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力学试验
力学实验-桥梁振动研究实验

力学实验-桥梁振动研究实验Pasco 系统是Pasco Scientific公司(美国)开发的一套基于计算机的科学实验系统。
它的主要优点是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这使得实验者进行实验时,在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完成的前提下,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实验数据,并可以以图表、表格等良好形式将实验数据输出。
【实验目的】1.熟悉Pasco科学实验系统,学会相关软件的使用2.学会使用ME-7003大结构单元搭建各种结构。
3.通过负载单元测量框架结构各部分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分析。
4. 观察桥梁振动情况并利用负载单元测量桥梁的共振频率。
【实验原理】1.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的平衡或力系的平衡的规律的力学分支。
静力学一词是P·伐里农1725年引入的。
按照研究方法,静力学分为分析静力学和几何静力学。
分析静力学研究任意质点系的平衡问题,给出质点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几何静力学主要研究刚体的平衡规律,得出刚体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又称刚体静力学。
几何静力学从静力学公理(包括二力平衡公理,增减平衡力系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刚化公理)出发,通过推理得出平衡力系应满足的条件,即平衡条件;用数学方程表示,就构成平衡方程。
静力学中关于力系简化和物体受力分析的结论,也可应用于动力学。
借助达朗贝尔原理,可将动力学问题化为静力学问题的形式。
静力学是材料力学和其他各种工程力学的基础,在土建工程和机械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以及如何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严格地说,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即加速度为零的状态都称为平衡。
对于一般工程问题,平衡状态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确定的。
静力学还研究力系的简化和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静力学相关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其大小和方向由以此两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即合力等于分力的矢量和。
《振动力学试验》word版

SINOCERA®YE6251振动力学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参考)江苏联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一、软件安装运行光盘中YE6251控制软件目录中的setup.exe即可完成控制软件的安装。
用USB接口线连接计算机的USB口与调理器的USB口,打开调理器电源,这时计算机会提示找到新设备,并需要安装驱动程序,这时请指定驱动程序的安装路径为上面安装程序的目录下的 AQU采集器驱动\Win98(或Win2k或WinXP)二、软件操作1、登录输入2、试验项目选择选择当前的试验项目,包括系统名称、试验项目名称。
下面以“简支梁系统”,用“冲击激励法测量模态参数”以例说明具体使用过程。
选择试验项目后,系统会自动显示本实验的实验向导,这样实验时可按照上面的实验向导的步骤进行实验。
3、通道参数设置当选择一个试验项目时,系统已经给出一个大致合理的通道设置,当然用户也可进行部分修改。
通道参数包括测点号设置,通道是否测量设置,工程单位设置,以及满量程设置(也即通道增益选择),本试验实际是用第5通道测力锤信号,用第6通道测量加速度信号.“测点号”是描述测点位置的信息。
一般试验与通道号相对应,如通道号1,对应的测点号为1,通道号2对应的测点为2。
对于模态试验时,一般将实验对象划分为若干个测点,如简支梁划分为10等份(两端固定),共需测量9个测点,分别为测点1到测点9(自左向右),测量的方法一般为:如选择测点3位置作为原点,将加速度传感器置于第3点,用力锤依次敲击测点1到测点9,对应的力锤信号命名为f1到f9,对应的加速度信号命名为1到9,这样f1(激励)与1(响应)对应,f9(激励)与9(响应)对应,共测量了9组传递函数.“测量选择”表示左边的对应的通道是否测量。
双击可以在测量与不测量之间切换。
“满量程”表示当前通道所通道测量的满度值。
对于位移通道有2档增益,1倍、10倍,对应的位移满量程为5000um、500um。
对于力通道有3档增益,1倍、 10倍、100倍,对于的力的满量程为5000N 、500N、50N。
力学实验-桥梁振动研究实验

力学实验-桥梁振动研究实验Pasco 系统是Pasco Scientific公司(美国)开发的一套基于计算机的科学实验系统。
它的主要优点是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这使得实验者进行实验时,在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完成的前提下,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实验数据,并可以以图表、表格等良好形式将实验数据输出。
【实验目的】1.熟悉Pasco科学实验系统,学会相关软件的使用2.学会使用ME-7003大结构单元搭建各种结构。
