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

合集下载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中耳腔内分泌物的过度增多和慢性炎症。

其临床症状包括中耳腔积液、听力下降、耳鸣和头晕等。

由于中耳腔积液的存在,分泌性中耳炎容易引起细菌感染,严重者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和其他并发症。

目前,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对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弱碱性的药物,具有解痉、止痛和镇静作用。

其通过抑制扩血管素的释放,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改善听觉功能。

地塞米松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强效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组织水肿,改善中耳腔内环境,促进分泌物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

近年来,有多项临床研究对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估。

在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研究者将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中耳腔积液的吸收时间明显缩短,听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达到85%,明显优于对照组。

另外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显示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鼓室内注射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从而减少药物流失和不良反应。

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后能够迅速在局部发挥作用,降低了对全身的毒副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鼓室内注射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
滴鼻液不能连续使用超过7天。
使用咽鼓管吹张器尽量采用全自动的,手鼓气力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耳膜脱落,脱落后治疗难度相当大。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慢性期:经过7天大量消炎后,任然不见效果,此时就转为慢性期,慢性期注射会加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继续治疗。需要连续治疗15天以上。
3、积液期(或耳膜内陷器):到本阶段,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症已经相当严重,需要使用咽鼓管吹张器,对积液进行清除,并且逐步恢复耳膜功能。方法较好,一般分泌性中耳炎后期都采用这个方法。
可采用鼓膜穿刺手术,或者使用咽鼓管吹张器,目前大型医院多采用该种治疗方案,对人无痛苦,治疗周期短,复发率低等优势。
后期:
听力严重受损,需要通过手术置管治疗,如复发,耳内组织被破坏,其他保守治疗方案已经不可用,需反复置管。
注意事项
不要想耳朵内滴任何药物,分泌性中耳炎不同与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中耳炎怎么治疗呢

中耳炎怎么治疗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耳炎怎么治疗呢
导语:中耳炎是耳部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但是它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如果患上了这种疾病的话,大家一定要先确定类型,然后对症下药。

1、急慢
中耳炎是耳部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但是它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如果患上了这种疾病的话,大家一定要先确定类型,然后对症下药。

1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一开始以用药和滴入的方法为主。

其中治疗主要选择可以消炎的药物;局部用药则选用生理盐水这样的外敷药;滴耳就是将液体的药物滴入患者的耳朵,经过鼓膜穿孔流向中耳。

如果化脓性中耳炎已经演变成乳突炎,就要进行手术治疗。

2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以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为目的,以控制局部感染为治疗方针。

可以使用医生开的药物,喷进鼻腔咽部,减轻局部水肿。

如果连续用药3个月还留有症状存在,就要进行穿刺抽液。

3、骨疡型中耳炎的治疗:
如果骨疡型中耳炎患者的耳脓流通顺畅,采用局部用药治疗方式即可;倘若流脓遭遇阻碍或不顺畅,那么就要进行手术治疗。

4、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
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仅仅是靠药物治疗是没有帮助的。

药物只能起到暂时性消除痛感的作用,无法完全根治。

想要治标又治本,就要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分泌性中耳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分泌性中耳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分泌性中耳炎概述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本病又名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等。

英文名称:secretory otitis media。

其它名称: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

相关中医疾病:耳胀、耳闭。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耳部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耳。

常见症状: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

主要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损伤。

检查项目:听力检查、耳镜检查、鼓气耳镜检查、鼻咽部检查、颞骨CT、X 线。

重要提醒: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治,以免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分类: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较急,病程在8周以内。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超过8周仍未痊愈即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多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迁延转化而来,也可缓慢起病而没有急性中耳炎经历。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特点三、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损伤等原因导致。

其中,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为主要病因。

基本病因:1、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具有保持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清洁和防止逆行感染等功能。

若因机械性阻塞或功能障碍,导致咽鼓管不能主动开放,可造成本病的发生。

2、中耳局部感染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

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细菌产出的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在病程迁延为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耳鼻咽喉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常规

