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沟通漏斗的案例分享资料

合集下载

沟通漏斗经典案例

沟通漏斗经典案例

沟通漏斗经典案例沟通漏斗经典案例一1910年,在美国,营长对值班的军官说:“明晚大约八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我们这个地区看到,这颗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

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立即执行营长的命令,对连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八点,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

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立即执行值班军官的命令,对排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八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军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出现的事。

如果操场上下雨的话,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立即执行值班连长的命令,对班长说:“明晚八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出现的事。

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最后,班长对士兵说:“在明晚八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同样道理,在企业经营中,谁能保证你们企业不会发生像哈雷彗星通知这样的笑话。

其实,我们经常会遇到“沟通漏斗”,经常会遇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的问题。

一旦信息失真,员工就会部分理解,执行就会大打折扣,生产效率会大大下降,企业效益会大受影响,严重时,会造成企业倒闭;当追究起责任时,大家就会互相埋怨,进而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

所以,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沟通漏斗“漏”的越来越少。

沟通漏斗经典案例二昨晚旸旸的记事本作业要求记湖州的“塔里塔”——飞英塔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旸旸是这样复述给我听的:从前,飞英公园有一家人,一个老婆,一个老公。

他们有一个女孩。

意思虽然没错,但我当时听着就觉得别扭。

一边记一边心里想着,现在讲给小朋友听的故事也与时俱进了,老公老婆的张口就来。

【精编范文】沟通漏斗案例-实用word文档 (9页)

【精编范文】沟通漏斗案例-实用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沟通漏斗案例篇一:沟通漏斗的案例分享沟通的漏斗在企业里,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其中经常发生的就是,你心中的想法和思路或许很完美,你说出来的自认为很准确,但部属执行起来就是打折扣,你想的、说的和他们做的经常差之千里。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讨论执行力的问题,我们讨论的是,为什么我们想的、说的和别人听的、做的差距这么大。

比如,办公室需要买批文具,你叮嘱小张,“小张,今天下午去文具批发市场批发一批文具。

”“是。

”“还有,买圆珠笔时要买蓝色圆珠笔,不要买成黑色的。

”“是。

”“对了,千万别买有香味的圆珠笔。

”结果是,小张买回来的不仅是黑色的,更要命的是那种有香味的,弄得整个办公室都充斥着苹果味、香橙味的怪怪的香味,熏得大家直想吐。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沟通漏斗”现象。

沟通中的“80∕20法则”漏斗的特性在于“漏”。

我们想的、说的到对方听的、听懂的和执行的,这种信息一直在“漏”,也就是说,信息传递者传达的信息会呈现一种由上至下的衰减趋势。

对于沟通者来说,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当你在用语言表达你的想法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成80﹪了,而当这80﹪的信息传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理解能力的原因,只剩下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等到他们遵照领悟的40﹪去具体执行时,已经变成可怕的20﹪了。

这就是“沟通漏斗”!所谓“沟通漏斗”,就是在人与人沟通时,一个人通常只能说出预想的80%,对方听到的最多只能是60%,听懂的却只有40%,执行时,只有20%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所说的80%,对方只能执行到20%,这也就是沟通中的“80∕20法则”。

只要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会存在“沟通漏斗”。

案例:一则哈雷彗星的通知1910年,在美国,营长对值班的军官说:“明晚大约八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我们这个地区看到,这颗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

沟通中的漏斗原理

沟通中的漏斗原理

沟通中的漏斗原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心里想的是一回事,说出来是另一回事,别人听进去的又是另外一回事,最后做出来的结果和你最初想的完全不一样了呢?这就像是一个漏斗,咱们的想法在沟通这个大漏斗里不断地漏走、变形,这就是沟通中的漏斗原理啦。

那这个漏斗到底是怎么漏的呢?咱们来好好瞧瞧。

假设你心里有个非常棒的想法,这个想法是100%完整的,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水桶,一滴水都不少。

