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作用效果

合集下载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

学校节能减排方案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例如大气污染、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个能够让我们做出改变的地方。

因此,学校节能减排方案十分重要。

一、节能节能是节约能源的一种方法,在学校中,节能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照明节能学校大楼中照明设备是耗电最大的,因此采取以下措施有助于节能:a.更换更节能的灯具LED 灯是目前最常见的节能灯具,它比传统的白炽灯具更省电,更环保。

采用LED灯具可以在不减弱光照亮度的情况下大大减少能源使用。

b.利用自然光源学校可以将窗户调整为较大的尺寸以利用自然光源,特别是在白天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开灯,大大减少电力能源的使用。

2.空调节能空调是我们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但是它也是一件能源消耗大的设备,如何更好地使用它,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a.优化温度设定空调室内温度设定和室外温度的差异过大,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通过在冷气机上设定温度,合理利用室内外温度差异,减少能源浪费。

在学校办公室、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多采用25-27℃的温度设定,室外温度越高,温度设定就可以调得更高一些。

b.使用节能的空调当空调的能源效率更高时,能够更加有效地将空间冷却,这样就可以减少能源使用。

选择功率小的空调而不是超大功率的空调,对于封闭的房间,地面空调可能会比中央空调更具有节能性。

3.计算机节能计算机是现代学校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但它是一个非常能耗的设备。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学校节能:a.使用新型设备选择低耗能的计算机是最重要的,例如带有节能选项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这些新型设备可以节省最多50% 的能源。

b.关闭电脑和监控器一旦计算机不使用,就关闭它!长时间运行的计算机消耗大量的能源。

如果您发现自己在多达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没有用电脑,可以关闭电脑或其他能源消耗较大的设备。

力的作用效果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力无处不在,它是物体运动、形变的根本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其加速、减速、改变方向或者形状。

力的作用效果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力的大小、方向以及物体的质量等因素。

力的定义力是描述物体相互作用的概念,是使物体改变其状态的原因。

通俗地说,力就是推动、拉动或者阻止物体运动的东西。

它的大小通常用单位牛顿表示。

一个牛顿的力可以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获得1米/秒的加速度。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对物体产生多种效果:使物体加速当外力施加在静止物体上时,物体会加速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即F=FF,其中F为力,F为质量,F为加速度。

使物体减速如果物体在运动中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它会减速甚至停止。

当阻力或摩擦力大于物体的运动力时,物体会减速或者停止运动。

改变运动方向施加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方向。

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将加速;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将减速直至改变方向。

使物体形变除了改变运动状态,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例如,在弹簧上施加拉力会导致弹簧拉长。

不同的材料对力的作用反应不同,有些材料可能产生形变,有些可能会变形。

其他效果除上述效果外,力还可以使物体产生旋转、摩擦、弹性形变等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是多样的,牵涉到复杂的物理过程。

力的来源力可以有多种来源,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弯曲力等。

不同的力来源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了解力的来源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结语力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量,它的作用效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通过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形变等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愿力的作用效果的概念能够伴随我们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提供更多的指引和启示。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
1. 使物体产生运动,改变它的位置、速度、运动方向或形状。

2. 给物体施加力,使其发生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3. 克服物体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使物体在空气或摩擦力的作用下保持运动状态。

4. 使物体发生加速或减速的变化,如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或急停。

5. 调整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6. 产生热能,如摩擦力在物体之间产生热能,引起物体变热;电流在电阻材料中流动也会产生热能。

7. 在物体之间传递能量。

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举例

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举例

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举例1. 引言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形状,或者速度。

在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本文将探讨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点,并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力在生活中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点。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当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或者停止物体的运动。

•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还可以使物体变形,比如挤压、拉伸或弯曲物体。

•保持物体的静止:力也可以使一个物体保持静止,以抵消其他力的作用。

3. 力的作用点•重力:地球对物体施加重力,它的作用点在物体质量的中心,使物体朝向地面。

•弹力:弹簧对挂在上面的物体施加弹力,它的作用点也在挂在上的物体处,使物体产生回弹。

•摩擦力:当物体在表面摩擦时,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的表面上,可以阻止物体滑动。

4. 举例说明•重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点:一个摆在桌面上的苹果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使得苹果向桌面下方移动,其中的作用点在苹果的中心。

•弹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点:弹簧挂在天花板上的弹力,对挂在下方的物体作用,使得物体产生上下浮动的运动,其中的作用点在物体的挂点处。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点:一个放在地面上的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使得箱子保持在静止状态,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箱子底部与地面接触的表面上。

5. 结论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点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了解力的不同作用效果和作用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深入研究力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上是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的一些举例说明,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例子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例子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例子在物理学中,力是一种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

