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低分子肝素 患者用药教育单

低分子肝素 患者用药教育单

低分子肝素患者用药教育单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简称LMWH)是一种抗凝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简称VTE)以及心脏病患者的血栓形成。

本文将为您介绍关于低分子肝素的患者用药教育内容。

一、用药适应症:1.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2.心脏病患者的血栓形成。

3.高危个体,如手术后、骨折、严重感染和肿瘤患者等。

二、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1.用药方法:a.低分子肝素一般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一天注射1-2次。

b.治疗期间,应尽量在同一时间注射。

c.使用时,请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正确使用药物。

2.注意事项:a.注射前,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

b.注射前,请洗净双手,并消毒注射部位。

c.自注射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选择注射部位。

通常常用的注射部位有腹部、大腿、臀部外侧等。

d.肚子上注射时,应选择臀部两侧下方5公分处的皮下脂肪组织。

e.充分挤捏皮下脂肪,快速将注射针插入角度约为45度的皮下组织中。

f.缓慢注射低分子肝素,避免迅速注射引发皮下血肿。

g.注射结束后,轻轻拔出注射针,并用棉球轻压注射部位,以防止出血。

h.确认注射完成后,请按医生的建议处理废针。

i.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如果有不适或疼痛,请及时告知医生。

三、药物副作用及处理:1.皮下注射部位红斑、瘀血:一般情况下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退。

2.出血:若出现明显出血且无法自行止血的情况,请及时就医。

3.过敏:如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四、药物存储和处置:1.储存方式:a.将低分子肝素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b.请将药物保持在原包装中,避免与其他药品混放。

