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消化系统生长发育特点

合集下载

保育仔猪的消化特点与营养需要

保育仔猪的消化特点与营养需要

畜禽饲养誄1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小猪出生以后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的发育还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成熟和完善的程度。

在达到成熟之前,仔猪胃液的分泌量、胃酸、胃液中的消化酶等都和成年猪有较大差异。

在胃液组织上,初生仔猪最大的特点是胃液中缺乏盐酸,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断奶时接近成年猪水平。

仔猪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胃蛋白酶和凝乳酶。

断奶后,胃蛋白酶的消化力逐渐增强,直至达到成年猪水平。

在胃液缺乏盐酸的时期,仔猪的消化作用很小,食物主要在小肠内依靠胰液和肠液中的消化酶消化。

随年龄增长,胃液的消化机能逐渐完善,胃对饲料的消化作用才较为重要。

2饲料和喂养对仔猪消化功能发育的影响日粮因素对肠道形态和消化功能发育有影响,日粮的物理形态、日粮来源和组成以及日粮加工方法都会影响仔猪肠道的形态、消化酶活性、消化道酸度和消化吸收能力。

从日粮的物理形态看,同种日粮以浆糊或液体形式饲喂,对绒毛的损伤长度小于颗粒料。

肠道形态与断奶日粮的种类组成有关,断奶后肠道黏膜受日粮的损伤,导致仔猪腹泻。

日粮因素对仔猪消化道酸度的影响是,仔猪的消化道酸度对维持消化酶的活性和活性非常重要。

由于不如组织胃肠道内母乳乳糖的发酵作用,饲料对其消化道酸度影响不大。

断奶后,由于失去母乳来源,加上断奶应激的影响,肠道内pH值高于断奶前的水平,消化道酸度受日粮的影响特别明显。

3断奶仔猪的日粮特点由于断奶仔猪消化功能尚未完善,采食量也低,常常配制高营养浓度、高消化率的日粮。

这类饲料主要以蒸煮加工过的谷物、较高含量的乳制品、易消化的动物蛋白质和动、植物油为基础配制的。

日粮能量浓度高,可减少仔猪死亡率,改善断奶体重低于4.1千克仔猪的生产性能等优点。

腹泻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存活率都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仔猪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可以预防和治疗断奶后的腹泻。

将断奶仔猪第1阶段日粮中的粗纤维水平增加至5%,以促进肠道的发育,减少食糜排空时间,从而减少细菌生长的底物。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特征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特征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特征1.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哺乳仔猪的肠道发育不完全,缺乏发酵功能,消化道的长度、表面积较小,排泄物中的水分含量较大。

这使得哺乳仔猪对于消化纤维和复杂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较差。

同时,哺乳仔猪胃酸分泌较少,胃肠道酶活性低,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

2.免疫系统不成熟:哺乳仔猪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抗体水平低,抗感染能力弱。

因此,哺乳仔猪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往往需要接受母猪传递的免疫球蛋白来提供免疫保护。

3.温度调节能力差:哺乳仔猪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

在低温下,哺乳仔猪容易出现低体温,甚至死亡。

4.呼吸系统不成熟:哺乳仔猪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肺泡表面积相对较小,血氧饱和度低于成年猪。

这使得哺乳仔猪容易受到呼吸道疾病的影响,如感染和肺水肿。

5.模拟母乳喂养:哺乳仔猪最初主要通过吮吸母乳来获取养分和能量。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矿物质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保障,并有助于消化道发育和免疫功能的提高。

1.身体重量增长:哺乳仔猪的出生体重一般为0.8-1.5公斤,随着生长发育,体重迅速增加。

出生后的第三天体重大约可以增加10%左右,到断奶时期(一般为21天),体重可达到6-9公斤左右。

2.骨骼系统发育:哺乳仔猪的骨骼系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育,骨密度增加。

哺乳仔猪的骨骼相对脆弱,容易出现骨折等骨骼问题。

3.瘦肉和脂肪沉积:哺乳仔猪的脂肪组织发育迅速,主要沉积在背部和腹部。

与此同时,肌肉组织也在逐渐增加。

4.消化道发育:哺乳仔猪的消化系统在断奶前后的几周内逐渐发育成熟。

从仅吃母乳到摄取固体饲料的过渡期间,消化道适应不同饲料的能力逐渐增强。

5.免疫系统发育:在断奶后,哺乳仔猪需要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来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因此,哺乳仔猪的免疫功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提高。

