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金属的实验探究题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有关金属的实验探究题

1.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右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3)2② Zn (NO3)2、AgNO3③ Zn (NO3)2、Cu(NO3)2④Zn (NO3)2、AgNO3、Cu(NO3)2【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填标号),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3)右图是工业炼铁示意图。
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娜及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黄铜中铜和锌的含量及其性质展开了探究.【查阅资料】HCl+AgNO3=AgCl↓+HNO3,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这个反应在化学上用于检验和鉴别.【提出问题】测定黄铜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设计】(略)。
【探究实验】1.先将黄铜在热碱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除去表面的油污.然后再放在稀盐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取少量研碎,称取质量为ag。
2。
将ag试样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3。
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_____________(请将此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4.称取固体的质量为bg。
5.计算出黄铜中锌和铜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拓展探究】1.重复【探究实验】步骤1。
2.将ag试样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组成进行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一、单选题1.能正确表示稀酸除铁锈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A. 3H2SO4 + Fe2O3 = Fe2(SO4)3 + 3H2OB. 3H2SO4 + Fe2O3 = Fe2(SO4)3 + 3H2↑C. 2HCl + FeO = FeCl2 + H2OD. 4HCl + Fe2O3 = 2FeCl2 + 2H2O2.验证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所选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 Fe、Ag、CuSO4溶液B. Cu、Ag、FeSO4溶液C. 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 Cu、FeSO4溶液、AgNO3溶液3.我们在各大商场总能看到“金灿灿”的金制饰品,如戒指、项链、手链等。
消费者在试戴时,售货员会提醒消费者,要轻轻地拉动,防止变形。
据此不能得出的是()A. 金的熔点较高B. 金的硬度较小C. 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 金的颜色为金黄色4.下列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合理的是()A.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B. 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应该全面取代铜、铝做导线C. 车船表面涂油漆可防止生锈D. 炼铁的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5.小明同学按照如下步骤对金属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进行探究,(1)取样,将三种金属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X、Z 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没有,(2)取大小相等的X、Z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溶液中,发现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Z快。
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A. X>Z>YB. Z>Y>XC. X>Y>ZD. Z>X>Y6.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Zn(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A. AgB. Fe、AgC. Zn、FeD. Fe、Zn、Ag7.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4种B. 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C. 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D. 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8.小文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取l0g样品与足量CO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馨提示:杂质不参加反应)A. 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B. 实验中通入CO的质量为4.2gC. 生成CO2的质量为2.4gD. 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9.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质量为m克,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B. 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C. 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D. 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10.竖炉炼铁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方法,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为:2CH4+CO2+H2O3CO+5H2B. 该工艺流程中,甲烷的作用只是:生产合成气的原料C. 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H4和CO2、H2OD. 还原反应室内炼铁的原理只有:3CO+Fe2O32Fe+3CO2二、填空题11.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九年化学下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卷 (三)附答案与解析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卷(三)班姓名:成绩: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Zn—65 Cl—35.5 S—32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铁水铸锅B.石蜡熔化C.钢铁生锈D.水的蒸发2.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合金也属于金属材料 B.合金的所有性能一定优于组成它的纯金属C.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D.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l2+2NaBr===2NaCl+Br2B.Fe2O3+3CO =====高温2Fe+3CO2C.Zn+CuSO4===ZnSO4+Cu D.CuO+H2 =====△Cu+H2O4.铝在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铝不与酸、碱反应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D.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5.铁钉在钉入木制品时,有经验的木匠习惯用口水将铁钉润湿,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使铁钉更容易钉入木制品 B.使钉入的铁钉易生锈,防止脱落C.防止铁钉生锈而腐蚀 D.增大铁钉钉入时的摩擦力6.合金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下列关于合金及纯金属的各项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含碳量:生铁>钢 B.抗腐蚀能力:不锈钢>纯铁C.硬度:纯铜>黄铜 D.熔点:纯锡>武德合金7.下列铁制品的防锈方法不合理的是( )A.汽车外壳——烤漆 B.水龙头——镀防护金属C.公交车扶手——涂防锈油 D.脸盆——烧涂搪瓷8.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路上电流过大时,使其中的金属线(或片)产生高温而熔断,以保护电路免于受到伤害。
所以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外,还一定要具有(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硬度 C.较低的熔点 D.较高的熔点9.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Zn、Ag、CuSO4溶液 B.Cu、ZnSO4溶液、AgNO3溶液C.Zn、Ag、稀硫酸、ZnSO4溶液 D.Zn、Cu、稀硫酸、AgNO3溶液10.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X、Z。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20武威.中考模拟)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请回答:(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铂金饰品B 铁锅C 铝导线(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四种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露天放置的钢铁容易生锈,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发生化学应,若除去铁生锈可用稀盐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实验室若要配制该盐酸200g,则需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仪器有________。
(7)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 t含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 98%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__t。
2、(2020江苏.中考模拟)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铁、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铁比铜________(填“强”或“弱”)。
