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交通十年发展
态度观点题贵州十年发展史

态度观点题贵州十年发展史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其中,贵州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过去的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贵州十年发展史的背景、成就、挑战、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梳理,以展示贵州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贵州十年发展取得的成就1.经济:贵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9989.3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66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
2.交通:贵州十年间新建和改扩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里程也大幅增加。
3.教育:贵州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
4.生态:贵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色贵州”行动计划,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
三、贵州十年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特别是农村地区。
2.贫困地区发展: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贫困地区发展任务仍然艰巨。
3.环境保护:在生态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仍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四、我国政策对贵州发展的支持1.扶贫政策:加大对贵州的扶贫力度,实施精准扶贫,助力贵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2.区域发展战略:支持贵州发挥资源优势,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五、贵州未来发展的展望根据《贵州省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贵州将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到2035年,贵州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六、结论回顾贵州十年发展史,我们看到了一个贫困地区走向繁荣发展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贵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展望未来,贵州将继续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十八大以来过去十年贵州交通领域发生巨变的认识800字

十八大以来过去十年贵州交通领域发生巨变的认识800字十八大以来过去十年,贵州交通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贵州交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
下面将对贵州交通领域的变化进行认识。
首先,在贵州的公路建设方面,过去十年见证了贵州公路网络的迅速扩展和改善。
大量资金被投入到公路建设项目中,使得贵州的公路总里程得到了显著增长。
同时,公路质量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许多山区和偏远地区的道路得到了改善,这为交通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其次,贵州的铁路交通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过去十年,贵阳至昆明高速铁路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距离。
此外,贵阳至广州、成都等方向的高铁也相继开通,使贵州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
高铁的运行不仅提高了旅客出行的速度和便捷性,还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发展。
第三,贵州的航空交通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贵州在过去十年建设了多个机场,使得航空运输网络更加完善。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的建成,使贵州与国内外各地的航空连接更加便捷。
此外,贵州还加大了对航空运输业的支持力度,吸引了更多航空公司进入贵州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航班选择。
此外,贵州交通领域的发展还涉及到农村交通的改善。
贵州的山区和农村地区通常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
然而,在过去十年,贵州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交通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方便了农民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贵州交通领域在过去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公路、铁路、航空和农村交通都得到了改善,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这些变化不仅使贵州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也给贵州人民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相信贵州的交通领域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贵州十年的变化感悟

贵州十年的变化感悟
贵州十年的变化感悟
近十年,贵州省几乎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农业大省发展到服务业以及现代产业发达的省份,这里的变化可谓迅猛。
从陕西来贵州发展工作,在经历了十年时间,发展中的贵州可谓是有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十年,用几句话来概括,贵州的发展就是一句话——美丽新贵州!从公路到机场,从城乡到绿建筑,从教育到科技,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都有非常大的变化。
首先,贵州的交通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公路十分不好,车子开得很慢,出行比较不方便,而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贵阳为例,贵阳到其他地方的高速公路已经大大的节省了出行时间,大大改善了出行效率。
而机场建设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几乎所有县市都有了机场,高铁的建设也在朝着全省覆盖的方向发展。
此外,贵州城乡的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贵州的乡村落后,城市不够文明,但是近几年来,贵州几乎所有城市和乡村都在建设绿色建筑,节约资源,提高城市建设的文明水平,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者,贵州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上学的条件越来越好,各种教育设施越来越完善,老师也越来越优秀,以及各种科技信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最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使
