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word精品

合集下载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流程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流程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流程
1.麻醉: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被放置在手术台上,进行消毒和覆盖手术布。

2. 切口:医生在患者的大腿和髋关节处进行切口,暴露出骨折部位。

3. 复位:医生使用特殊的工具将骨折部位复位,以保持髋臼的正常形状和功能。

4. 钢板固定:医生使用特殊型号的钢板和螺钉将骨折部位固定在一起,以稳定骨折并促进愈合。

5. 关节闭合:医生将手术区域进行闭合缝合,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风险。

6. 结束:手术结束后,患者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观察和恢复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患者术后需要注意恢复和康复训练。

- 1 -。

骨盆髋臼入路选择

骨盆髋臼入路选择

历史回顾
1968-1989年法国Stoppa 使用该入路修补复杂的腹 股沟 疝、切口疝。
Rives J,Stoppa R.Dacron patches and their place in Surgery of groin hernia: 65 cases collected from a completeseries of 274 Hernia operations [in French]. Ann Chir. 1968;22:159–171. Stoppa RE.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groin and incisional hernias.World J Surg. 1989Sep-Oct;13(5):545-54.
适应症
后壁骨折
- 合并股骨头后脱 位
- 后柱骨折 - 横行骨折
- 横行+后壁骨 折
- T形骨折
体位与切口
• 俯卧或侧卧位
• 骨科床
• 类似髋关节后入路 • 切口: - 平行于股骨干 - 过大转子尖 - 弧形转向髂后上嵴
手术步骤Ⅰ
• 切开髂胫束
• 钝性分离臀大肌纤维
-上1/3:臀上动脉 -下2/3:臀下动脉
• 髂窝入路:暴露范围
www.themegall ery.c
Stoppa Approach

四边体的复位

H. Claude Sagi
J Orthop Trauma Volume 24, Number 5, May 2010
Stoppa Approach
• 2006年荷兰Kees-Jan使用下腹正中切口Stoppa治疗骨 盆 髋臼骨折。
,Pieter Joosse, MD, Internal Fracture Fixation Using the Stoppa cetabular Fractures: Technical Aspectsand Operative Results. The Journal of TRAUMA.2006:662-667

手术讲解模板: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并发症: 6、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手术资料: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术后并发症 发生,注意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有无移位, 是否干燥,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并协 助处理,作好记录。
手术资料: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护理: 2、伤口疼痛护理,注意疼痛发生的时间、 性质与活动的关系等,按医嘱使用止痛剂, 提供安静环境,分散病人注意力并记录。
手术资料: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概述: 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5.1.1.1-1, 3.5.1.1.1-4)。
手术资料: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
髋臼不平滑的骨折将导致创伤性髋关节炎, 故必须重建臼顶和后柱(脚),使获得负 重部分的解剖复位和稳定的固定,并防止 再脱位,改善或恢复功能。因之,常适于 手术整复及内固定。
手术资料: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概述:
为了全面了解骨折情况,X线投照必须包 括以下四个位置(图3.5.1.1.1-0-3): ①骨盆前后位双侧对比;②患髋前后位; ③骨盆向健侧旋转45°,闭孔或内斜位了 解腹侧或前侧脚;④骨盆向患侧旋转45° 髂骨翼或外斜位了解背侧或后侧脚。 根据检查并结合治疗方法的选择,可将骨 折分类。髋臼骨
手术资料: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2.整复内固定
手术资料: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从生物力学观点,髋臼骨折最重要的是重 建臼顶和髋臼后柱,故治疗必先由这二部 分开始。
手术资料:髋臼骨折切开复位பைடு நூலகம்固定术

髋臼的必备入路-腹直肌旁入路

髋臼的必备入路-腹直肌旁入路

导读腹直肌旁入路---目前最流行的髋臼入路由于其显露范围由于改良stoppa入路,损伤更小,更直接,为光大髋臼术者的必备入路之一。

本文进行腹直肌旁入路Pararectus approach的详解1、体表定位三个重要的点:脐,耻骨联合,髂前上棘。

两个连接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耻骨联合上方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内1/3点长度10cm左右该切口正好位于腹直肌的外侧缘该入路与改良stoppa的区别2、皮下层次1)皮下软组织,筋膜;2)前腹壁的深层(绿色)3)腹直肌鞘(蓝线);4)腹横筋膜(橙色);5)腹部血管(EP,腹腔外黑线,IP,腹腔内空间)。

