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妇产科医生罗素教您美国看病的基本步骤

合集下载

美国医院看病流程

美国医院看病流程

美国医院看病流程在美国医院就医流程如下:1.首先确定您的医疗保险计划。

您的医疗保险可能是通过工作提供的,也可能需要自行承担成本,因此您可以从多个机构中选择哪种类型的医疗保险适合您,例如:联邦法定事业保险(包括Medigap和Medicaid保险),私人医疗保险,北美地区保健计划(North american department of health plan),公司雇员健康保险,学生保险,政府补贴的保险等。

2.查找并注册与您的保险计划合作的医院。

您可以在网上,通过报纸广告等途径查找认可的医院。

接下来,您可以打电话或使用网络服务向医院查询所需的信息,并且要求它们注册为您的保险计划。

有时,医院也会要求您完成详细的文件,这需要您提供个人详细信息。

3.及早约定看诊日期。

当您找到一个与您的保险计划合作的医院后,就可以及早约定一个看诊日期。

有时,在与医院的电话交谈或在现场,就可以安排看诊。

如果您没有一般的医生,或者想在一家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医院就医,那么就可能需要使用网上预约服务或拨打医院的预约号码来联系或咨询医院。

另外,确定哪种医疗服务您需要的去哪个部门,以及所需的资料,也很重要。

4.看诊前准备好相关文件。

对于所有涉及到医疗保健的文件,都需要事先准备好,以便在看诊的时候携带。

包括,放射诊断证明书,药物处方等。

并且,随身携带患者及家属的身份证、医疗保险信息、银行卡等也是很重要的。

5.上门看诊时,您需要在医院前台处验证和确认您的身份和联系电话,并向护士提供医疗保险卡和患者信息,以便护士记录您的信息,填写医疗登记表格。

6.确认就医计划及相关细节。

确认患者需要的治疗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以及所涉及的所有费用将如何通过保险公司和您承担,是很重要的。

除此之外,还需要重点确认诊疗细节,手续及治疗时间,以及治疗后如何处理重要证件等要求。

7.开始治疗过程。

一旦细节都确定下来,医生就会根据诊断给出合适的治疗计划,患者可以接受相关治疗,其中包括康复护理,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辅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有些治疗必须前期准备和后期处理过程。

在美国看病的“潜规则”

在美国看病的“潜规则”

在美国看病的“潜规则”作者:姚鸿恩来源:《读天下》2014年第01期英语说“see a doctor”,汉语说“看医生”,基本同义。

不过,中美医患关系差异还是相当巨大的。

比如,国内有些“潜规则”,开刀千万不能忘红包,医生护士麻醉师,一个不能少。

医生也未必“养尊处优”。

一旦患者一方不满,“砸医院、打医生”,似乎也是“潜规则”。

在美国,这一类的“潜规则”几乎闻所未闻。

红包是绝对不需要的,“打砸”是一定会坐牢的。

不过,在美国看医生,却有另类的“潜规则”。

规则一:你得要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在美国看病,规定必须先去看自己的家庭医生。

不管是头疼脑热、腰酸背痛,还是失眠厌食等等,都先得去家庭医生那儿。

家庭医生治疗各种年龄的男女的每个器官、任何疾病问题。

一般的问题,家庭医生那儿都可以解决。

听上去,好像是中国“赤脚医生”或是卫生站医生。

但是,美国的家庭医生必须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经过3年的家庭医学的住院医师实习期,通过多种严酷的考试,才能行医。