6.生殖系统发育:哺乳仔猪的生殖系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育成熟。

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

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

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仔猪的消化资县1.1哺乳仔猪消化道幼体不成熟,断奶后肠道形态结构变化显著结扎仔猪胃底腺不发达,胃液分泌量少且不稳定,分泌盐酸专业知识较差,胃内缺乏游离醋酸,PH值过高,胃内PH≥4,胃蛋白酶活性受到影响,不利于蛋白质消化。

仔猪达到8~10周龄之时才能达到成年猪胃内周龄酸度PH2~3.5的水平。

但仔猪消化道重量重量等发育较快,有报道华盛顿邮报称仔猪胃重和压强在25日龄内迅速发育,胃肠道细胞组织学观察肠绒毛呈长而细,绒毛高度随日龄增加斜度而下降,十二指肠肠绒毛高于空、回肠。

出生第1天可见肠腺,以后腺细胞不断增速、体积增大、腺窝也随日龄而渐渐增加。

断奶后,仔猪消化系统小肠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构中发生显著差异,由于断奶科栅易消化由从采食不得不的液态食物转化为含有大量谷物原料的固体饲料,在日粮干物质的高机械磨损作用下,小支气管快速变短,断奶后几周内小肠绒毛由高密度手指状变成平舌状,绒毛萎缩,隐窝加深。

导致消化吸收面积增高,营养不能被如何有效吸收,而肠道内丰富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温和的酸碱度为有害细菌提供了繁殖条件,而有害菌的生长又产生有害了大量的病原体(氨和胺类等),对动物产生活性毒性和药理蛋白质作用,使腹泻加剧。

1.2哺乳仔猪消化酶系不完善,早期断奶影响淀粉酶分泌及活性哺乳仔猪消化酶系不完善并且出生几周内变化较涨落快,表现为乳糖酶以及与消化母乳中糖类的有关酶的活性在出生后2~3周时达到顶峰,然后又很快下降。

淀粉酶及消化淀粉和碳水化合物有关酶的活性在出生时很低,随后逐渐上升。

凝乳酶在初生之时活性较高,1~2周龄达到高峰,以后随日龄增加而持续上升,其他谷氨酸活性很低。

胃蛋白酶虽在仔猪出生时便可检测到,并且浓度在3~6周内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盐酸分泌能力差,抗坏血酸原不能被激活,因此其作用般在20日龄后才能表现出来。

哺乳仔猪肠腺、胰腺发育相当完全,能分泌消化母乳的消化多种不同消化酶,其中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肠液中的乳糖酶含量很高,可较好脂肪组织的消化母乳中的脂肪和脂质,但对饲料中的植物蛋白蛋白较难适应。

仔猪的生理消化特点及营养需求

仔猪的生理消化特点及营养需求

2014年第01期断奶仔猪饲料要求适口性好,易消化,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高;限制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补充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酶制剂、有机酸和有益微生物,对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有很多益处。

1仔猪的生理消化特点小猪出生以后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的发育还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成熟和完善的程度。

在达到成熟之前,仔猪胃液的分泌量、胃酸、胃液中的消化酶等都和成年猪有较大差异。

在胃液组织上,初生仔猪最大的特点是胃液中缺乏盐酸,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断奶时接近成年猪水平。

仔猪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胃蛋白酶和凝乳酶。

断奶后,胃蛋白酶的消化力逐渐增强,直至达到成年猪水平。

在胃液缺乏盐酸的时期,仔猪的消化作用很小,食物主要在小肠内依靠胰液和肠液中酌消化酶消化。

随年龄增长,胃液的消化机能逐渐完善,胃对饲料的消化作用才较为重要。

因此,对哺乳仔猪提早补料,对于促进胃、小肠的机能活动,使胃腺提早分泌盐酸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符合仔猪消化道生长发育规律的。