深层相关解剖按红色箭头入路(1)腹直肌;2)腹外斜肌和腹横肌的内侧和外侧;3)髂腰肌;4)腰大肌脐水平(1)耻骨肌和2)闭孔内肌髋水平3、内部显露1)腹股沟神经;2)股外侧皮神经;3)股神经和生殖神经分支;4)髂外动脉/静脉;5)髂前上棘(ASIS);6)髂腰肌;7)髋臼顶;8)腹壁下血管;9)死亡之冠;10)闭孔神经血管11)闭孔内肌肌肉;12)输精管;13)闭孔神经1)生殖股神经分支和股外侧皮神经;2)髂外动脉和静脉;3)腹壁下血管;4)闭孔神经和血管五个手术窗口窗口1:髂嵴和髂腰肌之间,将肌肉向内侧牵拉。

暴露髂骨。

窗口2:髂腰肌和髂外血管之间。

将髂外血管向内侧牵拉,髂腰肌向外侧牵拉,暴露骶髂关节,耻骨支窗口3:髂外血管和输精管之间。

暴露耻骨支,髂耻隆起,骨盆边缘窗口4:输精管内侧。

显露耻骨联合窗口5:与窗口3类似,但位于真骨盆深面,可暴露方形区和坐骨棘。

可从内侧进行钢板的置放五个窗显露区域该入路可置放三块钢板,一块为骨盆缘的上侧钢板,一块为骨盆缘的内侧钢板,一块为方形区(髂坐钢板)四个重要螺钉1骶髂关节前处的螺钉2后柱的螺钉3髋臼柱螺钉4耻骨支螺钉作者介绍:彭烨。

KOCHER-LANGENBECK入路固定髋臼骨折

KOCHER-LANGENBECK入路固定髋臼骨折

KOCHER-LANGENBECK入路固定髋臼骨折【适应症】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髋臼后壁骨折髋臼后柱骨折髋臼横行+后壁骨折髋臼后柱+后壁骨折髋臼T型骨折髋臼横行骨折【解剖】应注意坐骨神经及臀上神经、血管的解剖。

手术中需准确辨认下列后侧结构:Sciatic nerve 坐骨神经(注意解剖变异情况)Piriformis 梨状肌Short external rotators 短外旋肌Quadratus femoris 股方肌【体位】侧卧位或俯卧位,手术期间患膝始终维持屈膝90°位以减轻坐骨神经张力,允许术中应用牵引。

将患者置于特制的骨折俯卧位架上,通过特殊装置牵引靴维持患肢垂直维持屈膝(见下图) . 股骨远端牵引针连接到牵引装置上准确控制牵引程度;当患者取俯卧位时应用加压装置可以防止DVT。

【体表标志】髂后上棘、大转子及股骨外侧面可以清晰的分辨。

【操作步骤】切口: 从髂后上棘向股骨大转子尖画线然后沿股骨外侧向远端延长(见下图). 转弯处可以成弧形或直角;先切开臀区皮肤及浅筋膜,切开臀大肌筋膜,对于肥胖病人,显露手术切口后再触摸确认大转子的位置,必要时向前延长切口;确认大转子位置后向股骨远端延长切口;沿股骨长轴方向切开髂胫束和股外侧深筋膜,筋膜切开起始于臀下皱褶处水平,因为这是臀大肌肌腱止点,为增加后方显露可以剥离肌腱至点;沿臀大肌纤维方向切开臀大肌筋膜然后用手指钝性分离(见下图)分离臀大肌和髂胫束,向后牵开皮瓣,用5号Ethibond线缝合到后方皮肤,辨认短外旋肌群,梨状肌自止点约1cm处标记、切断并向后切开;辨认闭孔内肌及上孖肌、下孖肌自止点1 cm 处标记切断(见下图) .注意:距离止点不能少有1cm,防止损伤股骨头血运。

