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论文】
铁皮石斛栽植技术研究

1 . 2 试 验 材料
供试铁皮石斛 由组培所得 , 为经过练苗驯化 的铁 皮 石斛小苗 , 来源于浙江林学 院林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1 . 3 试 验方 法
资源濒临灭绝 , 在1 9 8 7年已被列入 国家保 护品种 。 铁皮石斛生长范围广 , 面积小 , 基本 上呈点状 分布 。 铁皮石斛是 附生 兰类 , 性喜 温暖 、 湿润 、 阴凉的环境 。局
对铁皮石斛 的影 响 : 其它 条件都 相 同的情 况下 , 设 置通 风和不通风 2种种植环境 , 观察 铁皮石斛生 长情况 。不 同基质对铁 皮石 斛栽植 影 响: 在 同一外 界环 境条 件下 ,
气生根着生 于满 布苔藓 的有 腐殖 质 聚集 的岩 石 或枯朽 树上 。常生 于地形 多是 悬崖 峭壁 , 下 临深潭 , 并有 斜射
阳光 反 射 , 山岭重 叠 , 沟 壑 纵 横 的小 生 境 。一 旦 森 林 遭
受破坏 , 便随着生境的恶化而消失 。
由于野生 铁 皮 石斛 资 源 的逐 渐 枯 竭 , 再 加 上其 药 用、 保健 、 美容价值 的逐年 开发 , 铁皮 石斛 的成 品几乎无
北方 园艺2 0 1 3 ( 2 0 ) : 1 3 7 ~ 1 4 0
・ 中草 药 ・
铁 皮 石 斛 栽 植 技 术 研 究
卢 艳 艳
( 杭 州西 湖风 景名 胜 区吴 山景 区管理 处 , 浙 江 杭州 3 1 0 0 0 2 )
摘 要: 以铁 皮石斛小苗为试材 , 对其 经过 练苗驯化后 进行栽植试验 , 研 究不 同的移栽季 节、 光照强度 、 温度、 湿度 、 通风条件对铁皮石斛生长情 况的影 响。结果表明 : 每年 3月 中旬至 6月 中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n Ti s s u e Cu l t ur e o f De nd r o b i z Ⅱ 丑o f t T c i na l e
铁皮石 斛( D e n d r o b i u m c a n d i d m Wa l 1 . e x L i n d) 属
多 的是 外 植 体 的 选 择 、 培养基组 成 、 p H值 、 温 度 和 光照等 。
兰 科石 斛属 多年 生 附生 草本植 物 , 具 有 极 高 的 观 赏价 值 、 药 用 价 值 和 经 济 价 值 。铁 皮 石 斛 种 子
姜 艳, 李泽生 , 耿 秀英 , 高 燕, 姚 春, 李 薇 莎
( 云 南省 德 宏 热 带 农 业 科 学研 究 所 , 云南 瑞丽 6 7 8 6 0 0 )
摘要 : 简述铁 皮石 斛 组 织培 养技 术研 究进展 , 针 对 当前 石斛 产 业发 展 的 需 求 , 提 出组培 技 术 需要 深入 解 决 的 问题 , 为石斛 产 业的 有序 发展提 供 借鉴 和依 据 。 关键词 : 铁 皮石 斛 ; 组 织培养 ; 研 究进展
一
2O 一
热 带 农 址 科 技 2 0 1 5 , 3 8 ( 1 )
T  ̄ o F i e a t A , t c “ c t “ t 4 c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 , y
◎
铁 皮石 斛 组 织 培 养技 术研 究进 展
铁皮石斛仿野生贴树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铁皮石斛仿野生贴树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作者:李艳冬赵根郑鹏华韩明丽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08期摘要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兰科石斛属药用植物中最珍稀名贵的物种,内含多糖、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
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新型栽培技术的进步,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模式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综述了铁皮石斛林下附树栽培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皮石斛;种植模式;附树栽培;仿野生种植;设施栽培中图分类号 S5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8-0026-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8.0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識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ulture