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合集下载

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肤坏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肤坏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肤坏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 引言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等疾病。

然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能会导致皮肤坏死的并发症。

本文旨在分析导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肤坏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2. 原因分析2.1 药物渗漏或渗透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如果药液渗漏至皮下组织,可能会导致组织坏死。

此外,低分子肝素的高渗透压也可能对皮肤组织产生损伤。

2.2 注射技术不当注射过程中,如果注射角度过大、过浅或过深,以及注射力度过大,都可能导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组织受损,进而引发皮肤坏死。

2.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低分子肝素通过抗凝作用,可能对局部的血液循环产生一定的影响。

血液循环障碍会导致组织缺氧、营养供应不足,从而促进皮肤坏死的发生。

2.4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低分子肝素的耐受性存在差异,某些人可能更容易出现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引发的皮肤坏死。

3. 护理对策3.1 控制注射速度和药液量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应控制注射速度和药液量,避免药液渗漏至皮下组织。

同时,应确保注射时的患者体位正确,以减少药液渗漏的风险。

3.2 规范注射技术医护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包括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以及适量的注射力度。

此外,交替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有助于减少皮肤坏死的发生。

3.3 加强皮肤护理患者皮肤的健康状况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的愈合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皮肤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局部异常反应,如红肿、渗液等,以减轻皮肤损害。

3.4 个体化护理针对个体差异,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低分子肝素的剂量和用药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小化皮肤坏死的风险。

4. 结论综上所述,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肤坏死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能由药物渗漏、注射技术不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引发。

为了预防和减少皮肤坏死的发生,医护人员应严格控制注射速度和药液量,规范注射技术,加强皮肤护理,以及个体化护理。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低分子肝素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odium,LMWH)是一种广泛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药物。

皮下注射是常用的给药途径,但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是使用LMWH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方法。

1. 疼痛和红肿: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疼痛和红肿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注射时可能会引起皮下组织刺激,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2. 淤血和瘀斑: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局部可能会出现淤血和瘀斑,造成患者不适。

3. 结节和坏死:少数情况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可出现结节和坏死,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二、循证护理的实践1. 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可以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不良反应。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臀部和大腿外侧。

避免在患有肿瘤、血管炎或皮肤病的部位注射。

2. 确保注射技术的准确性: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以减少注射刺激和疼痛。

注射前要确保针头和注射器的清洁,注射时要注意角度和深度的掌握,避免刺到肌肉。

3. 加热低分子肝素钠:研究表明,加热低分子肝素钠可以减轻不良反应。

护士可以将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放入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使其达到体温或略高于体温,然后再进行注射。

4. 采用冷敷:注射后可用冰袋冷敷注射部位,减轻疼痛和红肿。

5. 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护士应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红肿、淤血等。

记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病情和制定调整治疗方案。

6. 给予个体化的护理:不同患者对低分子肝素钠的敏感性不同,护士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护理。

对于注射部位容易出现结节和坏死的患者,可以使用热敷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分散。

三、结论通过采用适当的注射部位、准确的注射技术、加热低分子肝素钠、冷敷等循证护理方法,可以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摘要低分子肝素钠是常用的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皮下注射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然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可能出现部位不良反应,包括疼痛、淤血、血肿和皮下坏死等。

本文旨在综述目前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措施,帮助护士减少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Introduction低分子肝素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常用的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有效地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风险(Warkentin TE,2015年)。

与普通肝素相比,LMWH有更佳的药动学特性和生物利用度,且不需要常规的血液学监测。

皮下注射是LMWH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安全、方便,受到广泛应用。

但是,皮下注射LMWH也可能出现局部不良反应,包括疼痛、淤血、血肿和皮下坏死等。

这些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治疗的中断。

因此,减轻LMWH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是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综述目前减轻LMWH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措施,以期为护士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LMWH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复杂,与局部组织的导管压力、药物量和药物浓度等因素有关。

