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描写作用:1)注重社会背景;(2)表明心理暗示;(3)衬托活动;(4)揭示人物性格;(5)凸现人物形象;(6)增加故事的真实性;(7)图形气氛;(8)烘托心情;(9)促进情节发展;(10)深化文章主题。
精细促进作用: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
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运用环境描绘必须努力做到:目的明晰--为抒发中心思想服务;具体内容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美感;把握住特征--写下独具特色的景物。
创新四法:环境就是人物生活的”土壤”,就是人物性格构成和发展的依据。
苏洵说道过:”状难写下之景于眼前,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确,顺利的环境描绘,不但可以图形气氛,而且还能够使人感受到整个时代、整个环境的生活气息,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情感,具体来说,存有这样几种读法可以使文章染上代莱色彩。
连串式描写连串式描绘,进行故事的情节,在文章中,多次采用景物描绘,不仅可以并使情节变得更加真实、更加迎合读者,还能够自然地进行情节。
在一篇题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
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
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
””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祝福》中景物描写的艺术价值

060I!"#$I《祝福》中景物描写的艺术价值◎荣雪《祝福》是鲁迅先生创作的极具时代特色的著名短篇小说,作者匠心独运,巧妙地在小说中融进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的文字,并使之自然融合,这就使得小说更显沉重,更为深刻,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一、自然环境的描写:无声的控诉更显深沉首先是开篇:营造沉闷压抑的气氛,为人物出场奠基。
祥林嫂的一生是屈辱的一生,她是千百年中国妇的代,人,让人,祥林嫂的一生是的一生,是的助,值得同情。
所以,作者一开篇就给小说营造出一人感到沉闷压抑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基础,为的展开垫。
的色的沉重的中时时发出气的f”是的文一开篇给人的是然的给人的是色的沉重”,这的给人的感是沉闷的、压抑的。
就是在这的氛围中,作为祥林嫂一生的人的出场了,和鲁是和9这并在1的心是一有的人物是的是一出的人说是然有正是因为这9然在9心情自然也:到哪里去,也正是在这的情况下9面对“天色愈阴暗了9下午竟下起雪来9雪花的有梅花……将鲁镇乱成一团糟……一边的对联脱落9松松的卷放在长桌上9-边的还在9是逹理通达心气和平’J天色阴暗9雪乱9鲁镇祝福前夕带给我的不是快乐9是得安S是“决计要走”。
这就更进一步加重就沉闷压抑的气氛。
次是中间部分:烘托人物遭遇9衬托“我”的孤寂愤。
“冬季日短……人们都在灯下匆忙9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这是听闻祥林嫂死讯后的一段描写J雪天”“夜色笼罩",这就难免“沉寂J"沉寂”是的心境的折射9独对环境9更是对祥林嫂的死9是的9祥林嫂死9死在在祝福的“前夜”9她的死并有赢得人们半点的同情9的9鲁说她是“谬9使是和她同一个的人对她的死也是说9显出人对她的死是关心的9还是死的然的气出的是关的9是9这就更加的9是这局人”对她有了些许的关注9这有河边遇时有关“灵魂、地狱”的9有的些“她的半生事的所所闻9这些在的成一9为会心很得安生出决计要走的都对祥林嫂的关注9对祥林嫂的同情所以9这些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对祥林嫂的死起到烘托的作9她的死显得更加的9同时9也的孤寂愤更出者:有9更。
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嘿,咱今天就来唠唠《祝福》里环境描写的作用哈。
就说有一次我去一个老村子玩,那村子感觉就特别有《祝福》里描写的那种氛围。
我一走进村子,那阴沉的天空,就好像随时要压下来似的,让人心里闷闷的。
村子里的房子都破破旧旧的,墙壁都有点斑驳了,这场景就跟书里描写的鲁镇似的。
在《祝福》里,那些环境描写可太重要啦!就像那冬天的雪花,飘飘洒洒的,让整个氛围都变得特别凄凉。
这就好像在那个老村子里,那阴暗的天气,让我都不由得想起一些悲伤的事儿。
环境描写它能让你一下子就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感受到那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还有啊,那些对鲁镇街道啊、房屋啊的描写,让你感觉那个地方是那么真实,就跟我在老村子里看到那些歪歪斜斜的小路和古老的建筑一样。
它能让你好像身临其境,跟着主人公一起在那个环境里生活。
而且环境描写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情呢!比如书里祥林嫂遭遇不幸的时候,那周围的环境就更加暗淡了,就好像老天爷都在为她难过似的。
就像我在那个老村子里,看到那些破旧的景象,心里也会有一些感慨和惆怅。
总之啊,《祝福》里的环境描写就跟那老村子的氛围一样,特别能让人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氛围,真的是超级重要的呢!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呀!嘿嘿。
浅谈《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在小说《祝福》中,鲁迅先生细致地描写了鲁镇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这些环境描写,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本文将简要分析一下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营造氛围在小说的开篇,作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非常沉闷、压抑的环境氛围。
虽然新年将至,但是“天空是灰白色的”,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丝毫没有节日的氛围。
这样压抑沉闷的氛围为主人公祥林嫂的出场作了准备。
最先出场的是见证了如今落魄不堪的祥林嫂的“我”。
“我”是一名读书人,在祥林嫂的眼里自然是一位见多识广的知识分子。
因此,她才会不断地追着我问:“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我”虽然是回故乡,但其实已经没有家了,只是住在“与我话不投机的鲁四老爷家”。
“我”唤他为“四叔”。
在鲁镇,“我”没家,也没有说得上话的人,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当然,那里的天气也没好到哪里去。