得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贵州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团结统一,为贵州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年的时间,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从一个农业大省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省份,真可谓美丽新贵州!。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6.27•【字号】•【施行日期】2022.06.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近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贵州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2006年以来是我省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交通投资建设不断登上新台阶,交通建设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通运输从“瓶颈制约”转变到“有力支撑”,为我省连续十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三的“黄金十年”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三五”时期贵州作为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地位得到巩固,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和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铁路“三张网”(高铁干线网、城际网、货运网)、公路“两张网”(收费公路网、非收费公路网)、民航“一张网”(“干支通、全网联”民航运输网)的综合交通网发展格局,有力支撑“四新”“四化”,有效满足新时期客货运输需求,支撑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
《规划》展望了到2035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的愿景: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总体建成布局趋于完善的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智慧化的高效客货运输服务体系,网络通达程度和服务覆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半小时上高速、1小时上高铁、1小时到机场,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服务,建成一站式、一单制、一小时集疏运服务的现代化货运物流体系。
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力支撑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的5项重点任务:一是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推进我省快速主干网、干线网、基础网以及枢纽完善布局,加快建成有效覆盖、布局合理、综合立体、支撑有力、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
十八大来贵州的交通变化的作文800

十八大来贵州的交通变化的作文800 十八大来,贵州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首十年,贵州交通的变化,我和妻子见证着,也参与着。
读书那会儿,我从贵阳坐火车去长沙,一个单边就要16个小时,很不方便。
放假去XX找同学玩,一大早坐上的车,晚上才能到。
切身的体会让我坚定了毕业后一定要把专业所学带回家乡,为家乡交通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想法。
毕业后,我和妻子如愿入职贵州XX集团有限公司。
在各个项目的建设一线辗转,在一群老师傅的带领下,慢慢积累着经验。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攻坚团队的主力,再到项目总工程师,我们俩不断地学习,也在不断地成长。
自身成长的同时,我们更亲历了贵州交通的巨变。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项目建设使用的设备和技术上。
还记得多年前我们修桥时需要架桥机,那时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可以说还处于空白阶段,国外对我们狮子大开口,以很高的价格卖给国内。
没有钱怎么办?我们只能使用土办法,项目技术团队自力更生,通过贝雷梁自行组拼了架桥机。
但是,我们自己组装的架桥机在当时和国外的相比,在性能上还是有差距。
不过,随着近年来国内基建产业的高速发展,国产设备逐渐超越国外同类型设备,价格却只需要国外设备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设备越来越先进,使得硬件短板得以弥补,也让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如虎添翼”,可以更好地去研发新技术。
我牵头组建了技术攻关小组和研发小组,向难题发起了攻势。
最终,结合息黔高速六广河特大桥钢梁顶推施工工程,我们和第三方单位共同研发设计出步履式同步顶推系统。
伴随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八纵八横的全面打通,贵州全境高铁穿行,民航机场密度西南第一,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50座、前10名中有5座在贵州。
山高水险的贵州,终于实现了“机场星罗棋布,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的宏伟蓝图。
借助便利的交通运输环境,这十年,贵州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年年都有大变化。
这十年,贵州百姓生活越来越便利,日子越过越美好。
贵阳一“路”走来(贵阳交通发展简史)

城铺、龙洞铺、黄瓜铺、断杉铺等。开州设6铺:沙锅铺、伺知衙门铺、大厂铺、永兴铺、千
把铺、开州在城铺等。罗解厅设4铺:纳路铺、巴羊铺、板庚铺、罗解厅在城铺等。
1912年,民国建立。交通部接管路政,古代驿制消亡,公路建设开始兴起。
公路从无到有——民国时期的公路建设
民国15年(1926年)7月,贵州省省政府省长周西成在省长公署设立贵州省路政局,正式建
驿道是古代交通的主要线路。它是官方为行军、运输、传递文书、接送官差等而修筑的。贵
州驿道主要在元明两朝完成:东通湖南,南连广西,西达云南,北接四川。路面平地宽约3米,山地宽约2米,铺以石块,以供 人畜通行。在北方平原可通马车,在贵州山地只能以马载物
贵州的黄金十年感悟

贵州的黄金十年感悟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在过去的十年里,贵州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贵州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深刻的感悟。
贵州在过去的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例如,贵阳作为省会城市,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街和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展示了贵阳的繁荣和活力。
此外,贵州的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能源、冶金和化工等领域。
这些经济发展的成就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升了贵州在全国的地位。
贵州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过去的十年里,贵州积极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保护森林、湿地和珍稀物种。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环境监测,贵州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对于贵州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贵州在教育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在过去的十年里,贵州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得到了显著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同时,贵州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这为贵州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贵州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过去的十年里,贵州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
