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墨家著作《墨子》中有着什么样的逻辑思维

合集下载

墨子的逻辑方法

墨子的逻辑方法

墨子的逻辑方法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

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墨子的逻辑方法。

墨子的逻辑方法是什么① 兼爱非攻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

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② 天志明鬼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③ 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 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⑤ 非乐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

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⑥ 非命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借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务于他的“兼爱”,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张“非命”。

认为认得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墨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支重要派别,其主要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爱与无为。

首先,墨家的核心价值观是爱。

墨家主张以爱为中心,认为爱是社会和个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中提出了“兼爱”观念,即所有人应当像爱自己一样,以同等的爱心对待他人。

墨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循兼爱原则,就能减少战争和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墨家的兼爱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后来儒家和道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墨家强调无为而治。

墨子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自有规律,人们无需过度干预,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安静和平衡的状态。

墨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干扰或改变事物的自然发展,因为这会导致混乱和不稳定。

他认为,宇宙运行有固定规律,人们应该尊重这些规律并遵循它们。

墨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相似,但墨家更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维护。

墨家的主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背景和需要。

在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观念给了人们一个改变社会状况的希望,提醒人们共同追求和平与福祉。

同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是对当时统治者极权主义行为的反抗和批判,倡导一种相对宽松和平衡的社会秩序。

然而,墨家的思想在古代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和流传。

墨家提出的兼爱观念与儒家所倡导的“仁”的概念有部分重合,但墨家对于无差别的普遍爱被一些儒家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而且墨家对于无为而治的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影响力的发展,因为其与儒家及其他学派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冲突。

总的来说,墨家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对和平与福祉的追求和对统治者行为的批判。

兼爱和无为而治是其核心概念,虽然并未在当时产生广泛影响,但墨家的主要思想仍然为后世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所关注和探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墨子》的思维语言艺术

《墨子》的思维语言艺术

《墨子》的思维语言艺术有关《墨子》的思维语言艺术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著作汇编,由墨子初创,其后学增益。

现存53篇,9万余字,包含多种文体类别。

其中有丰富的思维语言艺术,是准确性和鲜明性、生动性和简练性、理趣性和功利性的统一,具有独特的原创性价值和意义。

意显语质:准确性和鲜明性刘勰《文心雕龙》评价《墨子》“意显而语质”,即意义明显,语言质朴。

《工作方法六十条》第三十七条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说话写文,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与“意显语质”相通。

语言的准确性,即恰当性、真实性、正确性,恰如其分反映事实。

《非攻(下)》说,墨子反对攻伐掠夺战争,于是当时的“好攻伐之君”,以“汤伐桀,武王伐纣”,都被“立为圣王”的事实为论据,为自己发动攻伐掠夺战争辩解。

墨子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也。

彼非所谓‘攻’,谓‘诛’也。

”认为商汤对夏桀,周武王对商纣的战争,是“诛”,即以“正义讨伐非正义”;而“好攻伐之君”的攻伐掠夺战争,是“攻”,即以“非正义进攻正义”。

二者本质不同。

“好攻伐之君”的辩解,没有对“攻”和“诛”两个不同概念“察类明故”,分析论证,犯混淆概念和虚假理由的错误。

《公孟》载墨子与程子辩论。

墨子引孔子的话,表示赞赏。

程子说:“非儒,何故称于孔子?”墨子曰:“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

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

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

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

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墨子非儒,但认为孔子的话有“当而不可易者”。

“当”即恰当、准确、真实。

普遍真理,谁也不能改变,自然可引用。

墨子这样说,以真理为依据,不存学派偏见,是合乎理性的'思维。

口若悬河:生动性和简练性《公输》载墨子止楚攻宋的说词,是生动性和简练性统一的典范,后代学者称之为“辩士悬河之口”,“意高词健”。

《墨子》语言的生动性,首先体现在形象性。

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墨子像编剧本,假设“兼士”、“别士”两个人物,让他们进行表演,把“兼爱”和“偏爱”、“别爱”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为生动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

墨子的原理

墨子的原理

墨子的原理墨子的原理是墨子学派所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墨子的道德观、宇宙观、伦理观等方面。

墨子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墨子的宇宙观:墨子的宇宙观强调宇宙的有序和稳定。

他认为宇宙是由无穷的力量所组成,并且这些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了宇宙万物的运动和变化。

墨子将宇宙的运动和变化归因于“天命”,他认为人类应该顺应天命,遵循宇宙的规律。

二、墨子的道德观:墨子倡导“兼爱”和“非攻”,他认为人们应该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对待他人,实行广泛的爱和互助。

他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通过道德和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道德准则,认为它是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根本途径。