Technology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Imitating Wild EpiphyticTreesLI Yan-dong,ZHAO Gen,ZHENG Peng-hua et al(H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uzhou,Zhejiang313000)Abstract Dendrobium officinale is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medicinal plants belonged to Dendrobium,Orchidaceae family, and it is rich in polysaccharides and alkaloid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industry, the progress of new cultiv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promoted, the wild-imitat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Dendrobium officinale was developed rapidl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cent progresses in research on many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cultivation model of D.officinale imitating epiphytic trees,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related researches.Key words Dendrobium officinale;Cultivation model;Symbiotic cultivation on trees;Imitating wild cultivation;Facility cultivation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药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被收录的5种石斛属植物之一[1]。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组织培养.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1、1 种子萌发1.2 基本培养基铁皮石斛种子在N6,改良N6,MS , 1 / 2 MS , SH 、KS 、VW 、KundsonC , 1 / 2N6,White等培养基上均可萌发。
赵天榜等比较风、MS 等14 种培养基对铁皮石斛种胚成苗率的影响,除残外,所有的基本培养基均优于其减半培养基,其中以N6最好,SH 、Kn 、MS 次之,l /2MS 、1 / 2 Vw 最差。
曾宋君等田将铁皮石斛种子在SH 、改良N6、MS 、KS 、VW 、KundsonC 培养基中培养,得出最适培养基为改良N6或自制PT 培养基。
罗吉凤等比较了*** / 2MS 、1 / 2 N6和White 培养基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30d 种子发芽率均达到95 % ,但1 / 2MS 培养基上所萌发的原球茎较大。
1.3 激素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NAA 可促进种子的萌发,浓度以0.2 一0.5mg/L最适合胚的萌发和生长,过高起抑制作用。
2 , 4-D对胚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6 一BA 对胚萌发后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KT 、IAA对胚萌发和成苗的影响不大,当浓度超过1mg/L 时,对胚萌发和成苗起抑制作用。
ABA 有抑制种子萌发和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但张铭等发现ABA 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原球茎的质量,浓度以0.5mg/L为最佳。