3.通过负载单元测量框架结构各部分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分析。
4. 观察桥梁振动情况并利用负载单元测量桥梁的共振频率。
【实验原理】1.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的平衡或力系的平衡的规律的力学分支。
静力学一词是P·伐里农1725年引入的。
按照研究方法,静力学分为分析静力学和几何静力学。
分析静力学研究任意质点系的平衡问题,给出质点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几何静力学主要研究刚体的平衡规律,得出刚体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又称刚体静力学。
几何静力学从静力学公理(包括二力平衡公理,增减平衡力系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刚化公理)出发,通过推理得出平衡力系应满足的条件,即平衡条件;用数学方程表示,就构成平衡方程。
静力学中关于力系简化和物体受力分析的结论,也可应用于动力学。
借助达朗贝尔原理,可将动力学问题化为静力学问题的形式。
静力学是材料力学和其他各种工程力学的基础,在土建工程和机械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以及如何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严格地说,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即加速度为零的状态都称为平衡。
对于一般工程问题,平衡状态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确定的。
静力学还研究力系的简化和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静力学相关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其大小和方向由以此两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即合力等于分力的矢量和。
振动试验原理

振动试验原理振动试验是指在实验室或工程现场对物体进行振动性能测试的一种方法。
振动试验旨在研究物体在振动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在不同频率、幅值和相位条件下的响应情况。
振动试验原理是振动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对于振动控制、结构健康监测、振动减震等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振动试验原理涉及到振动力学、信号分析、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进行振动试验时,首先需要确定试验的目的和要求,然后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案和仪器设备。
振动试验的基本原理包括激励信号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响应采集与分析、试验数据的处理与解释等环节。
振动试验的激励信号可以采用单频或多频信号,也可以采用随机信号或冲击信号。
激励信号的选择需根据被试对象的特性和试验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在振动试验中,采集被试对象的振动响应信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使用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传感器设备进行信号采集。
采集到的信号需要进行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以获取被试对象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特性。
振动试验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是振动试验原理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到被试对象的频率响应函数、模态参数、传递函数等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诊断结构的健康状况、评估结构的振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振动试验数据的解释需要结合结构的物理特性和振动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分析。
在进行振动试验时,需要注意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精度、数据采集的准确性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只有保证试验条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
此外,还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应用,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振动试验原理是振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对于研究结构的振动特性、开展振动控制、进行结构健康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振动试验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推动振动工程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振动力学综合实验

