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原虫概论
人体寄生虫学-原虫概论

①只有滋养体期,直接接触传播,营无性生殖
②有滋养体和包囊期,由包囊传播,营无性生殖
滋养体期:指具有运动、摄食能力和增殖的 原虫生活史阶段。
包囊期:滋养体在不良条件下分泌外壁,运动 减缓,最后停止活动,用以抵抗不良环境, 实现宿主转换,为传播的重要环节
(2)需要宿主转换
2、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
(二)临床表现
阴道炎:外阴瘙痒、白带增多, 典型病例白带呈泡沫状。
尿道炎:尿频、尿急、尿痛。
四、实验诊断
确诊依据:查见滋养体 1、生理盐水涂片法 2、涂片染色法 3、培养法
五、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
1、传染源:患者和带虫者 2、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性生活 间接传播——坐式马桶、公共浴池、游泳池等
医学原虫概论
一、原虫:是由单细胞构成的原生 动物,结构简单,体积微小, 但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 全部功能。
二、形 态
1、胞膜(表膜)
(1)使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 (2)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有很强的抗原性 (3)参加营养、排泄、运动等生理活动
2、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1)基 质:
(二)防 治
1、治疗: 首选药物灭滴灵
注:口服+阴道用药 夫妻同时治疗
2、加强宣传教育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滋养体、型 (2)循环传播型 (3)虫媒传播型
第四节 阴 道 毛 滴 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一、寄生部位:阴道,尿道,前列腺,附睾
二、形态:只有一个时期即滋养体
1、梨形或椭圆形 2、4 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 3、波动膜较短,仅约为虫体的1/3 4、一个椭圆形的泡状核,轴柱一根贯穿 虫体,并从尾端穿出。
寄生虫第二章 医学原虫

第二章医学原虫学三、名词解释1. 1.隐性感染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无临床表现,也不易用常规方法检出病原体,这种寄生现象称隐性感染。
如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虫,多属隐性感染。
2.机会致病寄生虫 2.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呈现临床表现,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3. 3.世代交替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4. 4.肠外阿米巴病L:肠阿米巴病患者肠壁内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入静脉,随血流到肝脏、肺、脑等组织,大量繁殖并破坏溶解组织,形成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等称为肠外阿米巴病。
肺脓肿只有少数是因血液循环播散而致,多数是因肝脓肿内滋养体穿破横膈、经胸腔侵入肺而引起。
问答题1 1.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有以下三种:(1)人间传播型完成生活史只需要一种宿主,通过接触或传播媒介的机械性携带而传播。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2)人与动物间传播型生活史中需一种以上脊椎动物作为宿主。
如弓形虫生活史中终宿主是猫,中间宿主是人或鼠等。
(3)虫媒传播型完成生活史需要在吸血昆虫体内发育和/或增殖至感染阶段。
如杜氏利什曼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在白蛉体内发育增殖后,通过叮咬注入人体。
22.简述急性阿米巴痢疾的致病机制及典型病变特点.急性阿米巴痢疾的致病机制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接触并粘附于肠粘膜,释放穿孔蛋白等细胞致病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破坏和溶解肠粘膜细胞,吞噬和降解这些靶细胞和红细胞。
早期病变主要在浅表的肠粘膜层,病灶区很小。
随后滋养体大量繁殖,并可穿破粘膜肌层,在疏松的粘膜下层繁殖扩展,溶解破坏组织,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为其典型病变。
33.诊断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病原学方法有哪些?并阐述其注意事项。
.诊断急性阿米巴痢疾,挑取病人少许粘液血便,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活动的滋养体,如发现吞噬红细胞的滋养体,即可确诊为阿米巴痢疾。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A型题1.转续宿主是指:3.引起幼虫移行症的寄生虫是:毛虫幼虫5。
机会致病寄生虫是指:巴的:A.中间宿主B。
转续宿主C。
保虫宿主D。
终宿主E。
带虫者C.医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病8。
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D。
温度、湿度、地质E。
寄生虫的类、量、致病性9。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湿度B.土壤、水质C。
生物、自然、社会 D.社会制度、经济条件E。
光照、雨量10.寄生虫病流行特点是:A。
卫生习惯差的人群B。
常有暴发性流行C。
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D。
都是由动物传染给人E。
普遍性、各国均有流行11。
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A.仅有病人和带虫者B。
医学节肢动物C。
所有野生动物 D.所有家畜 E.病人、带虫者、感染的动物12。
在人体,寄生虫能长期生存,但无临床症状,此人称A。
急性病人 B.慢性病人 C.带虫者D。
亚急性期病人E。
健康者13.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A.final hostB.intermediate host C。
reservoir host D。
paratenic host E。
c arrier14。
在寄生虫类型中,按寄生生活的时间分A.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B。
永久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C.兼性寄生虫和专性寄生虫D。
体内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E.偶然寄生虫15.有些寄生虫既可营自由生活,又能营寄生生活,可偶然被食入,或经伤口,或经身体其他开口进入人体寄生,种寄生虫称A。
兼性寄生虫B。
专性寄生虫 C.机会寄生虫D。
永久性寄生虫 E.偶然寄生虫16。
有些寄生虫完成一代的发育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两种生殖方式,并交替进行,这种现象叫A。
幼体增殖 B.世代交替C。
无性或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E。
配子生殖17.不需要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虫采取如下预防措施,除外A。
管理粪便B。
防止粪便污染食物,水源和环境C。
注意人卫生D。
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 E.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18。
寄生虫学第二篇 医学原虫--第九章 概论