比如说,你想和小伙伴一起办一个超级有趣的户外烧烤聚会。

你在心里已经把这个聚会策划得超级完美了,从要买什么食材、带什么工具,到在哪个公园的哪个角落举办,还有每个人要负责什么事情,都想得清清楚楚。

这时候,你的这个想法是100%的存在于你的脑海里的。

然后呢,你开始把这个想法说出来。

你可能会说:“咱们办个户外烧烤呗,可有意思了。

”你看,这和你心里想的完整计划比起来,是不是少了很多内容呀?就像水桶里的水开始往漏斗里倒,一下子就只剩下80%了。

这是因为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一下子全都说出来,有些东西可能觉得不重要就省略了,或者是自己表达能力有限,没有办法把心里想的完完全全地转化成语言。

接着,你的小伙伴听你这么一说,他接收到的信息又会减少。

他可能只听到了“户外烧烤”这几个字,然后他的理解可能就是简单地在户外烤点东西吃,至于你心里想的那些食材、工具、地点、分工,他根本就没听进去多少。

这就像漏斗里的水又漏了一些,只剩下60%了。

因为每个人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都会受到自己的经验、知识、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

他可能当时正在想别的事情,或者他对户外烧烤的理解本来就很简单,所以他听到的和你想表达的就有了差距。

最后呢,小伙伴按照他听到的去做的时候,可能就只做了在户外烤了几根香肠这么简单的事情,这和你最初的完美计划相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啊。

这就像漏斗里的水到最后只剩下40%甚至更少了。

这是因为在执行的过程中,又会出现各种新的情况,比如说他可能没有理解你说的“户外”是哪个具体的户外,或者他根本就没打算按照你想的那样去精心准备食材和工具。

沟通漏斗的三个典型案例

沟通漏斗的三个典型案例

沟通漏斗的三个典型案例“沟通漏斗”,便是在人与人相处时,一个人一般只有讲出预期的80%,另一方听见的数最多只有是60%,听得懂的却仅有40%,实行时,仅有20%了。

换句话说,一个人常说的80%,另一方只有实行到20%,这也就是沟通交流中的“80∕20规律”,今日我给大伙儿共享三个沟通漏斗典型案例,期待对大伙儿有一定的协助。

沟通漏斗典型案例一20xx年7月25日中午1点上下,格林豪泰东莞商务宾馆715屋子顾客陈先生到前台接待退房流程结帐。

外边正大雨滂沱,顾客明确提出请前台接待服务生帮他打一下伞,他要到大马路正对面打出租车。

当日前台接待值勤的是俩位女员工(厅面总经理和一名朋友),听见顾客提的规定时,厅面值班经理充分考虑他们俩的身高都较为矮,不上一米6,而顾客身高较为高,超出1米8,给顾客打伞不太便捷,想起店内的销售人员朋友个子一米78,给顾客撑伞较为适合。