这使得贵州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同时,贵州还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贵州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贵州是中国的贫困地区之一,但在过去的十年里,贵州通过积极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成功地帮助了数百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发展产业、提供教育和健康保障等方式,贵州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新时代十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新时代十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新时代,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贵州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使贵州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者和示范区。
一、经济增长极为稳定过去十年,贵州经济发展保持了强劲势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贵州逐渐摆脱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贵州加强与周边省市的经济合作,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科技创新取得突破贵州注重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通过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创新创业基地,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进驻贵州。
贵州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过去十年,贵州坚持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
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个方面的努力,贵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超过1000万,贫困发生率从25%以上下降到了不到2%。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和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四、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作为中国的生态优先发展区,贵州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贵州全面推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和生态恢复。
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让贵州的美丽风景得到了有效保护。
贵州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新时代十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发展贵州交通运输事业实现新跨越高原十年勤铸梦黔岭一朝变通途――贵州交通运输事业实现新跨越
告别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最困难的一年,我们迎来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周年诞辰。
十年来,受益于这历史性战略带来的伟大机遇,贵州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日新月异。
其中包含着贵州交通事业前所未有的急驰步伐。
这十年,贵州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51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到1999年50年完成投资总和的9.4倍。
这十年,贵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5万公里,比1999年增长10.1万公里,平均每年通车超过1万公里。
这十年,贵州的公路、水路运输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成为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坚强支撑……
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贵州交通发展奋进之旅亦非坦途,两遇危机。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下,依托国家有关部委的鼎力支持,贵州交通运输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负重前行,奋力拼搏,实现了交通运输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据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程孟仁介绍,2009年贵州交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18亿元,同比增长49.5%,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5%。
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公路改造及农村公路建设、汽车站场建设、水路建设分别完成投资206.24亿元、101.35亿元、2.53亿元、2.06亿元。
除以交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外,在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贵州交通也是颇为抢眼。
全年公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80044万人、旅客周转量2640615万人公里、货运量27031万吨、货物周转量2416044万吨公里,比2008年分别增长6.2%、9.5%、7.0%和4.9%;水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1733万人、旅客周转量40890万人公里、货运量816万吨、货物周转量113724万吨公里,比2008年分别增长15.0%、19.0%、10.7%和6.7%。
在冲破金融危机的沉沉阴霾中,贵州交通用亮丽的表现,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交通引领建设先行
坐困于云贵高原的层峦叠嶂,贵州交通没有“地利”之便,但靠着“天时”之利和“人和”之力,实现了交通事业的十年大跨越。
特别是2007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要求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引领经济发展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并从较紧的财政中挤出资金支持交通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各地建设高速公路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由过去的“要我修”转变为现在的“我要修”。
这样一种自上而下关注交通、支持交通的氛围,成为贵州交通事业增强底蕴、抵御危机
的坚强屏障。
而贵州交通运输部门准确把握“危”之“机”,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贵州省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机遇,把国家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坚实基础,则是成就贵州交通逆势上扬的直接原因。
交通优先发展,基础设施首当其冲!这里不得不提到贵州的“县县通高速公路”工程。
2008年末,在金融危机寒潮袭来之时,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省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宏伟目标。
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总规模约6851公里的高速公路,形成“六横七纵八联线”的高速公路网络。
2009年是“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全面启动之年。
在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在交通运输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白腊坎至茅台、贵阳市南环线、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都匀至新寨公路改扩建工程、坝陵河大桥、马岭河大桥等“四路二桥”建成投入使用。
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达到1188公里。
