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热效应热化学高考试题集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测试题和答案.doc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测试题和答案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 ====CO2(g)+2H2O(l)ΔH=+725.8 kJmol-1B.2CH3OH(l)+3O2(g) ====2CO2(g)+4H2O(l)ΔH=-1 452 kJmol-1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 kJmol-1D.2CH3OH(l)+3O2(g) ====2CO2(g)+4H2O(l)ΔH=+1 452 kJmol-1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含义。
由1 g CH3OH放出热量为22.68 kJ可知,1 mol CH3OH即32 g放出的热量为≈725.8 kJmol-1,因CH3OH燃烧为放热过程,故ΔH答案:B2.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 N2↑+4H2O+Cl2↑+2O2↑ΔH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解析:在2NH4ClO4 N2↑+4H2O+Cl2↑+2O2↑ ΔH答案:D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 2O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4O2(g)====2CO2(g)+4H2O(l) ΔH=+890 kJmol-1B.CH4(g)+2O2(g) ====CO2(g)+2H2O( l)ΔH=+890 kJmol-1C.CH4(g)+2O2(g) ====C O2(g)+2H2O(l)ΔH=-890 k Jmol-1D.12CH4(g)+O2(g) ==== CO2(g)+H2O(l); ΔH=-890 kJmol-1解析: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 O时,放出445 kJ 热量,即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890 kJ热量。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吸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D.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答案D解析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Fe+S FeS属于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放热反应,A错误;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B错误;有些吸热反应不加热也能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常温下就能反应,C错误。
2.(2018·宁波十校第一次联考)已知:2H2(g)+O2(g)2H2O(g)ΔH1=-483.6 kJ·mol-12H2(g)+O2(g)2H2O(l) ΔH 2=-571.6 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H2O(l)2H2(g)+O2(g) ΔH3=+X kJ·mol-1,X小于571.6B.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 mol液态水的能量C.1 mol H2O(l)转变成 1 mol H2O(g)放出 44.0 kJ 热量D.1 mol H2O(g)转变成 1 mol H2O(l)放出 88.0 kJ 热量答案B解析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过程热效应的绝对值等于逆过程热效应的绝对值,即X为571.6,故A错误;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2mol氢气和1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液态水的能量,故B正确;给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即①2H2(g)+O2(g)2H2O(g),②2H2(g)+O2(g)2H2O(l),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H2O(l)H2O(g)ΔH=×(571.6-483.6)kJ·mol-1=+44.0kJ·mol-1,即1molH2O(l)转变成1molH2O(g)吸收44.0kJ的热量,C错误;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1mol水蒸气转化成1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4kJ,故D错误。
高考总复习《化学》测试题(十三)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单元检测(十三)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基础落实训练1.(2017·4月选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是()A.食盐B.蔗糖C.酒精D.生石灰解析:选D只有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
2.“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利用以下各种化学反应类型的合成过程最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取代反应B.水解反应C.加聚反应D.缩聚反应解析:选C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和缩聚反应中生成物均是不止一种,不符合绿色化学;加聚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符合绿色化学。
3.(2019·浙江兰溪检测)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关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酒精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B.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能源C.在农村提倡利用沼气作生活燃料D.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解析:选D使用含12C的产品未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故D项错误。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B.NH4Cl晶体与Ba(OH)2·8H2O晶体反应C.镁条的燃烧D.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解析:选B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Ba(OH)2·8H2O 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B项正确;燃烧都是放热反应,C项错误;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项错误。
5.如图为反应Br+H2HBr+H的能量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反应一定要加热后才能发生B.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C.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解析:选B从图示分析出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Br+H2HBr+H是个吸热过程,但与是否需要加热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人类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就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错误;D项,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都要增大,错误。
