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图像题大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图像题(31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中 考化学 专题复 习:化 学图像 题(31 张PPT )
1、现有不饱和的KNO3溶液,在恒温及溶剂(水)质量不变的 条件下,不断向其中加入KNO3,则加入KNO3的质量与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函数关系图正确的是( )。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中 考化学 专题复 习:化 学图像 题(31 张PPT )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中 考化学 专题复 习:化 学图像 题(31 张PPT )
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 溶液,与反应有关的 变化关系用下图表示。其中
➢横坐标: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相关量 ➢纵坐标:与反应量之比相关的测量量 ➢意义:在一种反应物A的量一定时,逐步加入另一种反 应物所引起的相关测量量的变化 ➢要点分析 起点:只有起始反应物时对应的测量量 趋势: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拐点:某个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终点:存在过量添加物时对应的测量量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中 考化学 专题复 习:化 学图像 题(31 张PPT )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中 考化学 专题复 习:化 学图像 题(31 张PPT )
1、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若下图中横
坐标表示锌粉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 )
A.生成气体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稀盐酸的质量
D.混合物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中 考化学 专题复 习:化 学图像 题(31 张PPT )
时间变化的关系满足下图的是( )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D、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D错误。
常温下,向烧杯内的甲物质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增大。
【详解】
A、向稀盐酸和硫酸钠混合液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该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反应开始时就有沉淀产生,当硫酸钠反应完时,沉淀的量不再增加,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
A. 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
B. 在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答案】C
C、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消耗340份质量的硝酸银,就会生成188份质量的银,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溶液的质量也会逐渐减少。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无限的趋近于7。D正确。
故选B。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A正确;
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专题(含答案)经典

D. 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液中滴入水
【来源】2019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错误;
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对氧气的量没有影响,故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造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
故选:B。
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常温下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人铁粉至过量
C.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将等质量的粉末状、块状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来源】【万唯】山东省东营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白卷》
D.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
【来源】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线上)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相符;
B、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碱性减弱,则pH会减小图象下降,但不会降到7以下,故相符;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不能超过7;故选项错误;
B、未加水稀释的稀盐酸pH=3,小于7,图像起点位置错误;故选项错误;
C、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不能超过7,但无限接近7;故选项正确;
D、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
初中化学图像习题专题以及联系及其详细答案

初中化学图像习题专题以及联系及其详细答案用函数图像表示一些化学(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的特点。
通过对图像试题的分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图像题是中考及化学竞赛中必不可少的一类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pH的变化;导电情况的分析;沉淀量与气体量关系计算;跨学科知识应用;溶液有关问题等等。
以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曲线变化图形式出现的最多。
【方法点拨】解答曲线题关键要抓住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并从中发现变化规律和趋势,把握了事物变化的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图像例1、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已知在20℃~30℃间,A与B有相同的溶解度;在70℃时A、C溶解度相同。
(1)请在溶解度曲线中标出物质的标号;(2)在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3)在50℃时,三种物质的质量均为8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形成溶液,其中__的溶液为饱和溶液,___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要从A和B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采用____方法。
[解析]溶解度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一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在水里的溶解度,可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溶解度曲线,这类图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了解,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可获得以下信息:①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③同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何受温度变化的影响;④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点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和利用这些基础知识后,这类题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略;(2)由大到小C、B、A;(3)A、B;C (4)降温结晶。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图像例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稀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加入氯化钠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图像正确的是()[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甲:向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乙:向碱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C.丙:向稀盐酸中不断加NaOH溶液D.丁:向KOH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硫酸【来源】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十单元第58课时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同步练【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酸、碱溶液的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以及酸中加碱或碱中加酸的pH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A、酸溶液显酸性pH<7,向酸中加入水,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但是不会大于7,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碱溶液显碱性pH>7,向碱中加入水,碱性减弱,溶液的pH减小,但是不会小于7,故正确,符合题意。
C、原溶液是稀盐酸,pH<7,当加入氢氧化钠与其反应,pH逐渐增大到等于7;当稀盐酸全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增多,pH>7,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原溶液是氢氧化钾,pH>7,当加入稀硫酸与其反应,pH逐渐减小到等于7;当稀硫酸全部反应后,随着稀硫酸增多,pH<7,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示意图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这两种物质的溶液都呈碱性,没有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应该大于7,而图中曲线的起点pH﹤7,不正确,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先后和盐酸反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两种物质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应该等于7,滴加稀盐酸过量后,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应该小于7,选项A不正确;B、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稀盐酸加入后,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断增加,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虽然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但加入的盐酸质量大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溶液的质量也是增大的,只不过是增加的幅度稍小,碳酸钠反应完全后,加入稀盐酸,溶液增加的质量等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因此溶液的质量应该继续增加,选项B不正确;C、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稀盐酸加入后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钠反应完全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
