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合集下载

淋巴结活检手术介绍与疾病诊断应用

淋巴结活检手术介绍与疾病诊断应用
有效的疾病分期
结合病理学诊断结果和其他临床检查数据,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了 准确的分期,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淋巴结活检手术将更加普及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淋巴结活检手术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成为疾 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病理学诊断技术将不断进步
随着病理学研究的深入和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将不断提高, 为淋巴结活检手术提供更好的支持。
其他恶性肿瘤
部分恶性肿瘤可通过淋巴道转移,活检有助于发现早期转移并评 估病情。
案例分析分享
1 2 3
案例一
患者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活检结果显示为霍 奇金淋巴瘤。经过化疗和放疗后,患者病情得到 控制,生存期延长。
案例二
患者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就诊,活检结果显示为 转移性黑色素瘤。经过手术切除原发灶和淋巴结 清扫后,患者预后良好。
02
03
04
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感染或破损 ;
患者不能配合或存在其他手术 禁忌症。
手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术前禁食、禁水一定时间;
手术前准备工作
01
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感 染;
02
了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签署 知情同意书。
手术前准备工作
在射频消融技术的辅助下,将电 极针插入淋巴结,通过高频电流 产生热量,使淋巴结组织凝固坏 死,同时取得组织样本。
机器人辅助手术方式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01
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淋巴结活检,手术操作更加精
准、稳定。
机器人辅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粗针穿刺活检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粗针穿刺活检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粗针穿刺活检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杨艳丽;徐戬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09(015)025
【摘要】目的探讨粗针穿刺活检对于乳腺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粗针穿刺活检取乳腺肿瘤活检47例检验.对照组为细针抽吸细胞学(FNA)活检,79例乳腺肿瘤患者检验,以手术后的病理诊断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粗针穿刺活检符合率为95.7%,高于细针抽吸细胞学(FNA)活检的84.8%.结论粗针穿刺活检符合率高于细针抽吸细胞学活检符合事.
【总页数】2页(P7-8)
【作者】杨艳丽;徐戬
【作者单位】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粗针穿刺活检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J], 路月玲;
2.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J], 魏莉;孟宪杰
3.乳腺粗针穿刺活检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J], 高鹏英
4.彩超引导下的粗针穿刺活检术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J], 童国勇;余周庆;戈春

5.X线立体定位下乳腺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微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J], 高纪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03-20T14:44:44.0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作者:石岚龙轶邓磊罗云建李岩张培先[导读] B超引导下进行的细针穿刺活检对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昆明市延安医院肿瘤科云南昆明 650051 通讯作者:张培先男,大学本科,主任医师,肿瘤科,主要研究方向:B超或CT引导下深、浅部肿块细针穿刺活检术,恶性肿瘤的消融治疗E-mail:px29@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的方式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观察该检测方式对于恶性肿瘤病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84例患者中有 78例得出了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经穿刺得出诊断的比率为94%,且在进行穿刺活检之后,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状。

结论:B超引导下进行的细针穿刺活检对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穿刺活检的检查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检查结果准确性较高、创伤部位较小以及安全性能较高的特点,此外患者的诊断满意度也较高,所以穿刺活检仍是恶性淋巴瘤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检测办法。

【关键词】B超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恶性淋巴瘤近年来,淋巴组织疾病的发病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是当前组织病理学诊断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

其中对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依然是当前医学界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的领域[1]。

经典的恶性淋巴瘤诊断方式为外科手术进行淋巴结活检,但患者需承受的创伤大,尤其对于纵膈、腹膜后等部位的肿块。

恶性淋巴瘤细针穿刺活检的诊断方式,由于不能提供完整的淋巴结,依旧存在较大争议。

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影像学、微创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对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结果更加准确、高效,穿刺活检的过程也更加便捷、安全[2]。

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优势性。

方法:选取本院检出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03月~2021年08月开展临床研究,随机分组后参照组(n=38)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试验组(n=37)行超声造影下引导穿刺。

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取样成功率,病理活检效能。

结果:两组大直径颈部淋巴结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取样成功率、病理活检特异度及阴性、阳性预测值对比无组间差异,P>0.05;试验组微小直径病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取样成功率及病理活检敏感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对提升颈部淋巴结病理活检穿刺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微小直径病灶穿刺效果及病理诊断敏感度提升中超声造影下引导穿刺优势更为显著,可酌情选择超声引导技术类型。