c.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储存。

2.用药过期或废弃处理:a.药品过期后请勿使用,可以向医院或药店咨询正确的处理方式。

b.请不要将药物随意抛弃或倾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以免污染环境。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低分子肝素钙
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物。
适应症:1.预防血栓或栓塞性疾病(外科或骨科手术后) 2.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冠心病,脑梗死)
3.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的形成。
禁忌症: 1.对低分子肝素钙过敏者。 2.凝血功能障碍者。 3.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4.脑血管出血或其他活动性出血者(除外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 5.重度或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者。 6.肝肾功能损伤者。 7.严重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8.急性,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 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10.大脑颈内动脉-后交动脉动脉瘤患者。 11.孕妇
原因分析:
1.注射过浅:注射过浅,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造成针头损伤区域扩 大就会引起明显的疼痛,加之内外穿刺点不在同一位置,易引起皮 下淤血。 2.药液残留:该药刺激性强,排气后,针头处有药液残留,进针后 部分药液刺激神经,深入毛细血管,增强疼痛,出现瘀斑。 3:注入药液速度过快:注入药液速度过快,局部浓度过高,产生 疼痛,形成硬结。 4.注射部位:未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方法,如肌肉内注射会引起 疼痛,是皮下血肿的症状更加明显。 5.方法欠准确:拔针速度过慢,或未沿着注射角度拔针,导致部分 药物深入皮下造成疼痛和瘀斑。 6.按压时间和力度:该药虽抗凝作用弱,如果与阿司匹林等药联合 应用,会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以及全身各系统 有无出血倾向,(牙龈,鼻腔粘膜,咳血,痔疮, 有无来月经) 2.每次用药前检查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瘀斑,硬结, 疼痛及其他不良反应。警惕有出血的可能。
注射方法:
注射前无需排尽空气,由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 剂量很小,如果按常规排气,会有药液残留在注射 器中,导致药液剂量不足。同时由于排气不当药液 往往从针头溢出,附于针头表面,在注射中误伤表 皮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皮肤瘀斑形成。因此注射前, 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垂直拔出针帽。注 射结束后,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内,注射器中无 药液残留。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原理
腹部手术的病人术后常有腹胀、恶心、呕吐等 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临床应用足阳明胃经足三 里穴位注射VitB1效果明显。 其原理是药液刺激穴位,通过经络达到脏腑器 官,既调整肠胃功能有强壮身体,促进伤口愈 合,利于术后病人恢复。
位置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 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 面,可摸到凸块(胫骨 外侧髁)。由此再往外, 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 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 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 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 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 穴。
用法
不能用于肌肉注射。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 病,应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时通常的注射部位是 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针头应垂直而不是斜着 进入捏起的皮肤皱折。应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 皱折直到注射完成。
用药途径及部位
途径 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 禁止肌注!!!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
注射范围小 皮下脂肪层相对薄 皮下组织菲薄 易刺入肌肉层 肌层毛细血管丰富 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
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 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 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 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 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 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把针刺 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 发挥综合效能,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
司匹林等药联合应用,会影响血小板聚集造成皮肤 瘀斑。
不良反应的处理
自行吸收
1.0~1.5m㎡ 不等的固定结节,为局部小血肿
不良反应的处理
冷敷
当发现有血肿形成时,立即报告医生停 药,局部按压30分钟,以防继续出血,后用 毛巾包裹碎冰块放局部冷敷,因低分子肝素 的抗凝作用,局部冷敷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在冷敷时注意防冻伤。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讲课文档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讲课文档
净,可进行多次抽吸,直至血肿消退为止。
现在十七页,总共二十页。
健康宣教
• 应用低分子肝素时,护士除了严密观察病情外,还应教 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测,包括注意大便,尿液颜色 ,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用药期间嘱患者不要 热敷腹部以免增加出血危险性,勿抠鼻,用软毛刷刷牙 ;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发生碰撞或跌倒,如有异常,及 时汇报。
(避开脐周1-2cm),左右交替注
射,2次注射点间距2cm。
现在六页,总共二十页。
注射方法
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2min, 至皮肤发红 平卧屈膝位、坐位
消毒局部皮肤 嘱患者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垂直角度拔出针帽
现在七页,总共二十页。
注射方法
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固定针头垂直进针(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决定注 射深度)
现在十页,总共二十页。
不良反应
疼痛 注射部位皮下出血
硬结
腹壁血肿 其它
现在十一页,总共二十页。
原因分析
注射过浅:皮肤浅筋膜区分布较多神经和血管,注射
过浅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造成针头损伤区域扩大就会 引起明显疼痛。加之内外穿刺点不在同一位置,易造成 皮下淤血。
药液残留:该药刺激性强,排气后针头处有药液残
度拔针,导致部分药液渗入皮下造成疼痛和瘀斑 。
按压时间和力度:该药虽抗凝作用较弱,但与阿司
匹林等药联合应用,会影响血小板聚集造成皮肤瘀斑 。
现在十四页,总共二十页。
不良反应的处理
自行吸收
1.0~1.5m㎡ 不等的固定结节,为局部小血肿
现在十五页,总共二十页。
不良反应的处理
冷敷
当发现有血肿形成时,立即报告医生停 药,局部按压30分钟,以防继续出血,后用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共21张PPT)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共21张PPT)
按压时间和力度:该药虽抗凝作用较弱,但与阿司匹林等药联合应用,会影响血小板聚集造成皮肤瘀斑。 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毛巾包裹碎冰块放局部冷敷,肉因低内分子注肝素射会引起疼痛,使皮下血肿的症状更加明
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显。 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按注射药量的不同选用注射器和针头。
急性病或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推人药液。 其原理是药液刺激穴位,通过经络达到脏腑器官,既调整肠胃功能有强壮身体,促进伤口愈合,利于术后病人恢复。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m㎡ 不等的固定结节,为局部小血肿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注射毕停留10s,使药液基本扩散
:该药虽抗凝作用较弱,但与阿司
由针此头再 应往垂外直,而斜不下是方斜一着点进之入处捏匹,起还的林有皮另肤等一皱凸折药块。联(腓合骨小应头)用。 ,会影响血小板聚集造成皮肤瘀斑。
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肝、肾功能等。 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原因分析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人药液; 针头应垂直而不是斜着进入捏起的皮肤皱折。
注入药液速度过快 注入药液速度过快:注入速度过快使局部浓
:注入速度过快使局部浓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拔针方法欠准确:拔针速度过慢或未沿注射角度拔针,导致部分药液渗入皮下造成疼痛和瘀斑。 肿切开清除术,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的注意事项
定义
低分子肝素钙是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PPT精选课件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PPT精选课件