第⼆篇 医学原⾍ 第九章 概论 原⾍为单细胞真核动物,体积微⼩⽽能独⽴完成⽣命活动的全部⽣理功能。
在⾃然界分布⼴泛,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约65000余种,多数营⾃⽣或腐⽣⽣活,分布在海洋、⼟壤、⽔体或腐败物内。
约有近万种为寄⽣性原⾍,⽣活在动物体内或体表。
医学原⾍是寄⽣在⼈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致病性原⾍,约40余种。
其中的⼀些种类以其独特的⽣物学和传播规律危害⼈群或家畜,构成⼴泛的区域性流⾏。
形态 原⾍的结构符合单个动物细胞的基本构造,由胞膜、胞质和胞核组成。
1.胞膜 包裹⾍体,也称表膜或质膜。
电镜下可见为⼀层或⼀层以上的单位膜结构,其外层的类脂和蛋⽩分⼦结合多糖分⼦形成表被,或称糖萼(glycocalyx)。
表膜内层可有紧贴的微管和微丝⽀撑,使⾍体保持⼀定形状。
研究表明,原⾍的表膜作为与宿主和外环境直接接触的界⾯,对保持⾍体的⾃⾝稳定和参与宿主的相互作⽤起着重要的作⽤。
已有证明某些寄⽣原⾍的表膜带有多种受体、抗原、酶类,甚⾄毒素;表膜还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些种类的表膜抗原还可不断变异;在不利条件下,有些种类还可在表膜之外形成坚韧的保护性壁。
因此原⾍表膜的功能除具有分隔与沟通作⽤外,还可以其动态结构参与营养、排泄、运动、感觉、侵袭、隐匿等多种⽣理活动。
对原⾍表膜的深⼊研究已成为揭⽰宿主与寄⽣⾍相互作⽤机制的重要⽅⾯。
2.胞质 主要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基质均匀透明,含有肌动蛋⽩组成的微丝和管蛋⽩组成的微管,⽤以⽀持原⾍的形状并与运动有关。
许多原⾍有内、外质之分,外质较透明,呈凝胶状,具有运动、摄⾷、营养、排泄、呼吸、感觉及保护等功能;内质呈溶胶状,含各种细胞器和内含物,也是胞核所在之处,为细胞代谢和营养存贮的主要场所。
原⾍的细胞器按功能分为:①膜质细胞器:主要由胞膜分化⽽成,包括线粒体,⾼尔基复合体,内质,溶酶体等,⼤多参与与合成代谢。
某些细胞器可因⾍种的代谢特点⽽有所缺如或独有,如营厌氧代谢的种类⼀般缺线粒体;②运动细胞器:为原⾍分类的重要标志,按性状分为⽆定形的伪⾜(pseudopodium),细长的鞭⽑(flagellum),短⽽密的纤⽑(cilia)三种。
医学寄生虫学-原虫概论(首都医科大学)

代谢: 糖代谢为能量来源
排泄: 体表或胞肛排泄
致病特点
增殖作用:破坏细胞、播散作用
毒性作用:原虫分泌物、排泄物、死亡虫体
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
机会性致病:
机会性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 对健康宿主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在免疫力低下患 者可引起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的原虫
终宿主和中间宿主,感染可在二者之间进
行传播。如弓形虫。
虫媒传播型:
原虫需在吸血昆虫体内繁殖发育至感染 阶段完成生活史,再通过媒介昆虫叮咬、 吸血将其接种人体或动物体。如疟原虫。
生
理
运动
外质的暂时突出部分。阿米巴
伪足— 鞭毛— 纤毛—
胞质的丝状延伸,长而少。阴道毛滴虫
胞质的丝状延伸,短而多。纤毛虫
医学原虫概论
MEDICAL PROTOZOA
单细胞真核动物 具完整生理功能 仅显微镜下可见形态结
构
1.胞膜: 包被虫体、维持虫体形状、摄食、 排泄、运动、侵袭等功能。
2.胞质:基质 细胞器 内含物
基质(成分为蛋白质)
外质:透明、凝胶状(gel-like) 功能:运动、 摄食、排泄、呼吸、感觉、保护等。 内质:溶胶状(sol-like)、含细胞核、细胞器、 内含物。功能:新陈代谢、营养贮备。
体表滑动、扭动
生殖
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二分 裂、 多分裂、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结合生殖, 配子生殖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 ):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互 交替的生殖方式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ppt