耳鼻咽喉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常规

耳鼻咽喉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常规在耳科最常见的与免疫学相关的疾病就是渗出性中耳炎(OME),又称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OME的临床特征是鼓室积液,然而没有急性感染的体征和症状,治疗不当或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导致胶耳,甚至鼓室硬化症。

本病至今尚无良好的早期诊断方法。

英国学龄儿童每学期进行1次声导抗检测,在2次声导抗不正常(约占1%)的学童中,进一步的耳部和听力检查发现1%已发展为胶耳。

OME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临床类型,慢性OME 是因急性OME未得到及时及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但急性OME经过多久才能转化为慢性OME尚不清楚,目前一般规定,发病8周以内为急性OME,超过8周则为慢性OME。

有观点认为,应该在急性和慢性之间分出亚急性型,即发病3周以内为急性、3周至3个月之内为亚急性,超过3个月则为慢性。

无论临床上如何分型,急性和慢性的临床表现是相似的,治疗上更是有连续性。

目前,距OME病因学的深入了解还相距甚远,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继续探索之中。

一、流行病学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儿童接受OME治疗,因此促进了美国最常见的鼓膜切开术和鼓室置管术的开展。

OME 可能造成20dB或以上的听阈提高,因此是导致儿童听力减退的一种重要疾病。

国外统计显示1岁以前的儿童50%发生过OME,到2岁时增加到60%,多数能够在3个月内自愈,但仍有30%~40%的患儿出现复发。

20世纪90年代有较多的OME流行病学研究,由于各国的研究方法不同,或研究人群的年龄不同,儿童OME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一定差异。

英国的一项资料对5~8岁学龄儿童的检测显示,OME在5岁儿童组中更常见,每年发病率为17%,而8岁组是6%。

同时对患儿进行检查发现双侧发病的极多见,在6~12个月的患儿中双侧发病约为76%,21~24个月的患儿中为30%。

来自新西兰的研究表明1004名5~8岁新西兰儿童的患病率为9.5%。

分泌性中耳炎主题讲座

分泌性中耳炎主题讲座

鼓 室积液
临床体现
2、听力检验: (1)纯音测听:传导性耳聋(可出现三种不同旳曲线) 早期(鼓膜内陷):气导曲线以低频区下降为主; 中期(鼓室积液):气导曲线低频区与高频区都下降; 晚期(负压解除,积液尤存):气导曲线以高频区下降为主,骨导也
能够下降。 (2)声导抗:鼓室压图为平坦型(B型)或负压型(C型)
二、感染:因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组织学 检验成果及临床征象表白,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旳一种 轻型或低毒性旳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 炎双球菌,细菌产物。 三、免疫反应:小朋友免疫系统丧shang未完全发育成熟, 这也是小朋友发病率高旳原因之一。研究发觉可能为一种由 抗感染免疫介导旳病理过程。
慢性(8周后)
病因
一、咽鼓管功能障碍:基本病因
1、机械性阻塞:如小朋友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 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久后鼻孔及鼻咽部填塞等。
2、功能障碍(多见于小儿):(1)小朋友咽鼓管短而 宽,近于水平,易使鼻部及咽部旳感染扩散至中耳。此为小 朋友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旳解剖生理学之一。(2)腭裂患 者,咽鼓管不能主动开放,易患本病。(3)近年研究,咽鼓 管黏膜旳黏液纤毛传播系统功能障碍,涉及表面张力受损及 变态反应,也是主要旳致病原因之一。如头颈部肿瘤放疗后 引起旳中耳炎。
传导性聋:
骨导曲线正常或接近正常, 气导曲线听力损失在30~60dB 之间,一般低频听力损失较重。
传导性聋,积液排出后或
负压解除后听力明显改善。
慢性中耳炎长久可引起骨
导听力下降,成为感音神经性
耳聋,极难再提升。
病史 鼓膜检验 听力检验 诊疗性鼓膜穿刺
诊断
鉴别诊疗
1、鼻咽部肿瘤:成人,一侧性分泌性中耳炎者须警惕。