三、墨子的伦理观:墨子在伦理观方面主张“名分”制度和“贵贱有序”。

他认为各个社会成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职责,并按照名分来行事。

他强调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认为只有通过遵守名分,保持社会等级的稳定,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四、墨子的理论体系:墨子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包括了伦理学、宇宙学、科学技术等方面。

他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来提供实践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墨子的原理是一个涵盖了道德、宇宙观和伦理观的综合性哲学思想体系。

墨子通过对人类和宇宙的思考,提出了一种充满人性关怀和理性思辨的思想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实现和谐与稳定的道路。

墨子强调了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爱和互助,主张实行广泛的“兼爱”原则。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对待他人,通过关心、帮助和包容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同时,墨子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通过道德和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的道德准则,认为它是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根本途径。

墨子还提出了“名分”制度和“贵贱有序”的伦理观。

他认为各个社会成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职责,并按照名分来行事。

他强调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认为只有通过遵守名分,保持社会等级的稳定,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墨子哲学系列-15】墨子逻辑学的“三表法”

【墨子哲学系列-15】墨子逻辑学的“三表法”

【墨⼦哲学系列-15】墨⼦逻辑学的“三表法”我们继续分享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墨⼦的思想,今天我们介绍墨⼦的辩证思想:三表法,三表法是著名的“墨辩”的核⼼⽅法。

墨家的“墨辩”和印度因明学,以及古希腊逻辑,并称为“世界三⼤逻辑学”。

01什么是“三表法”呢?什么是“三表法”呢?墨⼦说:“何谓三表?⼦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之者。

” 墨⼦说,如何去论证过去的⾔论是否正确呢?必须订⽴⾔论的准则,也可以理解为,真理的评估标准,说话没有准则,就好⽐没有在陶轮之上放⽴测量时间的仪器,就不可能弄明⽩是⾮利害的区别。

所以⾔论有三条准则:有考察本源,有推断根据,有实践应⽤。

“有本、有原、有⽤”,这就是著名的“三表法”。

简单来说,就是要考察⼀个知识是否是为真理,是否值得信任,可以从三个⽅⾯考察:有本源、有论据、⽽且还能得到实践的检验。

有本之者,就是说有历史经验佐证;有原之者,就是说有实际的评价佐证;有⽤之者,就是说有实践后的效果佐证。

02“有本、有原、有⽤”的“三表法”⽐如墨⼦说,要证明⼀个治国策略是否正确,按照“三表法”,就⾸先要看古代圣王是否有这样的作为,其次就要考察百姓的所见所闻,⽼百姓对这个政策的看法;最后还要考察,践⾏这个策略之后,是否对国家百姓真的有利。

“有本、有原、有⽤”的“三表法”,是墨⼦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

今天我们对⽐在古希腊,⼏乎在同时代,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提出了著名的“演绎法”,是⼀种纯粹理性逻辑,也是⼀种重要的形式逻辑。

演绎法也被称为“演绎三段论”,⽐如那个著名的例⼦:⼤前提是:⼈都有⼀死;⼩前提是:苏格拉底是⼈;结论就是:苏格拉底也会死。

03三表法是从经验出发数学和⼏何学,其实就是基于演绎法,演绎法的特点是从⼀些基本的公理和定理出发,构建整个知识⼤厦。

在这个形式逻辑中,⼤前提是根本,是绝对的真理,所以,在此基础上获得的结论是坚实可靠的。

历史趣谈:先秦墨家的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

历史趣谈:先秦墨家的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先秦墨家的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导语:墨子是先秦诸子中不可多得的农民思想家,其理论之深湛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更扩及逻辑哲学。

其言语常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蕴含着墨子是先秦诸子中不可多得的农民思想家,其理论之深湛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更扩及逻辑哲学。

其言语常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蕴含着卓然不群的辩论艺术。

具体地说,他将辩难论说的手段列为七种,分别叫作:或、假、效、辟、侔、援、推。

“或、假、效”常被用来防备守卫,故又称“戍言三范”。

《墨经》中这样解释“或、假、效”三种逻辑哲学:“或”也者不尽也。

“假”者今不然也。

“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

即:“或”是表示一类事物中仅有一部分是如此,并非全部都是如此。

“假”是表示思想上的假定,并非表示现实就是这样。

“效”是为辩论提供标准的规范和底线,以免漫无目的、失去道义。

白马是马,乘白马是乘马。

获是人,爱获是爱人。

臧是人,爱臧是爱人。

这是属于“是而然”(前提肯定,结论也肯定)的情况。

获的父母是人,获事奉她的父母不能简单说成“事奉人”(指作别人的奴仆)。

她的妹妹是美人,她爱妹妹更不能说是“爱美人”。

车是木头做的,乘车不能说是“乘木头”。

船是木头做的,入船不能说是“入木”。

强盗虽然是人,但某地强盗多,不能简单地说“某地人多”;某地没有强盗,也不能简单地说“某地没有人”。

怎么知道这一点呢?讨厌某地强盗多,并不是讨厌某地人多;想让某地没有强盗,并不是想让某地没有人。

世上的人大家都赞成这一些。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说“强盗虽然是人,爱强盗却不能说是‘爱人’,不爱强盗不能说是‘不爱人’,杀强盗也生活常识分享。