LMWH的分子量相对较小,有时会透过局部微小的血管或静脉,引起组织、神经或深静脉内出血,导致血肿或皮下坏死。

此外,LMWH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地导致部位充血、淤血和疼痛。

部位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技术和注射次数等因素有关。

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 皮下注射的深度和位置不当;- 皮下注射次数过多;- 长时间使用同一注射部位;- 注射药量过大;- 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凝药等。

循证护理措施1. 注射部位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皮下注射部位可以减少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

浅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方法及护理

浅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方法及护理
度 。
【 键 词】 皮下 注射 关
低 分 子 肝 素 方 法
护 理
低 分 子 肝 素 钠 具 有 选 择 性 抗 凝 血 因子 X a活 性 , 普 通 与
后 嘱 患 者 避 免 热敷 , 摩 注 射 部 位 , 密 观察 有 无 出 血 倾 向 , 按 严 教 会 患 者 重 视 并 进 行 自我 监 护 , 括 注 意 观 察 尿 液 、 便 颜 包 大 色, 肤、 皮 粘膜 、 龈 有 无 出 血倾 向 , 现 问 题及 时 与 医 护 人 员 牙 发
21 0 1年 1 O月 通 过 对 3 3例 皮 下 注 射 低 分 子 肝 素 钠 的病 人 实
患者感觉不痛的 2 8例 , 微 疼 痛 的 5 , 部 出 现 直 径 稍 例 局
为 0 2mm 的瘀 斑 者 2 , 6 1 , 斑 直 径 > 2c 且 有 硬 . 例 占 . 瘀 m
随针 头带 人 针 眼刺 激 皮 肤 , 致 针 眼处 血 管 出血 , 成皮 肤 淤 可 形
121 用物选择 ..
选 用 吉林 华 康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
低 分 子 量 肝 素钠 注 射 液 ( 格 0 5m : 0 , 射 器 是 厂 规 . l 50 0 U) 注 I 家 专 门 配套 的 l 注 射 器 , ml 其针 头长 约 1 2c . m。
l 2 研 究 方 法 _
在 进 行 皮 下 注 射 时 还 应 注 意 以下 问 题 : ) 射 前 按 摩 局 1注
部皮 肤 , 使皮 下 毛 细 血 管 扩 张 , 使 局 部 血液 循 环 , 于 药 能 促 利 物 吸 收 , 使 局 部药 液浓 度 降 低 _ 。注 射 前 不 排 气 , 一 能确 并 3 ] 第 保药 液使 用 完 全 , 量 准 确 , 证 药 效 ; 二 可 以有 效 减 少 注 剂 保 第 射 部 位 出 现淤 斑 。研 究 表 明 : 尖 及 针 柄 外 附 着 药 液 , 射 时 针 注

改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副作用管理方法

改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副作用管理方法

改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副作用管理方法
概述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然而,皮下注射LMWH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瘀血、局部疼痛和出血。

为了改善LMWH皮下注射的副作用管理,本文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方法和建议
1. 使用合适的注射技术:使用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正确地选
择注射部位,并遵循正确的注射技术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建议
使用细长的针头,选择皮下脂肪较厚的部位注射,以减少瘀血和局
部疼痛的风险。

2. 轮换注射部位:频繁使用同一注射部位可能导致皮下组织受损,增加副作用的发生。

建议在注射过程中轮换使用多个注射部位,以保持皮下组织的健康状态。

3. 控制注射速度:过快的注射速度可能会引起瘀血和出血。


议将LMWH缓慢注射,以减少此类副作用的发生。

4. 监测皮下注射部位:在注射后密切观察和监测注射部位,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如肿胀、红肿和疼痛等。

5. 患者教育:向患者提供关于LMWH皮下注射的相关信息和指导,包括注射技术、副作用管理和不良反应的早期识别,以增强患者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力。

