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2018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2018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店铺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更多中考化学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中考《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2018年北京市中考实施新的方案,在原5科基础上增加4个学科,调整为科目选考形式,英语增加听说考试。
除语文、数学、英语3科必考外,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实行“五选三”选考。
化学:精简考试内容
化学《考试说明》调整试卷结构,精简考试内容,重组参考样题并减少其数量。
考试时间调整为与生物学科合场90分钟,试卷满分调整为45分。
调整各知识组块的分值比例和题型,如“基本实验”与“实验原理分析”题型调整为“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题型,删除“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题型。
双向细目表中的条目数从73条减至52条。
除合并、删减原有重复内容外,又删减水的净化、金属锈蚀、化肥等内容。
重组参考样题并减少其数量。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4常见的酸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4 常见的酸1.(2018•北京)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 D.NaOH【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紫色石蕊溶液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18•天津)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所得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一定量的稀盐酸与适量的氢氧化纳溶液恰好完全反应B.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C.将硫酸钾溶液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碳酸钠溶液【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
【解答】解:A、稀硫酸将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溶液呈中性,故为无色,不选;B、KOH+HCl═KCl+H2O56 36.5根据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溶液相混合,盐酸有剩余,故溶液呈酸性,酚酞为无色,不选;C、K2SO4+Ba(OH)2═BaSO4↓+2KOH,根据反应可以看出,反应后生成了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酚酞变红,故选;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选。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指示剂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3. (2018•江苏扬州)下列物质显酸性的是()A. 食盐水B. 食醋C. 蔗糖溶液D. 肥皂水【答案】B4. (2018•四川雅安)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A. 血浆7.35-7.45B. 胆汁7.1-7.3C. 胃液0.9-1.5D. 胰液7.5-8.0【答案】C【解析】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
初中化学2018北京中考试卷(精析)课件

(氢元素和氧元素)
初中化学课件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C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 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初中化学课件
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C 。 (2)、③中,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3CO高温2Fe+3CO2 。 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钡( BaCO3))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取化工原料硫酸钡(BaSO4)。主 要流程如下:
初中化学课件 已知:BaSO4难溶于水,氯化钡(BaCl2)可溶于水。 (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 (2)、反应釜1中的气体X为 CO2 。
初中化学课件 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酸性或生成酸性物质) 的是 ( A) A、CO2 (H2O + CO2=H2CO3) B、O2 C、NaCl D、NaOH 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B ) A、H2SO4 B、Al2O3 C、NO2 D、P 2 O5 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 (pH>7) 的是( A ) A、油污净(12~13) B、西瓜汁(5~6) C、洁厕灵(1~2) D、橘子汁(3~4) 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 (排在Cu后面) 的是( A ) A、Ag
在常温下,当pH值在8~12之间时,随着pH值增大, 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值在10~11之间时, 溶氧量达到最大值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4-燃烧和灭火(含答案)

考点24 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3.(2018·广西北部湾)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C.增大氧气的浓度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11.(2018·云南昆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答案】A(2018·江苏扬州)8、2018年2月1日起扬州市主城区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答案】B19.(2018·甘肃兰州)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高于 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19.C(2018·贵州贵阳)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A.安全常识B.健康常识C.厨房中的化学D.家庭小实验【答案】A11. (2018•陕西)“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答案】D2、(2018·山东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B.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林木可以随意砍伐C.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D.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答案】A9.(2018•湖南益阳)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答案】A(2018•湖南岳阳)10.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A.B. C.D.【答案】B9.(2018·江苏南京)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 A2.(2018·江苏南京)今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答案】D(2018•湖北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答案】 A4.(2018·四川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站严禁烟火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答案】A(2018·四川巴中)2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2018-2020年北京中考化学改革题型

