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28早产儿营养及指南推荐

合集下载

早产儿需要的营养

早产儿需要的营养

早产儿需要的营养早产儿的许多并发症不仅可危及早产儿的生命,很可能会影响其将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

在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同时,要为他们提供充足而安全的营养以帮助其快速生长和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

在营养学领域中,婴幼儿属于特殊人群,因为他们有着特殊的生理代谢特点,他们的机体对于饮食营养有着相应的特殊需求。

而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称得上是特殊人群中的特殊群体。

由于他们的身体各系统未能发育完全,传统的喂养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其后果是容易造成生长发育滞后,可能为成年期的一些疾病埋下隐患。

据雀巢全球营养科学院主席、奥地利著名儿科专家费迪南德·哈斯赫克(Ferdi-nand Haschke)博士介绍,早产儿的喂养经历两个阶段:1。

早期适应期。

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防止营养缺乏和底物分解代谢,开始建立正氮平衡。

2。

稳定生长期。

建立全肠道营养,达到宫内营养及生长水平,追赶生长速度以弥补早期适应期的生长不足。

对于婴幼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

当不能母乳喂养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这类特殊婴幼儿需要特殊医学用途的配方产品。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内营养储存少,而消化和代谢系统发育又不完善,所以,在提供他们较高的能量和营养以满足“奋起直追”的生长需求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其代谢系统的承受能力。

针对这些特殊婴幼儿的营养解决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征:具有高能量密度,以确保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快速生长;要提供更易耐受、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和充足的热量;避免过分依赖乳糖酶;较低的渗透压,以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风险。

袁缨早产儿的许多并发症不仅可危及早产儿的生命,很可能会影响其将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

在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同时,要为他们提供充足而安全的营养以帮助其快速生长和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

在营养学领域中,婴幼儿属于特殊人群,因为他们有着特殊的生理代谢特点,他们的机体对于饮食营养有着相应的特殊需求。

而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称得上是特殊人群中的特殊群体。

新生儿和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新生儿和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新生儿和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和护理新生儿的到来为家庭带来无尽的欢乐,然而,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如何正确地护理和喂养新生儿和早产儿却是一项挑战。

在这篇中,我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和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和护理知识,帮助新手父母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宝宝。

一、新生儿和早产儿的营养需求1.新生儿营养需求新生儿期是人生最关键的阶段之一,此阶段的营养摄入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所需的营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足够的蛋白质。

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2.早产儿营养需求早产儿由于提前出生,其器官发育尚不完善,营养需求与足月儿有所不同。

早产儿所需的营养主要包括:足够的能量。

二、新生儿和早产儿的护理要点1.喂养护理2.皮肤护理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皮肤娇嫩,容易受伤。

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3.呼吸护理新生儿和早产儿呼吸系统较为脆弱,护理时应注意:4.体温护理新生儿和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强,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护理时,应注意:能为您有益的指导。

一、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殊需求1.早产儿的特殊需求早产儿因提前出生,其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因此需要特别的关照和护理。

早产儿常见的特殊需求包括:• 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强,需要保持温暖以避免体温过低。

• 喂养:早产儿的吮吸能力可能较弱,可能需要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等方式进行喂养。

• 呼吸支持:早产儿可能需要呼吸机等设备的支持以帮助呼吸。

2.新生儿的特殊需求新生儿虽然已经足月,但其免疫系统等功能还未完全成熟,因此也需要特别的护理:• 喂养:新生儿需要定时喂养,以确保充足的营养供应。

• 卫生:新生儿皮肤娇嫩,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以防尿布疹等问题。

• 疾病预防:新生儿需要接受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以预防疾病。

二、营养支持和护理措施1.喂养支持• 对于早产儿,如果吮吸能力弱,可以考虑使用奶瓶喂养或者鼻饲等方式。

• 对于新生儿,应该鼓励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足,可以考虑使用合适的配方奶粉。

2.皮肤护理• 每次换尿布后,应该用温水清洗宝宝的皮肤,并保持干燥。

早产儿的营养与喂养

早产儿的营养与喂养

早产儿的营养与喂养胎龄<37周出生的婴儿称早产儿。

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占活产婴的5%。

早产儿与足月正常体重儿不同的是消化吸收功能更不完善,还需要较高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为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水平,新生儿科医生和营养学家长期以来致力于早产儿营养方面的研究,现就近年来研究应用的观点和方法予以介绍。

