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第8课 同步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课时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课时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课时练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基础训练1.填一填。

(1)表示两个比( )的式子叫做比例。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的积是( ),如果一个内项是,则另一个内项是()。

(4)如果8=4,那么a=()(5)如果A:7=9:B,那么AB=( )。

(6)解比例的依据是()。

2.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2)8:5和20/3:21(3)0.5:0.2和6/4:3/53.用下面的四个数据你能组成几个比例,请写出来。

小英说:我3分跳360下。

小丽说:我1.5分跳180下。

答案1. ⑴相等⑵等于两个内项⑶1 2/9 ⑷12 ⑸63 ⑹比例的基本性质2. ⑴能 6:10=9:15 ⑵不能⑶能 0.5:0.2=6/4:3/5 3~4略解比例1.解比例。

5/x=2/9 3/4:2/9=x:1/3 x:0.4=6:5 0.6:12=1.5:x2.根据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1)两个外项是12和x,两个内项是1.5和8(2)用3、0.6、9和x组成比例,并解比例。

3.一台织布机5时织布32米,照这样计算,王阿姨还要织多少时?王阿姨说:我还剩51.2米布没织。

4.在8:15中,如果前项加上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要加上多少?如果后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前项要加上多少?答案1. x= 22.5 x=9/8 x=0.48 x=302 .(1)12:1.5=8:x x=1 (2)略3. 51.2÷(32÷5)=8(时)4.. 7.5 16练习十一1、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说明理由,并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式。

(1)(2)(3)2、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能否不组成比例?如果能,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如下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时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时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时训练(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时训练1.在读书交流会上,王馆长介绍了自己近期习得的读书方法——批注。

批注是精读文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在阅读时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请用此方法,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批注。

人物相关描述批注周恩来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2.阅读下面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摘录的文字,在表格画横线处完成做笔记任务。

摘录笔记摘录一: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摘录二: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概括内容要点):红军长征经过大渡河时,30名战士临危受命,冒着枪林弹雨,踩着铁链夺下泸定桥。

心得:3.填空题。

(1)“他给我的印象是我所遇到的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不论在态度上。

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是如此。

事实上,除了贺龙以外,他大概是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

”文中的“他"是指。

(2)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3)“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8 《世说新语》二则★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陈寔(shí)太傅(fù)何所似(sì)B.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俄而(é)差可拟(nǐ)D.期行(xíng)王凝之(níng)尊君在不(bù)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C.相委而去俄而雪骤 D.期日中撒盐空中差可拟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 待君/久不至,已去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 元方/入门不顾5.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6. 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王老师,前段时间,烦请您指正小女的作文。

承蒙您的赐教,孩子按您的指点修改后,在此次网络作文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优秀成绩。

下周我将携小女登门拜访,光临贵舍,以表谢意。

A. 指正B. 赐教C. 拜访D. 光临7.填空。

(1)《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编著。

主要描写从________到________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逸事,以短篇为主。

《咏雪》一文出自《________》篇,《陈太丘与友期》出自《________》篇。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第三单元基础达标卷(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第三单元基础达标卷(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双减分层作业第三单元基础达标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曦月(xī)襄陵(xiāng)追溯(sù)抵御(yù)B.长啸(xiào)荇草(xìng)颓败(tuí)急湍(tuān)C.轩邈(miǎo)鸢飞(yān)横柯(kē)缥碧(piǎo)D.东皋(gāo)驱犊(dú)萋萋(qī)戾天(lì)【答案】C【分析】C项鸢飞(yān)——yuān。

故选C。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夕日欲颓(坠落) 鸢飞戾天者(叫)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B.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从流飘荡(跟、随)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良多趣味(甚,很)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答案】B【分析】A项戾:至、到达;C项与:参与。

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D项寒树:文中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故选B。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答案】A 【分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案】【分析】B 项中“转”同“啭”,指蝉鸣。

