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仪器分析UV_IR
模块二 药物鉴别——紫外光谱鉴别法

对未知样品进行鉴定
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推断。 对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进行推断。 用于纯度的检查。
实例分析
维生素B1
【性状】
维生素B2
【鉴别】
布洛芬
【鉴别】
小
结
性状: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
鉴 别 试 验 的 项 目
一般鉴别试验 —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特性,通过化学反应来 鉴别药物的真伪。 有机氟化物类、有机酸盐(水杨酸、酒石酸盐) 芳香伯胺类、托烷生物碱类、无机金属盐、无机酸根 专属鉴别试验 —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区别同类药物的各个单体
专属鉴别试验
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 根据一类药物中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理化 特性,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 药物的真伪。
一般鉴别试验依据某类药物共同的特点,区别不同类药物。 专属鉴别试验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药物的化 学结构差异,鉴别各个药物单体。
巴比妥类药物——一般鉴别
模块二
药物鉴别 技术
任务二 紫外光谱鉴别法
目录
一般鉴别试验
教 学 安 排
专属鉴别试验 鉴别方法
一般鉴别试验
是指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共同的化学结构或 相同的理化特性,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有机药物--------官能团 无机药物--------阴离子、阳离子
一般鉴别试验用于证实药物是哪一类,要进一步 证实是哪一种药物,还需要结合专属鉴别试验
共性丙二酰脲-CONHCONHCO-
可与某些金属离子(Ag+、Cu2+、 Hg2+等)反应呈色或产生沉淀
R
一般鉴别试验
+2AgNO3
+2HNO3
药物分析-药物的鉴别试验

15
如: 丙二酰脲类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是 巴比妥类药物,但具体是何种巴 比妥类药物不可确定。
5
初熔 终熔
6
3)熔点测定的注意事项:
a. 传温液 mp在80℃以下的,用水; mp在80℃以上的,用硅油或液体石蜡。
b. 毛细管 中性硬质玻璃管,长:9cm 内径:0.9~1.1mm
壁厚:0.10~0.15mm。
c. 升温速度 1~1.5 ℃/min。
d. 温度计 0.5℃刻度,且经校正。
7
(2)凝点
小供试品量,以m表示,单位为µg。 最低检出浓度---在一定条件下能观察出试验结果时
供试品的最低浓度,以1V表示。
25
最低检出量与最低检出浓度之间的关系:
m v 106 V
式中: — 试液的体积(mL):鉴别时所取试
液的体积
V — 最低检出浓度的体积:指含有1 g 供
试品的溶液体积(mL)
钠盐鉴别试验等。
16
(三)专属鉴别试验
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是 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 结构差异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 些专属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如: 维生素B1,中国药典(2000年版)—硫 色素反应作为其专属鉴别试验。
m — 最低检出量( µg )。
26
空白试验
目的: 检查试剂和蒸馏水中是否含有待测组分。 方法:用蒸馏水代替试样进行测定。 对照试验 目的: 检查方法的可靠性。 方法: 用标样代替试样进行测定。
光谱分析法简介(UV AAS FTIR NMR)..

式中,A ——吸光度
K ——常数 ——意义 该式是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吸光度 (absorbance)A与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 C呈线性关系。通过一组已 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做出A与C之间的工作曲线。在同样条件下,测 量未知物的吸光度后,利用工作曲线就可求得未知物的浓度Cx
2018/10/8
转变成原子蒸气,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中的关键部件之一。有 火焰原子化器和无焰原子化器两类
●分光系统单色器 ●检测系统
作用是把要测量的吸收谱线同其他谱线
分开。分光部件有棱镜和光栅两种类型
作用是接受光信号,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经放大和运算处理,给出分析结果。主要由检测器、放大器、 读数和记录系统等组成
——摩尔吸收系数 在A=lg(I0/It)=Kbc中,当浓度c用mol· L-1, 液层b厚度用cm表示,则K用摩尔吸光系数代之
A= bc
的意义 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 L-1,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
光度。它反映了吸光物质对光吸收的能力,一定条件下为常数; 同一物质用不同显色剂时,有不同的值
——同一波长的光称单色光,由不同波长组成的光称复合光。物质 有色是因其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下页表列出了 颜色与吸收光之间的关系。其中对应颜色的光称互补色光 ——测量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纵坐标,吸 光度为横坐标,得一条吸收光谱曲线,它清楚地描述物质对光的吸 收情况。图片分光UV-1图1为MnO4-和Cr2O72-的选择性吸收曲线 。可见, MnO4-在可见光范围内对525nm附近的绿光有最大吸收 max=525nm。浓度不同光吸收曲线形状相同,吸光度大小不同 UV-11
( 6)灵敏度高
(7)样品损坏少
有关UV、IR、NMR、MS的应用

