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
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简述牛顿第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而另一个物体对第一个物体也会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一个墙壁时,我们感觉到了墙壁对我们的反作用力,这是由于我们对墙壁施加了作用力。
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力是由同一物理过程引起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还规定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例如,当我们站在冰上,用力向后推一个冰球时,冰球会向前移动。
这是因为我们对冰球施加了向后的作用力,而冰球对我们则施加了向前的反作用力。
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明确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例如,在我们用手推动一个箱子时,我们对箱子施加了向前的作用力,而箱子对我们则施加了向后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会互相抵消,它们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对我们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告诉我们,当我们对物体施加力时,物体也会对我们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种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使得物体之间的运动变得复杂,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力的作用,从而准确描述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三定律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划船时需要用桨推水,因为我们对水施加了向后的作用力,水对我们则施加了向前的反作用力。
同样,它也解释了为什么火箭能够升空,因为火箭底部的喷气推进产生了向下的作用力,而火箭顶部则受到了向上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受力分析(解析版)

牛顿第三定律、受力分析一、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表达式: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3.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三个特征、四种性质)三个特征:(1)等值,即大小总是相等的。
(2)反向,即方向总是相反的。
(3)共线,即二者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四种性质:(1)异体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2)同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相互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4)同性性,即二者性质总是相同的。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
小试牛刀:例: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独立存在【答案】A【解析】【解答】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A符合题意;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的效果不可能相互抵消,不是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C不符合题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时出现,同时消失,不可以独立存在,D不符合题意。
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
2.重点解读:(1)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这种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其中一个力是作用力,另一个力就是反作用力。
(3)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即作用力是弹力,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表达式

牛顿第三定律表达式在力学中,牛顿第三定律是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Sir Isaac Newton创立的一条物理定律,它描述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被称为万有引力定律。
它的表达式是:“对于任何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另一个物体就会作出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它是西方科学发展史中主要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一般被认为是力学的基本定律。
此定律是牛顿的第三种物理定律,而“动力学”是由此定律谱写的,它对宇宙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使用此定律公式,我们可以研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也可以研究物体在宇宙中运动的规律,是物体间动力学规律的基础。
可以用F=ma表示牛顿第三定律,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受到外力而产生的加速度,F为物体受到的外力大小;由定律可知,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除了F=ma,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表达式来表示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引力成反比于他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
”也就是说,双方之间的引力是相反的,力的大小与距离之间成反比。
此定律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那就是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即它们之间的力存在对称性。
比如宇宙中的两个物体,双方之间互相作用,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作用在第一个物体上,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若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受到1000N的力,则另一个物体在第一个物体上也受到1000N的力。
此外,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力会受到距离的影响,当物体离得越近,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大,相反,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引力就越小。
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西方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定律,是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我们可以研究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牛顿第三定律的影响,比如跳跃,当我们往上跳的时候,我们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大小与跳力的大小相等,这就是这条定律的内容。
总之,牛顿第三定律是西方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定律,它在力学和动力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牛顿第三定律和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

牛顿第三定律和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牛顿第三定律、弹性碰撞与动量守恒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表述了力的相互作用性质。
它指出,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它们之间产生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这意味着,对于任意两个物体 (A) 和 (B),如果 (A) 对 (B) 施加了一个力 (F_{AB}),那么(B) 也会对 (A) 施加一个大小为 (F_{AB}) 但方向相反的力 (F_{BA})。
数学上,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表述为:[ F_{AB} = -F_{BA} ]这里的负号表示力的方向相反。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两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不损失任何动能的碰撞。
在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除了动能不变,弹性碰撞还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弹性碰撞的特点如下:1.动能守恒: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碰撞后,两个物体的速度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4.碰撞后,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可能发生改变。
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动量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公式 (p = mv) 表示,其中 (p) 是动量,(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p_i = p_f ]这里的 (p_i) 表示碰撞前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p_f) 表示碰撞后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
牛顿第三定律与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为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提供了基础。
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由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弹性碰撞中系统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以一个简单的弹性碰撞为例,假设两个物体 (A) 和 (B) 分别以速度 (v_{A}) 和(v_{B}) 相向而行,碰撞后 (A) 的速度变为(v’{A}),(B) 的速度变为(v’{B})。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三定律是物理学家及数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一条定律,也被称为“动力学定律”,它主要表明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
从一般的角度来看,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受力物体会发生相应的加速变化。
具体来说,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其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而外力的方向正好是受力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也就是说,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受力物体加速时的方向正好是外力作用的方向。
更具体地说,牛顿第三定律表明: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外力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且受力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正好是外力的方向,它们之间有着像比例关系一样的固定的比例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非常重要,它在物理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解释和研究物体受到外力时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和技术,它也是进行精确控制和计算的重要基础,在工程、航天、机械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库仑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

