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常见失爆100条
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及防范措施

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及防范措施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及防范措施引言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的失爆现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电气设备发生失爆,对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失爆事故的发生,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常见失爆现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失爆现象:•电线电缆短路•电气设备起火•电气回路过载•电气设备爆炸•其他电气故障防范措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电气设备•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修复电气设备中的潜在隐患•保持设备清洁,防止积尘导致短路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爆型电气设备•确保设备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安装防爆开关、漏电保护器等安全设备加强电气设备布线与接地•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布线•合理规划电气设备接地,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保持设备的良好接地,防止电气设备漏电安全使用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各类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拆卸设备或进行未经授权的维修•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停用并报修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制定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事故的应急预案•提前确定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加强应急演练•及时处理和报告电气设备事故,确保事故不扩大化定期进行技术交流与培训•定期组织电气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流与培训•学习和消化新的安全技术标准与要求•更新设备管理方法和工作流程结论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失爆现象的发生概率,保障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
以上所列措施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定期维护和检修电气设备•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明确责任人和维护周期,确保设备得到及时的检修和维护。
•定期检查和修复电气设备中的潜在隐患:定期进行设备的全面检查,发现设备的老化、损坏或磨损等问题时,及时更换或维修。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一)、隔爆外壳隔爆外壳应清洁、完整无损,并有清晰的防爆标志。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即为失爆:1、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或外壳镌号码、文字,致使外壳厚度减少;注:严重变形是指变形长度超过50毫米,同时凸凹深度超过5毫米。
2、使用未经部指定的检验单位发证的工厂所生产的防爆部件(指受压传爆关键件);3、防爆壳内外有锈皮脱落;4、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机械闭锁作用;5、隔爆室(腔)的观察窗(孔)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或使用普通玻璃;6、去掉防爆电机接线盒内隔爆绝缘座或接线柱,绝缘套管烧毁,拆卸零件使两个空腔连通,接线柱、拉线板炸死、松旷;接线柱采用全丝螺杆及不符合规程规定的隔爆间隙。
注:隔爆设备与隔爆腔之间严禁直接贯通。
爆接合面的最大间隙或直径差;或转轴与轴孔隔爆接合面的最大间隙与最大直径差。
L——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