不良反应的处理
穿刺抽吸
如果血肿很大,经上述治疗仍不能吸收消 退的血肿,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或给予皮下血 肿切开清除术,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操作完后用无菌辅料加压包扎。如一次抽吸不 净,可进行多次抽吸,直至血肿消退为止。
健康宣教
• 应用低分子肝素时,护士除了严密观察病情外, 还应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测,包括注意大 便,尿液颜色,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 用药期间嘱患者不要热敷腹部以免增加出血危险 性,勿抠鼻,用软毛刷刷牙;注意安全,尽量避 免发生碰撞或跌倒,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腹部
注射面积大 皮下脂肪多 毛细血管相对少 皮下温度恒定 药物吸收快 不受运动的影响
范围选择
为腹部脐上5cm至脐下 5cm为上下边界,左右为 锁骨中线内外5cm范围 (避开脐周1-2cm),左右交 替注射,2次注射点间距2cm。
注射方法
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2min, 至皮肤发红 平卧屈膝位、坐位 消毒局部皮肤 嘱患者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不良反应
疼痛 注射部位皮下出血 硬结 腹壁血肿 其它
原因分析
注射过浅:皮肤浅筋膜区分布较多神经和血
管,注射过浅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造成针头 损伤区域扩大就会引起明显疼痛。加之内外穿 刺点不在同一位置,易造成皮下淤血。
药液残留:该药刺激性强,排气后针头处有
药液残留,进针后部分药液刺激神经,渗入毛 细血管,增加疼痛并出现瘀斑。

操作程序
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按注射药量的不同选用 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 速进针法将针刺人皮下组织,然后慢慢推进或上 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 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一般疾病用中等速 度推人药液;慢性病或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 缓慢推人;急性病或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 推人药液。如需注入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 边推药液边退针,或将注射针头向几个方向刺人 注射药液。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低分子肝素钙
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物。
适应症:1.预防血栓或栓塞性疾病(外科或骨科手术后) 2.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冠心病,脑梗死)
3.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的形成。
禁忌症: 1.对低分子肝素钙过敏者。 2.凝血功能障碍者。 3.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4.脑血管出血或其他活动性出血者(除外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 5.重度或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者。 6.肝肾功能损伤者。 7.严重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8.急性,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 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10.大脑颈内动脉-后交动脉动脉瘤患者。 11.孕妇
用药前评估
1.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以及全身各系统 有无出血倾向,(牙龈,鼻腔粘膜,咳血,痔疮, 有无来月经) 2.每次用药前检查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瘀斑,硬结, 疼痛及其他不良反应。警惕有出空气,由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 剂量很小,如果按常规排气,会有药液残留在注射 器中,导致药液剂量不足。同时由于排气不当药液 往往从针头溢出,附于针头表面,在注射中误伤表 皮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皮肤瘀斑形成。因此注射前, 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垂直拔出针帽。注 射结束后,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内,注射器中无 药液残留。
注射方法:
1.患者平卧屈膝位或者坐位。 2.消毒局部皮肤。 3.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以5-6厘米捏起患者腹壁皮肤, 形成褶皱,(患者捏皮肤也可)右手以握笔持针式在 皮褶最高点快速垂直进针(深度为1/2-2/3,或者根据患者 的胖瘦程度选择进针深度)。 4.回抽有无回血,推药液(大于10秒)整个过程中应维 持皮肤褶皱状态。 5.注射完毕,停留10秒按进针反方向拔针,这样可以使 药液基本扩散,皮下组织充分吸收针头前面的余液。

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注意事项

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注意事项

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注意事项1.用药前注意过敏史:低分子肝素钠过敏反应相对较少,但仍需询问患者有无与该药物相关的过敏史。

如有过敏史,应避免使用低分子肝素钠。

2.获取患者的病史:在给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之前,医生应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并发症情况,如出血病史、血小板减少症等。

患者如有已知的出血或血小板减少风险,需谨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

3.注射部位的选择:低分子肝素钠需要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应选择在腹部或上臂外侧。

尽量避免选择注射部位有淤血、损伤、炎症或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区域,以减少局部反应和感染的风险。

4.注射技术:低分子肝素钠的注射需要使用专用注射器,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目标疗程来确定剂量。

注射时,应注意将药物缓慢注入皮下组织而不是血管内,以减少血管损伤和出血的风险。

完成注射后,应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帮助药物的吸收。

5.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过度抗凝。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以监测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情况。

7.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使用注意:低分子肝素钠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应慎用。

虽然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钠穿过胎盘和分泌进乳汁的量相对较少,但仍需权衡利益与风险。

