠诚和孝道精神。
儒家思想强调“中庸”,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儒家思想在当代的实践和应用
儒家思想在教 育领域的应用: 注重道德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
主要观点:强调 “理”的重要性 ,认为“理”是 万物的本源和主 宰
程朱理学的发展历程
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
心性论:强调心性修养,主 张“存天理,灭人欲”
理气论:认为理是万物的本 原,气是万物的物质基础
知行观:认为知行合一,知 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
伦理观:强调伦理道德,主 张“三纲五常”,强调家庭
相互影响:程朱理学和宋明理学在哲学思想上有相似之处,都强调“理”和“心” 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观点上有所不同。
程朱理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强调“理”的绝对性和普遍性,对宋明理学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更加注重“心”的绝对性和普遍性。
宋明理学对程朱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强调“心”的绝对性和普遍性,对程朱理学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更加注重“理”的绝对性和普遍性。
程朱理学与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程朱理学:由北宋程颢、程颐兄 弟创立,南宋朱熹发扬光大,是 儒家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
历史地位:程朱理学和宋明理学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宋明理学:南宋至明朝时期,儒 家思想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 理学和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两 大流派。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三、明清思想批判的意义
1、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 2、为儒学发展注入生机 、 3、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促进社会启蒙 、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儒 家 思 想 地 位 的 演 变
• • • • • • • • •
战国时期受冷落 战国时期受冷落 秦朝遭受压制 秦朝遭受压制 西汉时期独尊 西汉时期独尊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危机 宋明时期:理学是儒学主流, 宋明时期:理学是儒学主流,明初确定 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明清: 明清:遭到批判 维新变法时期: 维新变法时期:利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 世纪) (20世纪) 世纪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孔 今天: 今天:尊孔
A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否定君主专制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否定君主专制 B 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维护君主专制 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维护君主专制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与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与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 之法” 之法” 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2、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唯物思想 本体论: 理在气中 理在气中” ①本体论 “理在气中”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化的,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化的,有规律可循
②认识论:形、神、物 认识论:
认识来源于客观对象
③伦理学: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伦理学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私欲之中
①黄宗羲从批判君主专制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天理” 黄宗羲从批判君主专制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天理” 批判君主专制的角度 ②顾炎武从倡导经世致用的角度,批判理学的空谈 顾炎武从倡导经世致用的角度,批判理学的空谈 倡导经世致用的角度 ③王夫之从论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唯 王夫之从论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唯 论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 心主义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3、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 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
以史为鉴
2、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 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 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为万世开太平。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残忍的童年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吃人” 。 ──鲁迅
——清人戴震
贞节牌坊群
绣花鞋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实质: 2、消极:
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 制统治的新儒学
董仲舒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关系密切.他的 思想在封建社会曾经起到推进历史进程的作用
董仲舒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现在提出和谐社会的理论, 不光要重视社会的和谐,还要重视内心的和谐,这些在董仲舒的 思想中都有论述;
"仁、义、礼、智、信"在今天这个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他的 好的作用.市场经济不能说没有问题,如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诚 信在现实社会的缺失等等,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挖掘古代一些 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用来教育人民.
加深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差别
敌机来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马上爬上书架翻 查飞机种类性能 以及防空方法 .