由数据可得,
,通过 matlab 处理得到
, 可看出有阻尼时的锐度 Q 小于无阻尼时的锐度 Q,与理论图像相符合。 但同时发现共振频率也有微小改变,怀疑是拾震器在测量过程中其线圈发生微小位移,产生了除速度共振 以外的位移共振。 将砝码对称地加到音叉双臂的一定位置上,测量音叉双臂发生共振时共振频率与所加质量的关系,绘制振动周 期平方与所加质量的关系曲线,并用最小二乘法求音叉的等效质量 m0 和等效劲度系数 k。
在稳态时,振动物体的速度为 v
F0
2 (m ) 2
k
3、共振
1)
速度共振 如果满足 m k 当 0
0 时,振子的速度幅值有最大值,即 vmax F0 F0 2m ,
k 时,同时有 tg , 。 m 2
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子固有频率时,驱动力将与振子速度始终保持同相,于是驱动力在整个周期内对振子做 正功,始终给振子提供能量,从而使振子速度能获得最大的幅值。这一现象称为速度共振。速度幅值 vmax 随 ω 的变 化曲线如图 1 所示。 显然 或 值越小, vmax ~ω 关系曲线的极值越大。描述曲线陡峭程度的物理量一般用锐度表示,其值等于品 质因数: Q
由数据可得,
,通过 matlab 处理得到
,
2)
无阻尼时
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f/Hz 261.000 261.100 261.200 261.300 261.400 261.500 261.600 261.700 261.800 261.825 261.850 U/V 0.096 0.108 0.124 0.144 0.170 0.208 0.263 0.350 0.498 0.549 0.603 i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f/Hz 261.900 261.910 261.920 261.930 261.940 261.950 261.960 261.970 261.980 261.990 262.000 U/V 0.707 0.728 0.746 0.757 0.768 0.774 0.777 0.776 0.772 0.762 0.753 i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f/Hz 262.010 262.050 262.100 262.102 262.200 262.300 262.400 262.500 262.600 262.700 262.800 U/V 0.736 0.659 0.555 0.549 0.387 0.281 0.215 0.169 0.137 0.113 0.095
振动试验介绍范文

振动试验介绍范文振动试验是一种工程试验方法,通过对待测物体施加周期性的力或加速度,以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振动载荷,从而评估和验证物体的振动性能和耐久性。
振动试验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物体在振动环境下的响应和破坏机制,从而为设计和改进产品提供依据。
一、振动试验的分类根据试验目的和方法的不同,振动试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动态振动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不同的振动载荷,以评估物体在不同振动条件下的性能。
2.持久振动试验:在试验中持续施加固定振动载荷,以评估物体对长时间振动环境的耐久性。
3.随机振动试验:通过随机振动信号来模拟现实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振动载荷,以评估物体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4.冲击振动试验:施加冲击载荷,以评估物体在冲击环境下的耐久性和破坏机制。
二、振动试验的步骤振动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试验准备:确定试验的目的、试验方案和试验装置,并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安装传感器、调试仪器等。
2.加载设置:根据试验要求,设置并调整振动试验装置,确定振动信号的频率、幅值和时间等参数。
3.试验执行:根据试验方案,开始施加振动载荷,并记录待测物体的振动响应和试验过程中的其他参数。
可根据需要进行多个试验重复进行。
4.数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振动响应曲线的绘制、频谱分析、振动幅值的计算等,以评估物体的振动性能和耐久性。
5.结果评估:根据试验结果,对物体的振动性能进行评估和判断,比如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存在疲劳破坏等。
三、振动试验的应用振动试验广泛应用于多个工程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机械等行业。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设计改进:通过对产品进行振动试验,了解产品在振动环境下的性能,从而指导产品的设计改进,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故障诊断:通过对故障产品的振动试验,分析振动信号的频谱和破坏模式,诊断产品故障原因,指导故障维修和改进措施。
3.模态分析:振动试验可以通过模态分析方法,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等参数,为结构优化和设计提供依据。
振动试验标准

振动试验标准振动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产品在运输、使用和储存过程中的振动性能,以及对振动环境的适应能力。