库仑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引言】库仑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是物理学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定律,它们分别描述了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在科学研究和现实生活中,这两大定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文将对这两大定律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是描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定律,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于18世纪末提出。
库仑定律表述如下: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为:F = k * q1 * q2 / r^2,其中F表示相互作用力,q1和q2分别为两个电荷的电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k为库仑常数。
库仑定律在许多实际场景中有广泛应用,如静电场、电磁学等领域。
通过库仑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进一步研究电荷分布、电场强度等物理量。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描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律。
它表述了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它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数学表达式为:F1 = -F2,其中F1表示作用力,F2表示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运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生物力学等领域。
通过研究牛顿第三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运动过程和力的平衡。
【联系与区别】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都描述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但它们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库仑定律主要研究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物体和作用力。
此外,库仑定律涉及电荷量、距离等参数,牛顿第三定律则关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际场景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常常结合运用。
例如,在电磁学领域,通过研究库仑定律,我们可以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预测电场的分布;在力学领域,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我们可以分析物体间的力的平衡,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结论】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是物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定律,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牛顿的三大定律是什么?

牛顿的三大定律是什么?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牛顿提出了三大定律,这些定律不仅适用于地球上的物体,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多数运动。
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牛顿的三大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作惯性定律,说的是:在没有作用于物体的力的情况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为,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直不变的,除非有其他物体对它施加力,改变它的动量; 或者与它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发生了变化。
“第一定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
比如,在坐公交车时,当车突然启动或突然停下时,人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向前或向后移动。
这种感觉跟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一致——当车辆改变其运动状态时,人的运动状态也会随之改变。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叫作运动定律,说的是:作用于一个物体的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乘以其获得的加速度。
简单来说,它揭示了力、物体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F = ma (F 代表物体作用力的大小,m 代表物体的质量,a 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只鸟的质量为1.5千克,它向左飞行的加速度为10米每秒的平方,这时它所承受的力的大小就是 F=1.5×10=15牛顿。
牛顿第二定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物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
例如,炸药在被引爆后,由于承受了巨大的力量,致使炸药的分子组成出现了根本性改变。
而在万有引力的影响下,地球从太阳那里得到的加速度和距离都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地球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叫作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说的是:作用在物体 A 上的力,必然与物体 B 上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两个物体所在的直线上。
这个定律特别强调了任何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互关联的。
假设我们往桌子上施加一个力,就像我们在打一个球或是跳跃一样,当施加的力生效时,我们也会承受一个与施加的力等大而反向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行动反作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阐述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简洁地概括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牛顿第三定律的正式表述如下: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一对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些力可以是物体之间的接触力,也可以是物体之间的引力或斥力。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并不复杂,但它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需要一定的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一个物体时,我们对物体施加了一个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会对我们的手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其次,牛顿第三定律并不要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时间上同时发生。
一种力可能比另一种力早发生,但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仍然是相等且相反的。
最后,在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我们需要将系统看作一个整体。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抵消,因此整个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示例:弹簧的伸缩让我们以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说明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考虑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接着一个物体。
当我们用手拉伸弹簧时,我们对弹簧施加了一个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弹簧对我们的手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此外,弹簧还会对连接的物体施加一个向内的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反过来会对弹簧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对力使得弹簧产生弹性变形,同时保持系统的动量守恒。
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性牛顿第三定律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影响了众多领域,包括力学、动力学、静力学等。
第三定律提供了很多物质力学问题的解决思路。
在分析复杂的多体系统时,我们可以通过考虑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简化问题并得到更加清晰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 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 情感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流程图
1、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已拍手掌说说感觉,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一些资料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经过学生感受的共性以及师生的交流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概念。
把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的一个叫做作用力,另个就叫做反作用力 。
谁叫作用力,谁叫反作用力是随意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探究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用弹簧秤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改变不同的条件,观察两弹簧的读数大小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秤前先进行调零。
2、拉伸弹簧秤时不能超过量程。
3、将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拉。
结论: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效果,不会抵消。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 F= -F'
3.注意:既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运动的物体之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A
把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作用对象
作用效果
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石头却“安然无恙”是不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
课堂练习:
1、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
”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乙受伤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D、由于甲用拳打乙的胸,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2. 如图所示,灯受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哪几个力是平衡力?
3.鹿拉着雪橇从静止开始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鹿对雪橇的拉力和雪橇对鹿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鹿对雪橇的拉力先产生,运动以后雪橇才对鹿产生拉力。
C、当鹿拉着雪橇匀速前进时,鹿拉雪橇的力和雪橇拉鹿的力大小相等;当鹿拉着雪橇加速前进时,鹿拉雪橇的力大于雪橇拉鹿的力。
D、雪橇所利益能够运动时由于路队雪橇的拉力大于雪橇对鹿力拉力。
小结:
1.牛顿第三定律:内容表达式注意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同点和不同点
作业:创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