1.4 天然添加物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马铃薯汁、香蕉汁、椰乳可促进铁皮石斛种胚的萌发,但张玲等认为香蕉提取物和椰乳对种子萌发和正常发育有不利影响,干扰其正常发育过程。
1.5 炭源在组培过程中适当添加活性炭,可以吸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防止组织褐变,并刺激胚胎的发生与生根,可加人2 %蔗糖。
曾宋君等在改良N6+NAA 0.2mg/L 的最适培养基上,发现以白糖、片糖为炭源时,胚萌发和成苗的效果比蔗糖好,这可能是白糖、片糖中含有适合胚萌发和成苗的矿质元素2 原球茎增殖2.1 基本培养基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可以1/2 MS,MS等作为基本培养基。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又名黑节草,以茎入药,具有滋阴清热、止咳润肺和生津益胃之功效,是传统名贵中药[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还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扩张血管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2]。
野生铁皮石斛生长条件极其苛刻,通常附生于树干上或林下,亦或与地衣、蕨类植物混生,生长缓慢,成活率极低[3]。
近年来石斛组织培养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为人工栽培铁皮石斛提供了可能,其根系发达,属气生根,根际环境需较好的通气条件[4]。
选择何种栽培基质成为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关键因素。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铁皮石斛的栽培基质及其互作因子进行了研究,本文作者就近年来石斛的栽培基质及其互作因子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和利用基质提供参考。
1基质1.1菌渣∶水苔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料称为菌渣,富含纤维素、维生素、抗生素、木质素、矿质元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陈世昌等的研究表明,添加适宜菌渣,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5]。
唐敏[6]设计了5种栽培基质:A (菌渣∶水苔=1∶9)、B (菌渣∶水苔=3∶7)、C (菌渣∶水苔=5∶5、D (菌渣∶水苔=4∶6)、CK (菌渣∶水苔=0∶10),结果表明,当菌渣和水苔的比例为3∶7时,其基质对铁皮石斛的根长、根数、苗高、生长速度和存活率起到了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我们每年产生的菌渣至少400万t ,传统的处理方法为燃烧或丢弃,但会造成环境污染,这也为菌渣的合理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1.2松树皮∶泥炭土谢静等[7]所做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松树皮∶泥炭土=2∶1、松树皮、松树皮∶蔗渣=2∶1,结果表明,松树皮与泥炭土体积比为2∶1时能显著促进铁皮石斛节数、根数增多,茎伸长,增加鲜叶和鲜条产量,提高生物量,总体情况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蔗渣因其通气性差,基质潮湿,容易造成根系腐烂死亡,从而影响铁皮石斛生长。
1.3细陶粒∶腐殖土李关艳等[8]以细陶粒、珍珠岩、腐殖土、椰糠、刨花、泥炭6种基质配制不同的混合基质进行炼苗筛选,具体试验设计如下:珍珠岩∶细陶粒(1∶1、1∶2、1∶3)、珍珠岩∶腐殖土(1∶1、1∶2、1∶3)、珍珠岩∶泥炭(1∶1、1∶2、1∶3)、珍珠岩∶椰糠(1∶1、1∶2、1∶3)、珍珠岩∶刨花(1∶1、1∶2、1∶3)、细陶粒∶腐殖土(1∶1、1∶2、1∶3)、细陶粒∶泥炭(1∶1、1∶2、1∶3)、细陶粒∶椰糠(1∶1、1∶2、1∶3)、细陶粒∶刨花(1∶1、1∶2、1∶3)、细陶粒∶珍珠岩∶腐殖土(2∶1∶1)、细陶粒∶珍珠岩∶泥炭(2∶1∶1)、细陶粒∶珍珠岩∶椰糠(2∶1∶1)、细陶粒∶珍珠岩∶刨花(2∶1∶1)。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组织培养摘要:近年来,对铁皮石斛的需求日趋增加,而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组织培养技术使大规模人工栽培成为可能。