L1——螺栓通孔边缘至隔爆接合面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
B、操纵杆操纵杆直径d与隔爆接合面长度L之间要符合下表面现2的规定。
表(2)隔爆接合面的粗糙不得高于6.3(不低于>5)操纵杆的粗糙度不得高于3.2(不低于>6)(二)防爆电动机A、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摩擦。
采用圆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K不小于0.075毫米;K:最小单边间隙M:最大单边间隙Φd—Φd:径向直径差B、滚动轴承结构,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m(见图70)不大于表1规定的W 值的三分之二。
(3)螺纹隔爆结构A、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小于0.7毫米;B、螺纹的最小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须符合表3的规定。
隔爆面上如发现以下缺陷,不算失爆,也可不加修补,即可使用:(1)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毫米、深度不大于2毫米的砂眼,在40、25、15毫米的隔爆面上,每平方厘米不得超过5个,10毫米的隔爆面不超过2个。
(2)偶然产生的机械伤痕,其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毫米,其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效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的三分之二,但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必须磨平。
机电设备失爆、不完好标准

6、隔爆面有锈迹,用棉丝擦后,仍有锈蚀斑迹者为锈蚀,属于失爆。
7、隔爆面有锈迹,用棉丝擦后,只留云影,不算锈蚀,也不为失爆(但在井上修理设备时不允许有云影)。
8、隔爆面上不允许涂有油漆或机械性杂物,否则为失爆(如无意造成的油漆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不在此限)。
(1)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的冷补者;
(2)电缆(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以及高低压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的接头;
(3)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和不灌注绝缘充填物或充填不严密(漏出芯线)的接头。
2、羊尾巴:
电缆的末端不接防爆电器设备或防爆元件者为羊尾巴。电器设备接线嘴(包括五小电器元件)2米内的不合格接头或明破口者均属于羊尾巴。
9、防爆壳内外有锈皮脱落为失爆。油漆脱落,锈蚀严重为不完好。
10、密封圈尺寸须符合以下规定,如有一项达不到均属失爆。
(1)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的配合为±1毫米,但如系4mm2及以下电缆者密封圈内径应不大于电缆外径。
(2)密封圈的宽度不小于电缆外径的0.7倍,且不小于10毫米。
(3)密封圈的厚度不小于电缆外径的0.3倍(70mm2 的电缆除外),且不小于4毫米。
1、事故单位简介
正升煤业位于吕梁汾阳市,为资源整合矿井,由五座矿井整合而成,汾西矿业开发建设。井田面积8.3572km2,批准能力90万t/a,开采2#-11#煤层,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事故发生地点在东翼回风大巷,巷道布置在9+10+11#煤层中。资料显示,事故区域上部2#煤已采空;11#煤已采空。矿方资料指出,东翼回风大巷在开口往里500-714m段确定为采空区(东翼回风大巷在事故发生时实际掘进642m,已进入采空区范围),规定探放水钻孔最少布置6个。施工单位设计探放水钻孔3个。事故发生后,现场勘查时只看到1个探水钻孔,钻孔实际进尺49.75m(最后一次钻探后巷道实际进尺49.5m)。最后一次探放水签字确认均为施工方人员,未执行“探水队、地测部门、安监部门三方签字确认”的规定。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常见失爆100条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常见“失爆”现象100例1、设备外壳有裂纹、开焊面积在50cm2范围内,凹凸深度超过5mm或因外壳变形影响电气间隙,达不到规定的为失爆。
2、隔爆电气设备外壳内或外表面锈蚀为失爆。
3、隔爆电气设备加工金属表面发现有锈,用棉丝擦过后仍留有斑痕并超过规定的为失爆。
4、隔爆电气设备紧固件、导电件发现有锈,用棉丝擦过后仍有明显斑痕,并影响强度和导电性能的为失爆。
5、隔爆电气设备的门、盖采取正常操作方式打开的为失爆。
6、隔爆电气设备的隔离开关打开后负荷侧仍然带电的为失爆。
7、可拆卸式控制器,手柄不在停止位置时仍可拆卸的为失爆。
8、隔爆电器设备用紧固件、导电件采用黑色金属材质制造,未采取如电镀等防腐处理的为失爆。