结论
LMWH是一种有效的抗凝药物,但皮下注射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通过使用合适的注射技术、轮换注射部位、控制注射速度、监测注射部位和患者教育,可以改善LMWH皮下注射的副作用管理。

这些方法和建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低分子肝素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

皮下注射是LMWH的常用给药途径之一,但部分患者在注射部位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疼痛、红肿、渗液等,严重时可能甚至导致皮下出血和坏疽。

为减轻这些不良反应,循证护理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法。

循证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的护理实践方法,注重将最新的研究证据与患者的个体化诉求和护理经验相结合,以提供最优质和最有效的护理。

对于减轻LMWH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循证护理遵循以下步骤:1.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是减轻LMWH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

2. 搜集证据:通过查找可信赖的文献,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研究证据。

可以使用数据库如PubMed、Cochrane等,搜索相关的关键词,如“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ubcutaneous injection”、“adverse reactions”。

3. 评估证据质量:评估找到的研究的质量,以确定其可信度和适用性。

可以使用循证医学中的研究评估工具(如GRADE工具)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结果可靠性进行评估。

4. 整合证据:将找到的研究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整合,以确定减轻LMWH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最佳方法。

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5. 应用证据:根据整合的研究证据,制定并实施针对特定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调整注射部位、给药前进行皮肤清洁等。

6. 评估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估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否减轻了LMWH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

可以使用临床评估工具、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估。

通过循证护理的实践,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减轻LMWH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循证护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护理实践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肤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肤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肤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引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但有时会引发皮肤过敏反应,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安全隐患。

因此,深入分析这种过敏反应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原因分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的原因如下:1.药物成分:低分子肝素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某些患者具有过敏原性,引起过敏反应。

2.药物剂量:过大的剂量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因为药物成分过多会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

3.皮肤敏感性:个体差异使得某些患者对低分子肝素更为敏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护理对策为了应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肤过敏反应,以下是一些护理对策:1.检测过敏史:在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之前,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

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应该特别小心使用低分子肝素。

2.小剂量试验:在开始全剂量药物治疗之前,可以先进行小剂量试验,以观察患者是否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咨询医生。

3.皮肤护理:在注射低分子肝素前,清洁注射部位,使用消毒纱布进行局部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并提高注射效果。

4.观察和记录:在用药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并记录任何过敏反应的细节。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过敏反应。

5.抗过敏治疗:在出现过敏反应时,护士可以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剂,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6.宣教与心理支持:护士应向患者提供有关低分子肝素过敏反应的知识,并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可能的不适和焦虑。

同时,建议患者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反应,原因包括药物成分、药物剂量和个体差异。

为了控制过敏反应,采取合适的护理对策非常重要,如询问过敏史、小剂量试验、皮肤护理、观察记录、抗过敏治疗、宣教与心理支持等。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注意点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注意点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注意点
此药以腹壁皮下注射吸收效果好,给药方便,不需要特殊监测,临床上用以预防、治疗静脉血栓栓塞及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士在为患者注射时需注意:体位:平躺床上,若患者太瘦,可使其中一条腿蜷起,此时注射部位为蜷腿侧脐周1厘米外5厘米内。

消毒范围:5-6厘米(安尔碘两遍)。

进针角度:腹部皮肤捏起(持续时间30秒),针头垂直并全部刺入,回抽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组织,垂直拔针。

避开皮肤破损和手术瘢痕,避开脐周1厘米以免引起出血(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为脐周5厘米左右(除外脐周1厘米),每次按顺序轮流间隔注射,左右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厘米以上。

