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教学日历(2013-2014-2)

合集下载

23200410《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23200410《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光纤通信(36学时)2、英文名称:Fibre Communication二、课程简介光纤通信课程首先慨括地了解一下光纤通信系统的特点,光纤的组成和结构,学习光源、光源驱动电路、光电探测器、光接收机、光纤系统中应用的自聚焦透镜、光耦合器、光波分复用器和解复器、光衰减器和光开关、光纤放大器、单模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局部区域网光纤传输系统、采用PFM制式的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光通信用微波副载波复用系统、高维光处理器设计、光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技术。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工程四、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选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光纤通信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五、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一)概述 2学时内容:光纤通信的组成、现状及发展趋势要求:了解光纤通信的组成、现状及发展趋势(二)光纤通信系统组成部件 14学时内容:光纤、光源、光源驱动电路、光电探测器、光接收机、自聚焦透镜、光耦合器、光波分复用器和解复器、光衰减器、光开关、光纤放大器。

要求:了解、掌握光纤、光源、光源驱动电路、光电探测器、光接收机、自聚焦透镜、光耦合器、光波分复用器和解复器、光衰减器、光开关、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三)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12学时内容: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局部区域网光纤传输系统、采用PFM制式的长距离光纤电视传输系统、光通信用微波副载波复用系统。

要求:掌握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局部区域网光纤传输系统、PFM制式的长距离光纤电视传输系统、光通信用微波副载波复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四)光交换技术 4学时内容:光交换技术的特点、光交换原理、光交换系统设计。

要求:了解光交换技术的特点、光交换原理,掌握光交换系统的设计方法。

六、课时安排计划八、课程设计:无九、课程实习:无十、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教材:《光纤通信》复旦大学出版社。

光纤通信电子教案

光纤通信电子教案

光纤通信电子教案教师备课纸第 1 次课题1、光纤通信概述目的要求 1.了解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2.了解光纤通信的优点及应用3.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4.了解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教学重点 1.光纤通信系统的一般组成2.光端机、光纤链路的基本功能教学难点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学课时 2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内容和步骤《光纤通信》课程内容介绍、专业学习方法、参考资料介绍第1章概论第2章光纤和光缆第3章通信用光器件第4章光端机第5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第6章模拟光纤通信系统第7章光纤通信新技术第8章光纤通信网络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教师备课纸1.1.1 探索时期的光通信中国古代用“烽火台”报警欧洲旗语望远镜,目视光通信1880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用“光电话”1960年,美国人梅曼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1.2 现代光纤通信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和霍克哈姆的论文指出利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奠定了现代光通信基础。

1970 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成功损耗20 dB/km的石英光纤。

1976 年,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试验成功。

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1976年),是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的开发时期。

第二阶段(1976~1986年),提高传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的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1986~1996年),全面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的时期1.1.3 国内外光纤通信发展的现状1.2 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应用1.2.1 光纤通信的优点1.容许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很大;2.损耗很小,中继距离很长且误码率很小;3.重量轻、体积小; 教师备课纸4.抗电磁干扰性能好;5.泄漏小,保密性能好;6.节约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

1.2.2 光纤通信的应用光纤通信的各种应用可概括如下:①通信网 ②构成因特网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③有线电视网;工业电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④综合业务光纤接入网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光发射机:把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用耦合技术把光信号最大限度地注入光纤线路 (常简称为电/光或E/O 转换)。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日历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日历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日历一、教学大纲1.1 课程简介《光纤通信技术》是一门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其应用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光纤的传输特性、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关键技术,了解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目标(1)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包括损耗、色散、非线性效应等。

(3)熟悉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发射、传输、接收等部分。

(4)掌握光纤通信的关键技术,如波分复用、光放大器、光纤传感器等。

(5)了解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1.3 教学内容(1)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光纤的传输特性(3)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4)光纤通信的关键技术(5)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二、教案2.1 教案设计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材、PPT、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2 课时安排(1)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课时(2)光纤的传输特性:3课时(3)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2课时(4)光纤通信的关键技术:4课时(5)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2课时三、课程日历3.1 第1周: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1)第1课时:介绍光纤通信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2)第2课时:介绍光纤通信的优点及缺点3.2 第2周:光纤的传输特性(1)第1课时:光纤的组成及结构(2)第2课时:光纤的传输原理(3)第3课时:光纤的损耗与色散3.3 第3周: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1)第1课时:发射器与接收器(2)第2课时:光纤与光缆(3)第3课时:波分复用技术3.4 第4周:光纤通信的关键技术(1)第1课时:光放大器(2)第2课时:光纤传感器(3)第3课时:光开关与光调制器(4)第4课时:光传输网络3.5 第5周: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1)第1课时:光纤通信在通信领域的应用(2)第2课时:光纤通信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3)第3课时:光纤通信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4)第4课时: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六、教学资源6.1 教材《光纤通信技术》教材,作者:X,出版社:X。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iber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学时:51 学分:3开课学期:第7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通过讲授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特点,学习光纤通信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光源(光发射机)、光纤(光缆)和光检测器(光接收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光纤通信的未来与发展,为今后的工程应用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通过课堂认真听讲和实验课,以及课下自学,基本掌握光纤通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概况,熟悉光纤通信在电信、通信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光通信发展史及其优点(1学时)第二章光纤的传输特性(2学时)第三章影响光纤传输特性的一些物理因素(5学时)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中的光无源器件(9学时)第五章光纤通信技术中的光有源器件(3学时)第六章光纤通信技术中使用的光放大器(4学时)第七章光纤传输系统(4学时)第八章光纤网络介绍(6学时)第九章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17课时)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电光信息转换、光电信息转换,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光电新产品开发举例。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