闭孔内肌和上孖肌、下孖肌肌束向后牵拉保护坐骨神经;显露坐骨小切记, 闭孔内肌处安全置放拉钩,术中注意始终保护坐骨神经;在臀小肌下剥离,向前牵拉外展肌;不要切开骨方肌以免损伤股骨头血运,短外旋肌标记切断回缩后,沿骨膜下剥离髋臼后方;梨状肌向后剥离后至坐骨大切迹,闭孔内肌以及上孖肌、下孖肌向后剥离至坐骨小切迹(见下图);闭孔内肌和上孖肌、下孖肌肌束向后牵拉保护坐骨神经;显露坐骨小切记, 闭孔内肌处安全置放拉钩,术中注意始终保护坐骨神经;在臀小肌下剥离,向前牵拉外展肌;可将Homan拉钩置于髋外展肌之下,以进入髋臼的上面并可将内置物在这一区域更靠前放置。

图文详解——髋关节手术入路

图文详解——髋关节手术入路

图文详解——髋关节手术入路01髋关节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en入路)图1 髋关节前侧入路皮肤切口图2 髋关节前侧入路浅层神经界面图3 髋关节前侧入路深层神经界面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是髋关节手术中被广泛应用的手术入路,最先由Bardenheuer等描述,经Smith-Petersen改良而得名。

该切口始于髂嵴中部,向前至髂前上棘,然后转向髌骨外缘方向,向远端延伸10~12cm(图1)。

该入路主要利用两个神经界面:浅层经缝匠肌(股神经支配)和阔筋膜张肌(臀上神经支配)间隙进入(图2),深层则经股直肌(股神经支配)和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之间暴露(图3)。

01适应证(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2)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4)髋关节成形术。

(5)髋关节融合术。

(6)髋关节滑膜切除术。

(7)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切开复位术。

(8)股骨颈部肿瘤切除植骨术。

(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灶清除植骨术。

(10)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

02体位图4 髋关节前侧入路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使身体与手术床面呈30°角(图4)。

03操作要点(1)浅层:切开皮肤后,外旋下肢紧张缝匠肌,沿髂前上棘内下方5~7cm 处分辨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的肌间隙,仔细分离皮下组织,注意勿损伤股外侧皮神经,该神经于此处穿出阔筋膜进入皮下,游离股外侧皮神经,向内侧牵开,沿阔筋膜张肌前内侧缘剪开阔筋膜,分别向内外牵开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

沿髂嵴外侧剥离阔筋膜张肌起点,利于显露,注意结扎穿行于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间的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避免出血。

(2)深层:牵开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后即可显露深面的股直肌和臀中肌。

股直肌直头起自髂前上棘,返折头起自髋臼上缘及关节囊,自髂前上棘下1cm处切断股直肌直头,自髋臼上缘切断股直肌返折头,向远侧翻转股直肌,向外侧牵开臀中肌,显露髋关节囊,向内侧牵开位于关节囊内下方的髂腰肌,于骨膜下剥离髂骨前外侧的肌肉,显露髋关节囊,于髋臼盂唇的外侧纵行或者T形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头、股骨颈及髋臼前上缘。

髋臼手术入路-朱仕文

髋臼手术入路-朱仕文







the columns










北 京
前方软组织









北 京
腹股沟区









肌腔隙
血管腔隙
北 京
死亡之冠(corona mortise)
积 • 闭孔血管和髂外血
水 管之间的交通支
潭 医 院

obturator 和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交通支
Letournel


后方软组织









北 京
Posterior tissues









北 京
posterior tissues









北 京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











Sciatic nerve













潭 医
院 斜肌腱膜,以利于
创 伤
关闭伤口时做加强

髋臼Kocher-Langenbeck入路

髋臼Kocher-Langenbeck入路

1、目的Kocher-Langenbeck入路是用于治疗髋臼后方骨折的非扩展入路。

可以直视后柱,并通过骨折间隙或关节囊切开术可以观察髋臼后方。

适应证•后柱或后壁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横断骨折的经臼顶型和臼顶以下型•复杂的骨折类型中后柱或后壁的骨折需要直视下复位的深棕色:直接显露(直视)区域浅棕色:间接显露(手指或复位钳可触及)区域2、皮肤切口标记如下骨性标志(1) 髂后上棘(2) 股骨大转子(3) 股骨干切口从髂后上棘偏外、偏远几厘米开始。