初中化学图像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图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碳酸钙答案:C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 元素种类B. 物质种类C. 原子种类D. 原子数目答案:A二、填空题3. 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的总质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则该反应为______反应。
答案:放热4.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若反应中消耗了4g氢气,则生成水的质量是______。
答案:36g三、判断题5. 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正确6.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7. 描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答案: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8. 为什么说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答案: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原子本身没有被创造或消灭,只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合物,因此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五、计算题9. 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若该反应中消耗了18g葡萄糖(C6H12O6),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六、实验题10. 描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答案: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使用过氧化氢分解法。
首先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观察到气泡产生,这些气泡就是氧气。
收集氧气时,可以使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初中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B.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C.分别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D.分别向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10%的盐酸中不断加水【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详解】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不是质量比为1:2,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A错误;B、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Cu=Cu(NO3)2+2Ag,根据方程式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能生成216份质量的铜,所以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当反应完毕后溶液质量不变,为一定值,图像与事实相符,故B正确;C 、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Zn + 2HCl = ZnCl 2 + H 2↑,Fe + 2HCl = FeCl 2 + H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分别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最后产生的氢气是铁多;由于氢气来自消耗的酸中的氢元素,消耗等质量酸时产生氢气质量相同,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C 错误;D 、15%盐酸的酸性强于10%盐酸,则15%盐酸的pH 小于10%盐酸,分别向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10%的 盐酸中不断加水,酸性不断减弱,pH 不断增大,无限接近于7,但不能等于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2.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下列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 、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反应开始时pH>7,A 错误;B 、发生的反应为22424242NaOH H SO Na SO 2H O SO -+=+,的个数随着稀硫酸加入而不断增加,B错误;C、反应没有气体和沉淀生成,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随着稀硫酸的加入而不断增加,C错误;D、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物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反应结束后,由于稀硫酸的加入使得溶液总质量还在增加,因此导致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D正确。
中考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题20套(带答案)

中考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题20套(带答案)一、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A .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 .t ℃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硝酸钾质量的关系C .将锌粒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 .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ΔC+2CuO 2Cu+CO 。
从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含有铜单质,固体的质量一定不为0。
A 错误;B 、一定温度下,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不能继续在溶解硝酸钾了。
所以加入的硝酸钾无法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 错误;C 、将锌和稀硫酸混合后,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为:2442Zn+H SO ZnSO +H =。
由此可知,锌和稀硫酸一接触就会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待硫酸消耗尽后,加入的锌粒不会反应,也不会形成溶液,则此时溶液的质量不变。
C 错误;D 、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生成的氢氧化铜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有硫酸存在时,硫酸铜不能直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等硫酸被消耗尽此能生成沉淀。
D 正确。
故选D 。
2.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铁B .b 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C .c 点所得固体为银、铁和锌D .d 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2AgNO 3+Zn=Zn(NO 3)2+2Ag ,Fe(NO 3)2+ Zn=Zn(NO 3)2+ F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图形题大全例1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例2某温度时,有W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例3 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中二氧气化碳的分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例4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可将下列图像中符合事实的是(m为水的质量,表示酸碱度)()例5 向足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锌粉,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其变化情况的是()例6 下列四组溶液,当后一种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前一种溶液并稍过量,其溶液的导电性(用电流强度I表示)与后一种溶液的质量(m)的函数关系符合右图的是()A 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B 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C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D 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例7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情况右图,试判断A物质是,B物质是。
例8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反应情况的图像是下图是,A表示的反应情况,B表示的反应情况。
例9在A、B试管中,装入等质量的氯酸钾后,在B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加热致反应完全,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为:理由,。
例10下列溶液中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溶液值与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质量(M)的关系图相符的是:A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B 澄清石灰水不断通入二氧气碳C 盐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钠D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例11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生成+2价的硫酸盐,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A 三种金属原子量是A<B<CB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A>B>CC 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D 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最慢的是B例12 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稀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例1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在同一温度下,A和B能不能配制成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理由。