高考化学第一单元反应中的热效应专题1

高考化学第一单元反应中的热效应专题12020.031,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H2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A.氯气B.溴C.碘D.硫2,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
以下解决能源问题不当的是()A.用木材作燃料 B。
用液氢替代汽油 C.开发风能 D.开发地热能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C5的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 2O2 → CO2 + 2H2O,C3H8+ 5O2 →CO2 +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用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措施是()A.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B.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C.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4,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5,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二级能源B .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6,把煤作为燃料可以通过下列两种途径:途径I :)(放热点燃J Q )g (CO )g (O )s (C 122+途径II :先制水煤气:C (s )+H2O (g )=CO(g )+H 2(g )(吸热Q 2 J ))共放热(点燃点燃J Q )g (O H )g (Q 21)g (H )g (CO )g (Q 21)g (CO 322222⎪⎪⎭⎪⎪⎬⎫++再燃烧水煤气:试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两种途径放热:途径I 放出的热量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途径II 放出的热量。
(2)321Q Q Q 、、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
(3)由于制取水煤气的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应需要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___。
专题05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机理-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类汇编

专题05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机理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2024·全国甲卷)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了柴薪、煤炭和石油时期,现正向新能源方向高质量发展。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木材与煤均含有碳元素B .石油裂化可生产汽油C .燃料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D .太阳能光解水可制氢【答案】C【解析】A .木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A 正确;B .石油裂化是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汽油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以通过石油裂化的方式得到,B 正确;C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C 错误;D .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D 正确;故答案选C 。
2.(2024·安徽卷)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 (g ),发生下列反应:()1X(g)Y(g)ΔH <0 ,()2Y(g)Z(g)ΔH <0 ,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反应进程示意图符合题意的是A .B .C .D.【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X的浓度逐渐减小、Y和Z的浓度逐渐增大,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X和Y的浓度逐渐减小、Z的浓度继续逐渐增大,说明X(g) Y(g)的反应速率大于Y(g) Z(g)的反应速率,则反应X(g) Y(g)的活化能小于反应Y(g) Z(g)的活化能。
【解析】A.X(g) Y(g)和Y(g) Z(g)的∆H都小于0,而图像显示Y的能量高于X,即图像显示X(g) Y(g)为吸热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B.图像显示X(g) Y(g)和Y(g) Z(g)的∆H都小于0,且X(g) Y(g)的活化能小于Y(g) Z(g)的活化能,B 项符合题意;C.图像显示X(g) Y(g)和Y(g) Z(g)的∆H都小于0,但图像上X(g) Y(g)的活化能大于Y(g) Z(g)的活化能,C项不符合题意;D.图像显示X(g) Y(g)和Y(g) Z(g)的∆H都大于0,且X(g) Y(g)的活化能大于Y(g) Z(g)的活化能,D 项不符合题意;选B。
高考化学考点规范练15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2.甲烷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1图2A.图1中反应为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B.图2中反应为CH4(g)+3O2(g)CO(g)+2H2O(g)ΔH=-607.3 kJ·mol-12O2(g)CO2(g)ΔH=-283 kJ·mol-1C.由图可以推得:CO(g)+12D.由图可以推知:等物质的量的CO2和CO,CO2具有的能量高3.(双选)工业上常利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该可逆反应分两步进行,整个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H2COONH4为合成尿素反应的中间产物B.反应Ⅰ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Ⅱ正反应的活化能C.反应Ⅱ在热力学上进行趋势很大D.2NH3(g)+CO2(g)CO(NH2)2(l)+H2O(l)的焓变ΔH=E1-E24.(2021浙江衢州高三检测)下列关于ΔH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Si(s)+2Cl2(g)SiCl4(g)ΔH1Si(s)+2Br2(g)SiBr4(g)ΔH2Cu(OH)2(s)+2H+(aq)Cu2+(aq)+2H2O(l)ΔH32H2O(l)+Cu2+(aq)Cu(OH)2(s)+2H+(aq)ΔH4A.ΔH1<0,ΔH2<0B.ΔH1<ΔH2C.ΔH3<0,ΔH4>0D.ΔH3>ΔH45.肼(N2H4)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产物不同,200 ℃时在Cu表面分解的机理如图1所示。
