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二基础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二基础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3、形容词作动词 其黄而陨 变黄 高余冠之岌岌兮 加高,加长 固前圣之所厚 推重 4、为动用法 哀民生之多艰 为动用法,为……哀叹 伏清白以死直兮 为动用法,为……而死 5、使动用法 逆以煎我怀 使……像受煎熬一样 以此下心意 使……受委屈 足以荣汝身 使……受到荣耀
屈心而抑志兮 使……受屈 回朕车以复路兮 使……转回 步余马于兰皋兮 使……缓行 忽反顾以游目兮 使……远观 士贰其行 使……不专一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使……归服
将子无怒: “毋”,不要。
于嗟鸠兮: “吁”,感叹词。
犹可说也: “脱”,摆脱。
隰则有泮: “畔”,边。 岁亦莫止: “暮”,年末。 狁孔棘: “急”,紧急。 彼尔维何:“艹”,花盛开的样子。 延伫乎吾将反: “返”,返回。 芳菲菲其弥章: “彰”,明显。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悒”,忧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圆”, 圆形。 进不入以离尤兮: “罹”,遭受。
(4)适①出嫁。 ②适合。 ③刚才。
①始适还家门
②处分适兄意
③适得府君书
8
(5)相①副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代“你\我\她”。 ④副 词,表示互相,彼此。 ⑥名词,相貌。③动词,看,审察;④名词 ,相国、宰相。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①会不相从许 ②及时相遣归 ③好自相扶将 ①夫孰异道而相安 ④相见常日稀 ⑤叶叶相交通 ⑥儿已薄禄相 ③悔相道之不察兮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令①美好。②对人的尊称,“尊贵的”。 ③使、让。 ①便言多令才 ②岂合令郎君 ③莫令事不举
(五)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姥”。 (2)昼夜勤作息 “作”。 (3)我有亲父母 “母”。 (4)逼迫兼兄弟 “兄”。 (5)其日牛马嘶 “马”。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不遑启居, 狁之故 匪来贸丝

高一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兰亭集序》

高一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兰亭集序》

高一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兰亭集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xx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Ⅰ、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趣舍万殊(趣通取)
二、古今异义:
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义:全、都今义:有盐味
⒉列坐其次古义:旁边、水边今义:数次
⒊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指这些文章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⒈名词活用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一杯酒
⒉动词的使动用法:
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曲:使弯曲
所以游牧骋怀使放纵
⒊形容词活用:
⑴活用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⑵意动用法: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平等
⒋副词活用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尽情享受(视:眼睛;听:耳朵)⒌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四、特殊句式:
⒈省略句:
⑴省主语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省宾语
引以为流觞曲水
⑶省介词于
列坐其次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⒉倒装句:
⑴定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⑵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文章摘要: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包含了《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课文。

【编者按】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节选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的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散文,《赤壁赋》是宋代苏轼的散文,《游褒禅山记》是宋代王安石的散文。

8 兰亭集序【课文简介】《兰亭集序》选自王羲之的《晋书.王羲之传》,这是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一、字词语言1、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2、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如:或取诸怀抱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古义:把……作为。

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如: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俯察品类之盛品类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语文
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的语文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必修一
第一单元人生的价值与人生哲理
- 人生的意义
- 人生的价值观
- 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二单元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经典文化的重要性
-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科学与艺术
- 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 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 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体验
第四单元文学与人生
- 文学的功能与意义
-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第五单元志愿者活动与社会服务
- 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 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和途径
- 志愿者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必修二
第一单元情感与形象的感受和表达
- 情感的表达方式
- 形象的构建与展示
- 情感和形象在文学中的作用
第二单元儿童文学的独特魅力
- 儿童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类
- 儿童文学与成长的关系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和措施第四单元社会与人生
- 社会的特点和组织形式
- 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
- 个体与社会的平衡
第五单元忍耐与反抗
- 忍耐与反抗的辩证关系
- 忍耐和反抗的价值与意义
- 忍耐和反抗在人生中的体现
以上是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的语文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2.《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3.《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二、重点词语1.《兰亭集序》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天下之士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游褒禅山记》道(1)有碑仆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何可胜道也哉(5)策之不以其道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3)属予作文以记之(4)文过饰非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名(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4)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5)不名一钱盖(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2)盖其又深,刚其至又加少矣然(1)吴广以为然(2)有穴窈然(3)凌万顷之茫然(4)其声呜呜然(5)何为其然也(6)至于颠覆,理固宜然(7)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良乃入,具告沛公(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以(1)引以为流觞曲水(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之(1)倚歌而和之(2)惟江上之清风(3)纵一苇之所如(4)不知东方之既白(5)驾一叶之扁舟(6)辍耕之垄上三、词类活用1.《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所以游.目骋.怀(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赤壁赋》(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舞.幽壑之潜蛟(3)侣.鱼虾而友.麋鹿(4)顺流而东.也(5)正.襟危坐(6)下.江陵(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歌.窈窕之章(9)哀.吾生之须臾(10)不知东方之既白.3.《游褒禅山记》(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火尚足以明.也(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四、古今异义词1.《兰亭集序》(1)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义:今义:(2)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今义:(3)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今义:(4)列坐其次其次古义:今义:。