应该闭目静坐,泰山 崩于前而目不瞬,不 为机声所慑.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1、儒家学派的创立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孔子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道德观念,提倡“中庸之道”,主张以德治国。他的思想为中国古代社会提供 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儒学的发展与演变
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等儒家学 者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教育理念
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以“有教无类”为主张,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 与治国安邦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儒家强调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儒家思想在历史中的评价
1、积极评价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得到了许多积极的评价。例如,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封建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正统地位。宋明理学的发 展进一步丰富了儒家思想,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 的积极评价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和谐、道德伦理的,以及对教育、文化、科技的 推动上。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目录
01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 过程
03
三、儒家思想在历史 中的评价
02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 思想与教育理念
04
四、儒家思想在现代 社会的价值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春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立,到汉武帝时期儒学地位的提升,再到宋明理学的辉 煌,儒家思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本次演示将探讨儒家思想的演变过 程、主要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分析其在历史中的评价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2、批评与反思
尽管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也受到了不少批评与反思。一些学者 认为儒家思想过于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忽视了个人权利和自由的 发展。在当代社会,一些人批评儒家思想缺乏对自然环境的,过于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重点知识
1、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儒学思
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第二 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 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第三 思想文化方面:汉代以来,科技发展对传统儒学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儒学的一些迷信 理论受到了质疑,需要理论的更新;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现,儒学 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 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着社会的巨变,孔子提出了仁、礼、为政以德等 政治思想以及天命观、教育思想等,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三)地位
当时未受太多重视。 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力求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孔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以求仕并宣传其学说。他访问了卫、 陈、蔡、曹、宋、郑等国,虽然受到礼遇,但并不被重用,他四处碰壁,自觉犹如“丧家 之犬”。 孔子强调仁政、礼治,为政以德,这对于当时急功好利不断从事攻战的各诸侯国君主来 说,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不符合诸侯要求进行争霸战争和改革以富国强兵的要求。
第四 汉武帝雄心勃勃,积极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在政治和经济上,汉武帝先后采取了推恩令等政策,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最主要措 施就是“独尊儒术”,把儒学提高到国家的正统独尊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变法时期,利用孔子 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 新变法的合理性,必排孔教”。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 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 顺民的大工厂。” 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 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一 背景 孔子 、 儒 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 孟子、荀子 家 (形成时期) 思 影响 想 背景 在 西汉 古 (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 董仲舒 代 影响 社 会 程灏、程颐 发 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 朱熹 展 宋明 演(正统地位强化) 心学: 代表人物 王阳明 变 的 背景 李贽 历 代表人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明清 程 (批判继承中发展) 牛牛文档分 牛牛文档分 享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 思想准备,极大地推动了欧 美资产阶级革命,天下多女子, 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 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救世歌》 “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洪秀全吸取了儒家大同思 “长幼天排定,从兄道在恭”; “妻道在三从,毋违尔夫之,牝鸡若司晨, 想和伦理思想,创立了太 自求家道苦”。 平天国运动的思想理论。 “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 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 --------《太父诗》,第253、378、 475首,见中分 享
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
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于丹在央视百 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她 在“百家讲坛”讲《论语》的文字版作品《<论语>心得》,自 11月26日在全国上架以来,热卖程度超过了易中天。中关村图 书大厦当天排队等候签售的人群在门口的广场上绕了六圈,引 起海淀一带交通堵塞,该书店当天《<论语>心得》的销售量达 12000多册,创下单店单本的销售纪录。全国各地书店也争相 订购。记者昨天从出版方全部发送完毕

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条件 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欧洲启蒙思想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迅速发展 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 条件 封建统治十分稳固 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 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未 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 内容 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 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整的理论体系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 影响 有一定的冲击,但未击,正统地位动摇。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 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 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二、近代时期到改革开放前: 被尊、被吸收、被利用、被 抨击直至彻底失去统治地位。 “此阶段儒家思想已僵化,与 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 肚里藏诡计。鼓吹‘克己复礼’,一心想复辟。红 世界进步潮流格格不入 小兵齐上阵,口诛笔伐狠狠批。嗨!”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 义为干橹” ------顽固派大学士倭仁
洋务运动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设学第三》 牛牛文档分 享 牛牛文档分 享
(2005年江苏历史卷· 29)孔于思想 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 人际关系的是 B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 教无类’ A.①② B!
中国与瑞典合作 建立孔子学院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 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 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儒家思想主张和平,对促进世界和平意义重大; 第二,儒家思想主张忠孝,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 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 第三,儒家思想主张修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第四,儒家礼乐思想有助于提高民族的人文素质、精神素 质; 第五,儒家的诚信思想,对建立市场规范意义重大。 第六,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维系中华终成为主流的原因 主观:儒家思想与时俱进,自我
创新,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的 发展尤其是迎合了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客观: 历代统治者大都采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