有关UV、IR、NMR、MS的应用紫外线(简称UV),紫外线波长为:10-400 nm.。
来自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它由紫外光谱区的三个不同波段组成,从短波的紫外线C到长波的紫外线A。
UV的应用:UV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1,UV灭菌,这种方式效果好,没有第二次污染的情况,超强UV可以瞬间杀死水中的病毒,不像用化学试剂灭菌方式那样残留。
主要用于医院、公共场所、幼儿园、敬老院等空间的消毒,这种方式慢慢在进入家庭日常生活,水处理等。
2,UV的固化,UV胶水、UV油墨等在UV光照下,瞬间从液体变为固体,以达到固着、上色等效果。
如手机上就很多应用,如:LCD的封口,听筒上音圈与音膜的粘接,手机外壳的喷涂等,光驱里激光头,电脑LCD硬盘磁头,还有最新的光通讯器件,UV打印机等。
3,UV的检测,再防伪上,人们将特殊的图案用UV荧光物质成形,一般光照的情况下,是没有任何图像呈现,但在UV的照射下,就可以看到这种荧光的图案。
主要应用于纸币,护照,火车票,医药包装,瓶盖等等。
4,UV背景光,有些物质再UV光下比可见光下更加清晰,这个特性就可以去检测一些不通常情况下不容易发现的物质,比如工厂净化间内的灰尘检测,产品表面清洁度检查,公安侦查提取指纹等等。
5,UV医疗,UV光不一定照到人体就是有害的,有些波段的UV再临床上还可以去除因患者的病毒,如白癜风,在涂完药物后,接受一些uv的照射,可以生成黑色素,达到治疗的效果。
6,UV光催化,化学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结果,人类发现了这个现象后,就想方设法的去让化学反应向人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这样科学家就会利用uv这个条件研究反应的方向,找到好的方向,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
如生物医药,UV保鲜技术,像日本的家电商推出的LED保鲜就是采用UV LED发出的uv对蔬菜进行处理保鲜。
利用物质的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得到与分子结构相应的红外光谱图,从而来鉴别分子结构的方法,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班仪器分析复习思考题

⼴西中医药⼤学研究⽣班仪器分析复习思考题2012级研究⽣仪器分析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摩尔吸光系数(ε):⼀定波长下,吸光物质的溶液浓度为1mol/L ,液层厚度为1cm 时,溶液的吸光度。
百分吸光系数():⼀定波长下,吸光物质的溶液浓度为1g/100ml(1%),液层厚度为1cm 时,溶液的吸光度。
分配系数:指⼀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和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之⽐,以K 表⽰。
保留时间:即待测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值所需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溶质在固定相上滞留的时间,即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分离度: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平均峰宽的⽐值。
梯度洗脱:在同⼀个分析周期中,按⼀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称为梯度洗脱。
半峰宽:⾊谱峰⾼⼀半处的峰宽度,⼜称半宽度。
化学键合相: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栽体的表⾯,⽽构成化学键合相。
正相分配⾊谱:固定相极性⼤于流动相极性的⾊谱法称为正相⾊谱法。
反相分配⾊谱:流动相极性⼤于固定相极性的⾊谱法称为反相⾊谱法。
%11cmE课本上的练习题:(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7版) P210:第4、5、7、10、13题第4题:卡巴克洛的摩尔质量为236,将其配成每100ml 含0.4962mg 的溶液,盛于1cm 吸收池中,在λmax 为355nm 处测得A 值为0.557,试求其1%cm1E 及ε值。
(1%cm1E =1123,ε=2.65?104) 答:4%113%11%111065.21123102361011231104962.0557.0--?=?===??===cm cm cm E M Cl A E ClE A ε第5题:称取维⽣素C 0.05g 溶于100ml 的0.005mol/L 硫酸溶液中,再准确量取此溶液2.00ml 稀释⾄100ml ,取此溶液于1cm 吸收池中,在λmax 245nm 处测得A 值为0.551,求试样中维⽣素C 的百分含量。
IR—UV联合法测定固相微萃取涂层中单体含量

