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报告单1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1

实验1:学生自身知识系统结构设计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实训)学时(学分):3学时实验(实训)目的与要求:训练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系统分析原理设计自身知识结构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微机实验教室,网络及相关软件实验(实训)主要内容: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和外部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即自身SWOT分析),确立适当的人生梦想与目标,根据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可实现的职业规划和行动计划,进而建立层次清晰、相互关联、逻辑严密、操作性强知识结构系统。

实验内容所涉及本课程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涉及管理学计划、组织等概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等概念。

特别是要把握——目标明确是评价系统性能的第一指标;设置目标是系统计划的第一步;而职业规划即系统计划有不同的层次。

同时要深刻理解——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定环境中一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有机集合体;系统的特点包括整体性、目的性、关联性、层次性等;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等。

实验(实训)步骤:1、上网查询“SWOT分析“的含义;2、根据自身的SWOT,进行分析;3、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近两年计划;4、根据实习情况,寻找工作。

实验(实训)结果:1、了解到“SWOT分析”含义如下: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2、(一)内部因素:优势:性格上:做事认真,待人真诚,赋有责任感,热衷于自己的专业,喜欢思考问题。

能力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并有寻根问底的兴趣,一定要把问题弄清楚的决心。

生活上:态度乐观向上,自控能力强学习上:努力勤奋,上课专心。

弱势:做事不够果断,在大众面前显得不够热情大方。

有时不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英文表达与听说能力差。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施加外力使静止的小球动起来。

如:浮力,风力,引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一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

[具体实验名称,例如:认识物体的形状实验]二、实验目的。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直观地认识不同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简单的分类能力。

三、实验器材。

1. 各种形状的实物(如圆形的球、方形的盒子、三角形的积木等)若干。

2. 一个大盒子(用于放置和分类物体)。

四、实验步骤。

1. 展示实验器材。

- 将装有各种形状物体的大盒子放在桌子上。

- 老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物体,向学生展示并简单介绍这是今天要研究的东西。

2. 观察与触摸。

- 让学生依次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物体,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并用手触摸感受它的轮廓。

- 老师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形状,例如:这个物体摸起来有弯弯的边,看起来像个圈,这是圆形。

3. 分类。

- 在桌子上划分出几个区域,分别标记为圆形区、方形区、三角形区等。

-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物体形状的判断,将手中的物体放到相应的区域。

- 老师在旁边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五、实验结果。

1.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并将它们准确分类。

2.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一些特殊形状(如长方体的某个面看起来像长方形,但整个物体又不同于平面的长方形)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六、实验总结。

1.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达到了实验目的。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形状概念的讲解可以更加细致,多提供一些特殊形状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是关于什么实验的报告单,以便我能给出更符合需求的内容。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1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1
A.多;
B.少。
白细胞
球形或椭圆形,比红细胞(A.小;B.大)(A.有;B.无)细胞核
A.多;
B.少。
能力拓展
(15分)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你认为自己是否有失误?如有,请写出改进方法。如
没有,请写出你认为整个实验过程中你满意的地方,并简要说出理由。
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让我学会了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方法和特征:红细胞数量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数量较少,呈球形或椭圆形,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6、整理器材。
二、在您观察的视野中,数目最多棉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在显微镜下呈现红色。(10分)
三、写出视野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和形状。(10分)
1.红细胞有20个,红细胞数量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2.白细胞有3个,呈球形或椭圆形,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实验结论
(10分)
血细胞
形态
数量
红细胞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A.有;B.无)细胞核
八年级生物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报告单1
学校班级姓名桌号
考核题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实验器材
(10分)
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擦镜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备用)
实验步骤
及现象
(25分
一、简略写出该实验的步骤(5分)
1、取镜对光;2、放置人血永久涂片;
3、镜筒下降;4、观察;
5、在看到的物像中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特征;

学生实验报告单1:观察干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学生实验报告单1:观察干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班级:四年级时间:实验名称观察干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记录人:
操作人:
实验器材
蚕豆、水、镊子、放大镜、记录本
我们的猜想
干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一定的差别。
实验记录(过程与步骤)
(1)将几粒蚕豆放在水中,浸泡一天。
(2)取一粒干的蚕豆和一粒浸泡一天的蚕豆。
(3)从整体观察浸泡一天的蚕豆,并跟没有浸泡什么不同。
(4)用镊子轻轻剥掉浸泡过的和没浸泡过的蚕豆种皮,从有缝隙的一侧分别将“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察“豆瓣”相连的部分有怎样的结构,浸泡过和没浸泡过的种子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蚕豆的外形呈肾形,接近长方形,有较硬的种皮保护种子。蚕豆的内部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个主要部分,其中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构成。
(2)浸泡过的蚕豆和没浸泡过的蚕豆相比,从外部看,浸泡过的蚕豆体积更大,种皮破裂,发出嫩芽;从内部看蚕豆的胚根长长了,子叶更饱满。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室内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目的:比较室内与室外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实验步骤:1、测量室内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2、测量室外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气温是指在室外阴凉、通风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实验器材:部署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样时间的气温;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夜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3、把测得的气温填入表格。

观察到的现象:1、一天中()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是:()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测量旭日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实验目的:比较旭日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实验步骤:1、测量旭日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2、测量背阴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观察到的现象:1、()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测量气温时应入选择()的地点。

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自制风向仪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本质着手能力和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随和奇心。

实验器材: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观察到的现象:1、风向是指()的方向。

北风是由()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吹来的风;2、风向能够用()来测量。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姓名(记录者)
班级
学科
实验时间
小组其他成员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实验
器材
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实验目的
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实验
步骤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
结论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
器材
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
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
结论
正确认清电路故障,有效解决问题。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事项
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班级
四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四、连接串联电路
实验
器材
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
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实验
结论
实验结论:花岗岩是岩浆岩。砾岩、砂岩和页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
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化学药品的使用,防止灼伤。
指导
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第二课时《光与影》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如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孔盒子、蜡烛、打火机、小圆盘、硬纸板、胶管、铁丝、成像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时光照亮了前面的路。

当光照亮周围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
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说出猜想依据
2、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硬纸板、胶管、铁丝、手电筒、启发学生。

(3)指名学生演示实验。

明确提醒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
上,要求下面的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如透过密
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夜间的探照灯柱、手电筒光柱等。


三制作小孔成像
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学
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

模拟小孔成像实验。

教师强调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制作。

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谈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光与影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