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精梳机使用的工艺技术
PX2精梳机的工艺革新

PX2精梳机的工艺革新
李军马敬宝
(山东宏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我公司生产CJ14.6tex 品种使用的精梳机有两种机型,分别是PX2和A201E,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同样的原料和生产流程的情况下,使用PX2精梳机生产的成纱,各项质量指标都比使用A201E生产的要差(见表1)。
为改进PX2
(1)优化小卷喂给张力。
将小卷喂给张力调整为1.089。
(2)实现等隔距梳理。
PX2的梳理隔距是变化,锡林后区的梳理隔距较大,梳理效果不良,并伴有漏梳现象。
为此我们通过增减调节垫片来抬高锡林后区、降低锡林前区的高度,使锡林梳理隔距接近等隔距。
(3)反装顶梳。
顶梳反装后,将进出隔距由4mm改为2mm、顶梳高低隔距调整度由20度调整到22度,顶梳隔距要大于3mm。
(4)改造集束器。
在棉卷喂入时,PX2的集束器两侧易出现重叠现象,为此将集束器内侧两边分别去掉2mm,拓宽集束器的宽度,减少了棉网破边的问题。
经过以上改进,成纱质量指标明显改善,见表2。
精梳的工艺

精梳的工艺
精梳是指将棉花经过精细处理,将短纤维和杂质从长纤维中分离出来,使棉纤维更加柔软、光滑、细长并增强均匀度,提高质量。
其工艺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开松:将棉花放入梳棉机中,经过针板、齿轮等机器的配合,使棉花得以开散。
2. 预梳:将开松后的棉花经由位于梳棉机前方的多段预梳辊分离和直排,使得纤维更加均匀。
3. 精梳:将预梳后的棉花送入精梳机进行加工,精梳机由多根梳棒及定向辊组成,通过高速旋转实现把棉纤维从短纤维以及杂质中分离出来,从而使纤维更加光洁,提高品质。
4. 滚刷卷曲和拧缩: 将精梳后的棉花放入辊式机中进行滚刷,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情况下,让棉纤维自然地卷曲和拧缩。
5. 平整:用污染较少的气流将卷曲的棉纤维吹开并按照长度、颜色和损坏程度等进行分类,使棉纤维更加均匀和平整。
6. 包装:精梳后的棉纤维包装成球状或条状,最后用塑料袋装好,方便运输和存储。
总之,精梳的工艺对于棉纤维的质量、强度和耐用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高品质纺织品的生产。
梳棉机工艺流程

梳棉机工艺流程梳棉机是一种用于加工棉花的机器,它可以将原始的棉花进行梳理、清洁、成束等处理,使其更加适合纺织行业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梳棉机的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在进行梳棉机加工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准备。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棉花,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渍,并将其进行拼板成束。
二、开板开板是指将拼好的棉花束放入开板机中进行分解。
开板机会将棉花束分解成单根或少量根数的小束,以便后续处理。
三、预清洗在进入梳棉机之前,需要对棉花进行预清洗。
这一步主要是为了去除其中的灰尘和杂质,并使其更加干燥,以便后续处理。
四、送入梳棉机经过预清洗后的棉花会被送入梳棉机中进行下一步处理。
在送入梳棉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称重和检查,确保每次进入的数量和质量都符合要求。
五、粗针筒粗针筒是指梳棉机中的第一道工序,其主要作用是将棉花进行初步梳理和清洁。
在这一步中,棉花会被送入粗针筒中,在高速旋转的针筒下进行梳理和分离。
六、细针筒细针筒是指梳棉机中的第二道工序,其主要作用是进一步梳理和清洁棉花,并使之成为更加均匀的纤维束。
在这一步中,经过粗针筒处理后的棉花会被送入细针筒中,在更高速的针筒下进行再次梳理和分离。
七、预并条预并条是指将多个纤维束合并成一个大束的工序。