对于力的作用效果及作用点的理解在力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点,并给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物体的速度: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可能会改变。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速度的改变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

2.改变物体的形状: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当一个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力时,它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这种力称为弹力。

3.保持物体静止:有时候,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保持静止。

当一个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它将保持在静止状态。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力可以在物体的任意位置作用,而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点的位置。

以下是一些力的作用点的例子:1.引力:地球对物体施加引力,作用效果是物体向地面方向下落。

引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质心处。

2.支持力:当一个物体放在桌子上时,桌子对物体施加支持力,以抵消物体的重力。

支持力的作用点在桌面上接触物体的位置。

3.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表面对物体施加摩擦力,阻止物体滑动。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接触表面的位置。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是力学中重要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形变。

通过研究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点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机制。

力的作用效果的变化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而作用点的位置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读者能够加深对力学中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点的理解,进一步探索物体运动的规律。

以上是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例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产生多种作用效果。

从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科学,力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力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状态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加速度。

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会发生运动或改变其原有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这就是力对物体运动状态产生的重要影响。

2. 形状变化除了改变运动状态外,力还可以导致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当外部力对物体施加足够大的压力时,物体可能会发生形变,即物体内部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这种形变可以是弹性形变,也可以是塑性形变,取决于物体的材料性质。

3. 能量转化力的作用还可以导致能量的转化。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以使物体的动能或势能发生变化。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时,重力对其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使得物体的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而在弹簧压缩和释放的过程中,弹簧所受的力会导致弹簧内部储存的弹性势能被释放。

4. 作用和反作用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得到一个等大反向的力的作用力。

这就是著名的“作用和反作用”,也称为“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在两个物体之间,并且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种作用效果使得物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运动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5. 构成结构稳定力的作用效果还体现在物体构成结构和稳定性上。

在建筑工程和航空航天领域,力的合理应用可以确保建筑物和飞行器的结构稳固,并且能够承受外部环境的挑战。

通过合理设计支撑结构和采用适当材料,可以有效分散和传递力的作用,从而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力作为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在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变化、能量转化、作用和反作用以及构成结构稳定等方面。

深入理解力的作用原理和效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物理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力的作用和效果

力的作用和效果

力的作用和效果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者形状。

本文将讨论力的作用和效果,并探讨力对物体的影响。

一、定义和分类力是物体对物体施加的作用,用于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传递的力,如推力、拉力和摩擦力等。

非接触力是在物体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时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和弹力等。

二、力的效果1. 改变物体的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其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辆停着的汽车时,力使汽车克服静摩擦力,并逐渐增加速度,实现了物体的运动。

2. 形变物体力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即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大小。

当我们将一根橡皮筋拉伸时,施加在橡皮筋上的拉力使橡皮筋发生形变,变得更长而细。

3. 改变物体的速度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使物体的速度增加或减小。

例如,当我们用力向前踩踏自行车脚蹬时,脚蹬施加的力使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增加。

4. 使物体变形力对物体的作用还可能导致物体的变形。

当我们用力挤压一个海绵球时,内部的分子间距会减小,海绵球会变形。

5. 保持物体的平衡力还可以帮助保持物体的平衡状态。

例如,当我们踩踏脚蹬时,对地面的反作用力使自行车保持平衡。

三、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由施加力的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及其性质决定。

力的大小由牛顿定律描述,牛顿定律指出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力的方向则由施加力的方向决定,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是相互作用的,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对施加力的物体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四、力的应用和重要性力的作用和效果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力的知识对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改变物体状态以及工程设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理学、工程学和生物学等科学领域,力的作用和效果研究是很重要的。

通过探索物体受到的力及其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为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提供基础。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学基础知识归纳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学基础知识归纳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学基础知识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是既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又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学基础知识1. 力的三个作用效果:(1)瞬时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产生加速度)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2)积累效果:A. 空间上:使物体的能量发生改变(产生功)B. 时间上:使物体的动量发生改变(产生冲量)2. 在地球上,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在太空中,重力就等于万有引力。

3. 弹力的特点:(1)弹力是被动力,它会随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变化;(2)弹力方向与重心位置无关;(3)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4)由于轻弹簧的质量不计,其两端的弹力总是一定相等。