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51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实践教学17学时。

(教学时数具体见附表1和实践教学具体安排见附表2)六、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以多媒体和模型教学为主,必要时开展演示性实验。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必要的先修课程《光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课程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激光技术》和《光纤通信原理实验》以及就业实习。

八、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考查具体有三种。

根据大多数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兴趣而定其中一种。

(完整版)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完整版)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Fiber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4050087110 学分3.5总学时56(含16 学时实践)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先修课程物理光学、光纤光学执笔:胡昌奎日期:2016.1审阅:吴薇日期:2016.1审定:何朗日期:2016.1一、课程简介与特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以光纤通信原理及应用技术为核心内容,主要讲授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系统有源及无源器件、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光放大器、光纤传输系统、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和光纤通信网络等内容。

本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掌握光纤通信技术所必需的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熟悉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光通信系统中常用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及应用以及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光纤通信系统分析能力,了解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一些前沿应用技术及其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拓展专业视野,为面对未来工作中的挑战提供更多的技能。

Course introductio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re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ctive and passive device,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optical receiver, optical amplifie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and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network.This course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Specialty in Photoelectr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t is a necessary part of teaching 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technology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learning for the course, it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be familiar with the structure,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common devices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grasp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have certain analytical skills for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know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hese can expand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 and provide more basic skills in 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 work for students.课程特色: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现场教学、前沿讲座、案例教学及计算机仿真等多种教学方式。

《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教师或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课程受欢迎情况;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

)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光纤通信课程名称(英文):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周学时:3 总学时:48 学分: 3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光学部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授课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三、课程简介(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成长具有的价值。

课程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

)本课程是为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课。

光纤通信系统作为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投入实际应用,是今后大容量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更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课程介绍光纤通信领域发展状况以及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光器件。

本课程是双语课程。

四、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要讲授的核心知识、要训练的关键技能及须形成的综合素养的目标。

)核心知识是光通信中的发射机、光纤、接收机三大组成部分的光电转换特性、光传输特性和基本光器件,以及光纤通信的发展状况。

训练学生对通信系统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对光传输现象的分析能力、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实验技能、光通信中的英文阅读及书面表达能力。

本课程提供给高年级学生一定的从事通信领域工作的专业背景,锻炼学生运用通信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光通信系统的问题。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需要清晰地呈现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授课形式和课后作业等,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课后可根据教学进程,规划、开展自主学习。

)第一章光纤通信系统概述(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SYSTEMS)1. 课时数:4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讲授内容:1-1 Historical Perspective(历史的回顾)1-2 The Basic Communications Systems(基本通信系统)1-3 Nature of Light(光的属性)1-4 Advantages of Fibers (光纤的优点)1-5 Applications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1-6 Summary and Discussion(总结和讨论)重点:光的属性、光纤的优点和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

14-15第二学期光电子学教学日历

14-15第二学期光电子学教学日历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日历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授课教师姓名 曹辉 职称 副教授 授课专业班级 2012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课 程 名 称 光电子学 根据何种教学大纲 全日制本科教学大纲 采用教材名称 Amnon Yariv, Optical electronics in modern communications/现代通信光电子学/ 5th ed.
主管教学系主任签名:主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说明:1、本教学日历由主讲教师负责填写,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送交教师所在系(室)主任审定、签字后备查。

2、此表一式二份,其中,任课教师留一份,教师所在系(室)留一份。

《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日历

《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日历
视听业务与音频信号特性
课本P36:1,2,4
课堂教学
章节安排:第二部分业务与终端技术
视频技术基础
第2周(5-6学时)
章节安排:第二部分业务与终端技术
音视频信息数字化与压缩编码技术
课本P36:5,6,7
课堂教学
章节安排:第二部分业务与终端技术
数据及多媒体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
第2周(7-8学时)
章节安排:第三部分交换与路由技术
实验2:微波中继设备实验
第13周(51-52学时)
实验3:计算机网络实验
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
实验4:移动通信实验
第14周(53-54学时)
学生实验部分——S1240程控交换机设备实践
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
第14周(55-56学时)
学生实验部分——计算机网络实践
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
章节安排:第四部分接入与传送技术(光通信)
接入网概述
课本P397:2
课堂教学
章节安排:第四部分接入与传送技术(光通信)
铜线接入技术
第10周(37-38学时)
章节安排:第四部分接入与传送技术(光通信)
光纤接入技术
课本P397:7,10
课堂教学
章节安排:第四部分接入与传送技术(光通信)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及其他接入技术
课堂教学
章节安排:第三部分交换与路由技术
IP网的体系结构和协议地址
第6周(21-22学时)
章节安排:第三部分交换与路由技术
路由器工作原理及硬件结构
/
课堂教学
章节安排:第三部分交换与路由技术
软交换网络技术
第6周(23-24学时)
章节安排:第四部分接入与传送技术(光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