在这一步中,经过细针筒处理后的纤维束会被送入预并条机中进行合并,并形成一个大束。
八、精梳精梳是指对合并后的大束进行最后一次梳理和清洁。
在这一步中,大束会被送入精梳机中,在高速旋转的刀片下进行切割和清洁。
最终,经过精梳处理后的纤维束会变得更加均匀、柔软和细长。
九、成束成束是指将精梳后的纤维束进行整理和打包的工序。
在这一步中,纤维束会被送入成束机中进行整理,并用塑料带或麻绳将其打包成小捆,以便于存储和运输。
十、质检在完成所有加工后,需要对成品进行质量检测。
这一步主要是对棉花的长度、强度、色泽等指标进行检测,并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十一、包装最后一步是将经过质检的成品进行包装。
根据客户要求,可以使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和方式对其进行包装,并标注相关信息和批次号。
精梳机的工艺过程及运动配合

3.拔去、接合与顶梳梳理阶段: 此阶段是从拔取罗拉开始正转到正转结束。 圆梳继续转动,无梳理作用;上、下钳板张开到最大限度,然后静止; 给进盒、给进梳向前移动,再次喂入一定长度的毛片,然后静止;拔取 车向钳口方向摆动,使拔取罗拉到达拔取隔距的位置,开始夹持住钳口 外的须从,推备拔取;顶梳下降,刺透须丛并向前移动.做好拔取过程 中梳理须丛纤维尾端的工作;铲板向前上方伸出,托持和搭接须丛;喂 毛罗拉转过一个齿,喂入一定长度的毛片;拔取罗拉正转,拔取纤维; 上、下打断刀由张开、静止到逐渐闭合。
4.锡林梳理前准备阶段
指分离罗拉分离、接合结束到下一次锡林开始梳理的时期。
各主要机件的工作和运动情况如下:
(1)上下钳板:向后摆动,逐渐闭合; (2)锡林:继续回转,锡林前排梳针逐渐转向钳板
握持的须丛下方,准备开始梳理; (3)给棉罗拉:停止回转,不给棉; (4)分离罗拉:继续顺转输出棉网,逐渐趋向基本
2.拔取准备阶段:此阶段从梳理完毕开始,到拔取罗拉开始正转结束。圆梳继 续转动,无梳理作用;上、下钳板逐渐张开,作好拔取前的准备;给进盒、 给进梳仍在最后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拔取车继续向钳口方向摆动,难备 拔取;顶梳由上向下移动,准备拨取;铲板慢慢向钳口方问伸出,难备拔 去;喂毛罗拉处于静止状态;拔取罗拉静止不动:上、下打断刀张开,准 备拔去。
静止; (5)后分离皮辊:向后滚动; (6)顶梳:向后摆动,逐渐脱离须丛,但在未脱离
须丛前对尚在分离抽出的纤维有梳理作用。
(三)棉型精梳机主要机件的运动及配合图
(三)毛型精梳机的工作周期
1. 园梳的梳理阶段: 此阶段从圆梳第一排钢针刺入须丛开始,到最后一排钢 针越过下钳板结束。圆梳上的有针弧面从钳口下方转过,梳针插入须丛内 梳理须从纤维头端,并清除未被钳口钳持的短纤维;上、下钳板闭合、静 止不动,牢固地握持纤维须从;给进盒和给进梳退回到最后位量,处丁静 止状态,准备喂入;拔取车向钳口方向摆动,然后处于静止状态;顶梳在 最高位置并处于静止状态;铲板缩回到最后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喂毛罗 拉处于静止状态;拔取罗拉反转、例入一定长度的精梳毛网;上、下打断 刀关闭,然后静止。
棉纺工艺-精梳1

(二)精梳机工艺 1、给棉方式: 前进给棉:棉层在钳板前摆时喂入的给棉方式。 后退给棉:棉层在钳板后摆时喂入的给棉方式。 给棉方式的不同会影响落棉和棉网质量。 给棉方式 前进给棉 后退给棉 分界纤维长度 R+(1/2-α 1)F R-(1/2-α 2)F 重复梳理次数[R+(1-α 1)F-a]/F [R+α 2F-a]/F α 1 α 2大于0.5 重复梳理次数 较少 较多 梳理须丛长度 较短 较长 梳理质量 较差 较好 落棉 少 多
7、锡林定位 锡林定位也称弓形板定位,其目的是改变锡林与钳板、 锡林与分离罗拉运动的配合关系,以满足不同纤维 长度及不同品种的纺纱要求。 锡林定位的早晚,影响锡林第一排及末排梳针与钳板 钳口相遇的分度数,即影响开始梳理及梳理结束时 的分度数。锡林定位早,锡林开始梳理定时、梳理 结束定时均提早,要求钳板闭合定时要早,以防棉 丛被锡林梳针抓走。同时也影响锡林末排梳针通过 锡林与分离罗拉最紧隔距点时的分度数。锡林定位 晚时,锡林末排针通过最紧隔距点时的分度数亦晚, 有可能将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抓走形成落棉。 当所纺纤维越长时,锡林末排针通过最紧隔距点时 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长度越长,越易被锡林末 排针抓走;因此当所纺纤维越长时,要求锡林定位 提早为好。