⑵在40℃时,60克A的饱和溶液与60克B的饱和溶液中,A与B的质量比为3:1,则例14图中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组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A 温室中有绿色植物,昼夜测定室内的氧气含量如图A所示。
B 阳泉桃河桥头一氧化氮(来源于汽车的尾气)含量的曲线图C 随着()2溶液的加入硫酸铜溶液导电能力情况曲线图D 浓硫酸吸水性实验中得出的函数图像例15锌跟硫酸反应生在成氢气,几次实验用量不同,但硫酸用量相同,X轴表示锌用量,Y轴表示生成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下测得)。
实验结果如图表示。
下列实验结果描述正确的是()A 线段(包括A点)表示锌与过量硫酸反应B 线段(不包括A点)表示锌与过量硫酸反应C 线段(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D线段(不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例16保持恒定温度,在Ⅰ、Ⅱ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未饱和溶液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向(Ⅰ)杯中加入硫酸铜粉末,向(Ⅱ)杯加入4H2O粉末,每次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的粉末的质量相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加入粉末质量关系的曲线如右图。
其中正确的是()A (Ⅰ)杯a—c—e (Ⅱ)杯a—b—e B(Ⅰ)杯a—b—d (Ⅱ)杯a—c—dC (Ⅰ)杯a—c—d (Ⅱ)杯a—b—dD (Ⅰ)杯a—b—e (Ⅱ)杯a—c—e例17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t1℃的固体A和B的饱和溶液(无未溶解固体),把溶液温度由t1℃逐渐降到t3℃。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t2℃时,A、B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 t3℃时,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A溶液大C t2℃时,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D 温度从t1℃降到t3℃时,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例19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某同学分别在60克A和80克B的固体中加入水130克,加热溶解,并都蒸发去30克水,冷却至t℃。
他得出四个结论:⑴t ℃时A 、B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⑵t ℃时溶液A 是不饱和溶液,B 是饱和溶液; ⑶t ℃时只有B 析出晶体;⑷t ℃二者均有晶体析出(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序号)。
例20 右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⑴若固体A 中含有少量的固体B ,则可用 的方法提纯A ⑵t ℃时,A 、B 两物质 (填能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其原因是⑶把t ℃时B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中考化学选择型计算题解法技巧1.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不正确的是 ( )2.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 .相同质量的铝片和锌粉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C .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D .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不考虑水、氯化氢的挥发)3.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4. 向含2和的100 g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参加反应的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剩余固体质量生成氢气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氢元素 质量分数A .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B .P 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C .M 点溶液比P 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D .沉淀完全时,M 1的数值为805. (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B .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C .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D .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6.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 A .铁、镁 B .锌、镁C .锌、铁D .铁、锌7. 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④ 8..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 溶液至过量(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 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 ( )9. 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0 镁铁0 反应时间氢气质量0 加入水的质量溶液70 盐酸的质量气体质量0 蒸发水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1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像是()A.向=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13的氢氧化钠溶液C.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m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11.A B C D在一定量的3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等质量的和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等质量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12. 向H24和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量13.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14. 下列图①~④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 B .②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 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 ④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15.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16.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 B C D A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B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C .向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1的盐酸 D .生锈的铁钉与稀盐酸反应17.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右图)。
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B .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C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D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案,分别用等质量的金属A 、B 跟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析图象得到的下列结论中,不合理的是(已知A 、B 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A 、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等) ( )A .反应速率A >BB .生成氢气的质量C .金属的活动性A <BD .A 、B 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19. 等质量的M 、N 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 、N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 A .M 、N 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 .生成H 2的质量M <N C .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 .产生H 2的速率N >M甲 乙反应时间 0 A B氢气质量20. 向装有一定量()2溶液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入稀H24至过量,有关溶液和滴入稀H24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21.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氢气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沉淀质量22. 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23.下列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对应实验序号的是( )①向为12的()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②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③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④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4.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考化学图像型计算题专题复习一、溶液的质量的计算1.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3固体,向其中滴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H 2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