故选B。

5.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春冬之时B.实是欲界之仙都C.康肃笑而遣之D.水陆草木之花【答案】C【分析】C项中“之”为“代词,他”。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第2课时我与集体共成长拓展练习pdf,含解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第2课时我与集体共成长拓展练习pdf,含解析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A 图片中话语的意思是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A 符合题意。B 体现 的是报国情怀,C 体现的是淡泊名利的志趣,D 体现的是宽容待人的情感。故选 A。 2.答案 C 题干中某班的这一现象是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不关爱集体的表现,那么应该怎么 办呢?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 C。 3.答案 (1)示例: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友善合作;等。
A.承担责任,勇于担当,是成就美丽人生的“必修课” B.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 C.美丽的人生是虚幻的,可以不负任何责任 D.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承担责任一定要有所回报 3.(2018 安徽濉溪第七次大联考,17,★★☆)某校七年级(2)班组织了以“美好班级有我在”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行动吧!
1
①各自为政,张扬自我,突出个性 ②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向上 ③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④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共同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8 广东汕头潮南区 5 月月考)综合探究题
某班在学习了《美好集体有我在》之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 甲:我们班设有英语角,喜欢英语的同学经常在英语角交流,练习口语与表达。在英语角 结交朋友,其乐无穷。 乙:我在农村中学读书,虽然设施条件差一些,但我们对学习充满热情,生活过得愉快而 充实。 丙:…… (1)设想一下,怎样的集体生活有助于我们实现共同愿景?(用两个词概括)(2 分) (2)美好集体对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6 分) (3)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哪些“必修课”?(6 分)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A 这句俗语体现了团结的重要性。①②③有助于建设团结的集体,④观点明显错误, 故选 A。 2.答案 D 漫画《三只蚂蚁来搬米》体现了在集体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团结精神和合作意识, 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积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无关,故选 D。 3.答案 (1)积极报名。(2 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课时训练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课时训练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课时训练试卷姓名:班级:知识点1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基础碰碰车1.某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生产电视机49台,比下半年产量少1,这个电视机厂下半年生产多少台?(先画线8段图,再解答)2.大球和小球混在一起,共有80 个,大球的个数是小球个数的3,大球、小球各有多少个?5知识点2用转化法解决问题3.少先队员采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共84 件。

昆虫标本的件数是植物标本的2。

两种标本各采集多少件?54.学校图书馆购进的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3,购进的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1500 册。

购进科技书多少册?7知识点3用列举法解决问题5.小红用20 根1 分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用列表的方法把长和宽列举出来并算出围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

6.面包房的面包有 4 个装和 6 个装两种不同的包装。

妈妈要购买50 个面包,一共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方法?知识点4用假设法解决问题7.将96 块饼干分给16 名小朋友,小班每人 3 块,大班每人7 块,正好分完。

大班有多少名小朋友?8.停车场上停了45 辆小汽车和三轮车,共有160 个轮子。

则停车场上共有几辆三轮车和小汽车?升级跷跷板9.一根竹竿露出水面 2 米,泥中部分占全长的2,水中部分比泥中部分多 1 米,这根竹竿全长多少米?510.乒乓球训练基地迎战世界杯比赛,56张乒乓球台上共有160人正在练球。

正在进行单打的有多少台子?正在进行双打的有多少台子?11.某次数学竞赛共10 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10 分,答错一题扣 3 分,结果明明得了61 分,他答错了几道题?12.甲、乙、丙、丁与小强五名学生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

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 4 盘,乙赛了 3 盘,丙赛了 2 盘,丁赛了 1 盘。

问:小强已经赛了几盘?分别与谁赛过?13.大油桶一桶装油 4 L ,小油桶一桶装油 2.5 L ,现有100 L 油一共装了31 桶。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答案

第8课同步课时训练1、1840年1月18日,正在广州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向英国女王发出了《谕英国国王书》,其中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

”这表明当时的林则徐()A.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已做好防备英国武装挑衅的准备C.开始从器物上探求强国御侮之策D.仍具有“天朝上国”的传统保守思想2、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3、徐继畲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

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4、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A.抵御了外来侵略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5、近代某思想家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

