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代非洲与美洲名师推荐1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

摩加迪沙
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 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
(10—15世纪) 以接近… …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 说明,欧洲人侵入
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 在反常的差
多元而不平衡
原因别:……受在地美洲理被环开发境、的被殖影民响化以后的几个世纪 中, 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甚至到1900年,大约还
一、古代非洲文明
1.古代非洲文明的创造者---班图人
问题1:班图人创造了哪些文明?他们的迁徙对 非洲的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
撒哈拉沙漠:天然的屏障和分隔,使古代非洲文明大部分
处于封闭状态下独立发展
(1) 文明贡献
特拉斯山脉
地
撒 哈拉 沙 漠
洲 北回归线
班图人迁徙对非洲文明的影响:
乍得盆地
容
①促进了农业、畜牧业埃寒决和俄比冶亚高原铁技
而得名),又称班图尼格罗人,
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少
部分信仰基督教。
班图人迁徙图
一、古代非洲文明
2.东非文明
问题2:概述东非文明的发展状况
① 阿克苏姆 兴起: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鼎盛: 4世纪,成为地区奴隶制强国 ②东非沿海地区: 国家: 10—15世纪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 产生条件: 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时空观念】
阿兹特克 文明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北非 1
埃及文明
西非文明
南非文明
东非文明 古代非洲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快速阅读课文“古代非洲文明”,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班图人创造了哪些文明?他们的迁徙对非 洲的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 问题2:概述东非文明的发展状况 问题3:西非主要有哪些国家兴起?整体经济状况 如何?马里和桑海最强盛时的国家状况怎样? 问题4:古代南非有哪些文明兴起?特点是什么? 问题5:分析非洲文明的特点及原因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教师设计了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反思表,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途径,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事件,提高其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师结合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等,直观地展示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古代非洲或美洲文明进行深入研究。
2.运用地图、图片、文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发展情况。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事件,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使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通过学习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其历史学科素养。
非洲在古代历史中,以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为代表,学生需要了解其发展历程、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艺术成就等方面。美洲的历史进程则以墨西哥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南美洲的印加文明为主,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方式、文化特点等。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

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非洲三大文明及美洲印第安三个文明中心2、理解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非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课前填写《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两个表格,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文明区域范围、存在时间、主要文明成果等基础知识的技能。
并能对比归纳文明特点。
2、通过阅读历史地图,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的方法。
3、通过观看《美洲文明》视频、阅读教材小字、历史纵横等栏目掌握从历史资料、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总结出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原因。
[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东非文明和西非文明的特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
难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发展缓慢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设计说明]1.学生对非洲的文明大都停留在对北非古埃及文明的认识,而对印第安人的了解也只是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知道他是美洲的土族居民。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以及美洲印第安人文明学生知之甚少,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文明区域及主要的文明成就,而且还能让学生认同世界文明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道理。
2.非洲文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几乎不为世人所知,其原因是什么,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3.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
本节课把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4、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迅速衰落也给人类留下许多启示。
除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自然灾害等原因外,美洲印第安文明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弊端。
因为种种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的交流几乎为零。
即使是在美洲大陆内部,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也少得可怜。
导致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学生的认识大多比较片面。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古代非洲与美洲》获奖课件

摩加迪沙
②区域性:东非、西非、南非各有特点 加纳 ③发展缓慢: 西非 马里
8C-16C
政治:桑海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
中央集权帝国
免;城市与文化繁荣、扩大对外贸易 经济: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
桑海
易
文化:受伊斯兰教影响
南非 津巴布韦 14C-15C鼎盛 地域广大王国
巨石建筑群
思考西非地区繁荣的原因
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这一地
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着反常的差
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①撒哈拉沙漠与苏德沼泽地使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使各区
你如何认识这种观点,非洲大陆是否真的如此?