因此,厅面主管就对顾客讲了一句:"请您稍等一下",随后就逐渐打电话给销售人员朋友。

但电話刚连通,顾客就离开了。

厅面主管想叫住顾客,可是顾客沒有回复,远去了。

最终,这名顾客在客人满意度测评得分中给了0分点评。

沟通漏斗典型案例二过去,飞英生态公园有一家人,一个媳妇,一个丈夫。

她们有一个女孩。

含意尽管没有错,但我那时候听着就感觉怪怪的。

一边记一边内心惦记着,如今讲给小孩子听的小故事也开拓创新了,老公和老婆的张口就来。

可今天上午放学后接旸旸时,一开启文本文档我也乐了。

由于教师用记号笔各自在小故事里的“媳妇”和“丈夫”后面各加了一个“婆”字和一个“公”字。

原来是这个样子!这个故事被旸旸吞掉了两字。

这两字一再加上,小故事的味儿相去甚远,童真童趣立马显现出来。

沟通漏斗典型案例三1920xx年,在国外,连长对值勤的军人说:“明天大概八点钟上下,哈雷彗星将很有可能在大家这一地域见到,这颗陨星每过76年才可以看到一次。

指令全部战士,着野外服在操场上结合,我将向她们表述这一少见的状况;假如雨天得话,就在会堂结合,我来为她们放一部相关陨星的电影。

关于沟通的经典案例

关于沟通的经典案例

关于沟通的经典案例
哎呀呀,今天我要给你讲个超棒的关于沟通的经典案例!你知道吗,沟通真的就像一座桥,能把人和人连接起来。

就说我有个朋友小明吧,他之前因为一件小事和他女朋友闹别扭了。

那事儿其实特别小,就是女朋友让他帮忙去取个快递,结果他给忙忘了。

女朋友就特别生气,说他一点都不上心。

小明呢,一开始还觉得女朋友大惊小怪的,不就一个快递嘛!瞧,这就是沟通不到位呀!要是小明当时一听女朋友让取快递,就痛快地说“好嘞,宝贝,我马上去”,然后赶紧去取,不就啥事没有啦?
还有一次,在职场上,同事之间也发生了矛盾呢。

有两个同事因为对一个方案的看法不同,争得面红耳赤。

一个觉得自己的想法超级棒,另一个又死活不同意。

哎呀,这时候如果他们能好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听对方把话说完,再说说自己的理由,不就好啦?这就好像走路,得一步一步来呀,不能急冲冲的。

再说说我自己吧,有一次我和家人商量出去旅游的事儿。

我想去海边,可爸妈想去爬山。

这可咋办?我就不急不躁地和他们说海边多好玩呀,可以
晒太阳、游泳、捡贝壳。

爸妈呢,也和我讲爬山多有意义,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欣赏美景。

最后我们达成了一致,这次去爬山,下次再去海边。

你看,这沟通多重要啊!
沟通真的不是随随便便说几句话就行的,得用心,得互相尊重和理解。

就像做饭一样,各种调料都得搭配好,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所以说啊,我们都要好好修炼沟通这门功夫,别等到关系搞僵了才后悔呀!你说是不是?。

把沟通漏斗倒过来

把沟通漏斗倒过来
团队中该死的沟通问题,通常和大家所熟知的“沟通漏斗”有关。这个“臭名昭著”的理论告诉我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们所设想所欲表达的是100%,与团队成员说道沟通的时候却只能讲出80%,因为场所干扰、分神等原因,对方听到的最多只是60%,能听懂的部分只有40%,真到执行时就只剩下20%了。
当我们的指令就像手中所握的沙子般漏出的时候,最后的执行能好吗?当然不能!可是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李政权的建议是:把沟通漏斗倒过来!
把沟通漏斗倒过来
一讲到执行力,就难免涉及到自己和团队的沟通。但现实的情况往往却是这样的:自己和下属们沟通后的指令,常常被下属们肢解得支离破碎,没有按要求得到应有的执行,有的甚至是直接把执行之车开到了不同方向的岔道。
是自己没讲清楚,还是下属们不听话,抑或不理解?等等这些所可能出现的原因,无不指向我们的沟通出了问题。
现实中的困扰因素要比以上所说多得多。比如,我们在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更大的区域,是只有一个销售人员的编制的,搭配搭档之说更是无从谈起。但是,现在这样并不代表我们一直这样,也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其他一些办法去形成一些弥补和改善。如在执行重大的宣传、促销计划及其他相关指令时,总部派遣可以在沟通理解、执行技能、执行意愿等方面形成互补的团队成员助战。
四、让团队了解自己,并辅以一定的管理。
第1页第2页
一、站在团队成员的角度,着重沟通对方能听懂的40%和能执行的20%。
能听懂的部分不是只有40%吗?到执行的时候不是只剩下20%吗?行,现在我们就只沟通你能听懂和执行的那部分内容。
这似乎是有点无奈的选择,但其实不是。俗话有云“对牛弹琴”,许多的管理者总热衷于把有关某项指令或计划的所有事项一股脑的传达给自己的下属,殊不知自己的下属因为资历、理解能力、知识面及技能的局限性,根本就没有办法承受如此之重。现在,我们化繁为简,换位下属的立场,从他们的角度,去和他们沟通其能听懂和执行的,其实是个明智而有效率的选择。

沟通漏斗案例

沟通漏斗案例

沟通漏斗案例沟通漏斗是指在市场营销中,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手段吸引潜在客户,并将他们转化为实际购买者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详细介绍沟通漏斗的具体应用。