高中语文必修二基础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二基础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必修二第三单元一、语言基础(一)字音\字形激湍tuān 形骸hái 趣舍万殊qǔ属客zhǔ扁舟piān桂棹zhào和之hè幽壑hè嫠妇lí舳舻zhúlú酾酒shī横槊shuò江渚zhǔ麋鹿mí匏樽páo蜉蝣fúyóu无尽藏溯流光zàng sù冯虚御风píng山川相缪liáo肴核既尽yáo hé庐冢zhǒng仆道pū好游者hào萧君圭guī夫夷以近fú舍于其址shè王回深父fǔ无物以相之xiàng有穴窈然yǎo会稽kuài 何可胜道也哉shēng情殇/流觞癸丑/上阕/揆度禊事/锲而不舍/楔形驰骋/娉婷/伶俜戊戌/壬戌/戍边/戎马愀然/揪住/铁锹/啁啾船舷/管弦/头晕目眩/炫耀倚靠/旖旎/绮丽/畸形掸子/忌惮/俾众周知/裨益谬误/绸缪/杀戮/邮戳(二)词语(1)齐彭殇为妄作:彭,彭祖,传说是古代长寿的人,活了八百岁。

殇,未成年而死的人。

(2)修短随化:指人的寿命短。

(3)映带左右:景物相互关联衬托。

(4)惠风和畅:和风。

(5)俯察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6)所以游目骋怀:这里是“用来”的意思。

(7)夫人之相与:相处、接交。

(8)快然自足:高兴和满足的样子。

(9)暂得于己:暂时。

(10)信可乐也:确实,实在。

(11)及其所之既倦:(对于)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

(12)不能喻之于怀:)明白于心。

喻,明白。

(1)崇山峻岭:高大险峻的山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

(2)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

(3)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迁,变化。

(4)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系,附着。

(5)放浪形骸: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三单元 教材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三单元 教材复习

(5)而又何羡乎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 纳
一、重点字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独其为文犹可识。
副词,唯独,只有。 3.无物以相之。
动词,帮助。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介词,在。 5.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尽,完。 6、长乐王回深父
(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在)
(7) 寄蜉蝣于天地
(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 介词,在 )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或不译)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同上)
(3)郁乎苍苍

(同上)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2.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 祖、太宗等。皇后、皇太后享有谥号,庙号专属于 大行皇帝的。
3.谥号
分为官谥和私谥。
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 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 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 而给予一个寓含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 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 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
11.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12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一、重点词汇
二、多义字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及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周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约定
则是无信
1、及其所之既倦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知识点有人说,语文知识浩瀚如海,学习、复习就像是在大海里捞针一样难,其实不然。

语文知识莫过于分为两大类---基础知识和应用写作,只要把这两类知识抓好,就能可以拿高分。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知识点《兰亭集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修禊事也: (古代习俗,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2)引以为流觞曲水:(把……作为) (3)所以游目骋怀: (用来……的……)(4)修短随化: (长)(自然)(5)不能喻之于怀: (明白)(6)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同“取舍”)(7)信可乐也( 的确,实在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 )(虚妄荒诞 )(9)终期于尽( 至,及 )(10)向之所欣(以前,过去)(11)列坐其次(旁边) (12)因寄所托(依,随着)(所爱好的事物)(13)以之兴怀(因,发生,引起 ) (14)感慨系之(附着)2、解释成语①崇山峻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

高大陡峻的山岭②茂林修竹: 修:长。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③天朗气清: 朗:明朗。

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④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⑤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⑥感慨系之: 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

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列坐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次一等的。

(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 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3)或取诸怀抱古义:思想抱负今义: 怀里抱着(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来……的……今义: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夫人”古义: “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

“人”,人们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俯仰”古义: 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6)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 文雅;文化或文人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修禊事也: 判断句 (2)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3)其致一也: 判断句(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5)当其欣于所遇: 状语后置(6)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7)亦将有感于斯文: 状语后置(8)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定语后置5.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一觞一咏足名词作动词,喝酒 (2)以极视听之娱形容词作动词,穷尽(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5)映带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文章摘要: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包含了《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课文。

【编者按】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节选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的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散文,《赤壁赋》是宋代苏轼的散文,《游褒禅山记》是宋代王安石的散文。

8 兰亭集序【课文简介】《兰亭集序》选自王羲之的《晋书.王羲之传》,这是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一、字词语言1、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2、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如:或取诸怀抱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古义:把……作为。

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如: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俯察品类之盛品类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如: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

3、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士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映带左右环绕一觞一咏喝酒D、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E、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兴)即:使感叹产生F、动词活用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4、重要实词(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6)修守战之具整治(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4)期(jī)年之后周、满(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5、重要虚词(一)之(1)动词,往,到达。

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

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例:暮春之初6、特殊句式a)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d)省介词“于”映带(于)左右悟言(于)一室之内二、文学常识1. 关于序、跋类文体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

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

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教与学》,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写作背景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

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

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

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

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三、素材积累(1)东床——东晋名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的王即指王导的家族。

《晋书。

王羲之传》载:“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

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

遂以女妻之。

”后因称女婿为“东床”,也称“坦腹”。

(2)《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

千方百计得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

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等人摹拓十本,以赏近臣。

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摹本。

唐摹本中以冯承素临摹最为逼真,较有影响。

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

(3)“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

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括人的生死)而变化。

(4)“一死生”“齐彭觞”不是庄子的原话。

庄子原话是:“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自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均见《庄子。

齐物论》)(5)滥觞——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

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吟诗歌赋之雅俗。

江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

《荀子。

子道》:“昔者江出于崏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后以此来比喻事物的开始。

如: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国五言诗的滥觞。

(6)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9 赤壁赋【课文简介】《赤壁赋》选自苏轼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一、基础字词1、虚词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2、通假字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②山川相繆(通“缭”,环绕)③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④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3、古今异义①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②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③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④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⑤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

4、实词①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②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③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④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⑤歌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b歌曰(名词歌词)c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⑥长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5、词类活用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②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③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④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⑤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⑥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⑦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⑨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⑩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6、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4)定语后置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