壹
独特的非洲文明
独特的非洲文明
历史非洲
古代非洲文明
班图人的东迁路线图
在迁徙过程中,班图人与其他族相互融 合形成一些新的部落或民族;……他们由 赤道附近的某一地区扩散到赤道以南的广 大地区,并且人口不断增殖繁衍。过去农 业是主要的行业,后来畜牧业也成为重要 的生计,手工业也日益发达。在迁徙过程 中互相流动和混合,大的部落联盟的建立, 使原始氏族制日趋瓦解,一些地区出现了 国家组织。
材料一: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
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
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于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尼罗河上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x_1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
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
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
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唯物史观在概括非洲和美洲古文明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感悟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具有多样性;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
时空观念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影响非洲和美洲古文明进程的因素;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家国情怀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重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成果;非洲三大文明的概况和成果难点美洲印地安文明和黑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发展的原因和后果。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
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教学导入]教师请同学谈谈对非洲与美洲的认识。
材料114世纪的马里,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财富,都可以说是世界大国之一;廷巴克图更是可以与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首都相媲美。
新教材《古代非洲与美洲》PPT教学课件[统编]高中历史1
![新教材《古代非洲与美洲》PPT教学课件[统编]高中历史1](https://img.taocdn.com/s3/m/c9e489c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a.png)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莫克的考古结论及理由。你如何看待其结论。
(2)材料二图片所示的是大津巴布韦遗址中的建筑物。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建筑
物主要特征。
答案
(1)结论:依据材料“莫克力图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找到古代文明的 证据”来看,莫克认为大津巴布韦是欧洲人创造的;理由:依据材料 “所罗门王用许多雪松来建造神坛和王宫,示巴女王也曾访问过这里”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罗门和示巴女王是《圣经》中的人物,而这一地 区留有他们的足迹,表明大津巴布韦是欧洲人创造的;看法:《圣经》 不是实物证据,不是史料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他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2)依据图片来看,该建筑是由石块垒砌而成建筑;依据材料“弯弯曲 曲的走道和过于复杂的防御工事是卫城最显著的特征”来看,该建筑主 要用途是防御工事,为政治统治服务。
基础知识巩固二、古代美洲文明
图为库斯科在1983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时所雕刻 的纪念石碑,库斯科是古代印加人的都城,内有大量印加文化的代表作
提升优化 1.古代欧洲、非洲、美洲文明难以持续至今的原因
比较 格局 位置 文字 人口
战争
中国
其他
秦朝建立后,统一成为发展 趋势
历史发展以分裂为主
基础知识巩固二、古代美洲文明 1.灿烂的文明: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 花生等作物,先后在中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2.玛雅文明 (1)建立国家;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来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 家。 (2)社会状况: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 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3)文化:城市建筑精美;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 纪年并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明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2.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文明交流与碰撞的思考。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如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案例亮点
1.主题突出:本节课以“文明交流与碰撞”为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对比讲解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方法多样:采用问题驱动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结合时事热点,如全球化的今天,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9.教学过程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10.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研究任务,让学生深入探究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一个方面。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所分配的研究任务,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组织小组分享,让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出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2.分配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探究。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1】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其他地区的社会概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多元面貌。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
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
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
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三、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
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四、学习目标1.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2.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3.史料引入,尝试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4.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五、教学设计[教学导入]教师:请同学谈谈对非洲与美洲的认识。
材料1:14世纪的马里,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财富,都可以说是世界大国之一;廷巴克图更是可以与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首都相媲美。
——郑家馨:《十三一十五世纪马里国家的兴衰》材料2:(当西班牙人见到特诺奇蒂特兰)简直像《阿马迪斯骑土传》里描写的那些被施过魔法的东西……我们见到的景象仿佛是梦境。
——乔治·C.瓦伦特:《阿兹特克文明》设计意图:谈话式轻松导入课堂,通过两则材料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本课重点探讨的两座城市廷巴克图和特诺奇蒂特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是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图”意为人或人民, 班图人因说班图语而得名)又称班图尼格罗人,
