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原理

合集下载

合同法原理:合同的分类

合同法原理:合同的分类
举例:运输合同
无偿合同
一方当事人通过履行合同规定 的义务而给对方某种利益,对 方要得到该利益时并不支付任何 报酬的合同
举例:赠与合同
合同法概述
合同的分类
4.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需要交付标的物
诺成合同
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即能产生法律效果的合同
实践合同
除双方当事人意思 表示一致以外,还 须交付标的物才能 成立的合同。
举例:保管合同
合同法概述
合同的分类
4.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需要交付标的练物一练
建设工程合同属于(BC ) A.单务合同 B.双务合同 C.有偿合同 D.无偿合同
2.根据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分担方式
单务合同
合同当事人中一方只 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另一方当事人只承担义务 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
举例:赠与合同
双务合同
合同双方当事人相互享有 权利并相互承担义务的合同。
举例:买卖合同
合同法概述
合同的分类
3.根据合同当事人是否可以从合同中获取某种利益
有偿合同
一方当事人通过履行合同规定 的义务而给对方某种利益,对 方要得到该利益必须支付相应 报酬的合同
合同法概述
合同的分类
1.根据法律上是否有统一名称与规则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名有名合同
有名合同
无名合同
有名合同: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 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 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 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 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 同。
合同法概述
合同的分类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完整版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完整版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限于掌握外语、计算机等技能,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法学知识也是应具有的素质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将法学选修课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身边的法律事件,学习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
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法所规范的合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法律手段。老百姓的日常生计、法人的生产经营、一国的科技进步、社会财富的增加、国际经济交往,都离不开合同法。合同法在规范市场主体及其经济行为,维系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合同纠纷也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如何解决纠纷,如何打合同纠纷官司,也成为人们面临的难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在丙钢材厂诉商厦违约一案中,商厦的第一次发函行为属于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没有拘束力。而丙钢材厂对商厦的发函行为不是承诺而是要约,由于没有得到商厦的承诺,合同并没有成立。因此,商厦不存在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丙钢材厂将500吨钢材送到商厦并不是履行合同,商厦也没有义务接收。至于丙钢材厂因送货而受到的损失,只能由自己承担。
面对博大精深、义理精微的法学知识,如何让没有太多法学基础的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合同法以及诉讼法学知识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呢?我们认为,法律为民众生活的规范,亦应为民众能够掌握运用的工具。因此,学习简单、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寓教于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基于以上认识,法学院的几位教师以及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兼职律师,讨论并设计了“以案说法”的教学方式,通过简明、生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案例教学方法,将合同法的原理以及合同案例的司法实务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案例引导下,逐步了解合同法的基本原理以及诉讼程序中的必要的法律知识,通过32个学时时间,使学生学到一些有用的法律知识。为此,我们的教学大纲在编写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艾森伯格合同法基础原理

艾森伯格合同法基础原理

艾森伯格合同法基础原理The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of contract law were first developed by Sir William Anson in his influential work, "The Principles of the English Law of Contract." These principles provide th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legal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contracts. 艾森伯格合同法的基础原理最早由威廉·安森爵士在他的著作《英国合同法原则》中提出。

这些原理为理解治理合同形成和执行的法律规则和法规提供了框架。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ontract law is that contracts are based on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parties. This means that for a contract to be legally binding, there must be an offer, acceptance, and consideration. 合同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合同基于各方之间的协议。

这意味着要使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有要约、接受和对价。

Another key principle of contract law is the intention to create legal relations. This principle requires that the parties to a contract must have a genuine intention to be legally bound by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合同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意图产生法律关系。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完整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完整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完整一、引言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分支,是调整经济交往中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

本文将从合同法的原理和实务两个方面全面探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

二、合同法的原理1. 自愿原则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是指合同的订立要基于当事人的自愿,不能强制、虚假或者违法。

自愿原则保障了合同订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平等原则合同法的平等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平等地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

平等原则是合同法健全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有利于推动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 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应保持诚实和信用。

诚实信用原则的核心是守信,守信是合同法信用制度的基石,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法律的尊严。

4. 依法原则合同法的依法原则是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应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

合同法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合同当事人应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依法办事。

三、合同法的实务1. 合同的订立合同的订立是指当事人达成共识,依法设立合同关系。

合同的订立应满足合同法的要求,包括合同的形式、内容、订立方式等。

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口头、电子等形式进行合同的订立,但一些特殊类型的合同需要满足特定的形式要求。

2. 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履行义务包括付款、交付物品、提供服务等。

在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应遵守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对违约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当合同的履行条件变更或者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时,可以通过协商变更合同条款或者解除合同。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应满足法律的要求,并通过书面形式进行。