将单体精制后 ,在通氮气保护 下 ,向反应瓶 中加入乳 化
剂 ( 一0和十二烷基硫 酸钠水溶液) OP 1 及第 一部分混合单体 ( 5 mL苯 乙烯 +5mI丙 烯酸 丁酯 ) ,乳化 1 i,缓 慢升温 到 5m n 7 0℃ ,加入第一部分引发剂 ( 2 过硫酸铵水溶液 ) 恒 3n ,
00 86+0 0 12 相关系数 -0 9 89 . 7 c . 8 , - . 9 。苯 乙烯含量测定 的相对标准偏 差 ( S ) 0 4 ,加标 回收率 R D 为 .1
为 9 . ~ 14 o ;丙 烯 酸 丁酯 含 量 测 定 的相 对 标 准偏 差 ( S 为 0 3 ,加 标 回收 率 为 9 . ~ 78 0 . R D) .9 71
I UV联 合 法 测 定 固相 微 萃 取涂 层 中单体 含 量 R—
申书 昌 ,柳彩云 付 双 , ,张维冰 ,王文 波
1 .齐齐哈尔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黑龙 江 齐齐哈尔 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辽宁 大连 1 1 0 606 1 6 1 101
摘
要
合成 了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的苯 乙烯一 丙烯酸 丁酯一 乙烯基 三乙氧基 硅氧烷三元共聚物 。 采用红外光
1 实验部分
l l 主 要 仪 器 与 试 剂 。
该技术操 作简单 、 无需 有机溶剂 、灵 敏度 高。高分 子化 合物 作 为 吸 附涂 层 , 为 S ME 的 “ 脏 ” 涂 层 的 极 性 不 同 、应 称 P 心 , 用范围不 同。S ME涂 层 源 于气 相 色 谱 固定 液 ,而适 用 于 P
温反应 1 5h . 。再 向溶液 中加 入第 二部 分 引发剂 ( 同第 一部
分 ) 搅拌 1 n 用 分液 漏斗滴加第二部 分混合单 体( , 0mi, 同第
紫外分析仪

紫外分析仪紫外分析仪(UV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仪器设备,它利用紫外光在物质分子间的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现象来研究和分析物质的性质及其含量。
本文将从紫外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使用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紫外分析仪进行详细介绍。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基本原理紫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物质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从而激发分子中的电子产生转移。
当物质溶液中的物质分子吸收光线时,可通过检测到的光强变化来推断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紫外分析仪的光源通常采用汞灯、氘灯等具有特定光谱的光源。
二、应用领域紫外分析仪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制药行业等领域。
例如,它可以用于测定水中有机物、无机物的浓度以及酸碱度等指标。
在制药行业,紫外分析仪可用于药物质量控制和含量测定。
在食品安全领域,紫外分析仪可以检测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三、使用方法1. 校准仪器:操作前需要对紫外分析仪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准备样品:按照所需检测的物质特性和含量,准备样品溶液。
3. 设置参数: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和曲线扫描速度等参数。
4. 开始测量:将样品放入光栅室,点击启动键开始测量,观察数据变化。
5. 分析结果:通过比对标准曲线和查阅相关知识,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推断。
四、维护注意事项1. 清洁仪器:定期清洁紫外分析仪的光源、光谱系统和光栅室等部分,以保持仪器的良好工作状态。
2. 防护措施:在进行紫外分析仪操作时,要戴上防护眼镜,避免紫外光对眼睛的伤害。
3. 避光环境:紫外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和其他光源照射,以免干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保存样品:将使用后的样品妥善保存,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或光照。
5. 定期维修:按照仪器的维护手册,定期对紫外分析仪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和精确性。
总结:紫外分析仪是一种重要的实验仪器,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在物质分析和研究中获得准确的数据。
动图解析16种实验室仪器(UV、IR、MS、NMR、SEM等)工作原理

