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合集下载

毛概第3章题库《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第3章题库《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七届三中全会D.中共八大答案: B;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8-3;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6-2;3、国民经济恢复是在()年间。

A.1949-1950 B.194-1951 C.1949-1952 D.1949-1953答案:C ;考题来源:教材p68-34、下列几种经济成分,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6-25、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

A.私营经济B.国营经济C.合作社经济D.公私合营经济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7-36、下列几种阶级中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官僚资产阶级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7-2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p66-28、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答案:C ;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9-1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 D;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70-210、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

2.基本特征:->经济形态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 级的联-合专政。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思想文化形态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其次,本着“量才使用 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以必要的工作安排。-·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1952一一195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总产量1955年比1954年增长8.9%,-1956年比1955 增长4.4%。-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141%,-平均每年增长19.20-农业和家庭副业总 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2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57年比1952年增长-42.8o全国农民收入1 57年比1952年增长了-3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个 经济-农民阶级-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国家资本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舞-中国 0年代为-中国社会向-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 件-√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1.提出的历史背景-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巩固-必经济上:-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 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 资本主义形式-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列宁: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到苏 维埃制度;合作化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赎买。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 “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 件。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三个步骤
初级形式 工业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中: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15%
定息制度
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 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 固定息率5%的“定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基础 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 的富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案例
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在国民经济中,旧式农业和手工业占90%,现 代工业只占10%。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社会主义改 造的紧密 结合, 体现了解放生产 力与发展生产力、变 革 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 的有机统一。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复兴之路——中国新生》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 判》明确有一个过渡时期的问题和变革所有制 的方法。(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本章知识要点 1、过渡时期及其社会性质。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3、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原则方针和步骤。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依据步骤。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1953 年6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 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在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 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 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

1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三章)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因素,经济成分构成上也具有过渡因素,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2、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必须紧密衔接,中间不能穿插任何阶级的专政。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同志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而言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化三改”(或是“一主三翼”)。

4、对个体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与阶段。

党中央决定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采取分阶段的循序渐进方法。

具体而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3)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具体步骤是先后通过建立手工业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逐步完成改造工作。

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步骤。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原则:和平赎买;改造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改造步骤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来完成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主要包括: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主要包括: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

毛概论第三章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一是工人阶级,二是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三是民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12月,对总路线形成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

当时把工业化称为主体,把三大改造称为两翼(一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一翼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一化”与“三改”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文件《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提出两点依据:一是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二是我国有极其广大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重点: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难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发展。

——周恩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在政治上,实行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2、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在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从而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使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

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还是需要尽可能的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这些对国民经济有利的一切城乡资本主义都是允许其存在和发展的。

个体经济:中国的小农经济发展动向,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A建国后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 1952年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2年9月以前,毛泽东认为先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也许十几年,也许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年。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两次修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1)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2)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京津沪等9城市有“五 毒”行为的工商业户
天津偷漏税工商业户
上海偷漏税工商业户
1953-1956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上海大康药房资本家王康 年,借西药供应紧张, 抗美援朝战争又急需西 药之机,先后向65名干 部行贿,骗取国家大量 订货。他把过期失效的 药品卖给志愿军,而前 线急需的药品,则迟迟 不发货,造成许多伤员 死亡。 1953年2月上海 市人民法庭判处其死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 工业化的发展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工业资本比重
0.1%
500人以上工厂比重
70%
10人以下工厂比重
80%
手工性质的工厂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 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 面对不文明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 文明的资本家,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 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以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 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 ——列宁:《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 (1918年)
一、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结论:新民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
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过渡性质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 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 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 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旧 官僚资产阶级——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消灭了
的 地主阶级—1949--1952年土地改革后消失了
阶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级 构
工人阶级
新民主主义
成 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的基本
阶级力量
39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工人阶级
社会主义方向
阶 级 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结 构
封建主义残余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特征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 民主主义文化,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因此,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性质上是社会 主义的文化。
22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 1、从中国革命发展的步骤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确立,我国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 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了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5.明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5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
9
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五种经济成份中,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占 很大比重,再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以及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中的私有成份,这样就造成私有经济在整个国 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但由于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因此,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
10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特征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 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这个政权既不 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也不同于 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由于它由无产 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因此,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因素。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7
2,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社会。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中介和桥梁
8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 制(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 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①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② 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 ③ 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半社会主 义性质;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④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⑤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私人资本主义 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形式)
民族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方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
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没收官 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2,在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 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1
结论
1949-1956年我国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过渡时期,在社会性质上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 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 会形态。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 2、从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主要矛盾看:工人阶级同 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 义革命来解决。
❖ 3、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援助,是中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23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
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
形态。
中介和桥梁
A
B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界定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 始.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 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1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三年内,虽然国民党的反动统 治已经被推翻,但是大量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 成,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
❖ 1952年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回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间隔? 2.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
?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又是什么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巩固恢复 三大改造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1949 新中国成立
中国向何处去……1956年底 社会主义社会
随着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中国社会的阶 级结构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
24
“1+2+3”巩固恢复期(建国后前三年)
完成民主革命 遗留任务
巩固新生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 国家政权
恢复国民经济, 扭转财政格局
1年三反五反 2年土地改革 3年抗美援朝
1951.10--1952.10 1950.6—1952年底 1950.6—195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