注射完毕后,避免揉搓,按压力度以皮肤下陷1厘米为准。

4小时内不能淋浴。

向患者宣教: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等出血倾向,如有应立即向医生汇报,采取相应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疼痛出现瘀斑。
原因分析
注入药液速度过快:注入速度过快使局部浓
度过高,产生疼痛形成硬结。
注射部位:未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方法,如肌肉内注
射会引起疼痛,使皮下血肿的症状更加明显。
原因分析
拔针方法欠准确:拔针速度过慢或未沿注射角度拔针,
导致部分药液渗入皮下造成疼痛和瘀斑。
按压时间和力度:该药虽抗凝作用较弱,但与阿司匹林
部位选择
为腹部脐上5cm至脐下
5cm为上下边界,左右为 锁骨中线内外5cm范围 (避开脐周1-2cm), 左右交替注射, 2次注射点间距2cm。 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 瘢痕及有斑或痣的部位。
注射方法
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2min, 至皮肤发红 平卧屈膝位、坐位 消毒局部皮肤 嘱患者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 褶 垂直角度拔出针帽
不良反应
疼痛 注射部位皮下血肿 硬结 腹壁血肿
原因分析
注射过浅:皮肤浅筋膜区分布较多神经和血管,
注射过浅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造成针头损伤区
域扩大就会引起明显疼痛。加之内外穿刺点不在 同一位置,易造成皮下淤血。 药液残留:该药刺激性强,排气后针头处有药液 残留,进针后部分药液刺激神经渗入毛细血管,
注射方法
将针头朝下, 空气弹至药液上方 不用排气? 用左手拇指、示指以5 cm~6 cm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固定针头垂直进针(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 决定注射深度) 将推注杆推至注射器底部
排气方法
在皮下注射前常规需排净注射器内空气,以免空气进入皮 下。由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剂量极小(<1ml),按常 规方法排气,总会有0.08ml左右的药物残留在注射器中 导致药物剂量不足,药液残留问题突出,如果药物不能充 分利用,则达不到满意的临床抗凝效果;同时由于排气不 当药液往往从针尖内溢出,附于针头表面,在注射中误伤 表皮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皮肤淤斑形成。因此注射前针头 向下(空气的密度比液体小,与药液处于同一注射器中会 浮于液体之上),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不再需要 排气。注射结束后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及针头内,用气 体代替药液,注射器中无药液残留,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保证注射后针尖无药液沾染,避免了针头损伤表皮毛 细血管而引起的局部淤斑形成。
谢谢大家!
谢谢
用药前全面评估
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如合并胃、十 二指肠溃疡,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严重 凝血系统疾病,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均应慎用。 注意个体差异,肾功能不良的患者药物半衰期长, 易导致出血。同时注意药物配伍,与水杨酸类药 合用,口服抗凝药,血浆增溶剂等药物使用时, 通过药物的交互作用,使抗凝作用增强增加出血 危险性,应严密观察。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与皮下出血相关影响因素的 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eparin ,LMWH)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 物。皮下给药即可完全发挥抑制血栓、抗凝作用, 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 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在临床 应用中,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eparin ,LMWH)
循证国内外文献,导致皮下出血的相关因素有:
注射部位 进针方式
排气方式
推注药液的速度
按压的时间
按压的方法
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的选择
传统
上臂三角 肌外缘
前臂外侧
后背
大腿外侧
缺点
暴露不方便,注射 范围小,长期注射 在同一部位,易形 成局部硬结,从而 影响药物的吸收