9、隔爆电器设备装有电器元件的内壳壁未涂耐弧漆,金属加工表面(指隔爆接合面)未采取防腐措施的为失爆。
10、隔爆电器设备隔爆接合面间隙超限为失爆。
11、隔爆电器设备隔爆接合面表面粗糙度,平面结构Ra为6.3um、圆筒结构Ra为3.2um,粗糙度达不到规定的为失爆。
12、隔爆电器设备隔爆接合面表面出现机械伤痕,其深度和宽度均不大于0.5mm,无伤隔爆接合面有效长度不能满足要求的为失爆。
13 隔爆电器设备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闭锁作用的为失爆。
14、隔爆室的观察窗透明件,松动、破裂或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玻璃的为失爆。
15、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形状,造成电器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的为失爆。
16、隔爆电器设备的透明件安装部分,制造成带有螺纹结构的为失爆。
17、隔爆电器设备观察窗的透明件安装采用衬垫结构时,衬垫不符合要求的为失爆。
18、隔爆电器设备的接线腔内由电源侧进线至负荷侧接线,或负荷侧进线到电源侧接线为失爆。
19、隔爆电器设备接线电缆外护套伸入接线室器壁小于5mm为失爆。
20、接线室内有大于10mm的导电物体的为失爆。
21、电器设备的输出端断电后,如果壳内仍有带电部件缺防护性盖板和绝缘封堵的为失爆。
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失爆判定标准及常见失爆现象

煤矿井下防爆电⽓设备失爆判定标准及常见失爆现象问:我是煤矿⼯⼈,怎么加⼊组织?答:点击上⽅蓝⾊“煤矿安全规程”关注即可!防爆电⽓设备的运⾏、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设备必须⽴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
井下电⽓设备正常运⾏和故障状态下都有可能出现电⽕花、电弧、热表⾯和灼热颗粒等,它们都具有⼀定的能量,可能成为点燃矿井⽡斯、煤尘的点⽕源和热源。
因此煤矿井下使⽤的电⽓设备必须是防爆型的,以防⽌⽡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发⽣。
如果电⽓设备失爆,设备内部发⽣爆炸的⽕焰会传到壳外,并且与井下可燃,可爆性混合⽓体直接接触,会引起矿井⽕灾及⽡斯或煤尘爆炸造成重⼤恶性事故。
煤矿井下使⽤的各种类型的隔爆电⽓(含防爆⼩型电器)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3836—2000”,爆炸性环境⽤防爆电⽓设备的有关规定,凡是不符合以下规定的⼀律判为失爆:1.矿⽤电⽓设备的隔爆外壳失去了耐爆性或隔爆性。
2.防爆电⽓设备(含⼩型防爆电⽓)的外壳应⽆严重变形和锈蚀、裂纹、孔及砂眼等缺陷;凹凸超过了规定5毫⽶及有开焊的;外壳厚度低于原设计85%以下的;未取得防爆设备检查合格证的单位,对外壳进⾏切割、焊补者;使⽤未经防爆部门指定检验单位发证的⼯⼚所⽣产的防爆零部件者:(指易失爆关键件),外壳⼤修后⽆承修单位出产铭牌者,隔爆外壳内不经批准随便增加元件或部件,使外壳烧穿⽽失爆;3.防爆⾯:(1)防爆结合⾯的紧固螺栓:同⼀部位、同⼀规格且完整齐全。
使⽤的弹簧垫圈与螺栓相同规格,紧固程度以压平为合格,若发现质量不好、弹簧垫圈断裂或失去弹性,同⼀防爆⾯使⽤的螺栓规格不⼀致即判为失爆。
(2)静⽌式转盖、插盖式防爆⾯的光洁度不⾼于0.3um,操作杆或转轴的粗糙度⾼于3.2um否则失爆,轴的隔爆⾯低于1.6um为失爆。
(3)静⽌式部分的隔爆结合⾯和操作杆与孔的隔爆结合⾯,zui⼤间隙或直径差,隔爆结合⾯zui⼩有效长度及隔爆结合⾯边缘⾄螺孔边缘的zui⼩有效长度达不到规定的为失爆;防爆⾯缺防锈油的、防爆⾯有杂物的均判为失爆。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失爆现象有哪些演示教学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失爆现象有哪些失爆:就是使用中的电气设备(五小电器、缆线)失去耐爆性能和不传爆性能一、设备外壳: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失爆。
(一)、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
严重变形是指长度超过50 mm,同时凹、凸深度超过5 mm者。
(二)、隔爆外壳有锈皮脱落、联锁装置不全、变形,起不到机械连锁作用的,防爆面锈蚀的。
(三)、隔爆观察窗的透明件松动、破裂或机械强度不符合规定的。
(四)、设备隔爆腔之间的隔爆结构被破坏,如隔爆型电动机内的隔爆绝缘座被去掉等情况。
(五)、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尺寸,导致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者。
(六)、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缺弹簧垫、螺栓或螺母;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螺栓或螺孔滑扣。