在变更和解除过程中,当事人应注重合同精神,保持诚实和信用。

4. 合同纠纷的解决当合同发生争议或者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合同纠纷解决应遵循法律程序,并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以实现公平公正的结果。

合同法基本原理(PPT 63页)

合同法基本原理(PPT 63页)
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
律平等,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2.1 合同法概述
2.1.3 合同法律关系
(2)合同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 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或者资格。我国 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章前案例
小明本科毕业了,到北京来考研,然后在中关村旁边自己租 房子,准备将近一年的时间,自己花钱来进行教育投资。于是在 学校附近找到了一家房主,跟房主也谈好了,租了他一间平房, 租期双方约定了,暂定一年时间,租金也约定好了,300元/月, 这样小明就住进去了。
住了不到两个月,中关村附近,房屋租金猛涨,房主觉得一 个月三百块钱把这个房子租出去很可惜,他要求把租金加到380块 钱一个月。小明说咱们当时说好了, 300元/月,一年期呀,现在 我们期限之内,所以他不同意涨。这时房主又就说,你不同意涨 的话,因为旁边很多人找我来,他们愿意出400,甚至出450,500 的,所以如果你要不愿意涨的话,那我这个房子就不租给你了。 小明说那不行,咱们当时说好了,说的是一年啊,你不能反悔。
灯具公司遂于当日通知装潢公司无货并要求退还其预付的定 金18万元。装潢公司拒绝接受退还的18万元汇票,坚持要货。同 年11月29日,装潢公司以灯具公司违约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灯具公司双倍返还定金并赔偿装潢公司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 失。
2.1 合同法概述
2.1.3 合同法律关系
(1)合同法律关系的概念
2.1 合同法概述
2.1.2 合同法简介
(6)合同法基本原则 公平原则: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及内涵[工作范文]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及内涵[工作范文]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及内涵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对《合同法》的调整对象即合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以及立法者(统治阶级)在此领域所行政策进行集中反映,因而有贯彻合同法始终的效力的根本原理与准则。

那么,哪些法律原理与准则才是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一、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内涵法律原则指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在内的整个法制活动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法律准则。

它是储存于法律规定中的价值准则,不是法律规定本身,不直接涵摄案件事实,须被法律规定或法条承载。

但这种承载并非明白无误地直接宣示。

直接宣示只是部份法律原则的确定方式,但多数法律原则必须从法律规定中借助整体类推或回归立法理由的办法推求出来。

那些贯穿于某一类法中的最高层次的共同性价值准则,可称为该类法律的基本原则。

具体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合同法制度和规范中的价值准则,是合同法的主旨和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合同法的出发点。

二、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合同法基本原则既然是合同法的最高层次的价值准则,就应该能与整个合同法的内容和功能结合起来,既要适用于整个合同法规范,又能体现出合同法的基本价值;既不能将其他法律、特别是其上位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当作合同法的基本原则,那样便体现不出其特殊性,同时,也不能将适用于某一合同制度的具体法律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如此便丧失了其价值承载功能。

学者们有的认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应是宏观调上的自愿原则、平等互利、协商一致三项。

有人认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应为合同自由和自愿、平等互利、等价有偿、诚实信用、情势变更以及过错责任五项。

另有人将合同法中公平、平等及守法合而为一,并称为合同公正原则,从而认为我国合同法基本原则应为合同自由、合同公正和诚实信用三项。

笔者认为,这些关于原则的归纳各有其理,但其中有些并不合基本原则应有贯彻始终的效力的要求,情势变更与过错责任两项。

笔者认为,若能以合同自由、合同公平、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四项原则来概括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乎情理的。

合同法的基本原理

合同法的基本原理

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引言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整个合同法体系的核心和基石。

本文将介绍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合同的自由意思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和公平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具体应用。

1. 合同的自由意思原则合同的自由意思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约定合同内容和方式。

合同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订立、变更和终止合同,法律不干涉其自由意思的形成。

自由意思原则确保了市场经济中合同自由的发挥,促进了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合同当事人在自由意思原则的保护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利益最大化原则合理约定合同内容,实现互利双赢。

2. 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信守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时间和条件履行合同义务,不得违背约定的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维护了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合作关系,确保了合同的正常履行。

当事人在合同中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遵守合同约定,共同维护合同的合法权益。

3. 平等自愿原则平等自愿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基于平等地位,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合同协议。

合同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应当平等对待、平等协商,不存在强制、欺诈、胁迫等不平等行为。

平等自愿原则体现了合同法的公平性原则,确保了交易双方的利益平衡。

合同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原则的约束下进行交易,可以保证交易过程的公正和合理性。