“天色阴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雪,使鲁镇显得乱糟糟的。
”“我”在四叔的书房看到了“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几个大字,觉得这些词跟四叔本人并不搭。
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到压抑和不安。
这些细节直接点明了鲁镇环境的恶劣,道出了气氛的紧张和沉闷。
当“我”听说祥林嫂死了时,作者也描写了鲁镇的自然环境:“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孤独寂寞的祥林嫂死在了寒冷的冬天,恐怕在“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她早就不该存在了。
因此,就算大家听到了她的死讯,依然“都在灯下忙”,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手头的工作。
“我”看不惯鲁镇人的冷漠,却又无可奈何。
句中的“沉寂”不仅仅是在形容自然环境,也是在形容“我”的心情。
“我”难以想象,死在祝福前夜的祥林嫂依然被“我的四叔”诟病,说她是“谬种”。
就连和祥林嫂同处一个阶层的人也对她漠不关心。
“我”问短工祥林嫂是什么时候死的,短工的回答是“说不清”;“我”问短工祥林嫂是怎么死的,短工用特别淡然的语气回答道“还不是穷死的”。
就连“我”这个与祥林嫂只有过短暂接触的人在听闻她的死讯后都会觉得同情与不安,这些与她朝夕相处的人却是如此的冷漠。
最新《祝福》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团火焰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把它熄灭,它最
后的结局,也是变成这样一张完整的皮,被悬挂起来, 成为装饰。 ——摘自《逃跑的火焰》
作用:(1)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为下文的原野冬猎提供了背景。
(2)渲染了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猎狐 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 (3)表现了雪野苍茫无边无际,暗示了 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
第二次祝福
描写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情景
写出了鲁四老爷凭着封建礼教把祥林嫂 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 力。
第三次祝福
描写“我”的感受和“祝福”的 景象
祥林嫂的死和鲁镇祝福的祥和气氛,形成 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 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 使小说结构更完整。
3、读《祝福》第二段中有关鲁四 老爷书房中布置陈设的描写,分析 其作用
烘托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鲁四老爷 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思想僵 化,顽固守旧。
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处所、背景等。
2渲染故事氛围(气氛) 3奠定感情基调 4暗示社会环境 5烘托人物形象(心情、身份、性格等)
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 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 利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样单调,那样沉静。
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 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 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 朝他奔过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昏过 去。……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是祥林嫂遭受迫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祝福》写祝福时所处环境的特点,对揭示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
二、开端:夏夜。
第三幕,时间:旧历正月廿七日夜(初七晚上)。
地点:鲁镇近郊顺民屯。
环境:前方是野地里的一所旧的大祠堂。
开头用一句交代故事的时间和地点。
“灰色的”,形象描绘了一幅没有人气,阴森可怕的画面。
暗示了故事将会出现悲惨的结局。
两个“紫黑色”,从色彩感觉上渲染出沉闷的氛围,烘托了悲凉的气氛。
本段文字除对环境进行描写外,还表现了作者和读者什么样的心理?(悲凉、恐怖、压抑)两个紫黑色,既写了夜空中密布的繁星,又渲染了大自然的幽静、神秘,也流露了鲁镇的“无声无息”的孤独与沉寂。
这种无生气的环境,正是最悲惨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在情节展开过程中起着“蓄势”的作用。
三、发展:在夏天的黑暗中,作者就看见那群女人坐在她们自己的门槛上,低着头用毛巾揩着脸上的汗,一声不响,只有眼泪在她们的脸上流转。
她们抽咽着,好像用抽噎来说话;但是她们嘴里并没有说出什么声音,而且眼睛里也没有泪。
那是在祭祀。
教民们把象征死亡的白色与圣洁的绿色用于丧礼与祭礼,是鲁镇人“迷信”的最佳表现,这显示了鲁镇人对旧秩序、旧道德的深深依恋。
而祥林嫂却不加分辨地接受了它,也是在用行动守护着传统的道德。
再看“走来”、“拥着到”、“挤进”、“争先恐后”等词语又极其鲜明地描绘出那些妇女围观者拥挤、推搡、争抢的场面,突出了祝福这件喜事所带来的人们的快乐与兴奋,也衬托了她们性格上的麻木与迟钝。
四、高潮:“吃”。
在叙述中插入议论,进一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我”也早已站在这里,不知怎么,我总觉得她们所以如此忙乱惶惑,都由于我的缘故,倘若我当初不那样的说,她们此刻也许还有商议的余地。
她们手里的筷子,在我的眼前摇晃,仿佛那不是木头做的,而是日光灯罩上的两粒胡椒,化成了粉末。
我就低下头,去抢我的馒头,像一个乞丐。
1、精心设计,选择典型环境。
本文描写环境的特点,多集中在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上。
高中语文2山雨欲来风满楼——《祝福》环境描写分析优秀课件

《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课文典例解读
1、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 中起什么作用?
2、文中关于雪的描写有几次,各有什 么作用?
★1、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三次祝福〞