(3)自然疫源性 因自然环境有保虫宿主存在,如荒漠地区的 利什曼病。
4.防治原则
(1)消除传染源 治疗病人、带虫者,监控疫区人口流动, 管好或捕杀部分保虫宿主。 (2)切断传播途径 管粪、管水、消灭媒介昆虫或中间宿主。
(3)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改变生活习惯,预防服药, 涂抹驱避剂。
5、寄生虫的危害
非正常 正常
成虫
正常
人 动物
幼虫 (滞育)
媒介(vector) 一般指作为寄生虫的宿主或携带者,并
传播寄生虫病的节肢动物或某些无脊椎动物。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1.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损害程度取决于寄生虫的数量和寄生部位 (1) 夺取营养 如蛔虫 、绦虫 (2) 机械性损害 如钩虫、包虫、肺吸虫 (3) 毒性和免疫损伤 如阿米巴的分泌物, 阔节绦虫的排泄物,包虫的囊液,疟原虫 的抗原
致病
Life cycle
排出方式 终宿主 中间宿主 传播媒介 与流行和预防有关 病原学诊断
宿主类型: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可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终末宿主 (definitive host)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 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
寄生在人体的蠕虫引起的病,成为蠕虫病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源性线虫病和 血吸虫病带来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 的40%以上。发病多见于儿童,常引 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迟缓、智力 受损,极易患其它的感染等”。
四、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固有免疫(非特异免疫)消除性免疫
伴随免疫
虫体抗原(somatic antigens) 代谢抗原(metabolic antigens)
医学寄生虫学:原虫

骨髓穿刺――髂骨或脊突
(检出率高)
淋巴穿刺――腹股沟,颈部肿大淋巴结
(检出率低)
四、诊断
1、骨髓穿刺或淋巴结穿刺检查
穿刺部位 骨髓 淋巴结 肝 脾 临床使用 最常用 疗效考核 较少用 较少用 原虫检出率(%) 80- 90 46-87 75 90-99
四、诊断
1、骨髓穿刺或淋巴结穿刺检查
6
肾 炎
免疫复合物沉积 肾小球基底膜 通透性增加
Ag + Ab
蛋白尿、血尿(Ⅲ型变态反应)
7
我国黑热病的特殊临床表现
皮肤型黑热病: 面部和颈部皮肤结节
(平原地区)
淋巴结型黑热病: 浅表淋巴结肿大
(荒漠地区)
8
预后 (取决于早期特效治疗)
未经治疗死亡率高达75-95% 特效药治愈率较高
四、诊断
1、骨髓穿刺或淋巴结穿刺检查
循环传播型:
一种以上脊椎动物宿主
如 弓形虫
虫媒传播型:
在昆虫体内发育、增殖
温 州 医 学 院 寄生虫学教研室
如 疟原虫
谭 峰
5
原虫学: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
生 活 史(Life cycle)
温 州 医 学 院
寄生虫学教研室
原虫学: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
谭 峰
原 虫 的 共 同 特 征
1、形态
2、原虫的生活史分期、类型 3、原虫的生殖方式
原虫学: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
谭 峰
3
0000P1EYYMMDD.CHARGEXXXPR
原 虫 的 共 同 特 征
1、形态
2、原虫的生活史分期、类型 具有两个型期(stage): 滋养体(Trophozoite) : 可运动、摄食、排泄、增殖 包囊(cyst): 对外界不适环境的保护时期
医学原虫学