振动试验标准是对振动试验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文件,它规定了试验的方法、设备、环境条件、试验方案、数据处理和报告要求等内容,是进行振动试验时必须遵循的标准。
首先,振动试验标准应当明确试验的目的和范围。
试验的目的可以是评估产品的振动耐受性、检验产品的可靠性、验证产品的设计性能等。
试验的范围包括试验的对象、试验的条件、试验的要求等。
明确的试验目的和范围有助于确定试验方案和评价试验结果。
其次,振动试验标准应当规定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试验的方法包括振动激励方式、振动频率范围、振动幅值、振动方向等。
试验的步骤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操作流程、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规定明确的试验方法和步骤有助于保证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此外,振动试验标准还应当规定试验设备和环境条件。
试验设备包括振动台、振动控制系统、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环境条件包括试验室的温度、湿度、噪声水平等。
规定合适的试验设备和环境条件有助于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振动试验标准还应当规定试验方案和数据处理要求。
试验方案包括试验的方案设计、样品的选择、试验的参数设置等。
数据处理要求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
规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和数据处理要求有助于得到可靠的试验结果和结论。
最后,振动试验标准还应当规定试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试验报告应当包括试验的目的和范围、试验的方法和步骤、试验的设备和环境条件、试验的方案和数据处理、试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规定完整的试验报告内容和格式有助于传达试验结果和结论。
综上所述,振动试验标准是进行振动试验时必须遵循的标准文件,它规定了试验的方法、设备、环境条件、试验方案、数据处理和报告要求等内容。
遵循振动试验标准有助于保证试验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促进产品的质量提升和技术进步。
振动试验参数详细解析

振动试验参数详细解析【引言】振动试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实验方法,通过对被试对象施加不同频率和振幅的载荷,来模拟实际运行环境中的振动情况。
振动试验参数的选择和解析对于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解析振动试验的各种参数,包括振动方式、振动频率、振幅、加速度、位移和时间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
【正文】1. 振动方式振动试验可以根据振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单轴振动和多轴振动两种。
单轴振动是指在一个方向上施加载荷,而多轴振动则是在多个方向上施加载荷。
选择振动方式需要根据被试对象在实际使用中所受到的振动情况来决定,以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
2. 振动频率振动试验的频率是指振动载荷的周期性变化,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频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被试对象所处的振动环境和试验的目的。
一般来说,低频振动主要用于模拟地震等自然振动,高频振动则更适用于模拟高速旋转机械等工业振动。
3. 振幅振幅是指振动载荷的变化幅度,通常以加速度或位移的大小来表示。
振幅的选择需要结合被试对象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试验目的来决定。
较小的振幅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的线性响应,而较大的振幅则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的非线性响应和疲劳寿命。
4.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振动试验中施加在被试对象上的加速度大小,通常以重力加速度(g)为单位。
选择适当的加速度需要考虑被试对象的材料特性、结构强度和试验要求等因素。
5. 位移位移是指被试对象在振动试验中的位移变化,通常以毫米(mm)或微米(μm)为单位。
位移的大小对于评估结构的变形和振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些精细结构和振动敏感的设备,位移要求通常较小。
6. 时间振动试验的时间是指试验持续的时间,通常以小时(h)为单位。
试验时间的选择需要根据被试对象的使用寿命、试验目的和试验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较短的试验时间可以快速评估结构的初始响应,而较长的试验时间则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结与回顾】在振动试验中,选择合适的试验参数对于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NOCERA®YE6251振动力学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参考)江苏联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一、软件安装运行光盘中YE6251控制软件目录中的setup.exe即可完成控制软件的安装。