信仰 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少部分信仰基督教。
农业 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畜牧 业
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
贡献
冶铁 业
掌握了冶铁技术。
技术
到7—9 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
【史料实证】通明过中历 心史 的图 区片 域和 范历 围史 及资 其料 文提 明出 成问 果题 ,、提设高置学悬生念探,究概分述析古历代史非问洲题与的美能洲力主。要文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理解古代非洲与
【历史解释】美洲主要文明繁荣与发展的局面,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
加纳帝国 8—13世纪
马里帝国 13C上半—
17C初
桑海帝国 15—16
世纪
政治
前身为古加纳王国,720年建立 加纳帝国,1240年为马里帝国吞
并
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
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
塞内加尔 河和尼日
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 家。
尔河流域
实行中
15世纪至16世纪,原为马里属国, 央集权
——摘编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桑海帝国: ①兴衰:攻占马里,确立在西非霸主地位,16世纪 达于极盛,16世纪末逐渐衰落。 ②统治:
◇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重要力 量。 ◇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 亚·穆罕默德大帝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 卡迪(地方行政官)。 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 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 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 “盐从北方来, 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 这句流传至今的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 图学术之盛。—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传播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
时间 8—15世纪
代表 国家
加纳、马里、桑海三大帝国
表现
①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 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 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 ②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 布匹和盐
加纳帝国
是中世纪三个连续出现的西非帝国的第一个。 它被称为“黄金之国”。由于位于撒哈拉食盐产 地与黄金产地之间的连结点上,加纳从中获得了 极大的好处。在公元10-11世纪达到了顶峰, 1076年后逐渐衰落。虽如此,11年后(也有说24 年后)兴起的廷巴克图仍臣属于它的统治。廷巴 克图因坐落于尼日尔河河道和萨赫勒地区陆地通 道的交汇处日益兴盛。
14—16世纪前期 阿兹特克文明
5—16世纪前期玛雅
8—13世纪初加纳 13—15世纪马里 15—16世纪桑海
10-15世纪东非 沿海产生一系列国家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 入鼎盛
13—16世纪前期 印加文明
面对未知而混乱的未来,《廷巴克图》将是一个鼓舞人 心的提醒:“世界再黑暗,总有人不顾一切守护光明。”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马里帝国
①政治: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
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西非最强大。
②经济文化:外贸兴盛;城市和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成为
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这一年,马里历史最著名的国王曼萨·穆 萨开始了前往麦加的朝圣之行。“从廷巴克图 来的马里国王”让马里世界闻名,大批商人、 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其中包括一位建筑师, 这位建筑师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 清真寺。穆萨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人类历史最 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
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
的代表。在南部非洲,
4—5 世纪,班图人开
始兴建巨石建筑群。11
世纪末,形成津巴布韦
国家。14—15 世纪,
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
大津巴布韦内城石塔
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
高11米,底部直径约六米,全部 用石块垒砌而成,且不使用灰浆。
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
说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建筑学、 几何学和力学等方面的复杂知识。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理解地理环境
【唯物史观】对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进程的影响,理解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对人类社会发
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定过时《 空古 环代 境非 ,洲 抓与 住美 其洲 特定》时教空科背书景和和配阶套段课特件征,。认识古代非洲与美洲所处的特
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 ,官吏
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 直接由
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桑海因 国王任
遭遇摩洛哥军队入侵逐渐衰落。 免
经济
贸易兴盛
外贸兴盛; 城市繁荣
扩大对外贸 易,奴隶成 为生产中的 重要力量
文化
文化繁荣, 廷巴克图成 为西非重要 的文化中心。
兴建学校, 鼓励文化发
展
今津巴布韦境内的大津
马里 加纳
桑海
阿克苏 姆
大津巴 布韦
探究: 古代非洲文明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材料一 观点1: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 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第140页 观点2: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 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第313页 材料二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大道。历史上,北 非人与地中海周围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 就在此……沿尼罗河上游是苏德沼泽,曾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海湾和内海破 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 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 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甚至到1900年,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中 外历史纲要》必修下探究与拓展 材料三 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入非洲,成为阿克苏姆王国国教。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二者观点?若同意观点1,阅读材料二,分析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 若同意观点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
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古代非洲
【家国情怀】与美洲文明具有多元性,培养对古代非洲与美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
性认识。
古代美洲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北非埃及文明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西非文明
东非文明
南非文明
4世纪阿克苏姆 王国进入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