水平足以担任国内高官或土豪的私人保健医生。

家庭医生完全能够解决各种普通的医疗保健问题。

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的话,会将你转到医院去看专科。

如果你“自说自话”径直跑到医院或者专科医生诊所,是会吃闭门羹的。

此外,即使患者很清楚自己该看什么专科医生,也必须通过家庭医生转送。

否则,医保公司会拒绝付费。

规则二:每次看医生都得预约在美国政府部门或正规公司工作的人都知道,上班不能打电话谈私事。

但是,跟医生预约是例外。

美国家庭医生每天大约只看十多个患者。

所以你必须预约,而且不可迟到。

预约限定了医生每天看病的数量,所以医院不可能像菜市场那样“比肩接踵”。

预约好比预订出租车,有保障,有座位。

乘公交车不预约,你可能挤不上,或者挤一身臭汗。

服务质量绝对不同。

不过,预约的坏处是,得等,三五天、一两个星期都是正常的。

如果是普通感冒,一个星期都能自愈了。

所以,感到哪儿不对劲,一定要及早预约看病。

假如半夜高烧、胳膊摔断、心肌梗死,等等,当然不需要预约,可直接由亲友送医院急诊室,或者打911电话。

美国式就医

美国式就医

龙源期刊网
美国式就医
作者:高晓松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11期
美国能急诊的医院少,不像中国,大多数的医院都有急诊。

美国的急诊,尤其是夜间急诊,是专门的一个急诊医院,但是它分布得特别稀疏。

今年我刚搬到美国一个新的城市,一天老婆发烧,我带她去看急诊。

结果我居然找到了三个狗急诊,夜里亮着灯,供各种动物急诊。

最后才找到一个医院是给人急诊。

我们中国人都习惯了,说发高烧了,打一针吧。

但在美国,不给打针,就是让你喝水,最后我求了医生半天,才给开了。

开了药还没有地方买去。

为什么呢?美国是坚定的医药分离。

美国医生会问你住哪儿,然后他就指定一个离你近的药房。

而这个药房第二天上午9点才开门,你夜里去了急诊,得等到第二天上午9点,才能去买药。

药房管理也很严格。

我有一个朋友开药房,我老找他要消炎药,但他就不给。

我说咱俩这么好的关系,你也知道咱中国人吃惯了消炎药,给我点吧?他说我告诉你,这个在美国会被惩罚得非常严重。

在美国,医生的处方必须在药店保留l0年,期间这个处方不能动,每年至少要查两次。

你只要开过处方外的药,立即被吊销执照。

美国人是如何看病的

美国人是如何看病的

美国人是如何看病的:生个小孩要花一万多美元2009年08月30日06:08 来源:广州日报【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看病流程在美国如何看病?记者采访了身在美国工作和留学的两位人士,他们的看病经历可让您对美国的医疗保险有所了解。

案例一看病贵看病难讲述人:海蒂身份:公司职员第一:买保险对那些刚来到美国的朋友, 一定要买保险。

不买看病就很贵。

挂号费一般是50~70美元,一个普通的风寒感冒可能就要花掉近1000美元,生小孩就要1万多块。

通常雇主会为员工支付一定费用,帮助员工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医疗保险,这算是员工福利。

有些雇主没有能力为员工买医保,员工就只能完全自费。

由于个人购买医疗保险的费用很贵,很多人选择不买保险。

第二:预约医生除了看病贵,我们这些有保险的中产阶级家庭也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一些相对省钱的医疗保险项目则要求患者必须选择指定医生,除非是威胁生命的急诊,一般有病要先给指定医生打电话预约。

如果病情复杂,要由家庭医生开具转诊单,再找保险公司认可的专科医生预约。

如果自己擅自找医生,保险公司会拒付费。

今年调查人员在15个大城市打电话预约医生。

结果发现,美国人有时要等几十天才能得到医生的诊治。

第三:做各项检查由于预约一般要等时间较长,因此之前也有这样的经历:感冒时预约门诊,结果等到看医生的时候,病已经好了。

如果急着看医生,那只能去急诊室了。

而到了急诊室,先由护士查证件、填表格、量血压等等,进行一系列繁琐的检查,然后再由医生看病。

那次我在急诊室病房里面呆了四个小时接受各种检查和询问。

第四:买药和支付账单美国的医院不涉及交费和取药。

绝大多数人都买医疗保险,10天或半个月后医院会将账单寄给你的保险公司,根据各人保额不同,账单金额高低,保险公司或者付清全部账单,或者只付一部分。

药可以在医院外的药房和商场里买到。

医疗费由医院和保险公司共同协商决定。

这也决定了账单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案例二穷人没钱也能看病讲述人:小刘身份:刚毕业未找到工作我有一次生病前并没买保险。