2饲养对仔猪消化功能发育的影响日粮因素对肠道形态和消化功能发育有影响,日粮的物理形态、日粮来源和组成以及日粮加工方法都会影响仔猪肠道的形态、消化酶活性、消化道酸度和消化吸收能力。

从日粮的物理形态看,同种日粮以浆糊或液体形式饲喂,对绒毛的损伤长度小于颗粒料。

肠道形态与断奶日粮的种类组成有关,断奶后肠道黏膜受日粮的损伤,导致仔猪腹泻。

日粮因素对仔猪消化道酸度的影响是,仔猪的消化道酸度对维持消化酶的活性和活性非常重要。

由于不如组织胃肠道内母乳乳糖的发酵作用,饲料对其消化道酸度影响不大。

断奶后,由于失去母乳来源,加上断奶应激的影响,肠道内pH值高于断奶前的水平,消化道酸度受日粮的影响特别明显。

3仔猪饲料的阶段性供应采用隔离式早期断奶方法对断乳仔猪的饲料要求较高。

仔猪料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断乳后1周,第二阶段为断乳后2~3周,第三阶段为4~6周。

第一阶段,粗蛋白质水平为20%~22%之间,赖氨酸1.38%,消化能15.40MJ/kg。

了解仔猪的生理特点

了解仔猪的生理特点

了解仔猪的生理特点核心提示:通常将出生到20千克的猪称为仔猪,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和养猪生产的重要阶段,仔猪阶段在消化生理、养分代谢和体温调节的特点都有其特点,这些特点是仔猪营养需要和饲养技术独特性的重要机制,也是仔猪营养性紊乱的基本原因。

仔猪的消化器官在胚胎期虽已形成,但结构和机能却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 消化生理(1)胃肠重量轻、容积小初生时胃的重量约4-8克,仅为成年猪胃重的1%左右。

初生胃只能容纳25-40克食物,到20日龄时,胃重增长到35克左右,容积扩大3-4倍,约50千克体重后,才接近成年胃的重量。

肠道的变化规律类似,初生时小肠重仅20克左右,约为成年猪小肠重的1.5%。

大肠在哺乳期容积只有30-40ml/kg体重,断奶后迅速增加到90-100ml。

(2)酶系发育不完善初生仔猪乳糖酶活性很高,分泌量在2-3周龄达到高峰,以后渐降,4-5周龄降到低限。

初生时碳水化合物分解酶的活性很低。

蔗糖酶、果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到1-2周后开始增强,而淀粉酶活性在3-4周时达到高峰。

因此,仔猪特别是早期断奶仔猪对非乳饲料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很差。

蛋白分解酶中,凝乳酶在初生时活性较高,1-2周龄达到高峰,以后随日龄增加而下降,其他蛋白酶活性很低。

如胃蛋白酶,初生时活性仅为成年猪的1/3-1/4,8周龄后数量和活性急剧增加。

胰蛋白酶分泌量在3-4周龄时才迅速增加,到10周龄时总胰蛋白酶活性为初生时的33.8倍。

蛋白分解酶的这一状况决定了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饲料蛋白不能很好消化,日粮蛋白质只能以乳蛋白等动物蛋白为主。

至于脂肪分解酶,其活性在出生时就比较高,同时胆汁分泌也较旺盛。

在3-4周时,脂肪酶和胆汁分泌迅速增高,一直保持到6-7周龄。

因此,仔猪对以乳化状态存在的母乳中的脂肪消化率高,而对日粮中添加的长链脂肪利用较差。

(3)胃肠酸性低:出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且缺乏游离盐酸,一般从20天开始才有少量游离盐酸出现,以后随年龄增加。