从种子萌发、原球茎分化、生根与壮苗、原球茎增殖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关于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概况,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铁皮石斛为兰科石斛属植物,是传统名贵中药材。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止咳润肺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由于石斛自然繁殖力低,种子需与真菌共生才能萌发,加上长期采挖,使得野生铁皮石斛资源日渐枯竭,成为濒危植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品种。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国内许多科研人员进行了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1种子萌发1.1胚龄不同种龄的种子萌发率不一样。
叶秀嶙等取铁皮石斛6个月种龄的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发现,种龄愈长,萌发率愈高。
2个月种龄的种子接入改良N6培养基中,萌发率仅为6 % ; 3个月种龄的种子接入改良叹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开始萌发,萌发率为87 % ; 4 一 6个月种龄的种子接入培养基中,只要培养一周即可萌发,萌发率为95 %。
曾宋君等将铁皮石斛种子接入改良N6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亦得到相似的结论,幼胚胚龄在60d以下时,萌发率极低,随着胚龄的增长,其萌发期逐渐缩短,萌发率逐渐升高,成苗率也逐渐升高,但到达一定的胚龄后,差异并不明显。
1.2基本培养基铁皮石斛种子在N6,改良N6, MS , 1 / 2 MS , SH、KS、VW、KundsonC , 1 / 2N6, White等培养基上均可萌发。
赵天榜等比较风、MS 等14种培养基对铁皮石斛种胚成苗率的影响,除残外,所有的基本培养基均优于其减半培养基,其中以N6最好,SH、Kn、MS次之,1 /2MS、1 / 2 Vw最差。
曾宋君等田将铁皮石斛种子在SH、改良N6、MS、KS、VW、KundsonC培养基中培养,得出最适培养基为改良N6 或自制PT培养基。
铁皮石斛的研究进展

养基有利于种胚的萌发 ,萌发率接近 80% ; 培养基中加入 2%活性炭 ,原球茎增殖倍数高 ; 添加 NAA 使试管苗生根多 且长 。
为解决原球茎转接成活率低的问题 ,侯丕勇等 [5 ]对悬浮 培养的原球茎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和分化进行了研究 。他 们选用不同的培养基 ,以植株鲜重和成苗数为指标 ,考察原 球茎的生长和发育 。结果发现 ,降低培养基微量元素含量有 利于原球茎的生长 ,但不利于分化 ,灭活真菌容易引起原球 茎形态变异 。刘骅等 [6 ]对降低试管苗繁殖成本进行了研究 , 用常水替代蒸馏水 、食用白糖替代药用蔗糖 ,成效明显 。
铁皮石斛的种子细如粉末 ,一个蒴果内所含种子达百万 粒之多 ,由于缺乏胚乳 (营养物质 ) ,种子必须飘落到非常适 宜的环境与真菌共生 ( symbiotical)才能萌发 ,自然条件下萌 发率极低 。组织培养是实现快速繁殖 、人工栽培的最佳技术 手段 。组织培养一般采用野生铁皮石斛植株 ,以其胚 、茎尖 或根尖为外植体 ,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细胞培养 。从细胞到 微苗 、幼苗 、壮苗 ,周期约 1年 。 1985年左春芳等开始研究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 ,并取得 进展 。唐桂香等 [4 ]以成熟的铁皮石斛种胚 ,用 1 /2M S为培 养基 ,接种到含有 6 - 苄基腺嘌呤 (BA )和萘乙酸 (NAA )以 及含有马铃薯 、香蕉提取物的培养基上 ,诱导种胚萌发 、增 殖 、分化及生根 。研究结果认为含有 20%马铃薯提取物的培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研究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研究作者:张伟史益敏刘士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8期摘要铁皮石斛是名贵中药材。
通过试验筛选铁皮石斛栽培最佳的基质配比、光照强度及肥料浓度。