”据此可知,该思想家(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照搬西方文化B.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为人们所认可C.主张“中体西用”,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认为东西方文化各有独特的体用6、“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

此“模式”( )A.有利于引进西方科技思想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7、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练习(课本配套,适合课堂小测、作业布置和知识强化训练)第1单元 分数乘法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一、看一看,填一填。

(1)72+72+72=( )×( )=( ) 61+61+61+61=( )×( )=( ) (2)125+125+125+125+……+125=( )×( )=( ) 个(3)52×4表示( )。

(4)258平方米=( )平方分米 43时=( )分52千米=( )米 二、计算。

73×5 193×6 114×5 61×1097×8 65×12 134×6 97×6 157×21 三、一种胡麻每千克约含油258千克,1吨胡麻约含油多少千克?四、一批大米,每天吃去61吨,三天一共吃去多少吨?第1单元 分数乘法第2课时 一个数乘分数(1)一、25 ×6表示( ); 13 ×34 表示( ) 二、910 米的 21是( )米;14 公顷的45 是( )公顷。

三、计算下面各题。

313 ×2637 51×73 157×32125×9 43×25 163×65四、列式计算。

①18 的12 是多少?②8个712 是多少?第1单元 分数乘法第3课时 一个数乘分数(2)一、在○里填上“>”“<”或“=”。

1112 ×89 ○1112 78 ×119 ○78 34 ×1○34 ×0 910 ×89 ○910 67 ×32 ○67 98 ×34 ○34 二、计算。

12×38 35 ×14 57 ×415313 ×2637 1821 ×79 2324 ×869三、金星小学夏季运动会上,六(1)班的45名同学中有32的同学参加了比赛项目,参加比赛项目的有多少人?四、修路队修路,上午修了58 千米,下午修的是上午的34 ,这一天共修多少千米?第1单元 分数乘法第4课时 小数乘分数一、计算下面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曳.兵(yè)数罟..(cù gǔ)洿.池(wū)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D.衣.帛(yī) 王.天下(wàng)赈.济(zhèn)解析:B项,“庠序”的“庠”应读xiáng。

C项,“饿莩”的“莩”应读piǎo。

D 项,“衣帛”的“衣”应读yì。

答案:A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斯天下之民至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A项,无—毋;B项,涂—途;D项,颁—斑。

答案:C3.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河内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寡人之民不加.多加:增加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或:也许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是:判断动词数.罟不入洿池数:密D.申.之以孝悌申:反复陈述然而..不王者然而:这样却解析:A项,加:更。

B项,或:有的(人)。

C项,是:代词,这。

答案: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A 项,以:介词,按照;介词,用。

B 项,于:介词,在;介词,与。

C 项,之:助词,的;代词,这种情况。

D 项,而:均为连词,表转折。

答案:D5.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树.之以桑 D .谨.庠序之教 解析:D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D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2)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3)(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二、阅读鉴赏(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比死者一洒.之洒:通“洗”,洗雪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地方:土地纵横C.今夫天下之人牧..人牧:人和牲畜D.其如是,孰能御.之御:阻止解析:C项,“人牧”,牧人者,即统治者。

答案:C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杀人以.梃与刃何以.知之B.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何厌之.有C.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飘然.而至D.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其.孰能讥之乎解析:C项,两个“然”均为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A项,两个“以”字均为介词,前者译为“用”,后者译为“凭”。

B项,前一个“之”,代词,代梁惠王;后一个“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D项,前一个“其”,代词,指代俑;后一个“其”,语气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答案:C9.下面对两篇文章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篇文章均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

B.两篇文章均以谈话为主体,通过孟子与魏国两位国君的谈话,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民心所向,就能天下无敌。

C.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从《孟子见梁襄王》一文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不像个国君的样子,但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解析:C 项,“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不是孟子的意思。

答案:C1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1分)(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孰能御之?(6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你的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2)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你的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

(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梁惠王说:“我们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

(可是,三国分晋之后的魏国)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

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

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

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

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寡人愿安承教》孟子拜见梁襄王。

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

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

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

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