【常见种类的分类】
在生物学分类上,原虫属于原生生物界(Kindom Protista),原生动物亚界(Subkingdom Protozoa)下属的三个门,即肉足鞭毛门(Phylum Sarcomastigophora),顶复门(Phylum Apicomplexa)和纤毛门(Phylum Ciliophora)。此外,根据运动细胞器的有无和类型,可将原虫分为鞭毛虫、阿米巴、纤毛虫和孢子虫四大类。常见的医学原虫及其生物学分类归属见表5-1
3.代谢 绝大多数寄生性原虫为兼性厌氧生物,尤其是在肠腔内寄生的原虫,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几乎在无氧的环境下才能良好生长。然而,在血液内寄生的原虫,如疟原虫和锥虫则行有氧代谢。原虫一般利用葡萄糖或其他单糖取得能量。糖的无氧酵解是原虫的主要代谢途径,有些种类还具有三羧循环的酶系。此外,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例如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寄生时,将大部分血红蛋白分解成氨基酸,以合成本身的蛋白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原虫利用本身具有的各种酶类,将虫体内的糖类和脂肪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及其他小分子物质。同时释放供虫体本身各种活动所需的能量;在通常情况下,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不占优势,它不是能量主要来源。
2.摄食 原虫摄取营养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渗透 当胞体内外浓度差别很大的时,有些可溶性营养物质可穿透细胞膜,以被动扩散的形式进入细胞。但更多的有机分子可能是通过位于胞膜上的渗透酶的作用主动运转至细胞内。
(2)胞饮(pinocytosis) 系指通过表膜摄入液体养料。如某些阿米巴原虫行胞饮时,先在伪足样突起物上形成管状凹陷,然后断裂成许多小泡,将养料带入细胞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活史类型
(一)人际传播型
(二)循环传播型 (三)虫媒传播型
四、分类
根据运动细胞器的有无和类型分为:
(一)叶足虫:以伪足为运动细胞器。
(二)鞭毛虫:以鞭毛为运动细胞器。
(三)孢子虫:无显著的运动细胞器。
(四)纤毛虫:以纤毛为运动细胞器。
溶组织内阿: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 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熟悉:原虫运动方式、生殖方式。 了解:原虫的基本形态结构。
医 学 原 虫 概 论
一、形态
(一)胞膜 (二)胞质 1.基质 2.细胞器 3.内含物 (三)胞核
二、生理
(一)运动:伪足运动、鞭毛运动、纤毛运动。 原虫的生活史过程一般有2个时期。 滋养体(trophozoite) 包囊(cyst) (二)生殖: 无性生殖:二分裂、多分裂和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和配子生殖 世代交替
掌握: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滋养体和包囊形态、 生活史、致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 方法、防治原则和治疗药物。 熟悉: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流行因素。
蓝氏贾第鞭毛虫 (贾第虫)
Giardia lamblia
一、形态
(一)滋养体
(二)包囊
碘液涂片
铁苏木素染色
二、生活史
滋养体 (小肠)
四核 包囊
腹泻
三、致病
(一)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二)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 : 2.胆道系统症状: 3.全身症状:
四、诊断
(一)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
2.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3. 肠检胶囊法: (二)免疫学检查
五、流行
(一)分布:
(二)流行因素:
1.传染源:病人及带虫者。
2.传播途径:通过包囊在人群中传播。
一、形态
核纤维 内质 红细胞 外质
核仁 核 核膜 核周染粒
滋养体
滋养体
囊壁 拟染色体 糖原泡 核
包囊(1核)
包囊(2核)
成熟包囊(4核)
二、生活史
成熟包囊
未成熟包囊
滋养体
三、致病
(一)人体感染阿米巴后是否发病与以下 因素有关。 1.滋养体的侵袭力 2.人体的免疫状态 3.宿主肠道环境
(二)病变
3.易感人群:旅游者、胃酸缺乏或胃切除
者、免疫球蛋白缺乏的病人。
六、防治
(一)预防 1.积极治疗病人、带虫者。
2.加强粪便的管理,保护水源。
3.开展卫生宣传教育,防止病从口入。
(二)治疗药物:
灭滴灵、丙硫咪唑。
思考题 1.溶组织内阿米巴可引起那些脏器发生病变?
2.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部位及诊断方法?
1. 无症状感染者:即带虫者,占 80 ~ 95%。 2.肠阿米巴病
(1)机理
(2)表现
肠阿米巴病溃疡
3.肠外阿米巴病: (1)肝阿米巴病:
(2)肺阿米巴病:
(3)其它:脑阿米巴病、皮肤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
四、诊断
(一)病原检查 1.粪便检查 (1)滋养体检查 (2)包囊检查 2.组织检查 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 (二)免疫诊断
五、流行
(一)分布:
(二)流行因素
1.传染源:慢性患者及带虫者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六、防治
(一)原则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二)治疗 甲硝哒唑( 灭滴灵)为首选药
其他人体非致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哈门氏内阿米巴 微小内蜓阿米巴 布氏嗜碘阿米巴 齿龈内阿米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