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

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

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凡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达3~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而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液体中的黏液成分相对较多,分泌物一般均比较黏稠。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护理1护理评估1.1询问起病原因和病史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听力逐渐下降,可伴有自听增强感。

少数病人主诉听力在数小时内急剧下降,往往被误诊为“突聋”。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隐袭,病人往往不能明确指出具体的发病时间。

病人的耳聋严重程度常有波动。

例如,当头部前倾或偏向患侧时,由于鼓室内的液体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得到改善;有些慢性病人自觉阴天耳聋加重,晴天耳聋减轻,中耳液体很黏稠时,听力则不因头位的变动而改变。

小儿大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婴幼儿可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

学龄前儿童常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家长误认为其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则以学习成绩下降。

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等为主要表现。

如果仅有一耳患病,另一侧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察觉而于常规的体检时方被发现。

1.2评估患者专科症状①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听力逐渐下降,可伴有自听增强感。

少数病人主诉听力在数小时内急剧下降。

②耳痛: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时可有轻微耳痛。

慢性者多在继发感染时,或合并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急性发作时,开始出现耳痛。

③耳内闭塞感: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是成年人常见的主诉,按捺耳屏后这种闭塞感可暂时得以减轻。

④耳鸣:耳鸣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如“噼啪”声,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此外,少数患者尚可出现耳内流水,但持续时间甚短暂,仅数小时或1天左右,次日就诊时鼓膜穿孔大多已经闭合,而且流水前一般并无耳痛。

中耳炎

中耳炎

中耳炎是成年及儿童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很多患过中耳炎疾病的人都清楚,常规药物治疗很难有效,日久病情缠绵难愈,并发症增多,如各种脓肿、面瘫、迷路炎、颅内并发症等,因此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大多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另外,如果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存在,细菌可能反复侵入中耳腔,并潜伏下来导致慢性中耳炎(1)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中耳炎症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

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

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流脓。

耳流脓是中耳炎的主要症状。

脓液的性质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

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

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伴有异臭味。

(3)耳痛。

中耳炎患者可有隐隐耳痛,耳痛常为慢性中耳炎患者的首发症状,疼痛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

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4)听力障碍中耳炎患者的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

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

(5)耳鸣现象。

中耳炎患者常会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

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中耳炎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