已知200 ℃时,反应Ⅰ:3N2H4(g)N2(g)+4NH3(g)ΔH1=-32.9 kJ·mol-1,反应Ⅱ:N2H4(g)+H2(g)2NH3(g)ΔH2=-41.8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河东区模拟)已知:Zn+2HCl=ZnCl2+H2↑,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吸热反应B.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2.(2024•江西模拟)硫酸甲酯(CH3OSO3H)是制造染料的甲基化试剂,在有H2O存在的条件下,CH3OH 和SO3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分子间的作用力用“…”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与SO3反应的ΔH>0B.a、b、c三种中间产物中,b最稳定C.该反应的决速步骤为d→fD.反应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3.(2024•龙岩模拟)如图是分别用Pd和PdFe3N电催化甲酸间接氧化的反应历程,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粒子用*标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O2为阳极产物之一B.催化剂活性:Pd<PdFe3NC.Pd催化剂比PdFe3N更难吸附OHD.消耗相同甲酸时,总反应焓变:ΔH(Pd)<ΔH(PdFe3N)4.(2024•庐阳区校级三模)CO2和H2在某催化剂表面合成CH3OH:CO2(g)+3H2(g)⇌CH3OH(g)+H2O(g)ΔH,反应历程如图1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ΔG随温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历程中的基元反应全部是放热反应B.图2中表示该反应△G随温度的变化的是直线aC.该反应历程中活化能最小的基元反应是CH2O*+H*═CH3O*D.CO2*+H*═HCOO*过程中发生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5.(2024•台州二模)(CH3)3C—Br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历程如下:已知:①反应能量图如图:②结构不同溴代烷在相同条件下水解相对速率如表:取代基(CH3)3C—(CH3)2CH—CH3CH2﹣CH3﹣相对速率10845 1.7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H3)3C+中4个碳原子位于同一平面内B.该历程中,(CH3)3C—Br水解速率,较大程度地受到OH﹣浓度大小的影响C.发生该历程水解速率:CH3CH2CHClCH3>CH3CH2CH2CH2ClD.(CH3)3C—Br在水中离解成(CH3)3C+的难易程度与C—Br键的键能和极性等有关6.(2024•九龙坡区模拟)甲酸常用于橡胶、医药等工业。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训练试题带答案

2013届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训练试题(带答案)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化石燃料、核能为不可再生能源,从而排除A、B、D。
【答案】C2.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的反应热H为()A.-1780B.-1220C.-450D.+430【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断键需要吸热,而形成新的化学键需要放热。
由题意知1molS(s)和3mol形成S原子和F原子共需要吸收能量280kJ=760kJ,而生成1mol时需形成6molS—F键,共放出kJ=1980kJ,因此该反应共放出的热量为1980kJ-760kJ=1220kJ,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1220选项B正确。
【答案】B3.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H0,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稀溶液中-57.3若将含0.5mol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D.在101kPa时,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解析】由于硫蒸气比硫固体的能量高,故前者燃烧时放热多,A项错;石墨转变成金刚石为吸热反应,即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则金刚石不稳定,故B项错;C项浓硫酸溶于水本身就放热,故放出的热量肯定高于57.3kJ,正确;2g 为1mol,而D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是2mol对应的H应为-(285.故D项错。
【答案】C4.已知-72蒸发1mo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为()A.404B.260C.230D.200【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故有H=(436+30+aa=200,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热化学2015·北京)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 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A 、 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B 、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 OC 、 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 2D 、 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 CO 与 O 2反应的过程2015·重庆)6.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 3(s)+3C(s)==K 2S(s)+N 2(g)+3CO 2(g)ΔH = x kJ·mol -1 已知硫的燃烧热 ΔH 1= a kJ·mol -1S(s)+2K(s)==K 2S(s) ΔH 2= b kJ·mol -12K(s)+N 2(g)+3O 2(g)==2KNO 3(s)ΔH 3= c kJ·mol -1 则x 为B .c +3a -bC .a +b -cD .c +a -b2015·上海)8.已知 H 2O 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 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 H 2O 2的平衡转化率C .H 2O 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 2O 2 → H 2O + O 2 + Q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015·江苏)15. 在体积均为 1.0L 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 别加入 0.1molCO2和 0.2molCO2,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CO2(g )+c (s ) 2CO (g )达到平衡, 平衡时 CO2的物质的量浓度 c (CO2)随温度的变化如 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 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a +b -c 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CO2(g)+c(s)2CO(g)△S>0、△H<0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 逆(状态Ⅲ)(2015·海南)4.己知丙烷的燃烧热△H=-22 15KJ ·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 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A.55 kJ B.220 kJ C.550 kJ D.1108 kJ(2015·新课标I)28.(15 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图。