用USB接口线连接计算机的USB口与调理器的USB口,打开调理器电源,这时计算机会提示找到新设备,并需要安装驱动程序,这时请指定驱动程序的安装路径为上面安装程序的目录下的 AQU采集器驱动\Win98(或Win2k或WinXP)二、软件操作1、登录输入2、试验项目选择选择当前的试验项目,包括系统名称、试验项目名称。
下面以“简支梁系统”,用“冲击激励法测量模态参数”以例说明具体使用过程。
选择试验项目后,系统会自动显示本实验的实验向导,这样实验时可按照上面的实验向导的步骤进行实验。
3、通道参数设置当选择一个试验项目时,系统已经给出一个大致合理的通道设置,当然用户也可进行部分修改。
通道参数包括测点号设置,通道是否测量设置,工程单位设置,以及满量程设置(也即通道增益选择),本试验实际是用第5通道测力锤信号,用第6通道测量加速度信号.“测点号”是描述测点位置的信息。
一般试验与通道号相对应,如通道号1,对应的测点号为1,通道号2对应的测点为2。
对于模态试验时,一般将实验对象划分为若干个测点,如简支梁划分为10等份(两端固定),共需测量9个测点,分别为测点1到测点9(自左向右),测量的方法一般为:如选择测点3位置作为原点,将加速度传感器置于第3点,用力锤依次敲击测点1到测点9,对应的力锤信号命名为f1到f9,对应的加速度信号命名为1到9,这样f1(激励)与1(响应)对应,f9(激励)与9(响应)对应,共测量了9组传递函数.“测量选择”表示左边的对应的通道是否测量。
双击可以在测量与不测量之间切换。
“满量程”表示当前通道所通道测量的满度值。
对于位移通道有2档增益,1倍、10倍,对应的位移满量程为5000um、500um。
对于力通道有3档增益,1倍、 10倍、100倍,对于的力的满量程为5000N 、500N、50N。
对于加速度通道4档增益,1倍、 10倍、100倍、1000倍,对于的力的满量程为5000m/s2 、500m/s2、 50m/s2、 5m/s2注意:当信号调理单元将力通道的增益设置为10倍时,请记住一定要在通道参数栏将该通道的满度值设置为500N(第2档),力通道的增益设置为100倍时,请记住一定要在通道参数栏将该通道的满度值设置为50N(第3档).4、系统参数设置采样方式:包括"示波"、"随机采样"、"信号触发"和"连续记录"和"模态试验"五种方式。
采样块数:采集的数据长度,每块长度为1024点。
触发参数: 触发通道监测的通道触发极性分为上升沿、下降沿和绝对值触发触发电平触发的门槛值触发延迟该参数设置为负数,表示是从触发点向前预保留的点数.触发次数多次触发采集允许在一个测试项目中连续多次捕捉瞬态信号,在每次触发条件满足后,系统自动采集一段数据,随后即进入等待触发状态,等待捕捉下一个瞬态信号;如此反复,直到采集完指定的触发次数或用户强制终止采集。
其取值范围是正整数。
采样批次: 采样批次仅用于模态分析时使用的一个参数,该参数用于测量通道个数少于模态分析的测点数,而需要进行分批多次测量的情况下,用来标志每批数据。
亦可在事后分析时使用。
其取值范围是正整数。
5、观察视图设置选择工具栏的“时间波形”可以创建时间波形视图。
也可以设置其它类型的分析视图,如FFT分析、传递函数分析、统计分析等。
6、数据采集采集前一般先选择“示波”,进行正式试验前测量系统的调试,如果显示异常,可以通过改变调理器参数进行调节.使用指定的方式采集所需要的数据.7、模态分析和振型动画显示(模态试验时使用)(1)打开试验项目,选择试验数据所在的目录。
(2)调入某测点的时域波形,并对力锤信号加力窗,对响应信号加指数窗。
(3)计算某点的传递函数,并将上面的窗函数的参数应用于所有的测点。
(4)对于模态定阶,可以选择某点的传函来定阶,也可以将所有的传函集总平均后定阶。
(5)收取模态的方式可以选择“自动”和“手动”,选择“自动”时,对于某一固定的结构,模态参数基本固定,这时系统自动选择频率区域,选择“手动”时,可以手动选择频率区域。
(6)计算模态参数选择好频率区域后,选择“保存模态结果”,系统会自动计算模态频率,阻尼,和振型。
(7)振型和动画显示(8)生成WORD报告可以自动当前试验的试验报告.三、实验指导书1-1自由振动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的参数框图:目的:测量系统自由振动的衰减曲线,并对曲线进行时域分析,确定其振动频率、周期、固有频率、衰减系数、相对阻尼系数等参数.步骤:1、在单自由度系统的侧臂安装一个“测量平面”,用电涡流传感器对准该平面拾取振动信号。
2、在不加阻尼的情况下在不加阻尼的情况下,用手轻推质量块,或用力锤轻敲质量块,采集一段信号进行分析。
3、在加阻尼的情况下,用手轻推质量块,或用力锤轻敲质量块,采集一段信号进行分析。
4、根据图形计算振动频率、周期、固有频率、衰减系数、相对阻尼系数等参数,计算周期时,为准确起见,可以多算几个周期进行平均1-2用冲击激励法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框图目的:用冲击激励法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并识别出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
步骤:1、在单自由度系统的侧臂安装一个“测量平面”,用电涡流传感器对准该平面拾取振动信号。
2、将力锤信号接入力测量仪,用力锤轻敲质量块,采集一段信号进行分析。
1-3用稳态激扰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框图目的:用稳态激扰法测量系统强迫振动的幅频、并确定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半功率点法)。
步骤:1、用激振器对准单自由度系统的质量块,对质量块进行激振。
激振头装上阻抗头,阻抗头中有一力传感器和一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接入力测量仪和加速度测量仪。