结果表明:最佳基质配比为树皮∶竹炭∶水苔=6∶2∶2,遮荫率为60%遮荫,肥料浓度为2 000倍液。
关键词铁皮石斛;基质配比;光照强度;肥料浓度中图分类号 S56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054-02Abstract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is a rare medicinal herbs. The paper screened substrate ratio,light intensity,concentration of fertilizer for its cultiv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roportion of matrix for bark∶bamboo charcoal∶sphagnum=6∶2∶2,shading rate of 60% shading,fertilizer concentration was 2 000 times.Key words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substrate ratio;light intensity;concentration of fertilizer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俗称铁皮枫斗,是被中国药典收载的5种石斛属植物之一[1],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应用历史悠久,铁皮石斛是石斛中的极品,民间俗称“救命仙草”,功能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润肺止咳、润喉明目、延年益寿,其有效成分为多糖[2]。
野生铁皮石斛生长环境独特,对小气候要求十分严格,附生于树干上、林下,通常与地衣、藓类和蕨类植物混生,如果没有稳定充足的营养供给,种子没有胚乳,生长缓慢,成活率极低,铁皮石斛喜温暖、潮湿、通风、排水优良的环境,这给大多数夏季高温地区带来规模化生产技术难题和高额成本问题[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适合铁皮石斛的种植基质多种多样,这些基质有共性,也有特性。
通过对其栽培环境因子的研究,为合理开发和种植铁皮石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石斛;基质;栽培模式;肥料1基质1.1菌渣∶水苔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料称为菌渣,富含纤维素、维生素、抗生素、木质素、矿质元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陈世昌等的研究表明,添加适宜菌渣,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5]。
唐敏[6]设计了5种栽培基质:A(菌渣∶水苔=1∶9)、B(菌渣∶水苔=3∶7)、C(菌渣∶水苔=5∶5、D(菌渣∶水苔=4∶6)、CK(菌渣∶水苔=0∶10),结果表明,当菌渣和水苔的比例为3∶7时,其基质对铁皮石斛的根长、根数、苗高、生长速度和存活率起到了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我们每年产生的菌渣至少400万t,传统的处理方法为燃烧或丢弃,但会造成环境污染,这也为菌渣的合理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1.2松树皮∶泥炭土谢静等[7]所做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松树皮∶泥炭土=2∶1、松树皮、松树皮∶蔗渣=2∶1,结果表明,松树皮与泥炭土体积比为2∶1时能显著促进铁皮石斛节数、根数增多,茎伸长,增加鲜叶和鲜条产量,提高生物量,总体情况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蔗渣因其通气性差,基质潮湿,容易造成根系腐烂死亡,从而影响铁皮石斛生长。
1.3细陶粒∶腐殖土李关艳等[8]以细陶粒、珍珠岩、腐殖土、椰糠、刨花、泥炭6种基质配制不同的混合基质进行炼苗筛选,具体试验设计如下:珍珠岩∶细陶粒(1∶1、1∶2、1∶3)、珍珠岩∶腐殖土(1∶1、1∶2、1∶3)、珍珠岩∶泥炭(1∶1、1∶2、1∶3)、珍珠岩∶椰糠(1∶1、1∶2、1∶3)、珍珠岩∶刨花(1∶1、1∶2、1∶3)、细陶粒∶腐殖土(1∶1、1∶2、1∶3)、细陶粒∶泥炭(1∶1、1∶2、1∶3)、细陶粒∶椰糠(1∶1、1∶2、1∶3)、细陶粒∶刨花(1∶1、1∶2、1∶3)、细陶粒∶珍珠岩∶腐殖土(2∶1∶1)、细陶粒∶珍珠岩∶泥炭(2∶1∶1)、细陶粒∶珍珠岩∶椰糠(2∶1∶1)、细陶粒∶珍珠岩∶刨花(2∶1∶1)。