海外看病求医流程一览

海外看病求医流程一览
得 不 管 处 于 什 么 样 的 经 济 条 件 下 澳 大 利
相 对 更 好 理 论 上 讲 无论 是 公 立 还 是 私
向转 诊 制 度 , 美 国私 人 医疗 保 险 主 要是 包 括P P O和 H MO 两 类 , 根 据 美 国保 险 政 策 的要 求 , 购买H MO保 险 的 病 人 看 病 首 先
医生 , 但 是 尽 管 如 此 绝 大 多 数 在 美 国 的 P P O客 户 也 都 会 为 自 己 找 专 门 的 家 庭 医
置比较均衡 , 普 通 的 医疗 保 健 任 务 是 由 诊 所担 负 , 医 院 只 接 受 必 须 入 院 治 疗 的 病 人 。 除 了 急诊 , 一 般 病 人 在 入 院 之 前 必 须 先 去 诊所 , 由那 里 的 医生 开 具 转 诊 证 明 才
障, 药 物 是 不 能作 为普 通 商 品去 赚 取 高 额
生 并 更 愿 意 由他 们 来 协 助 转 诊 。与 中 国 不 同的~点是 , 在 美 国 社 会 信 用体 制 下 ,
先看病再付钱 , 医院只管看病 , 收费 则由
另外 专 门 的系 统 负 责 , 如 果 是 具 有 保 险 的 病人 出现 了保 险 可 能 不 保 的 费 用 , 病 人 也 可 以在 治 疗 后 先 行 离开 , 等 待 若 干 天 后保
医保 , 但 是 澳 大 利 亚 仍 然 流 行 购 买 私 人 医 疗 保 险 。 因 为 当 你 购 买 了 私 人 医保 之 后 , 私 人 医保 可 以 为你 代 为 支 付 部 分 的 私 人 医 院 或 者 是 公 立 医 院 当 中 额 外 的私 人 医 疗的费用 , 很 多澳 大 利 亚 人 宁 可 放 弃 公 立

美国试管婴儿步骤流程

美国试管婴儿步骤流程

赴美
一、落地后院方派专人安排接机并提 供全程1对1中文服务。
二、吃、住行可自行办理,也可院方 接待人员协助办理。
方法/步骤
美国就诊 一、就诊期间全程1对1中文护士陪同。 二、在美停留期间就医安排见《医院 就诊流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法/步骤
验孕回国
胚胎移植后第12天,提供验孕服务, 验孕结束后即可回国。
方法/步骤
跟踪指导
孕育过程中,可随时咨询成美顾问, 进行咨询。
方法/步骤
左图表示了本步骤的内容,以图片内 容为准。
注意事项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 专业人士。
谢谢观看
方法/步骤
预约治疗时间
一、月经周期准确人士:月经周期前 3-5天内到达即可。
二、月经周期不准确人士:可通过服 药调整月经周期,具体服用方法可咨 询成美顾问。
三、男士:经检查确认自身精子良好, 可保障有效受孕者,提取精液后即可 返回。
方法/步骤
左图表示了本步骤的内容,以图片内 容为准。
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美国试管婴儿步骤流程
美国医生判断客户是否适合做试管婴 儿,为客户出具试管婴儿方案,评估 成育率的基础医学依据。
方法/步骤
左图表示了本步骤的内容,以图片内 容为准。
方法/步骤
建立医疗档案
1-2天内出具试管诊疗方案,评估成 功率。并确定是否需要和专家进行视 频会诊。
方法/步骤
办理相关赴美签证 一、自行办理。 二、由成美顾问协助办理。
内容介绍
在我国民间经常把“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叫“试管婴儿”。而事实上,体外受精是 一种特殊的技术,是把卵子和精子都拿到体外来,让它们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 然后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女性的子宫中,在子宫中孕育成为孩子。利用体外受精技术产生的婴儿称 为试管婴儿,这些孩子也是在妈妈的子宫内长成的。可以说,“试管婴儿技术”等同于“体外受 精”。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美国试管婴儿步骤流程。