(七)、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Ra 值);操作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Ra 值)。
(八)、隔爆面锈迹用棉纱擦后,留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属于失爆。
(九)、结合面上的针孔,在一平方厘米的范围内不超过5个,且其直径不超过0.5mm,深度不超过1 mm的隔爆面不为失爆。
(十)、对于机械伤痕深度、宽度均不超0.5mm ,其伤痕投影长度不超过相对容积结合面宽度50%,个别伤痕深度不超过1 mm,其伤痕距结合面最短无伤距离相加不大于相应容积规定的结合面宽度不算失爆,但其中有一项超过均为失爆。
(十一)、隔爆面上不允许有油漆和机械性杂物,否则为失爆(如无意造成的油漆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不在此限)。
(十二)、隔爆面应涂以适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锈油(如医用凡士林油)或磷化(磷化后也涂凡士林油),如无防锈油或磷化面脱落均为失爆。
涂油应在防爆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
(如磷化面脱落小于隔爆面径向长度1/3并涂有防锈油可不算失爆,但为不完好)。
(十三)、隔爆接合面紧固螺栓的螺母要上满扣,不满扣为失爆。
紧固螺钉深入孔长度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尺寸(铸铁、铜、铝件等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如螺孔深度不够螺纹直径尺寸要求的,则螺钉必须拧满扣,否则为失爆。
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及防范措施

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及防范措施摘要:为了加强井下电气管理,改善井下电气安全状况,减少井下电气事故,消灭失爆现象,杜绝电火花造成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本文列举了井下常见电气失爆现象的种类,逐个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电气失爆;原因分析;防范措施;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ownhole electric underground electrical safety improvements, reduce downhole electric accidents, to eliminate loss phenomenon, eliminate electrical discharge of gas and coal-dust explosion accident, this article lists the common underground electric detonation phenomenon of species, carry on the reason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electrical explosion loss; analysis of the causes; measures to prevent1、前言随着煤炭生产技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大多数煤矿建设项目施工,目前已逐步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综掘设备和控制设备,对减少人工投入、施工安全起到了相当的保障作用。
但是由于井下工作条件恶劣,空间狭小,设备极易受到损坏,煤矿井下电气事故也随之增加,小到电器设备的失爆现象,大到由电气事故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火灾事故。
为保证人员的安全,施工企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电气失爆的类型、失爆原因,并掌握杜绝失爆常见的防范措施。
煤矿机电失爆二十六条

设备及小电的防爆要求二十六条
(一)设备的防爆面上有机械伤痕、针孔,深度超过0.5mm且超过防爆面长度的一半的,设备防爆面不定期涂油或存在油脏等现象的。
(二)密封圈外径与喇叭口内径间隙大于0.5mm,密封圈的内径与电缆的外径间隙大于0.5mm。
(三)两个隔爆腔相通。
(四)外壳有裂纹、开焊,变形长度超过50mm、深度超过5mm。
(五)隔爆壳内有锈皮脱落。
(六)开关的机械闭锁变形不起作用。
(七)接地极(辅助接地极)要求用4寸钢管1米长2条焊接并用。
(八)防爆结合面缺螺丝、弹垫,弹垫未压平或弹垫失去弹性,螺栓松动。
(九)螺丝松或滑丝。
(十)螺丝未露出1~3丝。
(十一)喇叭口松动。
(十二)单孔密封圈进出多根电缆。
(十三)将密封圈割开后套在电缆上或用刀削密封圈内、外径的。
(十四)密封圈老化或部分破损。
(十五)密封圈未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
(十六)密封圈与电缆外径间有其它包扎物。
(十七)1个喇叭口有多个密封圈、挡板、抗圈。