结果表明,细陶粒∶腐殖土=1∶3的混合基质最适合铁皮石斛组培苗进行炼苗。
李关艳等认为是因为腐殖质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很好的保水性,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以氮和硫为主的养分,满足铁皮石斛的营养需求,而细陶粒则是增加了土空隙。
1.4松磷∶木屑沈伟东等[9]设计了4种栽培基质:松磷、松磷∶木屑=1∶1、松磷∶山核桃壳=1∶1、松磷∶木屑∶山核桃壳=1∶1∶1,结果表明,松磷∶木屑=1∶1为最佳基质,在该基质中栽培540d后,石斛组培苗成活率为95.9%,单株分枝数为9.9枝/株,茎长为7cm;松磷∶山核桃壳=1∶1的基质在本次试验中可使铁皮石斛茎最粗,达0.5cm,但成活率仅为73.5%。
1.5锯木∶泥炭∶珍珠岩黄艳宁等[10]试验设计了10种基质配方:①锯木∶泥炭=1∶1、②蛭石∶泥炭=1∶1、③珍珠岩∶泥炭=1∶1、④锯木∶泥炭=1∶2、⑤蛭石∶泥炭=1∶2、⑥珍珠岩∶泥炭=1∶2、⑦锯木∶泥炭∶蛭石=1∶1∶1、⑧锯木∶泥炭∶珍珠岩=1∶1∶1、⑨锯木∶泥炭∶蛭石=1∶2∶1、⑩锯木∶泥炭∶珍珠岩=1∶2∶1,结果表明,基质锯木∶泥炭∶珍珠岩=1∶2∶1中石斛组培苗的成活率、生根情况和生长情况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配方;基质锯木∶泥炭∶珍珠岩=1∶2∶1的容重为0.11g/cm3,毛管孔隙度14.25%,非毛管孔隙度71.56%,总孔隙度60.58%,大小孔隙比1∶1.3,氮、磷、钾含量分别为0.059g/kg、0.016g/kg、0.153g/kg,电导率EC值0.90,pH 值6.8。
1.6松树皮∶泥炭∶生物炭陈庆飞等[11]试验设6个处理:①松树皮∶泥炭=7∶3、②松树皮、③泥炭、④松树皮∶泥炭∶生物炭=7∶2.7∶0.3、⑤松树皮∶泥炭∶生物炭=7∶2.4∶0.6、⑥松树皮∶泥炭∶生物炭=7∶2∶1,结果表明,3%的生物炭替代泥炭没有显著影响铁皮石斛产量、株高、叶长、叶宽、茎粗、节间距、根长、根数和成活率,因而3%生物炭可替代泥炭作为铁皮石斛的新基质,缓解泥炭资源消耗问题,提高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率。
1.7烟秆腐殖质∶生物有机肥∶疏松物郭顺财[12]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相关技术处理制成的松树皮栽培基质、木屑栽培基质、椰糠栽培基质、苔藓(水草)栽培基质和烟秆下脚料栽培基质[烟秆腐殖质∶生物有机肥(羊粪)∶疏松物(泥炭土)=6∶2∶2],结果表明,烟秆下脚料栽培基质在新叶生长量、株高和植株分蘖上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铁皮石斛的栽培基质,起到节约生产成本的作用。
1.8废弃食用菌糠∶桑秆+玉米芯∶食物废弃壳韦菲等[13]试验设5个处理,1号处理为50%泥炭+50%木屑,其他处理由不同质量配比的废弃食用菌糠、中草药废渣、食物废弃壳、桑秆+玉米芯、黏土+草皮土和木屑组成。
结果表明,以5%中草药废渣、6%木屑、8.5%黏土+草皮土、11%食物废弃壳、11%桑秆+玉米芯、48%废弃食用菌糠混合而成的栽培基质在对石斛成活率、生长、产量和多糖含量上有明显影响,同时能有效减少植株病害的发生;该配方容重为0.56g/cm3、总孔隙度65.2%、通气孔隙度26%、毛管孔隙度39.2%、大小孔隙比1∶1.5、EC值0.92、pH值7.1,氮含量为46.32g/kg、磷6.74g/kg、钾42.38g/kg、硼76.38g/kg、钼3.25g/kg、锌105.46g/kg、铜38.65g/kg、锰85.46g/kg、铁96.12g/kg。
1.9松磷∶碎石子∶刨花刘洪见等[14]试验设4个处理:松磷∶泥炭=2∶1、松磷∶碎石子=2∶1、松磷∶碎石子∶泥炭=2∶1∶1、松磷∶碎石子∶刨花=2∶1∶1,结果表明,基质松磷∶碎石子∶刨花=2∶1∶1在石斛株高、茎粗、鲜质量、根长和分蘖数上优于其他基质。
1.10马占相思树皮∶马尾松片∶花生壳麻永红等[15]设计9种培养基质:水苔、花生壳(粗度0.3~1.2cm)、马占相思树皮、青冈树皮、马尾松树皮、柚木树皮、尾叶桉树皮、杂交桉树皮、混合基质(马占相思树皮、马尾松片、花生壳等体积混合),试验树皮粗度为0.5~2.0cm;结果表明,以花生壳为主体的基质是铁皮石斛幼苗生长期除茎粗之外的最优基质,但混合基质栽培苗的茎干质量等于花生壳基质,同为0.04g/株,总鲜质量和总干质量(包含根系和叶片)混合基质优于花生壳基质,故综合考虑应优先考虑混合基质。
2基质互作因子2.1光质郑胤建等[16]的研究表明,红光具有促进铁皮石斛生长的作用,蓝光则有抑制作用,R75%、B25%(R为红光,B为蓝光)为最佳光质,能使铁皮石斛总腋芽数和枝条数增长率较高。