2018-2020年北京中考化学改革题型近年来,北京中考化学试题的题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对中考化学试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试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这次的改革中,试题的类型得到了丰富和拓展,试图通过多种形式的题型,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下就2018-2020年北京中考化学改革题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
一、选择题选择题一直是中考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目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
2018-2020年的试题中,选择题的题目数量虽然没有明显增加,但题目的难度有所提高,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广泛。
例如在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的判断中,考查了学生对分子结构和功能团的识别能力。
对于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过程和反应条件的选择题中,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种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填空题填空题一直是中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之一,通过填空题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2018-2020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填空题的题目数量有所增加,其中不乏一些较为复杂和灵活的填空题。
例如在有机物的命名填空题中,考查学生对碳原子数、官能团和环状结构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在填空题中,还对化学实验过程和实验条件进行了考查,涉及到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分析。
这种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解答题解答题一直是中考化学试题中的难点之一,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2018-2020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解答题的题目数量保持了稳定,题目的难度和灵活性有所提高。
在有机化合物的应用题中,考查了学生对有机物性质和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化学反应原理和条件的解答题中,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分析。
这种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018年北京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分析

氧气的制取装置 7%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5% 碱的化学性质 5% 金属的化学性质 4%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3%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3%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3% 物质的鉴别、推断 3%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3%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1% 常用盐的用途 1%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1%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1%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1%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1%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1%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1%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1%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1%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1%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1% 空气组成的测定 1%
必考知识点8:书写化学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电离方程式”在历年的中考考核 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知识点,其所 占分值较大,但所占分值趋势变 化不大,由于该知识点与其他知 识点组合方式过多考核知识点又 属于书写类型,因此2018年该 知识点出题类型将集中在填空题, 难度较历年考试不会有明相变化。
必考知识点9:金属的化学性 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历年的 中考考核中出现频次逐年增高 ,其所占分值随之呈现增加趋 势,但该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 组合方式较历年变化不大,因 此2018年该知识点出题类型将 主要为填空题,选择题方式偶 尔出现,难度较历年考试有明 显提升。
必考知识点10:碱的化学 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在历年的 中考考核中出现频次逐年增 高,其所占分值随之呈现增 加趋势,但该知识点与其他 知识点组合方式变化趋于复 杂,因此2018年该知识点 出题类型将集中在填空题, 难度较历年考试有明显提升 。
2018年北京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分析
2018中考化学题分类汇编微观示意图分类汇编(含解析)

微观示意图分类汇编1.(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D解析:图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4NO + 6H2O,甲为NH3,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乙为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B正确;两种生成物为NO和H2O,它们均由两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故C正确;生成的丙(NO)与丁(H2O)的分子个数比为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即4:6=2:3,故D错,故选择D。
2.(2018河北).图2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答案】D【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2C2H6+ 7O26H2O + 4CO2。
该反应属于不属于置换反应;生成物丙为H2O,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生成物丁为CO2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2=3:8;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故选D。
3.(2018山西)厉害了,我的国!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
空间站里的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C. 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D.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答案】A【解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氢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和甲烷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但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种类和数目不变。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24道小题,满分8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NaOH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B.Al2O3C.NO2D.P2O5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序号①②③④⑤NaCl NaNO3NaNO3NaNO3固体种类NaCl3060306090固体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水的质量/g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 D④⑤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配料:小麦粉、植物油、白砂糖、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食用香精、辣椒红素)、食用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级中学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化学
Ⅰ. 考试范围
化学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
Ⅱ.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是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制定。
1.知识与技能
要求层次中的“★”“★★”“★★★”分别表示认知性学习的不同水平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知道”“认识”“理解”三个层次,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
各层次的具体含义是:
(1)知道层次(★)
能够记住所学的化学知识。
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
(2)认识层次(★★)
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要点,能正确辨识和直接使用;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能够领会所学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及适用条件。
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等。
(3)理解层次(★★★)
能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述。
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等。
2.过程与方法
(1)基本的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和说明常见的
化学问题。
(2)具有安全意识。
能用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在探究活动中,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勇于创新。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是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课程内容”制定的。
1.科学探究
(1)化学基本实验
(2)科学探究
2.身边的化学物质
3.物质构成的奥秘
4.物质的化学变化
5.化学与社会发展
Ⅲ. 试卷结构一、试卷分数、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45分
考试时间与生物学科合计为90分钟
二、试卷的内容及分数分配
三、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
四、试卷的难易程度
试卷以较易、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总体难度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