(十八)闲置的喇叭口缺挡板、抗圈、密封圈或不合格。
(十九)挡板、抗圈、密封圈位置放反。
(二十)喇叭口压紧无余量或喇叭口拧入丝不够。
(二十一)螺旋式喇叭口乱扣,拧入深度小于6丝或用手能拧动。
(二十二)电缆能来回抽动。
(二十三)高压电缆接线未灌胶或灌注不合格。
(二十四)隔爆面间隙大于0.3mm。
(二十五)油漆涂在防爆面和喇叭口螺纹上。
(二十六)其它的失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常见“失爆”现象100例1、设备外壳有裂纹、开焊面积在50cm2范围内,凹凸深度超过5mm或因外壳变形影响电气间隙,达不到规定的为失爆。
2、隔爆电气设备外壳内或外表面锈蚀为失爆。
3、隔爆电气设备加工金属表面发现有锈,用棉丝擦过后仍留有斑痕并超过规定的为失爆。
4、隔爆电气设备紧固件、导电件发现有锈,用棉丝擦过后仍有明显斑痕,并影响强度和导电性能的为失爆。
5、隔爆电气设备的门、盖采取正常操作方式打开的为失爆。
6、隔爆电气设备的隔离开关打开后负荷侧仍然带电的为失爆。
7、可拆卸式控制器,手柄不在停止位置时仍可拆卸的为失爆。
8、隔爆电器设备用紧固件、导电件采用黑色金属材质制造,未采取如电镀等防腐处理的为失爆。
9、隔爆电器设备装有电器元件的内壳壁未涂耐弧漆,金属加工表面(指隔爆接合面)未采取防腐措施的为失爆。
10、隔爆电器设备隔爆接合面间隙超限为失爆。
11、隔爆电器设备隔爆接合面表面粗糙度,平面结构Ra为6.3um、圆筒结构Ra为3.2um,粗糙度达不到规定的为失爆。
12、隔爆电器设备隔爆接合面表面出现机械伤痕,其深度和宽度均不大于0.5mm,无伤隔爆接合面有效长度不能满足要求的为失爆。
13 隔爆电器设备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闭锁作用的为失爆。
14、隔爆室的观察窗透明件,松动、破裂或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玻璃的为失爆。
15、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形状,造成电器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的为失爆。
16、隔爆电器设备的透明件安装部分,制造成带有螺纹结构的为失爆。
17、隔爆电器设备观察窗的透明件安装采用衬垫结构时,衬垫不符合要求的为失爆。
18、隔爆电器设备的接线腔内由电源侧进线至负荷侧接线,或负荷侧进线到电源侧接线为失爆。
19、隔爆电器设备接线电缆外护套伸入接线室器壁小于5mm为失爆。
20、接线室内有大于10mm的导电物体的为失爆。
21、电器设备的输出端断电后,如果壳内仍有带电部件缺防护性盖板和绝缘封堵的为失爆。
22、井下用的防爆电器设备短路、过载、漏电等保护失效或甩掉不用为失爆。
23、隔爆接合面法兰厚度小于原设计厚度85%为失爆。
24、电器设备的熔断保险选择过大或用铜丝等代替,起不到保护作用的为失爆。
25、隔爆型电器设备各腔之间严禁贯通,去掉隔爆电动机接线盒内隔爆绝缘胶衬为失爆。
26、螺纹隔爆结构中螺纹精度和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以及最少拧入深度,任何一项不符合规定的为失爆。
27、用螺栓(钉)紧固的隔爆接合面缺少螺栓(钉)或弹簧垫及防松背母的为失爆。
28、隔壁接合面的紧固螺栓(钉)松动或弹簧垫未压平为“失爆”。
29、螺栓(钉)或螺孔的螺纹滑扣不能拧紧为“失爆”。
30、弹簧垫圈的规格与螺栓(钉)直径不一致为“失爆”。
31、隔壁接合面紧固用的每一个螺栓(钉)只许配一个弹簧垫,超过的为“失爆”。
32 同一部位的螺栓(钉)、螺母规格应一致,螺母必须上满扣,否则为“失爆”。
33、单孔的密封胶圈穿进多条电缆为“失爆”。
34、螺栓(钉)伸入钢或青铜材料的螺孔,长度不得小于螺栓(钉)直径,伸入铸铁材料的螺孔,长度不得小于螺栓(钉)直径的1.25-1.5倍,伸入铝合金材料的螺孔,长度不得小于螺栓(钉)直径的1.5-2.5倍,否则为“失爆”。
35、密封胶圈的尺寸不符合GB3836.1-83标准规定厚度和宽度要求的为“失爆”。
36、设备进线嘴内径(Do)与密封胶圈外径(D)差(Do-D)超过表4-5规定的为“失爆”。
表4-5 设备进线嘴内径与密封胶圈外径差表37、将密封胶圈割开套在电缆上使用的为“失爆”。
38、密封胶圈部分破损而未破损部分已不符合要求的为“失爆”。
39、密封胶圈硬度不满足绍尔氏硬度45-60度要求,变质变形,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的为“失爆”。
40、密封娇俏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的为“失爆”。
41、一个进线嘴内用多个密封胶圈的为“失爆”。
42、闲置不用的进线嘴缺密封胶圈或挡板,挡板直径和进线嘴内径差不符合要求的,挡板厚度小于2mm的为“失爆”。
43、挡板放在密封胶圈里面,压盘式进线嘴或螺旋式进线嘴金属垫圈放在挡板与密封胶圈之间的为“失爆”。
44、进线嘴压紧后,没有余量或线嘴内缘压不紧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活动的为“失爆”。
45、压盘式进线嘴缺少紧固螺栓或紧固螺栓未拧紧的为“失爆”。
46、螺旋式进线嘴因乱扣、锈蚀等原因拧紧不到位的或用一只手使压紧螺母旋进超过半圈的为“失爆”47、使用压紧螺母式进线嘴在压紧螺母与密封圈之间缺少金属垫圈的为“失爆”。
48、电缆在进线嘴处能够轻易来回抽动电缆的为“失爆”。