对于肥胖或体型强壮的患者,切口可以延向近端(如图中虚线所示)。

继续切开至股骨大转子。

在股骨大转子顶端弧形沿股骨干长轴切开。

止于大腿中1/3处(臀大肌肌腱附丽远端)。

3、浅层剥离切开筋膜层锐性切开皮下组织。

•向上剪开臀大肌•向下切开髂胫束4、分离臀大肌沿臀大肌纤维走行分离臀大肌,从股骨大转子向近端分开臀大肌至第一支横行的神经血管束。

分离后可将臀大肌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后方为臀下动脉支配区,前方为臀上动脉支配区。

前方肌瓣含约1/3的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

切开髂胫束在切口远端,沿着髂胫束的纤维走行切开至大腿中1/3处。

5、深层剥离游离覆盖外旋肌群的脂肪层,剥离梨状肌、上下孖肌和闭孔内肌肌腱。

坐骨神经位于在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中央,梨状肌内侧,上下孖肌和闭孔内肌外侧。

显露时需格外谨慎。

确保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不造成对坐骨神经直接的张力。

6、操作:剥离臀大肌从臀大肌在股骨上的附丽点处剥离臀大肌附丽约1cm。

可部分剥离或完全剥离。

此操作方法将导致术后早期活动时臀大肌的张力降低。

7、剥离外旋肌分别切断梨状肌肌腱和上下孖肌与闭孔内肌的联合肌腱。

在其在股骨附丽外侧1cm处切断,并分别标记。

提示避免损伤股方肌上缘走行的旋股内侧动脉。

8、显露后壁/后柱将外旋肌群的肌肤向内侧翻转,显露后方关节囊。

显露坐骨大切迹、坐骨棘和坐骨小切迹。

分别在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放置骨撬,可较好的显露后柱。

以外旋肌群为衬垫保护骨撬后方的坐骨神经,可用纱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作者:王大一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不仅伤情严重,而且类型复杂,移位形式多样,为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

其中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适当的手术径路、精确的复位、熟练的手术技巧及妥善的术后处理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而恰当的手术入路对于术中满意的显露、复位、固定尤为重要。

所以,正确选择其手术入路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是对髋臼骨折手术过程中手术的入路进行介绍。

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有许多种,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前侧入路(髂股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后侧入路(K L入路、改良K L入路)、扩展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K 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髂股入路)。

1 K L入路:1患者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切口起于髂后上棘或其下方两横指处,经大转子顶点向远侧延伸至大腿外侧约10 cm。

切开阔筋膜,按臀大肌肌纤维走行方向钝性分开,注意保护臀大肌前方的臀下神经,在大转子处显露并切断小外旋肌群和梨状肌止点,保护坐骨神经并向内侧牵开。

术中应避免切断股方肌,以免损伤位于下方的旋股内侧动脉升支。

用骨膜剥离器将关节囊的浅层向髋臼后柱及其上方剥离,在坐骨结节的内侧安放髋臼拉钩,将臀大肌、小外旋肌和坐骨神经向外侧牵开,必要时也可切断臀中肌止点的后1/3,以扩大显露范围。

该入路可以显露髋臼后部结构和坐骨神经,适用于后壁骨折、后柱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也适用于横行骨折、横行伴后壁骨折、T形骨折以及前后联合入路的后路部分。

该入路的优点是能充分显露髋臼后壁及后柱骨折,多数骨科医师对该入路的解剖比较熟悉,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相对较小。

这种手术入路的不足在于:a)由于受髂胫束、臀上血管神经和大转子的限制,髋臼上方的髂骨、后方的坐骨大切迹和前方的耻骨体显露不足;b)若术中操作不慎,容易发生坐骨神经、旋股内侧动脉以及臀上血管神经损伤;c)如果过度劈开臀大肌,可造成臀下神经肌支的牵拉损伤,造成部分臀大肌纤维失神经支配;d)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K- L入路示意相对较高;e)术后功能恢复较慢玄。