回答下列问题:(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 s(p AgCl)=1.8×10-10,K sp(AgI)=8.5×10-17。
(3)已知反应2HI(g)=H2(g) + I2(g)的△H=+11kJ·mol-1,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 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J。
(4)Bodensteins 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H2(g)+I2(g)在716K 时,气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的计算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则k 逆为 _______ (以K 和k 正表示)。
若k 正=0.0027min-1,在t=40,min 时,v 正= ________ min - 1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 正~x(HI)和v 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2015·新课标II)27.(14 分)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
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① CO(g)+2H2(g) CH3OH(g) △ H1② CO2(g)+3H2(g) CH3OH ( g ) +H2O(g) △ H2③ CO2(g)+H2(g) CO(g)+H2O(g) △ H3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H1=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kJ·mol-1。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 (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
(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
图2 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判断理由是_____ 。
(2015·天津)25.(14分)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1)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 。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 >___________ ;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_______ > ___________ 。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__ 。
(4)已知1mol e 的单质在足量d2中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255.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zx4f(gd4)2,向盛有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示意图如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m点反应的而离子方程式。
③若在R溶液中改加20mL1.2 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mol。
2015·安徽)27.(14 分)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酸(沸点:13℃)。
(1)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____ 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_____ ,_____ ,玻璃片和小刀等。
(2)请配平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BO2+□SiO2+□Na+□H2------- □NaBH4 +□Na2SiO3(3)第②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第③步分离(NaBH4)并回收溶剂,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
(4)NaBH4(s)与水(l)反应生成NaBO2(s)和氢气(g),在25℃,101KPa 下,已知每消耗 3.8 克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
(2015·福建)24.(15 分)无水氯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氯化铝在水中形成具有净水作用的氢氧化铝胶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Fe2O3、SiO2等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已知:①步骤Ⅰ中焙烧使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其作用是(只要求写出一种)。
②步骤Ⅱ中若不通入氯气和氧气,则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
③已知:Al2O3(s)+3C(s)=2Al(s)+3CO(g) ΔH1=+1344.1kJ ·mol-12AlCl3(g)=2Al(s)+3Cl2(g) ΔH2=+1169.2kJ ·mol-1由Al2O3、C 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④步骤Ⅲ的经冷却至室温后,气体用足量的NaOH 冷溶液吸收,生成的盐主要有 3 种,其化学式分别为⑤结合流程及相关数据分析,步骤Ⅴ中加入铝粉的目的是。
(2015·广东)31、(16分)用O2将HCl 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1)传统上该转化通过如右图所示的催化剂循环实现,其中,反应①为2HCl(g) + CuO(s) H2O(g)+CuCl2(g) △H1反应②生成1molCl2 的反应热为△H2,则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热用△H1和△H2表示)。
(2)新型RuO2催化剂对上述HCl 转化为Cl2的总反应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①实验测得在一定压强下,总反应的HCl 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ɑHCl—T 曲线如图12,则总反应的△H 0 ,(填“>”、“﹦”或“<”);A、B 两点的平衡常数K(A)与K(B)中较大的是。
②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画出相应ɑHCl—T 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理由。
③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ɑHCl 的有。
A、增大n(HCl)B、增大n(O2)C、使用更好的催化剂D、移去H2O(3)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汇总n(Cl2)的数据如下:计算2.0~6.0min 以内HCl 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以mol·min-1为单位,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