动图解析16种实验室仪器(UV、IR、MS、NMR、SEM等)工作原理文章导读目录1.紫外分光光谱UV2.红外吸收光谱法IR3.核磁共振波谱法NMR4.质谱分析法MS5.气相色谱法GC6.凝胶色谱法GPC7.热重法TG 8.静态热-力分析TMA9.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 10.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11.原子力显微镜AFM 12.扫描隧道显微镜STM13.原子吸收光谱AAS 14.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15.X射线衍射XRD 16.纳米颗粒追踪表征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物质分子吸收一定的波长的紫外光时,分子中的价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的吸收光谱较紫外光谱。
紫光吸收光谱主要用于测定共轭分子、组分及平衡常数。
光线传输光衍射探测数据输出2.红外吸收光谱法IR分析原理: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透射光能量随透射光频率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红外光谱测试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对应分子基团,因此可以根据红外光谱推断出分子结构式。
以下是甲醇红外光谱分析过程:甲醇红外光谱结构分析过程3.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随化学位移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裂分数和偶合常数,提供核的数目、所处化学环境和几何构型的信息NMR结构进样样品在磁场中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时,射频场的能量才能被有效地吸收,因此对于给定的原子核,在给定的外加磁场中,只能吸收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由此形成核磁共振信号。
核磁共振及数据输出4.质谱分析法MS分析原理:分子在真空中被电子轰击,形成离子,通过电磁场按不同m/e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的信息FT-ICR质谱仪工作过程:离子产生离子收集离子传输FT-ICR质谱的分析器是一个具有均匀(超导)磁场的空腔,离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圆形轨道上作回旋运动,回旋频率仅与磁场强度和离子的质荷比有关,因此可以分离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并得到质荷比相关的图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即: E=Ee+Ev+Er ΔΕe>ΔΕv>ΔΕr
21:27:19
对吸收曲线的说明: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
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
大吸收波长λ 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 线形状相似λ 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 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 max则不同。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 依据之一。
21:27:19
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UV
1.概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波长范围:100-800 nm. (1) 远紫外光区: 100-200nm
(2) 近紫外光区: 200-400nm
(3)可见光区:400-800nm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
21:27:19
(2)共轭烯烃中的 p → p*
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p 键与p 键相互作用,生 成大p 键。由于大p 键各能级的距离较近电子容易激发, 所以吸收峰的波长就增加,生色作用加强发生深色移动。 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p p*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p p*跃迁吸收峰位置可由伍德
s*
K E,B R
E
p*
n
p
s
21:27:19
3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 仍不易观察到。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 子)均呈现n→σ * 跃迁(生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21:27:19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e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ε 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1) 不饱和烃π →π *跃迁 乙烯π →π *跃迁的λ max为171nm,ε max为: 1×104
21:27:19
对吸收曲线的说明:
④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 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
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⑤在λ 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
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
依据。
21:27:19
3.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 s* σ 电子、π 电子、n电子。 p* n H C O
E p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s
K
R
H
E,B
n
p
s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 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 Ε 大小顺序为:
(2)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 Ε v约为:0.05~1eV,跃迁产 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3)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 Ε e较大1~20eV。电子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 子光谱;
21:27:19
说明:
(4)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是由产生谱带的跃迁能级间的 能量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 的依据; (5)吸收谱带的强度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
L·mol-1·cm-1。 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p p* 跃迁 C=C
H c H
发色基团, 但 p p*200nm。
H c H
max=171nm 助色基团取代 n
-NR2 40(nm) -OR 30(nm) -Cl
p*发生红移。
CH3 5(nm) 5(nm)
取代基
-SR
红移距离 45(nm)
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
尔吸光系数ε 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λ max有时
可能相同,但ε max不一定相同;
(6)吸收谱带强度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定 量分析的依据。
21:27:19
二、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21:27:19
e
1
4 2 3 300 λ 350 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M + h → M* M + 热
基态
E1 (△E)
激发态
E2
M + 荧光或磷光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 长 max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照射,测吸光度;
21:27:19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 迁的同时,总伴 随有振动和转动 能级间的跃迁。
即电子光谱中总
包含有振动能级 和转动能级间跃
迁产生的若干谱
线而呈现宽谱带 。
21:27:19
说明: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 Ε r:0.005~0.050eV,跃迁
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第十一章 紫外吸收光谱 分析法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UV 第一节 紫外吸收 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UV 二、 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principles of UV
n → π * < π →π * < n → ζ
21:27:19
*
< ζ →ζ
*
2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 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
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 吸收波长λ <200 nm;
例:甲烷的λ max为125nm , 乙烷λ max为135nm。
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作为溶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