分析仔猪生理特点

分析仔猪生理特点

消化酶的分泌
总结词
仔猪的消化酶系统在出生后开始分泌,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
详细描述
在哺乳期,仔猪主要通过母乳获得营养,母乳中的酶会帮助仔猪消化食物。随着仔猪开始摄入固体食物,它们开 始分泌自己的消化酶,如唾液、胃液、胰液等。这些酶有助于分解和消化食物,使其能够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02
仔猪的免疫系统特点
免疫器官的发育
免疫器官的发育阶段
仔猪的免疫器官在出生时并未完全发育,随着日龄的增长 ,免疫器官逐渐成熟。
胸腺和淋巴结的作用
胸腺是T淋巴细胞的主要生产场所,淋巴结则是B淋巴细胞 的主要聚集地,它们在仔猪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免疫细胞的生成与分化
在仔猪免疫器官发育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 胞、巨噬细胞等从骨髓或卵黄囊中生成,并经过一系列的 分化过程,最终形成成熟的免疫细胞。
群居行为和社会等级
群居生活
仔猪喜欢生活在群体中,这样可以获 得安全感,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和模仿 其他猪的行为。
社会等级
在群体中,仔猪会形成一定的社会等 级,通过争斗和优势姿态来确立自己 的地位。
05
仔猪的营养需求
蛋白质和氨基酸需求
蛋白质需求
仔猪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的重要物质,缺乏蛋 白质会导致生长受阻、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详细描述
仔猪在出生后几周内开始长出乳齿,这些乳齿会随着仔猪的生长而逐渐磨损并 被永久齿替代。在仔猪的哺乳期,它们的牙齿主要用于吸吮母乳,而非咀嚼食 物。
肠道发育
总结词
仔猪的肠道在出生后的几周内迅速发育,以适应固体食物的 摄入。
详细描述
在哺乳期,仔猪的肠道主要适应母乳的消化。随着仔猪的生 长,肠道会逐渐成熟并适应固体食物的消化。在此过程中, 仔猪需要逐渐引入固体食物,以促进肠道的发育和成熟。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腹泻的原因分析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腹泻的原因分析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腹泻的原因分析一、仔猪生理特点1.消化机能不完善:仔猪的消化器官在机构和机能上都不完善,胃容积小,故要多次哺乳(自由采食)。

2.消化酶系统发育较差:胃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

3.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

初生仔猪胃运动微弱无静止期,随日龄增加,胃运动逐渐呈运动和静止的节律性变化,到2-3个月龄时接近成年猪水平。

仔猪胃排空的特点是速度快,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

食物进入胃后完全排空的时间在3—15日龄时为1.5h,1月龄为3—5h,2月龄为16-19h。

饲料种类和形态影响食物在消化道的通过速度。

如30日龄饲喂人工乳时食糜通过时间为12h,而饲喂大豆蛋白时为24h,使用颗粒料时为25.3h,而粉料为47.8h。

4.物质代谢旺盛:对饲粮品质要求高,对营养不全反应敏感。

5.长势强:仔猪阶段是生长强度最大的时期。

6.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物质储备有限,需注意保温。

——成年猪正常体温:38.5℃——初生仔猪体温比成年猪高1℃——临界温度(物理调节:化学调节)为35℃;7.对周围反应能力差:易被压死,冻死。

8.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

二、仔猪腹泻原因分析仔猪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理、环境、疾病和管理等因素。

1.病理性腹泻(1)细菌性腹泻: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圆环病毒等引起的仔猪腹泻,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增生性回肠炎等。

(2)病毒性腹泻:由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猪瘟、伪狂犬病等。

(3)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较为常见,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有体温升高。