改良入路:又称经大转子截骨入路。

除K L入路显露的范围外,还可以较好地显露后柱上部至坐骨大切迹、髋臼顶、髂骨翼下部和前柱的一部分。

大转子截骨和臀小肌剥离增加了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术中清除坏死的臀小肌可以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

Y形入路⑶:患者侧卧位,切口以大转子顶点为中心,沿大腿外侧向下延长6〜8 cm,然后分别向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做两个直切口,3个切口相互之间约形成120°夹角。

沿纵行切口分离切开阔筋膜,沿前斜行切口自髂前上棘分离阔筋膜张肌,切开臀大肌筋膜并沿其肌纤维方向分离,直至臀下血管神经。

沿后斜行切口切开阔筋膜张肌的覆盖筋膜,在髂嵴上掀起肌肉的起点并作臀中肌起点的骨膜下剥离。

行大转子截骨,连同臀中肌和臀小肌的附着将大转子向后翻开,掀起臀中肌和臀小肌直至坐骨大切迹,注意保护臀上血管。

在大转子上切断小外旋肌群,并向后翻转,以显露后方关节囊及髋臼后柱。

需要显露坐骨结节时,可切断绳肌;需要显露前柱和髂骨内板时,可以向髂前上棘内侧延长6〜8 cm,自髂嵴切开,剥离腹外斜肌腱膜和髂肌的附着点,向内侧牵拉髂肌,以显露骶髂关节。

丫形入路的优点是通过一个切口,可完好地显露髋臼前柱、后柱、髂骨内板以及骶髂关节,可用于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其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出血较多、切口感染和异位骨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髂腹股沟入路:4 :患者仰卧位,切口起于前2/3髂棘,沿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上方 2 c m处切开。

自髂棘向内侧切开,剥离腹肌和髂肌的附着点,显露髂窝、骶髂关节前方和真骨盆上缘。

在下方切口段切开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前方筋膜,达腹股沟管外环上方1 cm,解剖腹股沟管,显露游离精索或圆韧带及髂腹股沟神经。

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的附着点,保护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及股血管。

在股静脉内侧的耻骨梳水平,切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联合腱,进入Retzius耻骨后区。

沿髂耻嵴剥离,用第1根皮片穿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第2根皮片穿髂外血管和淋巴管牵引。

分离牵引时需注意结扎切断可能存在的闭孔动脉变异支或闭孔血管与髂外血管间的吻合支。

对解剖游离后的精索或圆韧带则用第3根皮片牵引。

对上述皮片牵引组织作各向牵弓I,形成外侧、中间和内侧3个入口,由此显露、复位和内固定不同部位的骨折。

a)外侧入口:将第1根皮片向内侧牵引,主要显露髂窝和髂耻嵴上方;b)中间入口:将第1和第2根皮片分别向外和内牵引,主要显露方形区、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和闭孔;c)内侧入口:将第2和第3根皮片分别向外和内牵引,主要显露耻骨上支和Retzius耻骨后间隙。

如需暴露耻骨角和耻骨连合,可将第3根皮片向外牵引。

术毕置2根负压管引流,1根置于耻骨后间隙,1根置于方形区和髂窝,严密缝合各层。

此入路适用于前壁骨折、前柱骨折、横形骨折、T形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双柱骨折、前后联合入路的前路部分以及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或耻骨联合分离的骨盆损伤等。

A:外侧入口 B :中间入口 C :内侧入口该入路的优点是:a)根据骨折类型,可以分别显露髋臼的内面和前面;b)未剥离臀肌,术后功能恢复快;c)不切开关节囊,手术创伤小;d)几乎无异位骨化,关节活动满意;e)易于显露和固定作为髋臼延伸段的髂骨骨折,有利于髋臼的解剖复位;f)与Lan ger皮纹平行,手术瘢痕相对较小。

由于该入路比较复杂,因此,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a)切口或耻骨后间隙感染;b)术中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c)术中血管损伤;d)男性精索损伤。