美国看病流程

美国看病流程

美国看病流程
在美国,看病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流程,需要患者和医生之间的
密切配合。

首先,患者需要找到一家医疗机构,可以是医院、诊所
或者私人诊所。

然后,患者需要预约看病时间,有些医疗机构可以
在线预约,有些则需要电话预约。

在预约的时候,患者需要提供个
人基本信息以及病情描述,以便医生能够做好准备。

当到达医疗机构的时候,患者需要进行登记,填写个人信息表格,并交给接待人员。

接待人员会安排患者等候就诊,通常需要等
待一段时间。

在等待的过程中,患者可以阅读医疗机构提供的健康
资讯,或者观看医疗健康相关的视频。

当轮到患者就诊时,医生会仔细询问病情,进行身体检查,并
可能要求做一些必要的检查项目,比如血液检查、X光检查或者超
声波检查。

在诊断出病情后,医生会给出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者康复治疗等。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
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在看病的整个流程中,患者需要支付医疗费用。

在美国,医疗
费用是相对昂贵的,患者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同时也可以通
过医疗保险来减轻负担。

不同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不同,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疗保险。

总的来说,美国看病流程相对繁琐,但是医疗水平较高,患者
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自己的医疗保
险情况,以免因为医疗费用问题而影响治疗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能
够对您有所帮助。

美国看病不用排队,对比中美的医生预约制

美国看病不用排队,对比中美的医生预约制

美国看病不用排队,对比中美的医生预约制国内的病人如果是第一次到美国看病,最大的不习惯应该就是美国的预约制度。

虽然在国内的三甲医院也有实行就诊预约制,但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今天好医友就来和大家分享美国的医生预约制跟中国的有哪些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先通过一张图片大致了解一下中美预约医生的流程图对比。

美国看病、化验检查、住院手术都必须提前预约,这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保证就诊秩序,也能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但是前提是,这个预约可不能轻易“爽约”,否则大夫就不会给你好脸色看,认为你是一个很不讲信用的人,那你在社会上可就吃不开了。

在美国,医疗机构分为四类:医生诊所、门诊医院、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

无论是诊所还是医院都没有挂号室,看病都要预约,急诊除外。

美国的医生是自由之身,可以在好几个诊所、医院挂职。

在美国看病,你是选择医生,而不是选择哪家医院。

所以,即使是第一次看门诊,也要打电话给医生预约。

在美国预约看病、化验检查和住院手术并非是在同一家医院进行。

如需做复杂的化验或检查则要去第三方机构如“导管中心”、“影像中心”和“化验中心”等。

做手术住院也要去另一家医院。

虽然这些程序看起来很繁琐。

不过,病患不用担心,这些事情都会有医生来帮助你预约。

在国内基本是一条路走到底,除非是付不起医药费被迫停止治疗,或医院没有条件治疗的病患,否则便是一直在同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在美国,预约看病的好处很多。

美国是地广人稀,通过预约大夫,就能确定什么时间去看病,不用担心到诊所或医院却预约不到医生,也不用排队候诊,医院的秩序永远是井井有条。

另一方面,诊所大夫一天看多少个病人,可以由医生自由掌控,这样就能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美国实行的是家庭医生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医生对患者的病情都了如指掌,但即使是这样,预约门诊的最短时间也会超过15分钟。

而在国内,排队3小时,就诊3分钟的经过不知令多少患者心寒。

在国内,打个电话,报上姓名就能预约挂号,预约挂号费还是后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素医生教您美国看病的基本步骤
在美国当你决定看医生时,大致有以下步骤:
根据雇主提供的或自己选的医疗保险公司名称,上网或打电话要求一份你所住地区的Physician Directory ( which will list the physician namesand officeaddresses)。

第一:选择一个主要的医生(Primary Care Physician,简称PCP),选择以下之一:
家庭常规医生(FamilyPractice/GeneralPractice):对成人和儿童,看普通常见病的。