病猪发育不良,衰竭死亡或成为“僵猪”。

(4)由母猪产后综合症引起的腹泻,如低血糖症等。

2.生理性腹泻(1)免疫抑制新生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能力。

乳仔猪消化吸收特点

乳仔猪消化吸收特点

乳仔猪消化吸收特点
乳仔猪是指刚刚断奶的幼猪,它们的消化系统还不够发达,需要渐渐
适应固体饲料的消化吸收。

以下是乳仔猪消化吸收特点的详细解释。

1.胃酸分泌少:乳仔猪的胃酸分泌较少,因此对固体饲料的消化能力
有限。

这主要是因为乳仔猪主要通过吃母猪的乳汁来获取营养,使得它们
的胃酸分泌相对较少。

2.脾气质地软:乳仔猪的胃肠道特别是胃的气质地非常软,无法对纤
维素进行有效消化。

因此,乳仔猪主要依赖母乳中的乳糖和乳清蛋白来满
足其营养需求。

3.消化道发育不完善:乳仔猪的消化道发育不完善,胃和肠道的容积
相对较小。

这就意味着乳仔猪需要频繁进食,以满足其能量和营养需求。

4.营养吸收率低:由于乳仔猪消化道的发育不完善,它们的营养吸收
率相对较低。

这就需要特殊的饲料配方,以提高乳仔猪对营养的吸收能力。

5.消化酶分泌有限:乳仔猪的胰腺发育不完善,胰酶的分泌也相对较少。

胰酶是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关键酶,而乳仔猪对这些营
养素的消化能力有限。

6.需要适宜的时间和方式过渡到固体饲料:乳仔猪需要逐渐过渡到固
体饲料,以允许其消化系统慢慢适应。

这需要选择适宜的时间和方式,逐
步引入固体饲料,并配以适当的饲喂管理,以确保乳仔猪的消化吸收能力
得到充分发展。

总体来说,乳仔猪的消化吸收能力相对有限,需要通过适当饲喂和管理,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其对固体饲料的消化吸收效果。

在乳仔猪的饲养过
程中,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乳仔猪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并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消化系统生长发育特点
李瑞瑞
(广州博仕奥集团510663)
摘要:现代养猪业普遍采用早期断奶技术,该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包括腹泻、体重减轻、甚至死亡;因此帮助断奶仔猪顺利度过断奶关,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了仔猪的消化系统的发育特点以及断奶变化对于仔猪应激的影响,对仔猪饲养管理应注意问题和仔猪料及添加剂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断奶仔猪所遭受的应激包括:饲料转换,由液体饲料转换成固体饲料;饲养管理环境变化,由产房进入保育舍;群体间打斗行为以及断奶仔猪离开母猪以后所遭受的精神上的痛苦。

断奶仔猪在经历一系列应激以后,往往会引起能量和营养摄取量的下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早期断奶仔猪之所以遭受如此严重的应激与其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断奶仔猪消化系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防治断奶仔猪所遭受的应激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仔猪消化道发育断奶应激
图1 仔猪腹泻并伴有呕吐(中图);仔猪因腹泻变得消瘦(左图);大量仔猪因腹泻而死亡(右图)
许多养殖者误认为是生产企业的饲料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但完全忽视了断奶仔猪腹泻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要解决这个问题,养殖者首先要关注乳猪消化道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1仔猪消化道未完全发育
正常情况下,断奶仔猪消化器官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但是胃肠道
体积和重量仍旧不够理想,运动机能微弱。

仔猪断奶后,由摄取液体乳汁突然改为摄取固体饲料,细菌和饲粮易破坏其小肠绒毛,影响乳猪吸收和消化营养物质的能力。

当日粮中含有大量禾本科谷物时,乳猪的肠绒毛受植物干物质的磨损而变短,绒毛表面由高密度指状变为平舌状,隐窝加深,以上形态结构的变化导致消化吸收面积变小,营养不能被有效吸收。

表1.仔猪断奶前后小肠微结构的变化
仔猪断奶前后小肠微结构的变化
小肠百分比(%)断奶前断奶时绒毛高度(μm)25550356
50496354
75323285腺窝深度(μm)25118200
50130200
75104185
2胃酸分泌不足
胃酸是仔猪防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屏障,然而仔猪胃酸分泌弱,母乳中的乳糖为胃中乳酸菌的生长提供重要营养来源,乳酸菌分解乳糖产生的乳酸有效补充了胃分泌胃酸的不足;然而断奶以后乳糖来源消失以及应激造成的厌氧菌营养源粘蛋白数量的下降,往往会造成厌氧菌数量的下降和乳酸合成量的不足;另外由于饲料中酸结合力的影响,从而导致胃中pH值升高,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为有害病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力的条件(王恬,2009)。

饲料的pH值一般是偏碱性,若在胃酸不足时大量采食碱性饲料,则能明显改变胃中的pH值,导致:①蛋白质的变性凝固受到了影响,妨碍了胃蛋白酶对动植物蛋白的消化( 因为胃酸最主要的作用是凝固动植物蛋白质,而已凝固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②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或被激活的胃蛋白酶数量不足;③胃中的杀菌作用严重地受到了削弱。