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

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征
❖ 耳镜检查
❖ 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或弥漫性充血,脓液波动少见。 ❖ 局部可见小黄点。 ❖ 如穿孔则穿孔处见搏动亮点。
❖ 耳部触诊:乳突压痛。
❖ 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耳聋,少数混合性及感音神经性聋。
❖ 血象:中性粒细胞高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 治疗: ❖ 全身治疗:抗生素,彻底治疗;
病因: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
革兰阴性杆菌多见。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转为慢性。 ❖ 急性坏死性中耳炎发展迅速,鼓膜穿孔,耳流脓持续存在。 ❖ 咽鼓管功能长期不良,鼓膜内陷,继发感染。 ❖ 鼻腔、鼻咽长期慢性炎症。 ❖ 体质弱、抵抗力差。
病理和临床表现
单纯型:最多见,病变局限黏膜。 骨疡型:听骨坏死,骨质破坏。 胆脂瘤型: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中耳里的一种囊性结构,内壁为
复层鳞状上皮,内有大量脱落上皮、角化物及胆固醇结晶,因此称为胆 脂瘤。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耳内流脓
单纯型 多为间歇性
分泌物性质 听力检查 鼓膜及鼓室
颞骨CT 并发症
粘脓性或粘液性 无臭味 一般为轻度传导 性聋 紧张部中央性穿 孔,鼓室光滑, 可轻度水肿 无骨质破坏
病理生理
❖ 早期:鼓室负压、粘膜充血、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漏出 液。
❖ 分泌期:腺体增加、分泌亢进,鼓室积液,渗出液,多为淡 黄色或血性。
❖ 退化期:好转恢复或胶耳、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 胆脂瘤。
临床表现
症状
❖ 听力减退:头位变动时加重或减轻,捏鼻鼓 气或打哈欠时减轻。
❖ 耳痛:隐隐痛可为持续性,可抽痛。 ❖ 耳鸣:低调。 ❖ 耳闷:患耳周围皮肤或耳内闷胀感。
病因
❖ 病原微生物: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
球菌等
❖ 咽鼓管途径:婴幼儿咽鼓管短、平、宽,腺样体肥大,急性传
染病,不当的捏鼻鼓气。
❖ 外耳道途径: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鼓膜外伤等 ❖ 血运感染:极少见
临床表现
❖ 症状
❖ 全身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类似症状。 ❖ 耳痛:疼痛剧烈,放射至牙齿。 ❖ 听力下降,耳鸣:低调 ❖ 流脓:初为脓血性,后为脓性分泌物
❖ 咽鼓管功能:维持中耳内外大气压的平衡、引流作 用、防止逆行感染。
❖ 中耳肌反射性收缩的保护作用。
中耳疾病诊断治疗程序
❖ 病史 ❖ 症状:耳痛、耳漏、听力减退、耳闷、耳鸣等 ❖ 常规检查:电耳镜、耳内镜、显微镜 ❖ 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 ❖ 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冷热试验、旋转试验等 ❖ 影像学检查:颞骨CT和MRI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治疗
一般无并发症
骨疡型
持续性
脓性,可带血丝并伴 有臭味 多为较重的传导性聋 ,也有混合性聋 紧张部大穿孔或松弛 部边缘性穿孔,鼓室 内有肉芽或息肉 鼓室、鼓窦和乳突内 软组织影 可伴有
胆脂瘤型
持续性,间歇性一般由 于脓量过少或穿孔处被 干痂所覆盖 脓性,有豆渣样物,奇 臭 听力损失可轻可重,晚 期伴有混合性聋 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 穿孔,可见灰白鳞状或 无定型物质,奇臭 骨质破坏,边缘浓密、 整齐 常见
❖ 局部治疗:穿孔前和穿孔后治疗
❖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咽部与鼻咽部慢性疾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定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是中耳粘膜、骨膜或骨质
的化脓性炎症,常合并慢性乳突炎,病程超过6-8周。 反复耳流脓、听力下降和鼓膜穿孔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
听力学检查
❖ 主观:纯音测听 ❖ 客观:声导抗测听,ASSR,ABR等
纯音测听
纯音测听
声导测
声导测
分泌性中耳炎
定义
❖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 是一种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 非化脓性中耳炎。

解剖生理
病因
❖ 咽鼓管功能障碍:鼻、鼻咽、口腔疾病。 ❖ 中耳局部感染:主要致病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等。 ❖ 免疫和变态反
❖ 耳镜:鼓膜内陷,微黄或橘红,液平面,气 泡,鼓膜活动受限
❖ 听力检查:纯音测听—传导性聋,声导抗测 听—鼓室导抗图B型或C型
❖ 颞骨CT:鼓室积液
诊断
❖ 确诊: 诊断性鼓膜穿刺
鉴别诊断
❖ 鼻咽癌:除外鼻咽癌在SOM的诊断中非常重要。鼻内窥镜、鼻咽
CT或MRI、活检。
❖ 外淋巴漏:多有镫骨手术史。
❖ 脑脊液耳漏:外伤、颞骨骨折。头颅CT、化验检查。
治疗
❖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解除咽鼓

管阻塞、排除积液
❖ 非手术:抗生素、激素、抗组胺、局部鼻腔 收缩剂、促纤毛运动药
❖ 手术:排液—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
上鼓室切开术,腺样体切除、鼻内镜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定义
中耳黏膜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上呼吸道感染
中耳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 中耳炎
1
中耳的解剖和生理
❖ 中耳包括鼓室、鼓 窦、乳突和咽鼓管 四个部分。
❖ 四部分相互连通, 相互影响。
❖ 鼓膜是耳科医生能 够直接看到的结构, 是诊断中耳疾病的 重要依据。
中耳生理功能
❖ 声阻抗匹配作用:主要通过鼓膜和 听骨链补偿声音从空气传至内耳淋 巴液造成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