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李白_李白春思全文_春思赏析

合集下载

李白《春思》翻译及赏析

李白《春思》翻译及赏析

李白《春思》翻译及赏析李白《春思》翻译及赏析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

【译文】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

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注释】⑴燕草:指燕地的草。

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⑵秦桑:秦地的桑树。

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

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⑶君:指征夫。

怀归:想家。

⑷妾:古代妇女自称。

此处为思妇自指。

⑸罗:丝织的帘帐。

【赏】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

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

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

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

“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

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

试想:仲春时节,桑叶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

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

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

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荐】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荐】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荐】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译文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着微寒。

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

时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

对着落花醉酒酣饮,这伤心病痛像去年一般情境。

晚风吹送谯楼画角将我惊醒,入夜后重门紧闭庭院更加宁静。

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时,哪里还能再忍受溶溶月光,隔墙送来少女荡秋千的倩影。

注释乍暖:天气骤然暖和起来。

庭轩:庭院和走廊。

清明:节气名,约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

中酒:喝醉了酒。

去年病:指去年喝醉了酒,即中酒。

楼头画角:指谯楼(城门上的望楼)上的画角。

画角,绘有彩画的军中号角,多以竹木或皮革制成。

重门:一道道门户。

赏析:【评解】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

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联系到人的思想活动。

不说酒意被角声所惊而渐醒,却说是被风吹醒。

入夜月明人静,只见隔墙送来秋千之影。

隐约点出醉酒的原因。

含蓄宛转,丽辞腻声,表现出张词的风格。

【集评】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乃加倍写法。

结句之意,一见深夜寂寥之景,一见别院欣戚之殊。

梦窗因秋千而忆凝香纤手,此则因隔院秋千而触绪有怀,别有人在,乃侧面写法。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

黄蓼园《蓼园词选》: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

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

末句那堪送影,真见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

赏析此为春日怀人之作。

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

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

“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

“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

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

李白唐诗《春思》鉴赏

李白唐诗《春思》鉴赏

李白唐诗《春思》鉴赏《春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所创作的新题乐府诗。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

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韵译】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闯入罗,搅乱我的情思?【赏】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在我国古典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

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

起兴一般应就眼前景物,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

“燕草如碧丝”,是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

把想象中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悖情理,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

试想:仲春时节,桑叶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往昔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愿望。

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

诗人深刻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实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

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表现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

《春思》李白

《春思》李白

《春思》李白《春思》李白《春思》年代:唐作者: 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

作品赏【简】: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

作品将少妇的心态刻画的逼真细腻。

【注解】: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丝织的帘帐。

【韵译】: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闯入罗,搅乱我的情思?【评】: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

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

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

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

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

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

“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

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

试想:仲春时节,桑叶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

李白《春思》原文翻译和赏析

李白《春思》原文翻译和赏析

李白《春思》原文翻译和赏析《春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新题乐府诗。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春思》原文翻译和赏析,欢迎大家收藏和阅读。

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韵译】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赏析】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

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

起兴一般应就眼前景物,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

“燕草如碧丝”,是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

把想象中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悖情理,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

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往昔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愿望。

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

诗人深刻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实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

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表现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思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枊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古诗简介《春思》是南宋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用拟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

诗格调清新,不用典实,通篇拟人,富于动感,体物入微,又很有韵致。

翻译/译文春风啊,因了你过分的随和,致使你那么地忙碌;你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

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

你刚吹来一阵小雨滋润了万物;又匆匆放晴,让温暖的阳光照耀到各处。

注释⑴多可:多么能够的意思。

⑵忙生:忙的样子。

生,语助词,无意。

⑶与:替,帮助。

⑷须:要。

赏析/鉴赏方岳这首《春思》,用似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

首句开门见山,直写“春风”、“太忙生”。

以三句,围绕春风,各写二物。

二句写“花”、“枊”,三句写“燕”、“蜂”,四句写“雨”、“晴”。

作者选择的都是精彩的镜头,且写的都是动态,又用精炼的字来唤起读者的联想。

从中看出了作者的情意。

可谓是“境界全出”王国维在谈到境界时说:“诗人中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可见,所谓“重视外物”者,即能站在高处观察生活,取舍生活。

所谓”重视处物“者,则要求进入生活,感受和融化生活,以自己的感情与花鸟共忧乐、同呼吸。

这样,方能赋于自然景物以“我”感情。

宋人的绝句,很喜欢用拟人化手法。

诗人们想象自然及自然间的万物都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因而情不自禁地把自然当作人来看待,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

这样写,把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带上了人情味,觉得亲切,受到感动。

方岳这首《春思》诗,采用的就是这种艺术手法。

诗咏春思,不是说自己对春天引发的种种思维感情,如伤春、惜春等;而是描述春天本身具有的情感。

在具体吟咏时,又选择了春的代表———春风来表现,吟咏的主题,则定点在一个“忙”字上。

李白《春思》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春思》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春思》 (带拼音、注释、译文)《春chūn思sī》作zuò者zhě:李lǐ白bái燕yàn草cǎo如rú碧bì丝sī, 秦qín桑sāng低dī绿lǜ枝zhī。

当dāng君jūn怀huái归guī日rì, 是shì妾qiè断duàn肠cháng时shí。

春chūn风fēng不bù相xiāng识shí, 何hé事shì入rù罗luó帏wéi。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燕草:指燕地的草。

秦桑:秦地的桑树。

君:指征夫。

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

罗帏:丝织的帘帐。

译文:当燕地的小草嫩如碧绿的青丝时,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绿枝了。

当您怀念家乡的那天,已经是我思念你肝肠寸断的时候了。

春风啊,我和你互不相识,你为什么要进入我的罗帐里呢?。

李白《春思》翻译及赏析

李白《春思》翻译及赏析

李白《春思》翻译及赏析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

【译文】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

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注释】⑴燕草:指燕地的草。

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⑵秦桑:秦地的桑树。

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

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⑶君:指征夫。

怀归:想家。

⑷妾:古代妇女自称。

此处为思妇自指。

⑸罗:丝织的帘帐。

【赏】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典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

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

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

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

“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

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

试想:仲春时节,桑叶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

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

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

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斤甘肃秦安),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5岁时随父迁居锦州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25岁出蜀,漫游各地。

唐玄宗天宝初年诏至长安供奉翰林,不久被谗放归。

安史之乱中,佐永王李璘军幕,因璘败受牵累,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在安徽当涂病逝。

【解析】
开头两句诗,可以视作起“兴”。

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这里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

三四两句直承上面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

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画面组合衔接在一起。

这是电影学上的“蒙太奇”手法。

【注解】
燕:燕地,在今河北省北部,是唐代东北边防要地。

秦:秦地,在今陕西省境,此指内地思妇居所。

春风句:《吴声歌曲子夜四时歌》:“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此处反用其意。

帏:帷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