E65/E75高性能精梳机

去 除棉 籽壳、 叶、 尘等 棉 灰
杂质 , 也去除棉结 , 通过锡林和顶
立达 面临 了一个 挑 战 : 方面 要 保 一 持在 短纤 棉 和 中 长 纤 维 棉 精 梳 加 工领域 的领 先地 位 , 另一 方 面在 长
( 计算机辅助工艺优化) 程序。在
精梳机的开发过程中 , 所有工艺部 件( 如钳板、 精梳锡林、 顶梳和分离 罗拉) 的运动、 控制和参 数之 间的 协调都 是 非常 完美 的 ( ) 新 图1 。
定比例 的短绒。这样 就增加 了纤
维的有效长度 , 使得较短的纤维也 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 提高了纤维的
商用价 值 。棉 花 中 又 细 又 不 成 熟
技术 , 采用 E6 / 2已经 证 实 在 2 E7 的 元件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了 其 他 的 优 化 , 5 E 5在 短 纤 棉 和 中 长 纤 E 6/ 7
纤维棉的精梳加工领域 , 也必须给
用户 提 供 满 意 的 解 决 方 案 。 环 锭 纺 纱 机 产 量 提 高 了 , 要 求 精 也 梳 机 的 产 量 提 高, 同时 精梳 机
鲁
扭
\
霎
运 行性 能 MTB mi A/ n
删 J [ L
口其 他 _E 2 _E 5 6 6 }MT A- a i ewen A s t B Men TmeB t e sis s =两次非正 常停机 的 平 均 时 间 间隔
要。
一种新型回转梳理式精梳机工艺原理分析

一
种新型回转梳理式精梳机工艺原理分析
文l 蒋小朋 毛立民 摘要 :本文对 国外一种 回转式精梳机专利技术 的工作原理进行 了分析研究 ,征此基础 ,提出 _ 『_ 一 种三钳板 回 转式单锡林精梳机 。文章介绍了此种新型精梳机 的 作 原理和机构构成 ,并对主要工艺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
后 由负压 罗拉吸 附以瓦片状转 移 出来 。
图 1 双转筒精梳机简 图
1 国外 回转式精梳机 的工作原理分析
精梳 机的 主要功能 之一 是排 除短 纤维和 清除 纤维 中的 棉 结杂 质 , 其 精 梳 的质量与纤 维受 梳理 的 长 度有 密切 的关 系。 被锡 林 梳 针板 和顶 梳 梳掉 的纤维 成 为精 梳 落 棉 , 精 梳 落 棉率应控制 在1 3 %~ 2 4 %, 落棉短 纤维长 度应在 l 3 . 5~
喂棉 装 置上夹 持 纤维 须 丛 , 然后 转移 到第 二个 滚筒 上 的钳 板, 钳板 带着头 端 换 向的纤 维 , 被 上方 的梳理 针齿 梳理 , 最
( r r D I 1 8 ) I V 2 =
=0 . 0 2 6~0 . 0 0 9 s 。
相应时间内从喂给 罗拉中输 出的须条长度最 短为0 . 0 0 9 S ×2 0 0 mm/ s =1 . 8 m m, 最长 为0 . 0 2 6 S× l 0 0 0 mm / s =2 6 m m。 由于双锡 林精梳 机在 第一转简 喂给部 位没有剔 除短绒
关键词 :精梳 ;钳板 ;机构 ;梳理 ;锡林 中图分类号 :T S 1 0 4 . 2 5 文献标识码 :B
Wo r k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o f a n I n n o v a t i v e C o mb i n g M a c h i n e C o m p r i s i n g a R o t a t i n g C i r c u l a r C o m b
新型条并卷机及精梳机使用实践

条和 对应精 梳 落棉等质 量 指标 , 加 以对 比分析 。 并
试验 结果 见表 3 。
表 3 不 同速 度 条 件 下 精 梳 质 量 对 比 分 析
,
从 以上 各 项 对 比数 据 可 以看 出 , HF 2 9 B A19
棉箱一 一
F 23 A 0 B型 梳 棉 机一
F 3 1型 并 条 机 Al B F 19 H A 2 9型精 梳