一、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一)胎儿和初生婴儿的生长:胎儿24~39周每日增长15 g/kg或增长胎儿体重的1.5%。

出生后足月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为出生体重的5%,主要是体内水分的丢失。

母乳喂养的足月儿于生后10天内应恢复出生体重,以后每日以20 g的速度生长。

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足月儿不同,应以相当胎龄的宫内增长速度为目标。

早产儿出生体重增长规律见表1[1]。

表1不同胎龄婴儿的体重增长规律(二)早产儿主要营养素的需要[1]:1.能量:平均每100 ml母乳含热量280 kJ(1kcal=4.184 kJ)。

健康足月儿每日供热量335~377 kJ/kg可以生长良好。

早产儿在适中温度下维持基础代谢需要能量每日为209 kJ/kg,要达到规则生长需要增加热能209.0~250.8 kJ/kg,因此早产儿如果完全经口喂养,每日需要热量522.5~585.2 kJ/kg才会规律生长。

2.蛋白质:早产低体重儿每日蛋白质需要量3.5~4.0 g/kg,母乳中蛋白质含量为0.9 g/100 g。

足月儿每日进食奶量较多,单纯母乳喂养时蛋白质入量可以满足其生理需要。

早产儿进食奶量少,单纯母乳喂养蛋白入量不足,使生长减慢。

母乳蛋白成分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为60∶40,容易消化吸收。

以乳清蛋白为主的奶减少代谢性酸中毒和乳凝块。

由于新生儿期蛋氨酸转化为半胱胺酸的酶发育不完善,需要直接摄入较多的半胱胺酸,母乳中半胱胺酸较多。

3.脂肪:未饱和脂肪较饱和脂肪易于吸收,中链甘油三脂(MCT)较长链脂肪易于吸收。

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必需脂肪酸,与其相关的长链多未饱和脂肪酸C20~C22是促进脑发育的必需物质[2]。

早产儿营养及指南推荐-final

早产儿营养及指南推荐-final

体重增加过快也存在不良影响
目前最常用于评价早产儿生长是否理想的标准是正常胎儿
在宫内的生长速率。现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保证早产儿理 想的生长对减少神经发育不良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也有研究发现:体重增长过快会损害心血管健康。
儿童期体重增长快的低出生体重儿,成年时血压较高。
仅供医务人员参考,不得外传
体重增加缓慢与发病率相关
医院内体重增加最缓慢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率最高 体重增长,12.0 vs. 21.2 g/kg/天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20% vs. 4% - 迟发性败血症 -83% vs. 55%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56% vs. 31% - 产后类固醇治疗 -64% vs. 30%
• 早产儿在出生后的24-48小时内,胃内pH值为5.5-7(正常婴儿为 2-3),胃酸基础分泌量低于足月儿,蛋白酶活性和分泌量不足
早产儿的胰脂酶活性和胆汁水平低下,脂肪吸收受限
• 早产儿脂类吸收率为58.3%~88.7%, 足月儿为71.7~95.3%, 其 变化范围部分取决于被吸收脂肪的种类和数量2 • 早产儿转化必需脂肪酸(亚油酸, 亚麻酸)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 酸(LCPUFAs) 的能力低下3
• 钙的吸收取决于摄入钙和维生素D的量,也取决于钙磷比例;
• 早产儿消化吸收脂肪受限,从而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 E,K)的吸收
仅供医务人员参考,不得外传
早产儿易并发各种疾病影响其生长
11 仅供医务人员参考,不得外传
单红梅,蔡威,孙建华,等.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儿科杂志 2007; 45(3): 183-188.
EUGR(宫外生长迟缓)定义:将早产儿出院时生长参数 (通常以体质量、身高、头围作为生长参数)仍低于同胎龄 平均生长参数的10%定义为EUGR2

早产儿的科学喂养与精心护理指南

早产儿的科学喂养与精心护理指南

早产儿的科学喂养与精心护理指南早产儿科学喂养与护理指南早产儿指的是诞生时胎龄不满37周的婴儿,由于诞生时体重低、易受感染、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需要我们更加细心的护理和喂养。

下面将为您具体介绍早产儿的科学喂养与护理指南。

科学喂养1.母乳喂养:母乳可以供应最自然、最健康的养分,可以有效预防早产儿的感染和疾病。

但由于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需要依据医生的建议渐渐增加哺乳次数和量,避开过度喂养导致呕吐、腹泻等问题。