关键词:超声引导;超声造影;颈部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超声引导技术是目前颈部浅表占位性病变病理穿刺诊断中的主要辅助技术类型,对减少穿刺次数、提升穿刺安全性及患者接受度均有积极意义,且随技术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在颈部浅表占位性病变穿刺诊断中同样开始得以应用,并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1]。

因此,为分析不同类型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优势性,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取本院检出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03月~2021年08月开展临床研究,随机分组后参照组(n=38)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试验组(n=37)行超声造影下引导穿刺。

参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4±4.22)岁,淋巴结直径(1.95±0.48)cm,微小直径(<1.5cm)/大直径(≥1.5cm)病灶,13/25个;试验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5±4.29)岁,淋巴结直径(1.93±0.51)cm,微小直径(<1.5cm)/大直径(≥1.5cm)病灶,12/25个。

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作者:闫汾圆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4期【摘要】目的:将粗针穿刺活检用于恶性淋巴肿瘤病人的病理学检查当中,探讨该病理技术的应用。

方法:抽取一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穿刺活检诊断的淋巴组织疾病患者126名,对这些患者使用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进行诊断,同时对其诊断的准确性密切观察。

结果:在这些病人中共诊断出恶性淋巴瘤110位,另外有16例病人属于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诊断准确率为87.30%。

结论:对恶性淋巴肿瘤的病人使用粗针穿刺活检技术进行诊断,其诊断效果非常好,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病理技术;临床效果患有淋巴瘤病人的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病人还会出现发热、瘙痒、盗汗以及消瘦等情况,这些症状出现的程度不一样,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

一般对淋巴瘤进行诊断时,主要使用淋巴结切除活检、免疫组化、病理等加以诊断,这可以为病人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但是病人只有长时间待在医院才能使用活检方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人的负担。

病人进行活检时需要从颈部实施,这给病人留下手术疤痕,对其外部形象造成影响。

如果使用颈部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术带给病人的创伤比较小,病人恢复的比较快,不会给其留下任何疤痕,这与淋巴结切除活检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很适于淋巴癌的检查。

1 资料与方法1.1普通资料本项研究中选取的126名淋巴组织疾病的患者皆是在2016年8月到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的治疗,这些病人之中男性有56名,剩余病人是女性,其中86岁是年龄最大的病人,年龄最小的病人是5岁。

1.2粗针穿刺方法本项研究中选出的126名病人,其中有110名病人使用的穿刺是在超声波检查引导下,剩余病人使用的穿刺是在CT检查引导下实施的。

病人在穿刺的过程中皆配有可重复使用的活检枪,穿刺深度分为15mm、22mm,活检针属于锥形针尖,一般都是18G,部分会使用20G、16G。

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t n J .JCi i l 2 0 ,4( ):9— 2 i [ ] l Vr , 0 9 4 1 3 4 . o n o [0 S nvsnM , ema Jw lS f c o xt e adt se 1 ] r iaa Sd kD, e e .Ef t ff avs n i u i l e i i s poes go h otn aditg t o n c i ais J .A J rcsi ntecne t n nery f ul c c [ ] m n i e d
抗体 时应覆盖全部组织 , 以免造成边缘效应 。抗体孵育盒 内 应有少量蒸馏水 以保 持盒 内湿润 , 但水分 不能过 多 , 以免 盒
盖形成水蒸 气滴 落后 稀 释抗体 。D B显色 液现用 现配 , A 胞
质 比胞核 显 色快 , 下 观 察 控 制 显 色 时 间 , 免 造 成 背 景 染 镜 以
a 长 度 0 3~15e m, . . m。
关键词 : 恶性淋 巴瘤 ; 粗针穿 刺活检 ; 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 分 类 号 : 3 . R7 34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章编号 :0 1 7 9 (0 2 0 0 4 0 10 — 39 2 1 )8— 9 2— 2
1 3 病 理常规制片技 巧 组织 标本 在 1 % 中性 福 尔马林 . 0 溶 液或替 代液 Fnf ii e x中充 分 固定 。取材 时 , 在擦镜 纸上 将 组织 条平 行摆 放好 , 滴入 几滴低浓 度伊 红染液 后包裹 , 入 放 组织包埋 盒约 3 i, 0mn 等组织染 上色后 , 进入 小组 织处 理程 序, 石蜡包埋用 小底 盒 平行 排放 好 后包 埋 。2~3 m厚 切 片, 连片 3~ 6张捞 片 , HE染 色 , 因为淋 巴组织 结构 致密 , 细 胞丰富 , 以切片需薄 , 所 染色需轻。透 明后 湿封 , 防止气 泡产