某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智能手表,希望通过市场营销活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首先,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关于手表功能和特点的宣传信息,吸引了大量潜在客户的关注。

这些潜在客户通过点击链接或者关注公众号等方式进入了公司的官方网站,了解更多关于产品的详细信息。

在这一阶段,公司需要确保官网内容的吸引力和信息的完整性,以留住潜在客户的兴趣。

接下来,公司通过邮件营销的方式,向这些潜在客户发送了关于手表的促销活动和优惠信息。

这些邮件中包含了购买手表的链接和购买指引,引导潜在客户进入购买环节。

在这一阶段,公司需要确保邮件内容的吸引力和购买链接的便捷性,以促使潜在客户进入购买环节。

随后,公司通过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电商平台开展了促销活动,吸引潜在客户进行购买。

在这一阶段,公司需要确保促销活动的吸引力和购买渠道的便捷性,以促使潜在客户最终完成购买行为。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沟通漏斗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从吸引潜在客户的关注,到引导他们进入购买环节,再到最终完成购买行为,每个阶段都需要公司精心设计和营销策划。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转化率,实现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

在实际应用中,公司需要不断优化沟通漏斗的各个环节,提高各个阶段的转化率。

比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潜在客户的兴趣点和需求,从而精准制定营销策略;可以通过A/B测试来优化官网内容和邮件营销效果,提高客户的点击率和转化率;可以通过定期的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来了解促销活动的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活动方案。

总之,沟通漏斗是市场营销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吸引客户、引导购买和最终转化的全过程。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实现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沟通漏斗的应用和优化方法,提高市场营销的效果和转化率。

沟通漏斗总结(优选4篇)

沟通漏斗总结(优选4篇)

沟通漏斗总结第1篇第一个漏掉20%(你心里说的100%,你嘴上说的80%)的原因是:一没有记住重点;二不好意思讲。

解决办法:一写下要点;二请别人代讲。

第二个漏掉20%(你嘴上说的80%,别人听到的60%)的原因是:一你自己在讲话时有干扰;二他人在听话时有干扰;三没有笔记。

解决办法:一避免干扰;二记笔记。

第三个漏掉20%(别人听到的60%,别人听懂的40%)的原因是:不懂装懂。

解决办法:一质问;二问他有没有其他想法。

第四个漏掉20%(别人听懂的40%,别人行动的20%)的原因是:一没有办法;二缺少监督。

解决办法:一具体办法;二监督到位。

选择性沟通。

时间、地点、人物、事项是其中的四个重点。

我认为还有事项的标准、程序、完成时间、检查时间等。

多种形式沟通,反复强调。

集体沟通、分别沟通、会议沟通、语言沟通、邮件沟通、书面沟通、文件沟通……都是可以选择和组合运用的沟通形式。

现实中的多数管理者往往会犯如下几个错误:1、认为某事已经讲过了,就没有更多沟通的必要了,孰不知多种形式的反复沟通,更利于统一认识,将指令及计划的相关重点深入团队成员内心;2、认为嘴上讲过了,就没有必要再以书面文件及邮件等形式沟通,孰不知口头的沟通会更多的“xxx右耳出”,并缺乏书面文件及邮件沟通形式的严肃性、法效感;3、认为大会上已经讲过了,区别及单独沟通就没有必要了,孰不知每位团队成员的理解力、知识面、技能、问题敏感意识,甚至是所面临的执行环境、执行条件都存在极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造成执行力高低不同的重要原因。

4、给下属们一定讨论的机会。

每一个有着太多经验的人,心里面都会装着太多的“成见”,你跟他沟通的,和他具体执行的就会因此存在偏差。

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予适当讨论的机会,明确要点、阐明要求,以让他们以我们指明的方向、要求的速度、规定的标准,行进在正确的执行道路上。

5、节点及关键点沟通。

每一项执行计划及指令,都存在它的关键时间节点,以及影响执行成效及成败的关键绩效点,这是管理者们需要强化管控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在这些节点及关键点上的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通的漏斗
在企业里,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其中经常发生的就是,你心中的想法和思路或许很完美,你说出来的自认为很准确,但部属执行起来就是打折扣,你想的、说的和他们做的经常差之千里。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讨论执行力的问题,我们讨论的是,为什么我们想的、说的和别人听的、做的差距这么大。