4. 解决双弹簧问题的步骤:(1)确定两弹簧的伸缩状态,如不能直接确定,则要分压缩和拉伸两种情况讨论;(2)画出原长点和伸缩点;(3)分析受力,列出方程。

(某端点的升降可变同时动为先后动)注意:弹簧端点的位移与形变量并不总是相等。

5. 轻绳、弹簧、轻杆模型的特点有:(1)质量都可不计,受到的合外力总为零;(2)当接触物光滑时,同一条刚性绳上的拉力处处相等,绳两端沿绳方向的速度相等。

(3)当外界发生突然变化时,绳上的力可瞬间就突变,而有支撑点的弹簧的弹力在瞬间保持不变。

(4)绳球与杆球在竖直圆周运动的最高点的最小速度分别为√gR和0。

(5)绳端弹力的方向必然为沿绳收缩的方向,弹簧端弹力的方向有两种可能,杆端弹力的方向由其运动情况决定。

(6)两端连有物体的弹簧在弹簧最长和最短时,两物同速;弹簧恢复原长时,弹力为零,此时两物的速度差最大。

(7)注意辨别“死绳”和“活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一力和运动(1)——力的作用效果【内容要点】综述:力的概念几乎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

本专题分三部分进行,第一:力的作用效果;第二: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三:电磁现象中的力。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达到对力和运动有更广和更深的认识。

(1)瞬时效果:物体在受力的同时所产生的效果。

力与效果在原理上有因果关系但在时间上无先后的关系。

①形变:一般情况下力都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大多数物体(除弹簧、弹性绳等弹性体)的形变可不计形变的时间。

(例1)②运动状态的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定量地说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且加速度与力同时产生、同时改变、同时消失,即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例2)(2)积累效果:物体在受力的过程中(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所积累起来的效果。

力所产生的效果与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有关。

①冲量:力作用在物体上随时间过程所积累起来的效果。

表达式:I=Ft方向由F的方向决定。

冲量与所积累的效果的关系,即动量定理。

关系式:I=ΔP。

(例3)②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在力的方向上位移增大而积累起来的效果。

表达式:W=Fs。

功是标量,但有正负。

功与所积累的效果的关系,即动能定理。

关系式:W合=ΔE k。

(例4、例5)【典型例题】例1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两根细线上,L1与竖直方向成θ角,L2水平现将线L2剪断,求剪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

②若将上题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其他条件不变,则结果如何?例2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用12s跑完100m。

设他在运动中受阻力保持不变,并且在开始运动前2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后10s内保持他在第2s末的功率值不变,继续作直线运动,最后一段时间作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他在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11m/s,求:(1)他在跑这100m的过程中,平均功率多大?(2)他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多大?例3把质量为50g的砝码放在纸带上,用一水平力缓慢拉动纸带,砝码跟着一起运动;若迅速拉动纸带,纸带将会从砝码下面抽出,解释这些现象的正确说法是:A.缓慢拉动纸带时,纸带给砝码的摩擦力大B.迅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给砝码的摩擦力小C.缓慢拉动纸带时,纸带给砝码的冲量大D.迅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给砝码的冲量小例4用恒力F向上拉一物体,使其由地面处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考虑空气阻力而不考虑空气浮力,则在此过程中A.力F所做的功减去阻力所做的功即重力势能的增量B.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C.力F、重力、空气阻力三者的合力所做的总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D.力F和空气阻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例5如图所示,质量都是1kg的物体A、B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现使B物体靠在墙上,用力推物体A压缩弹簧。

这过程中外力做功8J,待系统静止后突然撤去外力。

从撤去外力到弹簧恢复到原长的过程中墙对B物的冲量为多少?当A、B间距离最大时,B物体的速度为多大?专题一(1)巩固练习1.(2003. 广东)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

已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现发现a、b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A.Mg+mg B.Mg+2mgC..Mg+mg(sinα+sinβ) D.Mg+mg(cosα+cosβ)2.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一弯折硬杆ABC,C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已知α角恒定。

当小车水平向左作变加速直线运动时,BC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方向()A.一定沿杆向上 B.一定竖直向上C.可能水平向左 D.随加速度α的数值的改为而改变。

3.(2002·广东·河南)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

取重力加速度g =10m/s2,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A. a =1.0m/s2 , F =260NB. a =1.0m/s2 , F =330NC. a =3.0m/s2 , F =110ND. a =3.0m/s2 , F =50N4.一个运动的物体从某时刻起只受一恒定的阻力作用而逐渐减速,直到停止。

这段时间由下列哪个物理量完全决定()A.物体的初速度 B.物体的初动能a boL1L2C.物体的初动量 D.物体的质量5. 质量均为m的a、b两球固定在一轻杆两端,杆可绕点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两球到O的距离L1>L2,如图所示,将杆拉到水平时由静止释放,则在a下降过程中()A.杆对a不做功B.杆对b不做功C.杆对a做负功D.杆对b做负功6.跳远运动员经过助跑获得较大的水平速度,在踏跳板后,身体腾空一定高度,这说明他获得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对此正确的解释为()A.踏跳板时,人对跳板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B.踏跳板时,跳板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跳板的压力C.踏跳板时,水平运动的惯性转化的竖直向上的力D.踏跳板时,跳板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大于人的重力7.(2003·全国·理综)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m2/m1为 ( )A.3/3B.2/3C. 3/2D.2/2PQ8.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叠放着两物块P、Q,它们的质量均为2kg,都处于静止状态。