用药后观察
对用药超过7d的患者应加强观察。护士在用药期间及每
次注射前后均应详细检查患者的局部出血情况及全身各系 统有无出血倾向及其他不良反应,如腹部注射部位出现硬 结、淤斑、疼痛等,应警惕有出血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定 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BT)、部分凝血活酶 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肝、肾功能等,使 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人2倍左右,不仅能产抗凝作用, 且不引起明显出血。
操作要点
操作前按摩
部位选择
注射前不排气 捏起皮肤皱褶,垂直进针
确定无回血后方可注射
注射完毕停留数秒 按进针角度拔针 压迫穿刺口力度、方法、 时间 穿刺部位禁忌按揉热敷 心理护理及宣教
பைடு நூலகம்结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 操作中,采用有规律地轮 换注射部位,改进排气方 法和注射方法,注意按压的 手法、时间和力度,对于 已出现的出血和硬结采取 特殊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 地降低了皮下出血的几率, 减轻病人的疼痛,缓解病 人因住院而产生的不良情 绪,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 的满意度。
净,可进行多次抽吸,直至血肿消退为止。
不良反应的处理
手术
腹壁血肿
健康宣教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时,护 士除了严密观察病情外, 还应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 自我监测,包括注意大便, 尿液颜色,皮肤粘膜,牙 龈有无出血倾向。用药期 间嘱患者不要热敷腹部以 免增加出血危险性,勿抠 鼻,用软毛刷刷牙;注意 安全,尽量避免发生碰撞 或跌倒,如有异常,及时 汇报。
不良反应的处理 冷敷
当发现有血肿形成时,立即报告医生停
药,局部按压30分钟,以防继续出血,后用
毛巾包裹碎冰块放局部冷敷,因低分子肝素
的抗凝作用,局部冷敷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在冷敷时注意防冻伤。
不良反应的处理 穿刺抽吸
如果血肿很大,经上述治疗仍不能吸收消 退的血肿,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或给予皮下血 肿切开清除术,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操作完后用无菌辅料加压包扎。如一次抽吸不
注射部位的选择
笔者认为此方法对于长期注射的患者不能避免 局部重复注射。 选择腹部脐上下5cm,左右10cm, 避开脐眼1cm的血管丛 作为腹部注射部位已得到认可,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临床常用的低分子肝素
1、依诺肝素(克赛): 4000AxaIU/ 0.4ml/支 6000AxaIU/ 0.6ml/支 2、达肝素钠(法安明): 5000IU/支 3、那曲肝素钙(速碧林): 4000AxaIU/ 0.4ml/支 6000AxaIU/ 0.6ml/支
等药联合应用,会影响血小板聚集造成皮肤瘀斑。
不良反应的处理 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外敷
云南白药贴敷
疼痛、皮下出血 透气 、 防水 、低过敏
改善局部组织供氧和血液循环 , 促进淤血消散
促进水肿 、 淤血吸收,缓解疼痛
不良反应的处理 自行吸收
1.0~1.5m㎡ 不等的固定结节,为局部小血肿
注射部位的选择
徐冬梅等[7]认为应该首选腹部作为皮下注射的部位 腹部皮下脂肪层较厚 组织疏松 毛细血管相对较少
注射部位的选择
史作霞等[8]提出让病人仰卧屈膝,以充分放松 腹部,以肚脐为起点向左、右划一直线,与腹壁 外缘做一连线,将此直线等分为3份(选择外1/3 点)为注射区域 此处的脂肪层比较松弛 出血的发生率低
注射方法
注射毕停留10s ? 用棉签轻按穿刺处,垂直拔出注射器,保持手推注射器 嘱病人保持捏起皮肤,用三个手指的指腹轻压穿刺口 3~10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度
注射完毕后停留10s再拔针可使药液基本扩散,皮下组 织充分吸收针头前面的余液,也避免拔针时药液反流而刺 激皮下毛细血管引起出血。拔针时回抽注射器活塞,会将 针头内的余液抽回注射器,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将这些余 液漏入真皮及皮下,从而减少了发生皮下出血的机会。 有文献报道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5min 可明显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与压迫 10min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优于压迫3min。注意按压时 不可揉擦,忌热敷,以防止血管扩张引起大面积皮下淤 血。。
用药途径及部位
途径: 皮下注射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 腹部
上臂三角肌下缘
注射范围小 皮下脂肪层相对薄 皮下组织菲薄 易刺入肌肉层 肌层毛细血管丰富 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
腹部
注射面积大 皮下脂肪多 毛细血管相对少 皮下温度恒定 药物吸收快 不受运动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