墨子与墨家的读书笔记

墨子与墨家的读书笔记

墨子与墨家的读书笔记墨子与墨家——读书笔记一、墨子的人生与思想墨子,生于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探索和实践,始终秉持着兼爱、非攻的思想。

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他提倡和平,反对战争,主张通过提升人类的道德水平来解决社会问题。

二、墨家的主要思想1.兼爱:墨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兼爱,主张人人应当无差别地爱所有人,不分亲疏贵贱,是一种博爱精神。

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无疑具有极大的进步性。

2.非攻:墨家反对侵略战争,认为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然而对胜者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而已,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墨家支持防守的战争,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和百姓而不得不进行的战争。

3.崇尚科学:墨家重视科学和逻辑,是我国古代第一个重视科学技术与逻辑思维的学派。

他们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如光学八条、小孔成像等。

三、墨子与公输般的故事墨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军事家。

他曾与公输般进行过一场攻防器械的较量,最终墨子凭借其出色的防御器械设计和智慧,成功阻止了公输般的进攻。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墨子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他的和平主义思想。

四、墨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墨子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提倡的兼爱、非攻思想,可以引导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

同时,他重视科学和逻辑的精神,也是我们今天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动力。

我们可以从墨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寻找方向。

通过学习和研究墨子及墨家的思想,我深感其理念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希望我们都能汲取墨子思想的精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墨子墨家思想解析

墨子墨家思想解析

墨子墨家思想解析墨子,又称墨子学派,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之一,其哲学思想被称为墨家思想。

墨子思想以兼爱为核心,强调仁爱和和平,提倡克己奉公、谦虚宽容的道德行为。

本文将对墨子墨家思想进行解析,从墨子的生平与思想出发,阐述其对中国古代哲学和人文思想的影响。

墨子,名翟,字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

据《史记》记载,他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墨阳县,后来以墨子之称广为流传。

墨子学派的创立,与社会动荡和战乱密切相关。

墨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处于动荡状态,战争频繁,人民生活艰难。

墨子饱受战争之苦,深感战乱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因此他深入思考如何实现社会和平与安定。

墨子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主张"以兼人之爱故免人之爱",即通过广泛的关爱和互助来达到社会和谐与安定。

他认为兼爱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并强调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整体的利益。

墨子坚持认为,没有人民的福祉就没有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墨子主张以公正和仁爱为原则,推动社会的和平与进步。

墨子学派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墨子著作《墨子》中。

《墨子》是墨子学派集体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分为七十二篇,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伦理、宗教等方面。

其中,墨子对"非攻"提出了专门的论述。

"非攻"主张不攻打外国、不侵略他国、不扩张领土,以和平共处为原则。

墨子认为,强权争斗只会导致血腥的战争,而应该以智慧与友爱来化解冲突,推动和平的发展。

墨子的"非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子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被后人广泛传承和应用。

他的思想与儒家的仁爱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

墨子的思想对后代儒家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总之,墨子墨家思想以兼爱为核心,强调仁爱、和平和公正的重要性。

他的"非攻"思想为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注入了和平共处和互谅互让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墨家著作《墨子》中有着什么样的逻辑思维
导语: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

其逻辑思想和体系主要反映在《墨经》一
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

其逻辑思想和体系主要反映在《墨经》一书中。

后期墨家逻辑以辩为核心,其中包括名、辞、说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和由故、理、类三物构成的逻辑推理。

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具有论证的性质,《墨经》把辩定义为"争彼也",即把辩看作是关于"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或谓之是,或谓之非"的一对矛盾命题的是非之争,而且认为辩必有胜者和负者,并要求分清胜负。

辩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小取》)。

辩具有名、辞、说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对这三种思维形式的理解,相当于西方传统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

后期墨家逻辑中的名是用来摹拟、称谓事物的所然与所以然之性质的,《小取》说:"以名举实";《经上》说:"告以文名,举彼实故也"。

这样的名就具有概念的性质。

名又是言词(命题)的构成元素,因而也具有语词的性质。

后期墨家首先从概念外延上把名分为达、类、私三种,"达名"相当于范畴,如"物";"类名"相当于普遍概念,如"马";"私名"是限于对某一个体事物之称谓,包括专名或姓名,相近于单独概念。

后期墨家还从概念的内涵上把"名"分为相当于具体概念的"形貌之名"和相当于抽象概念的"非形貌之名",以及相当于时空概念的"居运之名"和"量数之名",等等。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