比如,办公室需要买批文具,你叮嘱小张,“小张,今天下午去文具批发市场批发一批文具。


“是。


“还有,买圆珠笔时要买蓝色圆珠笔,不要买成黑色的。


“是。


“对了,千万别买有香味的圆珠笔。


结果是,小张买回来的不仅是黑色的,更要命的是那种有香味的,弄得整个办公室都充斥着苹果味、香橙味的怪怪的香味,熏得大家直想吐。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沟通漏斗”现象。

沟通中的“80∕20法则”
漏斗的特性在于“漏”。

我们想的、说的到对方听的、听懂的和执行的,这种信息一直在“漏”,也就是说,信息传递者传达的信息会呈现一种由上至下的衰减趋势。

对于沟通者来说,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当你在用语言表达你的想法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成80﹪了,而当这80﹪的信息传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理解能力的原因,只剩下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等到他们遵照领悟的40﹪去具体执行时,已经变成可怕的20﹪了。

这就是“沟通漏斗”!
所谓“沟通漏斗”,就是在人与人沟通时,一个人通常只能说出预想的80%,对方听到的最多只能是60%,听懂的却只有40%,执行时,只有20%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所说的80%,对方只能执行到20%,这也就是沟通中的“80∕20法则”。

只要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会存在“沟通漏斗”。

案例:一则哈雷彗星的通知
1910年,在美国,营长对值班的军官说:“明晚大约八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我们这个地区看到,这颗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

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立即执行营长的命令,对连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八点,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

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立即执行值班军官的命令,对排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八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军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出现的事。

如果操场上下雨的话,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立即执行值班连长的命令,对班长说:“明晚八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出现的事。

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最后,班长对士兵说:“在明晚八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同样道理,在企业经营中,谁能保证你们企业不会发生像哈雷彗星通知这样的笑话。

其实,我们经常会遇到“沟通漏斗”,经常会遇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的问题。

一旦信息失真,员工就会部分理解,执行就会大打折扣,生产效率会大大下降,企业效益会大受影响,严重时,会造成企业倒闭;当追究起责任时,大家就会互相埋怨,进而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

所以,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沟通漏斗“漏”的越来越少。

堵上“沟通漏斗”中的筛子眼
既然沟通漏洞的作用如此之大,现在,就让我们堵住这些筛子眼。

1、要点—管理者讲清楚要点,避免信息干扰。

前两个漏掉的20%,就是你只能说出你心里想的80%的和你说的80%,别人听到的60%的原因,就是管理者在讲话时没有讲清楚要点。

管理者再向执行者讲话时,一定要知道那些该详细讲,那些该略讲,其实直讲清楚要点即可。

还记得管理者让部属买办公室文具那个案例吗?讲清楚买笔非常简单,只需一句“买蓝色没有香味的”足矣,像“不要”“千万别”这种强调性的词反而是一种干扰,让人只记住了被强调的部分。

2、重复—让执行的人重复你所讲的要点。

别人听到的60%,别人听懂的40%,这是第三个漏掉的20%。

在这个环节上,由于执行者本人的原因,或者是与文化水平有关系,或者是与个人的知识背景有关系,也可能是个人理解能力的原因,这20%就漏掉了。

应对的方法,就是让执行者当面向管理者重复任务的内容,管理者如果听到他说听得和你讲的不一致,管理者还有及时纠正的机会;如果不及时听取对方的重复,一旦任务被错误或歪曲执行,补救起来就非常困难了。

3、监督—执行的人回复执行的情况。

第四个漏掉的20%,就是别人听懂的40%,但只行动了20%,是由于执行者在执行任务时,夹杂了自己的理解,往往被自己的想法和习惯所左右,执行者就不能有效执行。

应对的办法就是,管理者要及时监督执行者执行的情况,要让执行者不定期、不定时的向管理者回复执行的情况。

如果管理者发现执行者执行部到位,要及时制止,采取补救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