孔德栋等[17]的研究表明,光照强度对铁皮石斛所有光合色素指标均影响显著,过高和过低的光照强度均显著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铁皮石斛可溶性糖含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显著升高。
闻婧等[18]的研究表明,在石斛鲜质量等量增加的情况下,红蓝黄组合光有利于石斛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的提高,红蓝光组合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短期内(20d左右),红蓝黄光组合有利于石斛的生长、多糖和干物质的积累,而单色红光能有效促进多糖累积。
杨园园等[19]的研究表明,短日照(10h)可促进石斛萌发侧芽并诱导花芽发育;长日照(暗中断4h)有利于营养生长,可促进假鳞茎增粗和增长。
娄钰姣[20]的研究表明,单色蓝光最有利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单色黄光最不利于其含量增加;单色红光最有利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提高,单色蓝光则不利于其活性的增长;15d内单色蓝光有利于生物碱含量增加,30d内单色黄光有利于其含量增加,30d后红蓝光比例为2∶3的处理更有利于生物碱含量增加。
2.2基质含水量孔德栋等[21]设计了3种基质含水量:100%(灌水量上限,下同)、70%和40%;3个光照强度水平:360μmol/(m2•s)、240μmol/(m2•s)、120μmol/(m2•s),光照12h/d。
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对铁皮石斛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对叶绿素a/b影响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随基质含水量降低而显著升高;40%基质含水量和360μmol/(m2•s)光照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70%基质含水量和240μmol/(m2•s)光照处理最适宜植株生长。
2.3栽培模式陈淑钦等[22]设计了林下床栽、林下附生、林下悬挂和大棚床栽四种栽培模式,结果表明,林下种植的铁皮石斛光保护能力强,光合能力、光饱和点均高于大棚床栽,但大棚床栽的石斛单株净重和茎长均显著高于林下附生,不过多糖含量及品质不如林下附生。
张建国等[23]的研究表明,在疏林(郁闭度50%~85%)下进行石斛挂篮培育,植株生长状况好,没有高位芽,基部芽健壮,平均7.3个,成活率100%。
倪张林等[24]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中重金属及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考查栽培模式下石斛基本不产生重金属健康风险,但树栽培和石壁栽培的Pb含量要显著高于大棚栽培。
有研究表明立体栽培优于地面栽培,立体栽培的铁皮石斛鲜重、干重和多糖含量均优于地面栽培[25]。
张子燕等[26]的研究表明,贴树栽培优于贴石栽培,而有研究显示边坡是贴石培养铁皮石斛的最优选择[27]。
2.4肥料张乐萍等[28]的研究表明,氮磷钾比为10∶30∶20时进行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春石斛植株成活率最高;氮磷钾比为30∶10∶10时进行灌根处理植株生长表现最优,但成活率最低。
李金怀等[29]的研究表明,沼液比藻泥更能促进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木屑松树皮基质施用的沼液浓度为10%~30%,水苔基质施用的沼液浓度为10%~20%。
陈洲等[30]的研究表明,施用单一羊粪,石斛的长势及品质优于其他肥料(牛粪、菜籽饼和茶籽饼),多糖可达46.6%,株高可达34.2cm。
陈美钦[31]的研究表明,铁皮石斛生长中的营养液施用方案为配方选择N∶P∶K=4∶1∶3,营养液浓度为0.07%,施用时间间隔为7d。
3结语目前,科研工作者已对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技术已日趋成熟。
在基质的选择上不再是单一的,来源更加的丰富,如:以往的研究中树皮往往是第一选择,因其质地疏松、孔隙大、通水透气性好,适于铁皮石斛的种植,成活率高;而今的研究更加注重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如菌渣、烟秆下脚料、生物炭等,这些农林废弃物每年至少有上百万吨,解决方法又比较传统,易造成环境污染,如能在石斛人工栽培上得到应用,也能实现农业资源的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