2.配方奶喂养:配方奶是可供选择的喂养方式之一。

需要选择适合早产儿的特地配方奶粉,并依据医生的建议打算喂养次数和量。

同时,需要留意饮用水质量和温度,保证奶瓶消毒和喂养前的清洁。

3.静脉养分:对于早产儿而言,开头的几天内他们可能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需要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脂肪乳剂和氨基酸等养分物质来满意身体需要。

细心护理1.保持暖和:由于早产儿没有成熟的皮肤和脂肪层,很简单受到低温的损害,需要保持暖和的环境。

可以通过贴身肌肤接触法、加温床、保暖的衣物等方式维持宝宝的体温。

2.预防感染: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简单受到感染的侵袭。

需要掌握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宝宝的个人卫生、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等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3.心理抚慰:早产儿离开母亲的子宫环境,经常会感到身心上的不适,需要医护人员和家人做好心理抚慰工作。

可以通过肢体接触、轻柔的声音和优雅的音乐等方式对早产儿进行安静的氛围营造。

监测与治疗1.呼吸监测:早产儿的肺部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进行呼吸监测,保证宝宝的呼吸通畅、避开消失窒息等问题。

2.血氧饱和度监测:由于早产儿肺部功能不完善,需要使用血氧测量仪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猜测早产儿是否需要额外的氧气支持。

3.药物治疗:由于早产儿简单发生呼吸窘迫、脑出血等疾病,医生可能会赐予早产儿一些药物治疗,包括呼吸机帮助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药物等。

康复护理1.养分理论支持: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和发育需要科学的养分管理。

早产儿的营养和喂养

早产儿的营养和喂养

早产儿的营养和喂养由于围产医学和NICU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治疗需求也足年增加,决定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长短和生存质量的关键就是喂养和营养,营养和喂养对他们的体格和精神、神经发育有十分重要的远期影响。

一、早产儿的营养需要1、热量:每天需要热量为50kcal/kg+(75~90)kcal/kg=125~140kal/kg.2、蛋白质:因早产儿缺乏将蛋氨酸转变为胱氨酸、再转变为牛磺酸的酶,故胱氨酸和牛磺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量为每天3.5g/kg。

3、脂肪:脂肪是新生儿所需热能的主要来源,约为总能量的50%。

4、碳水化合物:主要供给热量。

早产儿配方奶中乳糖和多聚糖一般为50:50。

5、钠、钾、氯:新生儿饮食钠、钾、氯的需要量约为2-3mEq/kg/d.人乳中0.7mEq/dl 的钠,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要,所以早产儿配方奶中应含1.5-2.25倍于人乳和标准配方乳中的钠。

6、钙、磷、镁、铁、锌、铜:人乳中的钙能被健康早产儿很好的吸收,早产儿对缺钙特别敏感,所以人乳喂养的早产儿应供给钙,以满足骨钙化需要。

早产儿对磷的需要比足月儿多,早产儿有铁贮存缺乏,早产儿生后6-8周开始预防性供铁。

7 维生素:早产儿可发生维生素缺乏。

二、早产儿胃肠道喂养早产儿胃肠道喂养能避免长期胃肠道喂养而并发败血症、胆汁淤积性黄疸等病症的危险,但积极的喂养又能增加了NEC的发生。

早期微量胃肠道唯一既能促进胃肠道激素的释放、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改善后期胃肠喂养的耐受性,又能防止NEC的发生。

(一)母乳对低体重儿作用:1、母乳对早产婴儿的益处:(1)免疫功能的影响:特殊因子对宿主的胃肠道防御起了作用,加强母亲和早产儿的皮肤接触可以影响母乳中保护性抗体的浓度。

(2)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儿童期韦氏智力量表儿童分类评分明显高于未接触母乳儿。