此进 行 了 优 选 试 验 。试 验 结 果 : 搭 接 刻 度 为 当
一
B A6 HF 3 8型条并 卷机一
0 7 时 , 干 C . 1 ; 搭 接 刻 度 为 一 . .5 条 V33 % 当 05
下, 以供借鉴 。
() 2 牵伸 罗 拉 隔距 由 4 m ~ 0 ml改 进 到 0I B 6 i l
3 6mm一 0mm, 宽 了适纺 范 围。 6 拓
1 设 备 主 要规 格及 特 点
B F 3 8型条 并 卷 机 的主 要 规 格 及 特 点 如 H A6
下。
区牵伸 倍数及 牵 仲『 罗拉 隔距 进 行 了优 选 试验 , 结
果 见 表 1 。
表 1 牵 伸 工 艺 试 验 结 果
2 原 料 及 纺 纱 品种
配 棉为 1 0 细 绒 棉 , 0% 品级 2 1 . 9级 , 体 长 主 度 2 .9 m 品质 长度 3 .7 m 细度 1 7 t 9 5 m, 15 m, . 4d— e, x 单纤 维 强 力 3 8 c 成 熟 度 17 , 克 隆 值 . N, .6 马 4 0 短绒 率 1 . 2 。 ., 08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精梳机使用的工艺技术生产优质精梳纱是纺纱精加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高浙江省精梳纱线在市场上竞争力的主要措施,近几年来浙江省不少棉纺厂围绕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精梳纱的产品档次,加快了技改步伐,先后从国外引进瑞士立达公司生产的E7/5型与E7/6型新型精梳机50多台,近二年随着国产的PX-2型与FA266型等高效能精梳机相继批量生产,目前已有不少厂家选购了这二种新型精梳设备来生产精梳纱线,由于国内外生产的新型高效能精梳机的投入运行,不仅促进了精梳产品质量档次的提高,也使浙江省棉纺行业精梳纱的生产比重快速上升。
据初步统计,按精梳装备来分析,可生产精梳纱的纱锭已占45%左右,按精梳纱生产比重来统计,2002年已占浙江省棉纱总产量的35%左右。
在扩大精梳纱生产中不少企业十分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得到用户的好评。
如平湖金瓶生产精梳纱供国内著名三枪针织品用纱,海盐广大生产的精梳纱供宁波维科集团高档大提花织物用纱,均得到用户肯定。
但从总体分析,浙江省生产的精梳纱质量尚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与安庆棉纺厂,无锡一棉、无锡二棉,新疆天山等先进企业生产精梳纱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是纱条均匀度欠佳、棉结、毛羽多,光泽感不足,个别品种尚有异纤夹人,影响后加工产品质量。
由于精梳纱实物质量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力的提高。
2000年11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浙江省召开精梳机工艺技术交流会,就高效能精梳机及其配套工艺技术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共识,也对我们正确认识与掌握高效能精梳机特性,优化工艺设计,提高精梳产品质量有一定指导意义。
根据几年来对国内外生产的新型精梳机的初步认识,就如何使用高效能精梳机的有关工艺技术问题,提高精梳产品质量作如下分析探索。
1高效能精梳机的性能特点目前浙扛省棉纺厂使用的瑞士立达E7/5型与E7/6型精梳机及国内生产的PX-2(CJ40型)与FA266型、FA26l型精梳机均是新型精梳机,也可称是高效能精梳机。
它与传统的A201系列精梳机相比具有三个优点,已被多家实际使用厂所证实。
一是运转速度提高。
速度是衡量精梳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为精梳机的速度越高,单机产量和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每万锭配精梳机台数、占地面积,耗电量和用工也相应减少。
以A201E型与PX-2型或FA266型作对比:A20lE型实开速度165钳次/min,落棉率16%,小卷定量按46g/m计算,其台时产量为11.7kg/h。