第一处:“鲁年终的大典〞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上 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 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 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
〔暗示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开 展的作用。〕
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 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
〔这里借雪的猖狂,挖苦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 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突出了小说主题。 〕
课堂小结
《祝福》围绕着四叔家的几次“祝福〞场景,表 达了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文章以“祝福〞起,以 “祝福〞结局,首尾照应,渲染了热闹的气氛, 而这热闹正反衬出祥林嫂命运的悲凉。小说中的 几次雪景,读来让人心情压抑,有力地衬托出萧 瑟冷落的气氛,突出了小说主题。
再见
山雨欲来风满楼
——《祝福》环境描写 分析
小说的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 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社会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 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的作用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
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③衬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为刻画人物做铺垫; ④展开、推动情节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xx》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祝福》札记邓木辉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场景描写及自然景物描写,主要用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故事的氛围、基调,烘托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社会风貌等描写,主要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等。
《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独具匠心,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展示了背景,刻画了人物,揭示了主题。
一、下雪景象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以写“雪”为主,在文中总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象征鲁镇祝福前夕的忙乱,也渲染“我”心绪的烦乱,为“我明天决计要走”作铺垫。
第二次是在“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 这一段对描写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也衬托当时“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而柳妈拿她寻开心,文中看似漫不经心地插入一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文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二、“祝福”景象的描写作为社会环境描写,“祝福”景象的描写不可忽视。
“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五次。
开头描写鲁镇的“祝福”景象:“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札记
邓木辉
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场景描写及自然景物描写,主要用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故事的氛围、基调,烘托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社会风貌等描写,主要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等。
《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独具匠心,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展示了背景,刻画了人物,揭示了主题。
、下雪景象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以写雪”为主,在文中总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象征鲁镇祝福前夕的忙乱,也渲染我”心绪的烦乱,为我明天决计要走”作铺垫。
第二次是在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这一段对描写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也衬托当时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
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而柳妈拿她寻开心,文中看似漫不经心地插入一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文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二、祝福”景象的描写
作为社会环境描写,祝福”景象的描写不可忽视。
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五次。