8.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低分子肝素钠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物效果和安全性。

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其他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总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需要慎重选择合适的患者,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合作,监测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
注射范围小 皮下脂肪层相对薄 皮下组织菲薄 易刺入肌肉层 肌层毛细血管丰富 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
腹部
注射面积大 皮下脂肪多 毛细血管相对少 皮下温度恒定 药物吸收快 不受运动的影响
范围选择
为腹部脐上5cm至脐下 5cm为上下边界,左右为 锁骨中线内外5cm范围 (避开脐周1-2cm),左 右交替注射,2次注射点 间距2cm。
不良反应的处理
穿刺抽吸
如果血肿很大,经上述治疗仍不能吸收消 退的血肿,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或给予皮下血 肿切开清除术,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操作完后用无菌辅料加压包扎。如一次抽吸不 净,可进行多次抽吸,直至血肿消退为止。
健康宣教
•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时,护士除了严密观察病情 外,还应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测,包括注 意大便,尿液颜色,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倾 向。用药期间嘱患者不要热敷腹部以免增加出血 危险性,勿抠鼻,用软毛刷刷牙;注意安全,尽 量避免发生碰撞或跌倒,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原因分析
注入药液速度过快:注入速度过快使局部浓
度过高,产生疼痛形成硬结。
注射部位:未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方法,
如肌肉内注射会引起疼痛,使皮下血肿的症状 更加明显。
原因分析
拔针方法欠准确:拔针速度过慢或未沿注射
角度拔针,导致部分药液渗入皮下造成疼痛和 瘀斑。
按压时间和力度:该药虽抗凝作用较弱,但与
阿司匹林等药联合应用,会影响血小板聚集造成 皮肤瘀斑。
பைடு நூலகம்
不良反应的处理
自行吸收
1.0~1.5m㎡ 不等的固定结节,为局部小血肿
不良反应的处理
冷敷
当发现有血肿形成时,立即报告医生停 药,局部按压30分钟,以防继续出血,后用 毛巾包裹碎冰块放局部冷敷,因低分子肝素 的抗凝作用,局部冷敷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在冷敷时注意防冻伤。
低分子肝素钠的使用 及
注意事项
肾内科 吴芳
低分子肝素钠 低分子量肝素钠,系由肝素钠裂解获取的
硫酸氨基葡聚糖片段的钠盐。
目前· 临床常用的低分子肝素
齐鲁: 5000IU/ 0.4ml/支
适应症
• 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 (如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 • 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下肢静脉栓塞、DIC) • 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 • 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梗
不良反应
疼痛 注射部位皮下出血 硬结 腹壁血肿 其它
原因分析
注射过浅:皮肤浅筋膜区分布较多神经和血
管,注射过浅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造成针头 损伤区域扩大就会引起明显疼痛。加之内外穿 刺点不在同一位置,易造成皮下淤血。
药液残留:该药刺激性强,排气后针头处有
药液残留,进针后部分药液刺激神经,渗入毛 细血管,增加疼痛并出现瘀斑。
禁忌症
• 有出血危险的器官损伤(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脑 血管意外等)
• 对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其衍生物过敏 • 有与使用低分子肝素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的
患者 • 产后出血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 严重高血压,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和急性感染性
心内膜炎患者
用药途径及部位
途径 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 禁止肌注!!!
注射方法
注射毕停留10s,使药液基本扩散
用棉签轻按穿刺处,垂直拔出注射器,保持手推注射器 嘱病人保持捏起皮肤,用指腹轻压穿刺口5~10min,力度以 皮肤下陷1cm为度
用药后观察要点
对用药超过7d的患者应加强观察。护士在 用药期间及每次注射前后均应详细检查患者的 局部出血情况及全身各系统有无出血倾向及其 他不良反应,如腹部注射部位出现硬结、淤斑、 疼痛等,应警惕有出血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定 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及肝、肾功能等。
注射方法
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2min, 至皮肤发红 平卧屈膝位、坐位 消毒局部皮肤 嘱患者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垂直角度拔出针帽
注射方法
不用排气!!! 将针头朝下, 空气弹至药液上方
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固定针头垂直进针(根据患者的胖瘦程 度决定注射深度)
左手将推注杆推至注射器底部(注意速度, 4~5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