PX-2实开280钳次/min,小卷定量按目前多数企业选用的64g /m计算,其台时产量35.4kg/h。
是A201E型的2.95倍。
PX2每套6台,每天按20小时计可生产精梳棉条4248kg,可供纺32Nel万锭生产精梳纱。
如用A201E型则需18台精梳机,其厂房面积是PX-2型的1.8倍,其消耗总功率是PX-2的2倍,其他用工、材料配件消耗也相应成倍增加。
二是质量优。
精梳工序的作用在棉纺学中说得很清楚,去短绒为主以及清除结杂,使纤维伸直平行。
Uster97公报对精梳条的质量从纤维分析的角度提到了六个方面:①每克所含的棉结数:②l/2"长度以下的短绒含量;③1/2"长度以下的短绒重量%;④每克所含的杂质数;⑤每克所含尘杂数;⑥每克所含其他可见外来物。
以上六项指标对精梳条的质量控制最主要的是短绒含量和结杂含量。
如果精梳条中短绒含量与结杂多则会直接影响成纱质量,如精梳条中16mm以下短绒含量高于1O%,成纱质量缺乏光泽只能视作半精梳。
新型精梳机与传统的A201系列精梳机在清除短绒与结杂能力上是有区别的。
从不少厂生产实践证实:采用新型精梳机后精梳条中含短绒率可控制在8%以下,精梳落棉中含短绒率在70%以上,精梳后杂质清除率在50%以上,棉结清除率在10%—20%之间,而用A20l精梳机因工艺装备上的缺陷,精梳条中含绒率在10%左右;精梳落棉中含短绒率只能达到50%~60%,即有40%~50%有效纤维作为落棉排除,既浪费了原料也影响了精梳纱的风格。
因此从提高精梳纱的质量与风格来分析,用新型高效能精梳机来取代A20l精梳设备,是良策。
三是自动化程度高。
自动化水平也是衡量精梳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自动化水平不仅可以减轻档车工的劳动强度,还可提高精梳产品质量。
新型精梳机自动化水平主要体现是:采用多种高灵敏度的自停装置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可显示机器的产量和质量指标,具有人机对话功能,采用PLC程序控制系统和变频调速技术。
此外,E7/6型精梳机配有小卷自动运输系统,PX—2型精梳机上有顶梳自动清洁系统,对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与保持精梳条质量稳定有利。
而A201系列精梳机是60年代产品,其控制系统多数是用机械控制手段,其自动化程度与新型精梳机差距甚远。
基于以上分析新型的高效能精梳机是集机、电,气、仪等高新技术综合应用的纺织新型装备,已在提高精梳产品质量与档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采用高效能精梳机来取代A201系列精梳机是棉纺厂装备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势在必行。
2高效能精梳机的工艺性能与质量指标全国高效能精梳机工艺技术交流研讨会纪要中首次提出了采用高效能精梳机应达到的工艺质量指标。
这应作为我们检验是否用好新型精梳机的重要标志。
纪要中指出:在正常配棉条件下的工艺指标应该达到:(1)精梳条乌斯特条干cv值在3.8%以下。
(2)精梳落棉含短绒率在70%以上;(3)精梳条含短绒率在8%以下;(4)精梳后棉结清除率不低于17%,杂质清除率在50%以上(对比生条);(5)精梳条机台内重量不匀率在0.6%以下,机台间重量不匀率在0.9%以下。
要达到以上五项工艺指标,从精梳工序本身就要不断研究新技术,优化各项工艺参数,以充分发挥设备优势。
另一方面必须十分重视原料配选和精梳前纺纱工艺的优化。
前述精梳机的主要作用是排除短绒去除结杂,但排除短绒的能力仅50%左右,因此原料的短绒含量及清梳联开清过程中的短绒增长率对精梳条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举例,原棉中含短绒率13%,经清梳工序后短绒率增长6%,使梳棉条短绒率大幅度提高,经精梳后去除50%短绒,则精梳条中短绒率仍在9%~10%,其必然影响成纱质量和纱的光洁度。
此外,精梳机排除杂质能力较强,但清除棉结能力较低,如梳棉生条中含棉结数较多,短绒含量偏高,则通过预并条和条并卷机时游离的短纤维在通道中受到磨擦易产生新棉结,使精梳条中棉结有增无减居高不下。
试验证明,在一定落棉率条件下生条中的棉结、短绒与精梳条中棉结、短绒含量是强相关,而精梳条中棉结短绒含量与成纱条干CV值,细节、粗节、棉结呈密切相关。