2、信号源调节为正弦激励,当调节信号源频率f时,如维持力的大小保持不变F=1N-1.5N(通道调节信号源的幅度),记录频率f与加速度a的数值,填表入下面的表格.注意在谐振点附近时(约37Hz),频率的变化率应尽可能小,这样可以找准谐振点和比较准确计算阻尼.3、调节阻尼大小,重做上面试验,观察阻尼的变化.1-4用正弦扫频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框图目的:用正弦扫频法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并识别出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
步骤:1、用激振器对准单自由度系统的质量块,对质量块进行激振。
激振头装上阻抗头,阻抗头中有一力传感器和一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接入力测量仪和加速度测量仪。
2、将信号源设置为扫频信号,频率范围可设置为10Hz-60Hz.扫频速度应与采样的长度配合,如扫频速度较慢,应增加采样长度,扫频速度较快时,可以减小采样长度.1-5动力吸振试验框图目的:动力吸振器减振实验。
步骤:1 将附加质量安装于质量块2(质量块2固定),用手拨动附加质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对着附加质量,测量附加质量组成系统的固的频率,并调节附加质量块杆的长度使其与质量块1的固有频率一致。
2 用激振器对质量块1进行激振,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当调到质量块1的固有频率时,质量1的振动的振动幅度很大,可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幅度的大小。
3 将附加质量块固定于质量块1,用激振器对质量块1进行激振,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当调到质量块1的固有频率时,质量1的振动全部为附加质量吸收。
用手可以感觉到这种变化,也可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质量块1在加附加质量后振动幅度的大小,比较添加附加质量前后质量1振幅的变化。
2-1测量两自由度系统自由衰减曲线框图目的:分别测量两质量M1 、M2 自由振动的衰减曲线,并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确定出其1~2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
步骤:1 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质量块1,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质量2的自由衰减曲线,可以用信号触发的方式,用手轻推质量块1,采集指定长的数据。
2 根据采集的数据,分析系统的1 - 2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
. 2-2用冲击激励法测量两自由度系统的频率响应框图:目的:用冲击激励法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步骤: 以力通道为触发通道,用力锤(选用橡胶头)轻击第2个质量块,采集2K的数据进行分析。
2-3 用稳态激扰法测量两自由度的频率响应框图:目的:用稳态激扰法测量系统强迫振动的幅频、并确定其1~2阶固有频率、阻尼系数(半功率点法)步骤:1、用激振器对准双自由度系统的质量块,对质量块进行激振。
激振头装上阻抗头,阻抗头中有一力传感器和一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接入力测量仪和加速度测量仪。
2、信号源调节为正弦激励,当调节信号源频率f时,如维持力的大小保持不变F=1N-1.5N (通道调节信号源的幅度),记录频率f与加速度a的数值,填表入下面的表格.注意在谐振点附近时(一阶26Hz左右,二阶35Hz左右),频率的变化率应尽可能小,这样可以找准谐振点和比较准确计算阻尼.3、调节阻尼大小,重做上面试验,观察阻尼的变化.2-4用正弦扫频法测量两自由度的频率响应框图:目的:用正弦扫频法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步骤:1、用激振器对准单自由度系统的质量块,对质量块进行激振。
激振头装上阻抗头,阻抗头中有一力传感器和一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接入力测量仪和加速度测量仪。
2、将信号源设置为扫频信号,频率范围可设置为10Hz-60Hz.扫频速度应与采样的长度配合,如扫频速度较慢,应增加采样长度,扫频速度较快时,可以减小采样长度3-1 用稳态激扰法测量简支梁结构的幅频响应曲线框图:目的:用稳态激扰法测量结构的幅频响应曲线、并用确定其1~4阶固有频率、相对阻尼系数(半功率点法)步骤:1、用激振器对准简支梁进行激振。
激振头装上阻抗头,阻抗头中有一力传感器和一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接入力测量仪和加速度测量仪。
2、信号源调节为正弦激励,当调节信号源频率f时,如维持力的大小保持不变F=1N-1.5N (通道调节信号源的幅度),记录频率f与加速度a的数值,填表入下面的表格.注意在谐振点附近时(在谐振点附近时,频率的变化应尽量小(1Hz左右).谐振点频率约为1阶46Hz,2阶173Hz,3阶400Hz,4阶691Hz),频率的变化率应尽可能小,这样可以找准谐振点和比较准确计算阻尼.3、调节阻尼大小,重做上面试验,观察阻尼的变化.3-2 用速度共振法测量简支梁固有频率框图:目的:用速度共振的相位判别法测量结构的1~4阶固有频率。
步骤:1、通过加速度积分得到速度,采用阻抗头测力,共振时速度和力谐振时为同相,用李沙育图观察是一条直线。
2、慢慢调节信号源频率f(从10Hz开始,在谐振点附近时,频率的变化应尽量小),发生谐振时记录下该频率点,这即是1阶固有频率,以次类推找出1-4阶固有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