肺部淋巴结转移的病理检查方法与诊断价值

肺部淋巴结转移的病理检查方法与诊断价值

肺部淋巴结转移的病理检查方法与诊断价值一、引言肺部淋巴结转移是肺部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病理变化,对于肺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检查是诊断肺部淋巴结转移的关键步骤,本文将介绍肺部淋巴结转移的常用病理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

二、常用病理检查方法1. 细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的肺部淋巴结转移的病理检查方法。

通过使用细针穿刺技术将针头插入淋巴结组织,然后取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切口小等优点,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病理学图像,对于判断肺部淋巴结转移的存在与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2. 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对于容易术前被误判为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或有强烈临床疑似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病理检查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并取下标本进行详细的组织学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有助于诊断的确定。

3. 组织切片检查组织切片检查是肺部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将取得的淋巴结组织标本固定、包埋和切片,然后使用染色剂对切片进行染色,最后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淋巴结的细胞学特征,通过细胞核的形态、染色性质和排列方式等特点,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

4. 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是一种常用于肺部淋巴结转移的辅助诊断方法。

通过使用特定的抗体标记淋巴结组织中的特定分子,如抗CEA、抗CK等,从而观察淋巴结细胞的特异性表达。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鉴定淋巴结中特定细胞类型的存在与否,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三、病理检查的诊断价值肺部淋巴结转移的病理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确定转移瘤的类型与来源通过病理检查,可以判断淋巴结中转移瘤的类型,并进一步确定其来源。

肺部淋巴结转移的瘤种多种多样,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不同瘤种的转移特点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瘤种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穿刺活检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对恶性淋巴瘤诊断和分型临床研究

穿刺活检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对恶性淋巴瘤诊断和分型临床研究

穿刺活检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对恶性淋巴瘤诊断和分型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穿刺活检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对恶性淋巴瘤诊断和分型的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市两所医院就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62例,均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和穿刺活检。

结果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为:骨髓受累者55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45例,霍奇金淋巴瘤10例;应用穿刺活检检测结果为:骨髓受累者28例,其中 6例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未检测出;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比应用穿刺活检法有更高的准确度,但也有假阴性的现象,所以应该将穿刺活检联合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这样能提高准确度。

[关键词] 穿刺活检;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检测[中图分类号] r73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106-02淋巴细胞发生了恶性增生就会形成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常见表现为骨髓受累。

淋巴瘤的病理类型约70种,主要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这两种类型。

在我国,大部分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约9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恶性淋巴瘤在近20年来的发病率逐年升高[2],怎样准确诊断恶性淋巴瘤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市两所医院就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62例,目的是研究穿刺活检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对恶性淋巴瘤诊断和分型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市两所医院就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4~74岁,平均(47.4±2.5)岁;非霍奇金淋巴瘤55例,其中t细胞来源15例,b细胞来源26例,霍奇金淋巴瘤11例,其余不详。

1.2 检测方法1.2.1 流式细胞仪检测抽取骨髓液5 ml,立即加入15 ml肝素抗凝,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06T14:56:21.09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作者:粟海燕[导读] 研究和分析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粟海燕
湖南省邵阳中心医院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方法:选取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患有淋巴组织疾病的患者有124例,采用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进行诊断,密切关注其诊断准确性。

结果:124例患者中其中有109例恶性淋巴瘤,其中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15例,诊断准确率为87.90%(109/124)。

结论:恶性淋巴肿瘤运用粗针穿刺活检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病理技术
淋巴瘤主要是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症状表现为患者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同时患者全身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瘙痒、消瘦、盗汗、发热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淋巴瘤的诊断比较常见的方式是进行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等加以诊断,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但是,活检方式往往需要患者长时间地待在医院,使得患者住院经费增加,同时患者的颈部经过活检之后也会产生相应的手术疤痕,影响患者的外部形象。

与淋巴结切除活检相比,颈部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术属于一种新兴的检查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疤痕等优点,非常适合当下人们对于淋巴瘤的检查。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患有淋巴组织疾病的患者有124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间的比例为70:54,年龄范围为4~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1±3.21岁。