写出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课时练习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如下实验可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如图放置一个月,观察、记录现象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序号1234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A.通过实验1和2的对比可知,铜生锈与氧气有关B.通过实验1和3的对比可知,铜生锈与水有关C.通过实验2和3的对比可知,铜生锈与二氧化碳有关D.通过实验3和4的对比可知,铜生锈与二氧化碳有关2.如右图实验,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A.试管中的液面上升B.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C.铁丝逐渐消失D.铁丝不变化3.如图实验,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铁丝没有变化B.试管中的液面没有变化C.铁丝逐渐消失D.试管中的液面上升4.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加网罩可降低酒精着火点B.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C.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5.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粉末变黑的现象B.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C+CuO Cu+CO2C.两个实验结束时都要先撤出澄清石灰水中的导管,再停止加热D.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去氧化铜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6.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条件相同C.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处理尾气D.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7.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条件都是高温8.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澄清石灰水足量。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X>Y>Z B.Z>Y>X C.Y>X>Z D.X>Z>Y答案: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X和硫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氢,而y 活动性小于氢;金属Y 和硝酸银能够发生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小于Y,而银的活动性大于Z。
故选A.考点:金属的活动性2.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A.Fe、Ag、Cu(NO3)2B.Fe、Cu、AgNO3C.Fe、CuSO4、AgNO3D.Fe、Cu、Ag、HCl答案:D解析:D【解析】D选项中铜,银都不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区分铜银的活动性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C.溶液的总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答案: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恰好反应完时溶液从硫酸的溶液变为硫酸亚铁,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不能从零开始。
所以C错误。
故选C.,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过程4.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答案:C解析:C【解析】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锌在镁后面,因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没有金属镁;而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时,由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一定有金属锌,而Zn+Cu(NO3)2═Cu+Zn(NO3)2,Zn+2AgNO3═2Ag+Zn(NO3)2,从而说明硝酸铜和硝酸银都被金属锌置换生成了金属铜和银,所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锌、铜、银。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实验探究题专训1、(2020石狮.中考模拟) 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生锈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一]铁生锈的条件[实验1]将洁净无锈的铁丝置于如图一所示装置中,关闭止水夹K,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装置中的铁丝没有锈迹。
(1)蒸馏水经过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
(2)铁丝没有锈迹说明了________。
,排出试管中的水(试管底部留少量的(3) [实验2]打开止水夹K,通入O2水),如图二所示,关闭止水夹 K,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铁丝生锈严重。
通入O时,应从________端(填“a”或“b”)通入。
2(4) [实验3]兴趣小组认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的现象还不足以得出铁生锈是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论,于是利用图一装置补做了一个实验。
简述兴趣小组补做实验的具体方法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5) [探究二]酸性条件下铁发生腐蚀的影响因素[实验4]将混合均匀的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三)。
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编号实验目的碳粉/g 铁粉/g 醋酸/%①为以下实验做参照1.0 3.0 80.0②探究醋酸浓度的影响1.0 32.0③0.5 3.0 80.0资料:碳粉不参与锥形瓶中的化学反应,醋酸溶液显酸性。
上表中编号②实验中铁粉的质量为________;编号③试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6)编号①试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四,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________。
(7)兴趣小组总结了图四中0~t1时压强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8)(拓展延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它是由铁生锈过程中产生的红褐色固体Fe(OH)3分解产生的,写出Fe(OH)3受热分解产生两种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文末附答案)2022届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典型例题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典型例题单选题1、有关金属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主要与价格和资源等因素有关B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高C .铝合金门窗耐腐蚀性好,硬度高D .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其熔点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属2、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用发热剂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此实验测出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18%C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D .此实验必须到水不再流入左瓶才可获取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3、已知:3CO + Fe 2O 3 高温2Fe + 3CO 2,向装有20gFe 2O 3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CO ,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玻璃 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15.2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CO 是氧化剂B .反应生成Fe 的质量为15.2gC .反应生成CO 2的质量为16.5gD .参加反应的Fe 2O 3占原总质量的80%4、为了探究影响铜生锈的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铜生锈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A .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CO 2和H 2OB .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H 2O 和O 2C .对比实验①和④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CO 2和O 2D .此实验设计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5、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H 2O+CaO ═Ca (OH )2B .Na 2SO 4+BaCl 2═2NaCl+BaSO 4↓C .H 2Δ2OD .3CO+Fe 2O 3高温2Fe+3CO 26、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以及“雪龙2号”的船身等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
下列金属防护措施不正确的是A .在金属制品表面镀保护层B .改变金属结构制成合金使用C .在金属制品表面涂油漆D .用稀盐酸定期清洗金属制品7、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堪称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无与伦比的珍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2.河南省)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右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B .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 .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 3和Cu(NO 3)2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并对溶液A 和固体B 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 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 3)2 ② Zn (NO 3)2、AgNO 3 ③ Zn(NO 3)2、Cu(NO 3)2④Zn (NO 3)2、AgNO 3、Cu(NO 3)2【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标号),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 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3)右图是工业炼铁示意图。