内科医生(InternalMedicine):经过学习训练,处理成人的许多慢性疾病。

小儿科医生(Pediatrician):仅看小儿科,给孩子选的主要的医生。

妇产科医生:洛杉矶尔湾芳泉谷医院妇产科主席罗素
一般来说,在未经过你的家庭医生的情况下,不要试图给一个专科医生打电话。

专科医生通常需要一个基本的诊断和/或从主要医生转来的。

他/她的专长在其专科上,不会花时间、也无义务把你的全身查个遍。

因为那是你的家庭医生的责任。

第二:给你选择的家庭医生打电话。

如果你不会讲英文,请邀请一位会英文者协助或一开始就询问医院有无翻译服务(do you have a Chinesetranslator?) (中国医生除外)。

如果你是个新病人,请准备好你的姓名,出生日,地址,电话号码和医疗保险号。

在预约之前,医疗办公室可能寄给你一份新病人需要登记和完成的资料。

你必须用英文填写全部资料并交回。

如医疗办公室接收你为新病人,你需要告诉你的医疗保险公司你所选的主要医生的名字。

这样保险公司才会付费。

第三:一旦你确定了一个预约时间,你需要遵守以下规则:
规则一:准时!这是看医生最重要的部分。

例如:你的预约时间是10:00 AM,应在09:45AM 这样到达。

如你迟到,你可能将不能看医生,因为这个事先为你安排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除非你事先通知
医疗办公室,你遇到了交通堵塞,可能迟到五分钟且办公室同意为你保留这一预约时间。

如你失去了你的预约时间,通常办公室会收取一定费用作为罚款。

如你是新病人还没有填写任何资料,请至少在预约时间的30分钟之前到达。

如你有了预约,但因某种原因不能来,你必须在24小时前打电话取消或重新预约,否则也会被罚款。

规则二:见医生前先到前台- 带照片的身份证件和医疗保险卡。

a. 签到- 到前台check in登记口签到,告诉接待人员你的名字和你的预约时间。

b.部分付费或全部付费- 如你以前来过并有医疗保险,你将要支付部分费用(co-payfor office visit);
c.填写表格- 你需要填写两种基本表格,第一种是关于你和你的病史;第二种是关于医疗保险和HIPPA政策等。

如你不能自己填写,可以找人代填,但需代填人与你同时签字说明有效。

规则三:候医室- 坐下等候
在等待室静候护士,直到通知你进去见医生。

儿科诊所常分:健康儿童体检区和病儿区(well-child waiting room and sick-child waiting room)。

规则四:诊断室
a.假如你是新病人,护士会检查你的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等,取得你的基础数据。

假如需要脱衣服,护士会指导你该怎样准备,穿上罩衣,等候医生。

b.有什么病?- 你必须告诉医生你有什么不舒服。

如你的英文不好需带一个翻译- 必须有能力来叙述你的病情或哪里疼痛。

在来之前请把你的问题写在纸上,以免忘记,使你的病症和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最好的处理和回答。

c.你服用的药品种类- 带一个药品清单,包括一次服几片和多长时间一次。

或带来药瓶说明情况。

如你服用的是中国药品,你必须带来它的英文名字。

d.带病历- 如你在以前的医生那里有一个检验结果和病历,请把它带来。

另外,你需要提供药物过敏的名字。

e.看医生的时候医生会给你一个诊断和需要的治疗方案,并解答你的疑问。

遇到你不懂的病名和药名,你可以要求医生用通俗的话(非医学术语)解释或写下来
给你。

如你有多项身体问题,一次选择三个最重要的,并排好优先次序。

一般来说,你有三个以上的病情,医生会让你预约另一时间。

规则五:再一次到前台
在你离开之前请再次到前台。

查清和确定所有的事宜是否全部做完;医生是否要你再来并给你一个新的预约时间;是否需要一个其它的检查或化验的预约;或转到专科医生那里,前台要给你专科医生的电话号码或帮你预约;或你需要支付额外的附加费用,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