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在物块P上,则此瞬间,P对Q压力的大小为(g=10m/s2) ( )A. 5NB. 15NC. 25ND. 35N9. 质量为m的重物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一细绳将重物向上提,提的力从零逐渐增大,得到物体的加速度随提力变化的图线为图中的MAB,若在同一坐标系中另有表示相同实验情况的MCD图线,那么关于MCD图线所描述运动的物体的质量m'和实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g',有如下的关系()A.m'>m,g'>g B.m'<m,g'=gC.m'>m,g'<g D.m'>m,g'=g10.两只相同的鸡蛋,从同样的高度自由下落,第一次落在水泥地板上,鸡蛋被摔破了;第二次落在海绵垫子上,鸡蛋完好无损。

关于这一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鸡蛋和水泥地板的接触过程中动量变化较大,和海绵垫子接触过程中动量变化较小B.水泥地板对鸡蛋的冲量较大,海绵垫子对鸡蛋的冲量较小C.两次减速过程中鸡蛋的动量变化相同,但第一次鸡蛋动量变化率较大D.两次减速过程中鸡蛋的动量变化相同,但第二次鸡蛋动量变化率较大11. 如图所示,站在汽车上的人用手推车的力为F,脚对车向后的摩擦力为f,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车匀速运动时,F和f对车做功的代数和为零B.当车加速运动时,F和f对车做的总功为负功C.当车减速运动时,F和f对车做的总功为负功D.不管车做何种运动,F和f对车做功的总功都为零12. 如图所示,A球用线悬挂且通过弹簧与B球相连,两球的质量相等。

当两球都静止时,将悬线烧断,则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线断瞬间,球A的加速度大于球B的加速度B.线断后最初一段时间里,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C.在下落过程中,两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线断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动能增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13. 一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运动过程中 ( )A.它的机械能变化一定为零 B.它动能变化一定为零C.它的动量变化一定为零 D.它的内能变化一定为零1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g B.m gmM)(-C.0 D.m gmM)(+15.(2001安徽)一物体放置在加速度为a的升降机中倾角为θ的斜面上。

如图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支持力越小B.当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摩擦力越大C.当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支持力越小D.当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摩擦力越16.如图所示,吊篮P悬挂在天花板上,与吊篮质量相等的物体Q被固定在吊篮中的轻弹簧上,当悬挂吊篮的细线烧断的瞬间,吊篮P和物体Q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QP17. 测定患者的血沉,在医学上有助于医生对病情作出判断,设血液是由红血球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

将此悬浮液放进竖直放置的血沉管内,红血球就会在血浆中匀速下沉,其下沉速率称为血沉。

某人的血沉v的值大约是10mm/h。

如果把红血球近似看作是半径为R的小球,且认为它在血浆中下沉时所受的粘滞阻力为f=6πηRv。

在室温下η≈1.810-3Pas。

已知血浆的密度ρ0≈1.0103kg/m3,红血球的密度ρ≈1.3103kg/m3,试由以上数据估算红血球半径的大小(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18.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对北极地区海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取得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资料。

“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不仅采用特殊的材料,而且船体的结构也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以对付北极地区的冰块与冰层,它是靠本身的重力压碎周围的冰块,同时又应将碎冰挤向船底。

如果碎冰块仍挤在冰层与船体之间,船体由于受巨大的侧压力而可能解体。

为此船体与铅垂面之间必须有一倾斜角θ(如图所示)。

设船体与冰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试问使压碎的冰块能被挤向船底,θ角应满足什么条件?θ19.高速连续曝光照相机可在底片上重叠形成多个图象,现用这种照相机对某家用汽车的加速性能进行研究。

如图所示为汽车向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三次暴光的照片,根据照片求得加速度为1.1m/s2。

已知汽车的质量为2000kg,额定功率为72kW,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始终为1800N。

(1)若汽车由静止开始以此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匀加速运动状态最多能保持多长时间?(2)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多少?V20.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有一长为L 、质量为M 的木板,右端有一立柱,质量为m 的人立于木板的左端,人和木板都静止。

已知木板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当人以加速度a 匀加速向右奔跑时木板向左加速运动,当人到达右端时立即抱住立柱,然后人和木板一起运动。

(1)分析说明人抱住立柱后人和木板一起运动的方向; (2)求人在奔跑过程中,木板的加速度;(3)求人抱住立柱后人和板一起运动的距离,并说明这个距离在题设情况下与人奔跑的加速度a 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