以上说明提高精梳纱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配棉抓起,并不断注意在开清棉—梳棉—并条各工序的短绒与结杂的变化,使通过精梳工序能实现优良的工艺指标。
3高效能精梳机必须要有良好的准备工艺相匹配精梳的准备工序是为精梳机制造优良小卷。
精梳小卷的质量与精梳质量相当密切。
精梳机要求喂入小卷应该是纤维有较好的伸直度,棉层横向均匀,退卷时不发生粘连。
目前国内采用精梳准备工艺有(1)预并条—条卷工艺;(2)条卷—并卷工艺;(3)预并条—条并卷工艺三种。
A201系列精梳机均采用第一种准备工艺。
高效能精梳机采用(2)与(3)准备工艺,尤以采用预并条—条并卷准备工艺较多。
从生产实践中证实采用(1)类工艺的小卷横向均匀度较差,有严重条痕,对精梳条质量(短绒率偏高)与节约用棉均有一定影响,在国外已淘汰。
国内因A201系列精梳机尚在大量使用,故采用这一准备工艺企业仍较多。
据测试分析:采用预并—条卷工艺精梳落棉中16mm以下短绒含量不超过65%,以万锭日产4.2吨精梳条,落棉率16%计算,则日产0.8吨落棉中有可用纤维o.28吨,万锭每年可用纤维损耗61.6吨。
如用(2)或(3)准备工艺则落棉中短绒含量可提高到75%,则万锭可减少可纺纤维损失17.6吨,相当于节棉1.5%。
因此从减少可纺纤维损耗,节约原棉分析今后应逐步淘汰落后的预并—条卷的准备工艺。
对(2)与(3)的准备工艺目前在高效能精梳机均有采用。
由于(2)条卷—并卷工艺采用二次成卷,小卷的横向条痕得到消除,且牵伸倍数适中,立达公司在80年代推荐该工艺对纺29mm以上的细绒棉与长绒棉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纺特细号精梳纱时质量好。
而(3)预并—条并卷工艺是介于(1)与(2)工艺推出的新工艺,他前面配的是较高倍数牵伸的并条机,后面是低倍牵伸的条并卷联合机,用2~3组棉条喂入成卷兼有条卷与并卷机的功能。
这种工艺并合次数多,成卷质量好(原棉混和均匀,每米克重差异小,横向均匀度好)是其优点。
值得指出的是瑞士立达公司从90年代开始也推荐采用预并条—条并卷工艺,并将UnilapE5/3条卷机作为精梳准备工艺主要设备推荐。
1992年笔者在瑞士立达公司考察学习时该公司也只介绍UnilapE5/3型条并卷机及E7/5与E7/6型精梳机。
立达公司这一转变为我们优选精梳准备工艺提供了依据。
国内上海第一纺机厂90年代引进意大利马佐利MARZOLIPX2精梳技术时就采用SR80条并卷联合机作准备设备,而经纬纺机与合力公司90年初生产的精梳机仍采用条卷—并卷机工艺,但99年起也已推出条并卷机新工艺,为什么预并—条并卷准备工艺优于条卷—并卷工艺,根据立达公司专家的介绍和笔者的理解主要有:(1)对消除精梳条中弯钩纤维有利。
梳棉生条尚未经过牵伸,纤维呈弯钩状较多,一般后弯钩纤维经过纤维牵伸可以大部分伸直,而前弯钩纤维不易松解。
梳棉生条通过头道并条无弯钩纤维可从20%提高到47%左右。
从两种准备工艺弯钩变化情况看:经过条卷—并卷工艺无弯钩纤维可达47%—50%,而经过预并—条并卷工艺,经预并条后,无弯钩纤维即可达到47%—50%,再经条并卷机牵伸机构的作用,无弯钩纤维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因此从消除弯钩纤维分析,预并—条并卷工艺较好。
(2)对改善小卷均匀度有利。
采用预并—条并卷工艺,因其条子并合数多,二层并合为144根~256根(12~16)2,而条卷—并卷工艺最大并合数为120根~144根[(20~24)×6],在生条与小卷定量相同情况下,并合数多纤维混合充分,对提高小卷均匀度与降低小卷每米重量差异均是有利的。
据立达公司试验资料:采用条卷—并条工艺小卷每米重量不匀率在1%以上;而采用预并—条并卷工艺则可降到o.8%,若预并条采用中长片段匀整装置则每米重量不匀率可控制在0.45%左右,故从提高小卷质量分析这二种准备工艺也有差别。
(3)对节约用棉有利。
从落棉率控制看,条卷—并卷工艺总牵伸一般在9~10倍左右,尤其是在并卷过程中有5~6倍牵伸,粘卷问题无法避免,造成小卷棉层表面纤维紊乱,在精梳过程中会增加短绒的形成使精梳落棉量增加,而预并—条并卷工艺因其纤维伸直度较好,无弯钩纤维比例较高,在精梳梳理过程中有利于对棉层的控制,可用纤维损耗少,有利于节约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