全省88个县中,已建成和已开工建设高速公路的县达到70个,县县通高速公路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高速公路高歌猛进的同时,贵州路网改造及农村公路建设也一路凯歌。
全年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486公里。
续建二级公路项目9个838公里,其中4个项目429公里已建成通车。
建设通乡油路4463公里,建成2200公里,新增90个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
建成通村公路19000公里,新增2277个建制村通公路。
铜仁地区作为交通运输部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地区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在公路建设捷报频传的同时,贵州的水运工程喜讯也纷至沓来。
贵州是非水网地区,但水路运输作为贵州与外省区联系的重要通道,曾经在贵州的交通运输史上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乌江、赤水河和南、北盘江、红水河三条出省水运主通道相继整治完工,航道等级全面提升。
2009年,贵州在水运工程方面再上层楼。
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航运扩建工程全速推进,建成360公里四级航道,实现了贵州高等级航道零的突破,内河码头靠泊能力从300吨级提高到500吨级;乌江航运建设工程开工建设。
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一五”启动建设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水运出省通道战略目标提前宣告实现。
水、路并进,比翼齐飞,插上这强劲的双翅,黔岭大地冲破了重重群山的束缚,飞向了更加广阔的天空。
管理创新全面发展
道路通则百业兴。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短期看,为贵州实现“保增长”目标立下了汗马功劳;从长期看,则将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强力引擎。
十年来贵州交通事业的发展成果,绝不仅仅体现在交通硬件条件的改善上,抑或是各项指标的快速增长上。
更深远的变化是发生在交通事业的肌理深处,虽难以准确度量,却真真实实烙印于贵州交通
的各个层面。
这样一种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变化。
度过了一段高速增长期之后,贵州交通人明白了“建设并不是交通事业的全部”,认真落实“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
在这样一种观念的指引下,贵州省加大了对公路养护的投入。
2009年贵州交通运输部门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在贵州境内路段里程桩号传递及交通标志更换工作,保持了高速公路的良好通行状况;加大了对国省道的改造力度,公路优良率比2008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8%;同时,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80%的乡镇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小修保养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支出,全年省级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2.58亿元,地方财政安排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达到 1.4亿元,做到了管理机构、管养人员、养护资金三落实,农村公路好路率达到了77%,做到了有路必养。
这样一种变化还体现为贵州交通运输部门在交通管理方式、方法上,更多应用高科技手段,更多注重以人为本和社会和谐,更多着眼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贵州交通系统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道路运输行政许可系统建成投入使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正式运行,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全面展开。
在构建和谐交通方面,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通行费减免政策,全年免费放行车辆超过105万辆(次),免收通行费超过2.2亿元。
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健全完善交通建设从业单位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完成2008年度179家在黔从业单位信用评价考核,其中9家评价为D级的从业单位被贵州交通建设市场在一年内“叫停”,交通建设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在安全生产方面,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传教育“三项行动”,省交通运输厅在连续十年保持全省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再度获此殊荣。
贵州交通最重要的变化更体现在机制体制的不断创新,体现在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上。
以“县县通高速公路”为例,该工程目标宏伟、工程量巨大。
为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贵州交通运输系统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多业主制。
为解决工程所需的巨额资金,贵州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的有效措施,出台了省地共同筹集省规划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的办法,促成了全年开工12个项目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与多家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促进了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又如在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航运扩建工程中,贵州省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部分港口,实现了社会融资参与水运建设的突破,也给贵州体制机制创新平添了新的亮点……
突破瓶颈再上层楼
贵州交通的发展态势让人振奋,但贵州交通的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规模总量不高,特别是大通道能力不足仍是制约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所在,
也成为影响贵州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最大障碍。
为此,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多个场合强调,“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要加快构建以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为依托的综合运输体系,通过改善交通条件优化区位条件。
”
而彻底突破交通“瓶颈”,需要以时不我待的心态,加快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这也成为了2010年贵州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的一年里,贵州交通运输部门提出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力争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比2009年增长28.1%。
力争到2010年底,实现90%左右的县(市)通或开工建设高速公路、96%的乡镇通油路和95%的建制村通公路。
承担历史性重任的迫切感跃然纸上。
白驹过隙,光阴如梭。
新世纪新十年已经悄然降临,西部大开发的宏大史诗也将开启新的章节。
未来的西部,将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等待着各路英豪去成就不朽功业。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征程中,贵州交通人将以更加豪迈的激情,以西部的广阔天空为背景,以高原的崇山峻岭为底色,在西部大开发的锦绣画卷上,书写“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隽永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