图2仔猪消化道最适pH值
3消化酶水平低
仔猪出生以后,在消化器官迅速发育的同时,消化酶的分泌水平也迅速上升,一直持续到8周龄。

8周龄以后,乳糖酶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趋于正常,仔猪逐渐摆脱母乳,采食饲料;然而目前的早期断奶技术,打乱了仔猪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固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尤其是断奶应激造成了仔猪消化酶分泌水平的骤然下降,降低了仔猪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0~7日龄的乳猪体内的酶活比较低,所以不适合消化饲料,7日龄以后乳猪体内的酶活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可以开始诱食补料,以满足乳猪快速生长的需求。

3~8周龄是乳猪胃肠道和酶系统发育的高峰期,一般来说,乳猪消化酶系统在3~4周龄迅速生长,5~6周龄趋于完善。

然而,断奶后猪体内的酶活变化较大,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往往会大幅度地下降,但胃蛋白酶的活性则往往不受影响,所以说,断奶后的营养性腹泻主要是肠道(胰)消化不良造成的。

胰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有二种,一是胰脏分泌胰酶的数量减少了,二是胰脏分泌胰酶的数量并没有减少,但胰酶的活力下降了。

胰酶分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胰脏的活力下降了,而胰酶活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缺少激活因子。

图3仔猪消化道发育各种酶活性变化
4肠道微生物菌群未达平衡
仔猪在刚出生时,消化道是无菌的,出生后 2h 内粪便中就可检测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微生物。

在出生后到自然断奶的过程中,消化道各个部位逐渐被各种细菌所占据,但并未达到应有的平衡。

研究表明,大肠杆菌、韦氏梭菌、链球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等是乳猪胃肠道的主要菌群,对平衡乳猪肠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应激的条件下,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总趋势是乳酸菌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加,使肠腔积水,上皮细胞破坏,从而导致腹泻。

新生仔猪的肠道细菌定植模式可以长期影响乳猪肠道健康和生长发育,因此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肠道健康、稳定肠道的微生物平衡,从而解决因菌群失调造成的腹泻等问题,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表2食物变化对乳猪引起的应激
母猪的奶水教槽料/乳猪料骤然切换的结果乳猪喜好液体的母乳固体形式(乳猪不喜好)
营养成分:
高品质
易消化
符合乳猪的消化酶组合营养成分:
消化率低
适口性不好
不符合乳猪的内源消化
酶组合
肠道萎缩
消化酶功能下降
吸收面积减少
免疫保护功能下降
含有免疫球蛋白生长性能下降
含有生长因子不含有生长因子死淘率和发病率提高
其他未知有益因子
总之,断奶乳猪综合症是一个亟待探索、解决的难题,除了要关注该阶段饲料的营养和保健,更要关注动物的消化道发育特点以及肠道营养和免疫。

只有利用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改善饲料营养结构,添加合适的添加剂,加强饲养管理和严格疾病防控措施,才能保证断奶仔猪顺利度过断奶关。

5.断奶仔猪消化道发育与酶制剂的发展
由于断奶仔猪在生产上有巨大的优势,人们在关注其消化道发育的同时,更加注重于其消化吸收的改善。

总体来说,断奶仔猪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仔猪暂时性营养不足和断奶饲粮改变引起的胃肠损害。

自美国饲料业于1975年首次在大麦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酶,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以来,酶制剂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重视。

20世纪90年代酶制剂开始引入我国,由于酶制剂与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相比较,具有无毒性、无残留、无副作用和微生物发酵的天然产物的特点,在饲料行业得以快速的发展,特别近年来组合酶概念的提出,更是一个质的飞跃。

我公司作为饲料添加剂行业的领跑者,时刻关注科学的前沿,提出了乳猪酶中组合型的复合酶制剂概念,并应用于生产,经大量实验验证,在乳猪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组合型的复合酶(佳酶JM100P+乳猪专用酶)可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日增质量,降低料重比,并能促进仔猪健康,腹泻频率显著降低,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