(3)人乳蛋白质内较高的乳精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较适合低体重儿。

2、不利方面:母乳喂养的早产儿表现出较慢的生长速度及特殊营养的摄入不充分;出生2周后人乳即不能满足低体重儿对蛋白的需要。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的定义和特点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下的新生儿。这类婴儿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尚未 发育完全,面临诸多管理问题,如感染、黄疸、喂养困难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需要采取专业的管理措施和细心的护理。
早产儿管理指南
以下为早产儿管理指南,包括建 议的管理措施、注意事项等。
管理措施
1、加强监测:密切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血糖、 体温等生理指标。定期评估婴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2、足月新生儿眼病筛查: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进行首次筛查,主要使用便 携式眼科仪器进行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视网膜电图、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等,若发 现异常,应及时转诊至专业眼科医生处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四、注意事项
1、筛查应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或经过培训的筛查员进行。 2、新生儿应处于安静状态,可使用适当的镇静剂辅助检查。
3、对症治疗:针对患儿的消化 道症状,可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 措施,如止吐、缓泻等
1、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2、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
3、保持患儿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如有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 免滥用。
谢谢观看
2、保持温暖干燥:为早产儿提供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皮肤干燥, 预防感冒和感染。在沐浴和换尿布时,注意保暖和清洁卫生。
3、母乳喂养:鼓励母亲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母乳强 化剂添加。在喂奶前要洗手并确保乳房清洁卫生。
4、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对婴儿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出婴儿室,以减少感染风险。
4、鼓励母乳喂养,如母乳不足,可考虑添加配方奶。在添加辅食时,应遵 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和数量。

早产儿营养与喂养

早产儿营养与喂养
5%葡萄糖溶液为宜,渗透压为255mosm/l 天天增加20ml/kg.d,直至150ml/kg.d 增加液量:辐射暖箱20ml/kg.d 光疗10ml/kg.d 降低液量:窒息20ml/kg.d,机械通气10ml/kg.d
* ml/kg.d
早产儿营养与喂养
第10页
维生素和矿物质
每日需要量
维生素 足月儿
50-60 15 0.2 0.4 0.4 1.5 5 50-100
早产儿营养与喂养
矿物质 足月儿
钙(mg/kg) 60
磷(mg/kg) 40
镁(mg/kg)
8
钠(mmol/kg) 1-2
钾(mmol/kg) 2-3
铁(mg/kg)
2
铜(ug/kg) 30-40
锌(ug/kg) 500
早产儿 200 113 10 2-4 2-3 2-4
早产儿营养与喂养
第4页
消化吸收功效
胃肠蛋白酶活性低下,只能消化不足80%摄入蛋白质 舌脂酶和胃脂酶作用于中链甘油三酯(MCT),不需胆
盐。长链甘油三酯(LCT)消化有赖于胰脂酶和胆盐乳 糜微粒化,早产儿胰脂酶活性较低,胆酸和胆盐水平也 较低,对脂肪消化吸收能力有限 胰淀粉酶水平相对较低,消化碳水化合物能力有限。乳 糖酶出现于孕24周,36周才达足月儿水平,所以早产儿 在功效上可能有轻度乳糖不耐受
早产儿营养与喂养
第25页
喂养不耐受诱因、临床表现
诱因:窒息、缺氧、酸中毒、感染 、≤1500Kg 、<34周 临床表现:
轻度 腹胀、呕吐、加奶困难、奶液潴留 重度 呕咖啡色液体、便血、休克、NEC
早产儿营养与喂养
第26页
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
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黄英 ①频繁呕吐3次/d;②奶量不增或降低>3天;③胃残留量> 前次喂养量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营养及指南推荐
早产儿:<37孕周(259天)的活产儿
LBW:<2500g
VLBW:<1500g
ELBW:<1000g
原则:尽早开始肠外营养,尽快达到目标值,同时条件允许下,尽早肠内营养,尽早达到全肠内营养。

