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遥感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测绘学院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测绘学院是我国测绘教育事业的著名学府,源于1956年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她以当时的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等几所高校测绘专业的师资和设备为基础组建,隶属国家教育部,并于1958年划归国家测绘局管理,易名为武汉测绘学院;1978年,武汉测绘学院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5年10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93年12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大地测量系与工程测量系合并组建了地学测量工程学院,2000年8月,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当时的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武汉大学。在新的武汉大学建制下,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学院下设测量工程系、卫星应用工程系、地球物理系,是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现有测绘工程和地球物理两个本科专业,具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硕士及博士授权点、固体地球物理学(省重点学科)硕士及博士授权点。

学院拥有三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工程测量与测量机器人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以及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国际全球导航卫星服务系统(IGS)永久性卫星跟踪站、GPS 差分基准站等,学院教学、科研设备齐全,有充足的高端GPS接收机、各种类型的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数字水准仪、影像处理软硬件、地球物理实验仪器等。

学院内设五个研究所:航天航空测绘研究所、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测量工程研究所、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研究所、卫星应用工程研究所,设有为本科教学服务的测绘实验中心、地球物理实验室和多个为科研服务的专业实验室。学院还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重要依托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综合办学实力位居测绘工程专业全国榜首,编著出版的一系列教材被全国相关高校广泛使用。现有教职员工11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兼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武汉大学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24人,教授32人,副教授14人,讲师16人,有30%的教师有国外学习或研究经历,并且有的还是国际学术组织的负责人。教师中有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第一、第二层次人选;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荣誉称号的专家教授。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270人、硕士生177人、博士生133人,学院的毕业生在国内、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次性就业率连续5年在95%以上,社会需求人数与毕业生人数之比高达8:1。

学院在物理大地测量学、卫星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精密工程测量、航空航天测绘、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工程形变与灾害预报、极地测绘遥感信息学和图象工程学等9个学科发

展方向上有突出优势,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测绘工程与地球物理学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

测绘学院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80901

专业名称:测绘工程Geodesy and Geomatics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课程体系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学院办学以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为特点。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到政府机关和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空间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领域的管理和工程技术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测绘工程专业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问题,要求毕业生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卫星定位与导航、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数字化信息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测绘学概论、GP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其他主干课程:

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基础、工程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卫星导航定位算法与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与实践、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空间数据库原理、土地资源管理学、不动产测量与管理、空间信息可视化。

七、双语课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The Method of Least Square Adjustment for Surveyors)、GPS 原理及其应用(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GPS)、大地测量学基础(Foundation of

Geodesy)、工程测量学(Engineering Geodesy)、地球物理学原理(Geophysics Principles)、地球内部物理(The Physics of the Earth's Interior)

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大地测量计算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卫星导航定位算法与程序设计实习、遥感实习、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地壳形变课程设计、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现代地图制图技术课程设计、土地资源管理课程实习、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本专业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外语考试成绩符合武汉大本科毕业要求,完成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测绘工程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测绘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70801

专业名称: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

二、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四年的学习,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方法及技能,具备研究并解决地球物理学问题的能力,可从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程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地球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的学科。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地球重力学、地震学、地磁学、地震勘探技术与方法、大地构造及地壳运动、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的理论以及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空间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技能。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学分: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地球物理学原理、地球重力学、地震学、地磁学、地震勘探。

其他主干课程:普通地质学、张量分析与弹性力学、地电学、地热学、地壳形变。

七、双语课程

地震学(Seismology)、地球物理学原理(The Geophysics Principles)、地球内部物理(The Physics of the Earth's Interior)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大学物理实验,地质野外实习,地球物理综合实习(主要包括密度测定、超声波测定、重力、地磁、地电等实习),地震台站考察、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实习,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与处理实习, 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本专业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外语考试成绩符合武汉大本科毕业要求,完成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地球物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表

地球物理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School of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成立于1956年,集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清华大学、华南工学院及青岛工学院的相关专业,经调整成立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下设航测与制图系。系内设有航空摄影测量与制图两个专业。1957年8月制图专业另行组建制图学系。原航测与制图系改为航空摄影测量系,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王之卓院士任系主任,直至“文化大革命”中学校解散。1973年学校重建。1984年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更名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以摄影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的研究领域。1985年,航空摄影测量系更名为航测与遥感系。1995年成立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1996年4月与计算机系合并组建信息工程学院。新武汉大学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2001年1月在原信息工程学院的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系,成立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现设有空间信息工程系、摄影测量与遥感系和实验中心。

空间信息工程系下设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摄影测量与遥感系下设摄影测量教研室、遥感教研室。

实验中心下设摄影测量实验室、遥感实验室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学院设置的本科专业有: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包括:遥感信息工程、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工程。

设置的其他本、专科专业:信息工程(成人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成人教育)。

学院现拥有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是国家教育部审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以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点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1人、珞珈特聘教授1人、兼职教授14人。目前学院在编教职员工80人,教师47人,其中教授17人(含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20人,讲师、助教10人。

学院已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具体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3个硕士点,摄影测量与遥感1个博士点以及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80902W

专业名称: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Remote Sens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培养掌握遥感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遥感、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方面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影像信息获取及处理、目标识别及三维重建、地理信息管理及应用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使学生具有应用所学专业解决空间信息分析、表达与应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年。

学分:150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测绘学概论、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PS原理及其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测量学

其他主干课程:

遥感物理基础,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应用模型,摄影测量基础,数字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与应用,GIS工程技术

七、双语课程

遥感概论(Remote Sensing)

当代摄影测量(Modern Photogrammetry)

GIS设计与管理(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GIS)

空间信息技术集成(Integration of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测量学课程综合实习、摄影测量基础课程设计、遥感原理与应

用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综合实习、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综合实习、数据库设计、微波遥感课程综合实习、遥感应用模型实习、遥感图像解译课程综合实习、数字摄影测量课程设计、近景摄影测量课程综合实习、网络GIS程序设计实习、遥感应用综合实习、4D产品生产综合实习、GIS工程设计开发综合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必要说明

按照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条件要求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