4.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公平地协商和履行合同。

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在约定合同条款时要体现相对平衡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单方面的利益偏倚。

公平原则保护了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了合同中的不合理、不公平条款的存在。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也应当互相谅解、妥善处理纠纷,维护交易双方的公平权益。

5. 应用实例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合同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自由意思原则的应用: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可以自由协商合同条款,如价格、数量、质量等等。

合同法原理PPT课件

合同法原理PPT课件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12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三)民法的适用范围 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在空间上 的适用范围和对人的适用范围。 1.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 2.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在我国领陆、领水、领 空的效力。 3.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对哪些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10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一)民法调整的对象 民法调整的对象,是指民法规范效力所涉及的范围。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的规 定,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有以下两方面: 1.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2.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11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2.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 同指向的事物。在我国,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很广,一 般包括有形财物、经济行为和智力成果。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经 济权利和应承担的经济义务。它包括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两 方面的内容。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13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三、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1.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 与义务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和法律关系内 容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一个要素就不能构成法律关系在 法律关系中,由于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 法律关系,如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二、合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 (1)自然人。 (2)法人。 (3)其他组织。 2.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 (1)物。 (2)行为。 (3)智力成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3.合同法律关系的内容 (1)权利 (2)义务。
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权利主体、物权、债权、知识产权 、人身权是民法的基本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民法在经济 活动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在我国,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是我国以民事 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民法通则》是调整平等主体 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 法律。合同关系一也是一种财产(债)关系,因此,《民法通则》对规范 合同关系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三、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1)代理活动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表示自己的意思。 (4)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二)代理的种类 根据代理权发生依据的不同,代理可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
理三种。 (三)代理关系的终止 1.委托代理关系的终止 委托代理关系可因下列原因终止: (1)代理期限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代理关系依照委托合同或委托书自然
终止。 (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 (3)代理人死亡。代理关系具有严格的人身属性,代理人一旦死亡,代理
权和代理关系随之消灭,不能继承和转让。被代理人可以另行委托,产 生新的委托代理关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四)代理权的滥用和无权代理及其法律后果 1.代理权的滥用 (1)自己代理是指代理人借被代理人授予的代理权同自己进行的有害于
被代理人的经济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代理人应该履行的职责,是法律 禁止的行为。 (2)双方代理是指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项经济行为。 (3)恶意代理是指代理人出于恶意与他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经济行 为,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代理人和第三人承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是指民法在我国领陆、领水、领空的效力。
《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 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我国的民法在我国领陆、 领水、领空具有法律约束力,在我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均应遵照执行 。 3.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对哪些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这里所指的 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包括: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和 法人;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法人,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 外;中国领域外的中国公民,原则上应当适用居住国的民法,但根据国际 惯例,也可适用我国民法。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二)民法调整的对象 民法调整的对象,是指民法规范效力所涉及的范围。根据《民法通则》
的规定,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有以下两个方面: 1.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财产关系一也称为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
所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财产关系包括的范围很)’一,民法 只调整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而不调整纵向的、国家对社会 经济的计划管理、财政管理以及其他方面行政管理而发生的财产关系。 其特征为:一是主体平等,在这里没有上级与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命令 与服从的隶属关系,他们之间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二是当事人的意思 表示自愿,不得强迫;三是在通常情况下,这些经济关系都要求等价有偿 地进行。
第四章 合同法原理
1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2 第二节 合同法概述 3 第三节 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4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与担保 5 第五节 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 6 第六节 违约责任及合同争议的处理
返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一、民法与《民法通则》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法人之间、公民之间以及法人与公民之间的财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2.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是指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在代理权终止的情况下 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经济行为。无权代理有以下三种情况: (1)没有合法授权的行为。“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没有委托代理
关系 行为人没有取得代理权而进行的行为。 (2)代理行为超越了授权范围。这种“代理”是行为人享有代理权,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2.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特定人身不可分离而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通
常表现为生命、健康、姓名、名誉、人身自由等权利而产生的人身关系 ,以及知识产权中的人身关系。其特征为:一是具有人身属性,与人身不 可分离;二是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三是与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联系 密切。 (三)民法的适用范围 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和对人的适用范围。 1.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民法一般从其实 施之日起开始生效,至废止之日失效。民事法规开始实施的时间可由法 规本身加以规定,如《民法通则》规定:“本法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民事法规实施的时间,就是民事法规生效的时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合同的法律基础
(4)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5)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2.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关系的终止 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关系可因下列原因终止: (1)被代理人取得或恢复民事行为能力。 (2)被代理人死亡或代理人死亡。 (3)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4)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取消指定。 (5)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监护关系消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