开头描写鲁镇的祝福”景象: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猪,宰鹅,卖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但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一一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一一今年自然也如此。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忙碌制作福礼”的是女人们,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这些祝福”景象的描写,为祥林嫂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暗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落后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中间三次描写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景象。
第一次是祥林嫂刚到鲁镇时: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了。
”表现祥林嫂刚到鲁镇被获准参与祝福”的忙碌、能干与满足。
第二次是祥林嫂再到鲁镇时:鲁四老爷告诫四婶说,这种人似乎很可怜,
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她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被四婶禁止,于是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去烛台”还是被四婶禁止,于是终于没有事情可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鲁四老爷的告诫体现了反动理学观念和封建卫道士的淫威,揭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思想根源。
第三次是祥林嫂捐了门槛后: 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槛,祥林嫂满以为取得了参与祭祖的资格,因而 料还
是遭到四婶慌忙呵斥与禁止;于是,祥
林嫂 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烛台,只
是失神的站着。
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
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了,记性尤其坏……这次祝福”从精神上将祥林嫂彻底击垮,使她走向死亡。
这 段场景描写更加清楚地表明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更具控诉力量。
结尾再现 祝福”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 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 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祥林嫂死的惨象 和天地圣众 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 了我”对祝福”的悲愤与嘲讽,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化了对旧社会 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五次 祝福”景象的描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与自然环境的描写相互交 融,很好地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三、书房陈设的描写
作者对鲁四老爷书房内的陈设作了简练而传神的描写: 壁上挂着朱拓的大 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 还在,道是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一翻,只见一堆似 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这段对 鲁四老爷书房陈设的描写,将一个崇尚神仙、希望长寿、懒散拖沓、顽固守旧 的封建理学卫士形象豁然呈现。
对联的脱落表现其懒散,对联的内容讽刺其冷 酷:读孔孟书的鲁四老爷何尝有半点 心气和平”何尝有半点仁慈之心!这些 简练传神的描写,为后边的情节发展 一一憎恶祥林嫂再婚,不准祥林嫂祭祀 一- 作了铺垫,暗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四、冷漠人情的描写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 ”;捐了门 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岂 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 •…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
《祝福》通过对鲁镇冷漠人情的描写,展示了祥林搜活动的冷酷恶劣的社会环境。
作为封建族权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婆婆凶恶而自私,对死了丈夫的
祥林嫂没有半点怜悯之心,为给小儿子娶媳妇赚财礼不惜将逃亡打工的祥林嫂抢去买到深山野墺里。
同样作为封建族权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大伯冷酷而自私,对死了丈夫和儿子的祥林嫂没有半点怜悯之心,为独自占有房产,将无依无靠的祥林嫂栖身的房子收归己有,将无依无靠的祥林嫂赶出家门。
且不要说封建礼教的卫道士鲁四老爷何其凶恶和冷酷,即便是比较心善而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四婶,在被告诫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后,也坚决冷酷地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将其赶出家门逼上绝路,哪怕明明知道祥林嫂已经捐了赎罪”的门槛。
吃斋念佛、不敢杀生的善女人”柳妈,对祥林嫂也没有起码的同情之心,不仅不耐烦听祥林嫂讲阿毛被害故事,而且残忍地恐吓祥林嫂因嫁了两个男人会在阴间被阎罗大王锯为两半一分为二,教唆祥林嫂用两年工钱捐门槛赎罪”以
致祥林嫂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最终因此被彻底击垮。
其余的人呢,一样的冷漠冷酷:初听悲惨的阿毛故事,是为了满足一时猎奇与咀嚼鉴赏;一旦听厌了便十分不耐烦,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更有甚者,有的还要借机嘲讽取笑祥林嫂。
祥林嫂悲惨死去,没有人对她表示半点同情;被我”问起死因,短工只是淡然地回答:还不是穷死的?”这些冷漠人情的描写,同样点面结合,有个体有群体,逼真地为我们展示了祥林嫂生活的恶劣环境,预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总之,《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独具匠心,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展示了背景,刻画了人物,揭示了主题;值得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