1.2 粗针穿刺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超声波检查或者CT检查,然后进行,通过穿刺的方式获取治疗标本,所有患者都配备自动式的可重复使用的活检将。

穿刺的深度一般控制。

十五毫米到二十二毫米之间,主要采用活检针的为一十八级的锥形针尖。

获取的标本。

主要是患者病灶不同部位的长线条或者睡小块状的组织,取选用的标本至少要有三个,便于进行检验和治疗。

1.3 病理常规制片技巧
为了有效地保保存和固定标本在临床实践中主要运用百分之十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在取用的标本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标本组织在擦镜纸上平放的,同时在标本组织上滴露滴入低浓度伊红染液,。

并对其进行包裹性染色,染色时间大约在半个小时之间,然后对标本组织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处理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石蜡对组织标本进行平放,加以相应的切片,一般控制在二到三微米之间,由于淋巴组织相对密集细胞丰富,故而在切片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切片的薄度、染色的轻度,切片处理之后保持透明状态,并加以湿封,避免标本中产生气泡。

1.4 免疫组化制片技巧
在进行免疫组化制片的时候,应该根据组织的表面形态,选取相应的免疫组化制片的方式,对其进行相应的染色,并选取合适的抗体。

为了有效地确定恶性淋巴瘤的抗体,在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抗体覆盖组织表面,避免产生边缘效应,而影响制片效果。

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少量的蒸馏水,保持抗体盒中的湿度,同时避免水蒸汽过多而稀释抗体。

DAB显色液的制作方式采用现用现配的原理,把握胞质比胞核显示快的规则,有效的观察和记录相应的显示时间,避免背景染色效应的产生。

对胞核进行复染的时候,避免因为苏木精颜色过深而影响免疫组化制片效果,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

2.结果
经过诊断之后,有109例为恶性淋巴瘤,其余的为不典型增生,诊断准确率为87.90%(109/124)。

对于90例住院患者而言,其中存在86例是通过穿刺活检检出的。

在15例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有9例患者是借助诊断的手术切取活检确诊的,其余6例不能明确诊断。

在这些患者群体中,其中90%可通过免疫标记后区分组织类型,而其他的10%为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类型。

在能够区分的肿瘤患者中,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浆细胞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分别为40例、28例、10例、15例、10例、36例。

3.讨论
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应该必须通过病理、活检等方式加以确诊,便于临床医师对症治疗。

淋巴瘤的检查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目的:第一,主要是通过细胞形态和病理特征对患者的淋巴瘤部位、类型、严重程度加以有效地确认;第二,借助免疫学检查方式,便于有效地明确恶性淋巴瘤的来源,一般而言主要来源于T细胞或B细胞。

在临床实践中,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具有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非常特殊的设备,患者出血感染的情况比较少,对于患者的伤害也不是很大,可以很好地诊断出患者疾病情况,便于患者进行很好地治疗和护理。

但是,穿刺涂片取得的标本局限性大,这使得诊断的可靠性有所下降。

淋巴结活检作为一项实用性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明确淋巴瘤的各个亚型,因而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中,而且以首选的检查方式所存在。

对于部分惰性淋巴瘤,由于疾病进展,惰性淋巴瘤可演变成侵袭性淋巴瘤,故而淋巴结穿刺和淋巴结活检对于淋巴瘤患者的确诊起到积极作用。

本次实验研究表明,恶性淋巴肿瘤运用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能够有效地给患者进行肿瘤分型,有效地抓住患者的病灶严重程度,为患者更好的治疗和护理可靠的依据。

故而,恶性淋巴肿瘤运用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值得在临床中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荣,杨华,崔亚南,杨绍娟,关怀,马翌铭.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12(05):125-127.
[2]张培先.探讨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的方式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医师在线,2017,01(12):105-107.
[3]董长和,佟福勋.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07(11):1148.
[4]杜联军,吴达明,丁晓毅,陈克敏.CT引导淋巴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2(05):250-251.
[5]刘利民,张韵华,季正标,张晖.超声引导恶性淋巴瘤穿刺活检[J].中国临床医学,2012,08(11):1178-1180.
[6]王铁延,杨华,王连有,王英,卢振霞.芯针穿刺活检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2):335-3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