49、注:电缆的紧固程度与否判断方法:顺着电缆进线方向以用手不能将电缆推进接线室为合格。
50、螺旋式进线嘴凝入螺纹扣数要大于外露扣数,否则为“失爆”。
51、密封圈与电缆外护套之间有其他包扎物的为“失爆”。
52、高压铠装电缆接线盒没有灌注绝缘胶,绝缘胶没有灌到三岔口以上,绝缘胶裂纹、电缆能相对活动的为“失爆”。
53、高爆开关闲置接线盒缺少挡板或挡板不合格的为“失爆”。
54、电缆外护套与密封圈内径配合部分用刀削或用锉刀锉过的为“失爆”。
55、密封胶圈套在电缆外护套的编号上的为“失爆”。
56、在密封胶圈与进线装置之间加装充填物的为“失爆”。
57、采用切层胶圈时,若胶圈两侧均加装金属垫圈,胶圈切层方向任意,当胶圈的厚度小于4mm时,要求切层方向向外胶圈两侧均加金属垫圈,若有一侧不加则为“失爆”。
58、快动式门或盖与外壳的平面接合面最小有效长度不小于25mm,隔爆面间隙(W)不大于0.5mm,否则为“失爆”。
59、开关的起、停按钮缺失,造成对外通孔的为“失爆”。
60、操作杆与杆孔的配合间隙超限的为“失爆”。
61、采用护圈式或沉孔式特殊紧固时,螺栓六角头或螺母设在护圈或沉孔内,使用专用工具才能打开,否则为“失爆”。
62、不允许使用塑料或轻金属螺栓(钉)和螺母,但螺旋线嘴除外,否则为“失爆”。
63、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不能铲号,否则为“失爆”。
64、开关所带负荷容量不能超出开关的通断能力,否则为“失爆”。
65、防爆电气设备闭锁装置起不到闭锁作用或无“断电源后开盖”警示牌,且未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为“失爆”。
66、金属垫圈用于密封胶圈外径35mm以上时,厚度公称尺寸小于2mm;35mm及以下时厚度小于1mm的为“失爆”。
67、接线盒座与绝缘端子套的防爆结合面参数L、W、Ra不符合要求的为“失爆”。
68、绝缘端子套有破损或裂纹现象的为“失爆”。
69、接线盒空腔与主空腔之间的零件采用螺纹隔爆结构未采用金属螺纹配合的为“失爆”。
70、接线盒空腔与主腔之间导电杆采用螺纹隔爆结构的为“失爆”。
71、绝缘套管的绝缘端子有破损裂纹的为“失爆”。
72、导电杆与绝缘套管固定为一体的联接件,出现扭转或松动的为“失爆”。
73、接线柱通过两腔隔板与绝缘衬固定时缺少防松装置的为“失爆”。
74、插接装置必须设置机械闭锁机构,带电条件下,插接触点不能断开,当断开时不能断电,否则为“失爆”。
75、未设联锁的插接装置需用特殊紧固件固定在一起,并设置“断开后插拔”字样警告牌,否则为“失爆”。
76、插头拔脱后,插座内不允许有裸露带电部分,插座入口处需设置便于开启的防护盖,否则为“失爆”。
77、隔爆型灯具将卡口改为螺口,不能超前断电的为“失爆”。
78、隔爆型灯具闭锁装置失灵,不能先断电源后开灯罩的为“失爆”。
79、灯具的玻璃罩破裂、炸损的,透明罩保护网孔面积当p ≤100瓦时,网孔面积大于3000mm²的为“失爆”。
80、穿透外壳的孔必须采用圆筒隔爆结构或螺纹隔爆结构,(电动机的稳钉除外)外露的端头必须永久性固定或埋入护套内,否则为“失爆”。
81、外风冷电动机,进风端防护等级低于IP20,出风端低于IP10的为“失爆”。
82、隔爆电气设备隔爆腔内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的为“失爆”。
83、增安型电气设备电缆或导线的联接出现扭转或者脱落的为“失爆”。
84、增安型电气设备连接件失去接触压力或产生明细永久变形的为“失爆”。
85、增安型电气设备内部装有裸露带电部件的外壳,电气防护等级低于IP54的为“失爆”。
86、增安型电气设备绝缘件有裂纹或破损的为“失爆”。
87、增安型电气设备接线柱有过热、松动等现象的为“失爆”。
88、增安型电气设备接线盒内有积水的为“失爆”。
89、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改变其原内部布线的为“失爆”。
90、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改变原元器件及结构的为“失爆”。
91、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金属屏蔽损坏或失去作用的为“失爆”。
92、用于连接本安与非本安电路的插头和插座不符合隔爆型,并且不符合不能互换的规定的为“失爆”。
93、矿用动力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连接盒,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的冷补为“失爆”。
94、通讯、照明信号检测、控制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不含本安型)或硫化热补的为“失爆”。
95、电缆、电线的末端未接入防爆电气设备或电器元件的为“失爆”。
96、距防爆电气设备接线嘴(包括小电器)2m内的不合格接头的为“失爆”。
97、防爆电气设备和电缆有裸露的带电导体用低压胶或高压胶布带包扎缠绕的为“失爆”。
98、明火操作防爆电气设备的为“失爆”。
99、矿用橡套电缆护套损坏,露出线芯绝缘或露出屏蔽层的为“失爆”。
100、矿用橡套电缆护套损坏,伤痕深度达最薄处1/2及以上,长度达20mm或圆周1/3以上的为“失爆”。
101、非防爆电气设备未经批签,私自在井下使用的为“失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