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 ;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1)C (2)② 猜想②中无Cu(NO 3)2,说明Cu(NO 3)2已与Zn 反应生成Cu ,而Cu 能与AgNO 3反应,故也不可能有AgNO 3【或Zn 应先与AgNO 3反应后与Cu(NO 3)2反应,当有AgNO 3剩余时,溶质中一定含有Cu(NO 3)2】实验步骤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或稀硫酸等)Zn +2HCl =ZnCl 2+H 2↑ (或Zn +H 2SO 4=ZnSO 4+H 2↑)(3)制取233CO高温2Fe 24.(2012.潍坊市)小娜及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黄铜中铜和锌的含量及其性质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HCl+AgNO 3=AgCl ↓+HNO 3,AgCl 是一种白色沉淀,这个反应在化学上用于检验和鉴别。
【提出问题】测定黄铜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设计】(略)。
【探究实验】1.先将黄铜在热碱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除去表面的油污。
然后再放在稀盐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取少量研碎,称取质量为ag 。
2.将ag 试样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3.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_____________(请将此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4.称取固体的质量为bg 。
5.计算出黄铜中锌和铜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现 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少量固体B , 滴加有气泡产生【反思与评价】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拓展探究】1.重复【探究实验】步骤1。
2.将ag试样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锌和硝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蓝色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只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①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②溶质为______________。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铜丝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①成立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成立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①成立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成立【反思与评价】偏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铜丝表面无变化(1分)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1分)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滤液无明显变化(1分)滴稀盐酸(或其他氯化物溶液)(1分)生成白色沉淀(1分)5.(2012.兰州市)(7分)2012年1月,广西河池宜州市境内龙江河发生了镉浓度超标事件。
根据该事件某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及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研讨活动。
查阅资料:①镉(Cd)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2价②水体中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③氯化镉能溶于水,氢氧化镉难溶于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镉、铜、银于试管中,加入足量镉表面有气泡产生,铜、银表面无气泡产生镉的活动性顺序大于铜与银取适量铜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铜的活动性顺序大于银实验结论:活动性顺序:镉>铜>银(二)对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讨论小聪认为可用向受污染河段抛撒过量烧碱固体的方法除去氯化镉,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小敏认为该方案虽然有效,但有缺陷,原因是。
受小聪与小敏启发,你认为可以用(写俗称)代替烧碱。
HCl(或稀硫酸)铜表面覆盖了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dCl2+ 2NaOH =Cd(OH)2↓+ 2NaCl 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答案合理即可)熟石灰7.(2012.广州市)(11分)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案如下:(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所用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现要配制40g %的硫酸,需________g 98%的硫酸和_______g水。
实际操作时,用lOml量筒取98%的硫酸(密度为1.84g/cm3),请在答题卡图中画出所取硫酸的液面。
(3)在进行“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的操作时,可将反应物加入__________中(填仪器名称),然后_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使反应充分进行。
(4)试剂A可选用___________溶液(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5)为了从混合粉末中回收更多的铜,可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你的建议是(提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反应①:H2SO4 + CuO === CuSO4 + H2O反应②:Fe + CuSO4 === FeSO4 + Cu(2) 10g;30g。
所取硫酸的体积为(如右图所示)(3)烧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H2SO4 (CuSO4 等合理即给分)(5)回收滤渣I中的Cu8.(2012.株洲市)(10分)小红和她的同学学习了金属活动性及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后,对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猜想Ⅰ: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猜想Ⅱ:铜与浓硫酸能反应,且可能生成氢气。
【实验探究】实验Ⅰ: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试管中无现象;实验Ⅱ:再给上述试管加热,试管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反应后的溶液小心地注入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溶液呈现出明显的蓝色。
【分析猜想】(1)溶液呈蓝色,说明生成了①(2)根据实验现象及已有的知识推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氢气,很可能是一种含硫元素的气体。
【查阅资料】(1)常见的含硫元素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能恢复原来的红色。
硫化氢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均有毒。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成分,小红和她的同学进一步实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恢复了红色。
【实验结论】(1)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2)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②,此反应还生成了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3)浓硫酸与铜加热时能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溶液中溶质的④有关。
【拓展延伸】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小红和她的同学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
① CuSO4或硫酸铜② SO2或二氧化硫△③ 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④浓度大小或质量分数大小⑤ SO2+2NaOH==Na2 SO3+ H2O9.(2012.梅州市)(11分)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I.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II.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III.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I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的方法检验。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
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①实验操作②实验现象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溶液。
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色。
(1)Fe+H2SO4=FeSO4+H2↑ 点燃(2)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Fe>Cu>Ag (3)CuCl2[或CuSO4、Cu(NO3)2等](4)①稀硫酸(或稀盐酸)②蓝10. (2012年烟台市)(6分)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油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液,此外还有一些不溶性杂质。
若废液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
该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费用处理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废液在加入金属X前需进行过滤,目的是将其中的__________除去。
进行过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X是________,其加入废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Y是____________,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不溶性杂质漏斗、烧杯、玻璃棒(2)铁(或Fe) CuSO4+Fe===FeSO4+Cu(3)稀硫酸(或稀H2SO4) H2SO4+ Fe=== FeSO4 +H2↑12.(2012.安徽省)(8分)暖宝宝是一种防寒用品,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