改良入路:又称“ T”形切口、髂腹股沟入路联合Smith Petersen入路。

在髂腹股沟入路的切口上,附加一个垂直切口(自髂前上棘垂直向下15 cm),以便显露髂骨外侧面和髋臼内部。

该入路增加了对前柱下部、前臂、方形区、髋关节内的暴露,方便了方区部的手法复位,降低了股外侧皮神经的损伤。

3髂股入路:5简称S P入路,切口起自髂嵴中点,沿髂嵴向前达髂前上棘,再转向髌骨外缘的方向,长10〜12 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于髂嵴外缘切开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的附着部,用骨膜剥离器进行剥离。

然后切开大腿深筋膜,从阔筋膜张肌和内侧的缝匠肌、股直肌的肌间隙进入深部,在髂前上棘下 2.5 cm处可见股外侧皮神经,应将其与缝匠肌一起拉向内侧,将臀肌和臀外肌向外侧拉开,此时即可暴露关节囊,将其切开,显露骨折处。

此入路适用于前臂骨折、前柱骨折、向前移位的横行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以及前后联合入路的一部分。

索的可能性较小;b)多数情况下不切断股直肌,不需要打开关节囊,损伤和出血较少。

其缺点是前柱和髋臼暴露不充分,无法显露耻骨联合,而且术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率高。

扩展入路:患者取侧卧位,切口起自髂后上棘,沿髂嵴经髂前上棘向下至大腿的前外侧。

该入路可以显露整个髂骨的内侧板和髋臼双柱,适用于臼顶横行骨折、T形骨折、前柱伴后柱横行骨折、双柱骨折以及陈旧性骨折。

改良入路:呈“ T”形切口,髂前上棘后2 cm沿髂嵴做长约10 cm的切口,在切口中部,沿大腿外侧向远侧作弧形切口,显露范围同扩展入路。

4前后联合入路前后联合入路灵活性大,几乎可以显露髋骨内外侧面的全部区域,使某种单一入路难以判定游离骨块来源及复位内固定困难的复杂骨折能够准确得到判断、复位及内固定。

根据前侧入路的不同,主要分两种:a)K 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显露后柱壁+前柱壁;b)K L入路+髂股入路,显露后柱壁+部分前柱壁。

该入路的优点:a)可以显露髋骨内外侧面的全部区域,适用于髋臼的各种复杂骨折和陈旧性骨折;b)前侧入路能充分显露髋臼前柱壁,用Matta复位钳,矫正四方形区域的移位和弓状线的分离,促使髋臼前方和内下方的骨折复位;c)后侧入路充分显露髋臼后柱壁,经患侧下肢的牵引,可以观察到髋臼的复位情况和螺钉是否进入关节;d)与扩展入路相比较,前后路依次进行,切口不相连,不翻开皮瓣,没有皮瓣或肌肉破坏,创伤出血少,血管栓塞机会小;e)为解剖复位提供良好的暴露,减少了扩展入路带来的肌肉损伤、异位骨化、关节障碍等并发症。

不足之处是手术时间长,感染率高,易出现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5 特殊入路5.1 改良的Stoppa 入路[1,2]能很好地显露骨盆环,适用于移位的前臂骨折、前柱骨折、横行骨折、T 形骨折、双柱骨折、伴有后半横断的前柱或前臂骨折。

5.2 横行臀下-髂腹股沟入路该入路分前侧和后侧切口,前侧切口与髂腹股沟入路一致,后侧类似Kocher's 原始入路,在前侧方的臀上神经和后正中的臀下神经之间游离,横行切口始于髂嵴,经阔筋膜和股骨大转子顶点。

该入路可显露髋臼前后柱,方便显露坐骨神经、腰骶丛及其分支。

5.3 改良Gibson 入路取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中、外1/3 交点处,至大转子中心作向后微弧形连线,向远侧延伸至股骨大转子的前上方 2 cm处,至臀纹下方2 cm处拐向内下,拐弯后切口长度4〜6 cm。

在髂嵴下方沿臀大肌的前缘切开,将臀大肌作为一个整体牵开,不容易损伤臀下神经的肌支,从而避免了切口前方的臀大肌纤维失神经支配;大转子截骨后,能将大转子连同外展肌向上牵开,髋臼上方的髂骨和前方的耻骨体显露非常充分。

5.4 延长的Henry 入路是一个多用途的路径,可以直接暴露骨盆后部,与其他手术入路相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可降低坐骨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