生后第1天即提供至少2g/Kg.d的蛋白质(2.2-2.4g/Kg.d),并尽早增加到目标量。

生后第1天即可提供脂肪乳(0.5-2g/Kg.d不等),逐渐增加目标量。

根据糖耐受情况,逐日增加葡萄糖(4→10-12mg/Kg.min),静脉营养中应包括钙,磷,镁在内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静脉通路:UVC/PICC/外周静脉
计算方法:NICU静脉营养管理软件NICUTPN
肠内营养
AAP指南18推荐的能量摄入量:105-130Kcal/Kg.d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能量摄入量:110-135Kcal/Kg.d
小于胎龄儿(SGA)比适于胎龄儿(AGA)需要更多的能量,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能量摄入量:110-135Kcal/Kg.d
AAP指南18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3.0-4.0g/Kg.d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体重<1000g:4.0-4.5g/Kg.d(3.6-4.1g/100Kcal)
体重<1000-1800g:3.5-4.0g/Kg.d(3.2-3.6g/100Kcal)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蛋白质摄入量:足月儿2-3g.kg-1.d-1
早产儿3.5-4.5g.kg-1.d-1
<1kg, 4.0-4.5g.kg-1.d-1
1-1.8kg, 3.5-4.0g.kg-1.d-1
AAP指南18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14g/Kg.d,占总能量40%-50%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5-12.0g/100Kcal,(11.6-13.2g/kg.d)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14g/Kg.d,占总能量40%-50%
AAP指南18 ESPGHAN指南19
钙100-220mg/kg.d 120-140mg/kg.d
磷60-140mg/kg.d 60-90mg/kg.d
钙磷比-- 1.5-2.0
铁2-4mg/kg.d 2-3mg/kg.d
VitD 150-400IU/kg.d 800-1000IU/d(此处不按体重计算)
VitA 700-1500IU/d 400-1000ug/kg.d(1ug=3.33IU)
潜在的肾溶质负荷(PRSL):如果不参与组成身体组织,所有必须经过肾脏排出的水溶性废物,来自饮食中的蛋白质(氮)/电解质(钠,钾,氢和磷)。

早产儿配方奶PRSL的范围22-32mOsm/kcal21。

高渗透压可能对喂养婴儿不利,有引起腹泻的风险,或不利于腹泻的恢复。

APP建议婴儿配方奶粉渗透压上限450mOsm/kg水
推荐生后尽早母乳喂养,实施早期微量“首次”喂养,每2-4小时给予1ml。

长时间无法乳头喂养早产儿。

应使用胃管喂养。

早产儿可选母乳和早产儿配方。

母乳和婴儿配方乳适合新生儿各种方法和途径肠道喂养。

1.首选母乳2.母乳强化剂(HMF):如果母乳喂养量达到50-100ml.kg-1.d-1推荐体重<2000g的早产儿使用HMF,初始时半量强化,根据耐受增加全量强化3.早产儿配方:适于胎龄在34周以内或体重<2kg早产儿。

对NEC有保护性的物质
1.硝酸盐/亚硝酸盐
2.L-精氨酸
3.谷氨酰胺
4.HMO
5.乳铁蛋白
6.生长因子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开奶时间: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严重疾患、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尽早开奶;出生体重>1000g者可于出生后12h内开始喂养;有严重围产期窒息(阿氏评分5min<4分)、脐动脉插管或出生体重<1000g科适当延迟至24-48h开奶。

喂养方法:1.母乳喂养,尽早母乳,尤其是早产儿。

2.人工喂养:经口喂养、管饲喂养(口/鼻胃管喂养、胃造瘘术/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G)、或经幽门/幽门后喂养)
适应症:1.胎龄<32-34周早产儿。

2.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口喂养者。

3.因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因素不能经口喂养者。

4.作为经口喂养不足的充足。

新生儿管饲喂养用量与添加速度(ml.kg-1.d-1)
出生体重(g)间隔时间开始用量添加速度最终喂养量<750 q2h ab《10(1周)15 150
750-1000 q2h ab 10 15-20 150
1001-1250 q2h ab 10 20 150
1251-1500 q3h 20 20 150
1501-1800 q3h 30 30 150
1800-2500 q3h 40 40 165
>2500 q4h 50 50 180
a因为可能造成母乳分层,不建议母乳进行持续喂养;b.可以从1ml/12h开始逐渐过渡为q2-3h。

体重约2000g的婴儿在临近出院前需要过渡喂养,营养能量介于早产儿配方奶和标准配方奶之间。

能量密度在22-24Kcal/oz(即74-81Kcal/100ml)左右。

出院后营养支持
母乳强化剂(HMF):出院时仍生长迟缓的早产儿应使用经强化的母乳喂养至少持续到矫正胎龄40周。

或根据生长情况持续到矫正胎龄52周。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适用于早产儿出院后持续喂养,出院时仍有生长迟缓的早产儿,建议定期监测生长指标已做出个体化喂养方案选择,生长指标达到生长曲线图的25-50百分位左右(用矫正年龄),可以转换成普通配方。

小结
生后尽早开始肠外营养或和肠内营养。

喂养首选母乳,可有效促进肠道成熟,可降低NEC和败血症的发生;母乳营养需要强化,以满足早产儿生长需求。

没有母乳或母乳不足时,早产儿配方奶可满足其较高能量和蛋白质需求。

出生后第1年内应根据生长情况选用营养强化的出院后配方奶或强化母乳喂养。

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喂养方式(个体化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