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绝对值教案课件.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1.2.4节《绝对值》教学设计(优质获奖).doc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1.2.4节《绝对值》教学设计(优质获奖).doc

1.2.4绝对值(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绝对值.绝对值是笫一章有理数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数轴、相反数概念的理解,其次它将冇理数的运算归结到了非负数的运算,我们以有理数的加法的知识框图为例,可以发现,如果没有绝对值的概念,则有理数的加法是很难进行运算的.最后绝对值还是有理数比较大小的借助数轴,给出了绝对值的定义,是数形相依的意识的具体体现;由绝对值的定义,归纳出了绝对值的性质,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同时,通过观察具体数的绝对值,归纳岀了求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这些对今后的学习其它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教科书中,绝对■值的概念是借助距离概念加以定义,在数轴上,一个点由方向和距离(长度)确定;相应地,一个实数由符号与绝对值确定•这里,“方向” 与“符号”对应,“距离”与“绝对值”对应,又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转化.所以,绝对值可以理解为距离这一几何量的代数表示.因此,在学习绝对值的概念吋,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所创设的情境,引入了绝对值的概念•在学习了绝对值的定义后,概括出了绝对值的性质,而其性质将会是以后学生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时的首选方法.因此,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学情分析北京汇文屮学是北京市示范性屮学,同吋承担了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创立的小学六年级“少年科学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所授课班级就是该“少年科学班”, 该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学习完正数与负数、数轴、相反数的内容后,通过随堂测试,发现该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接近我校初一年级的平均分.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仍相对薄弱,思维过程不够完善,对符号P、"I及其意义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从实际问题引入,抽象出绝对值的概念,有益于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感知概念.因此,木课的教学教学难点是:抽象出绝对值概念的过程.三、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技能:了解绝对值的表示方法,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2)数学思考:经历绝对值概念的抽象与形成的过程,和归纳绝对值的性质过程,体会数形相依和分类讨论的观点.(3)问题解决:经丿力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从几何、代数两个角度得到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4)情感态度:通过归纳绝对值的性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通过实际情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四、教学策略分析(1)在学习课标、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把绝对値这部分的内容划分为两课吋,第一课吋即木课吋得到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第二课吋得到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综合运用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解决问题.(2)本节课采取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亲身休验得到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过程.(3)促使学生采取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4)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情境1通过抗战胜利阅兵视频引出问题.2015年9 JJ 3 H,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H战争腔利70周年的阅兵活动屮,一个受阅方阵自东向西经过长安街,则该方阵在行进时共冇几次和北京城屮轴线与长安街的交汇处的距离为20米?师生活动:学生先一起回答问题后,教师再建系,引导学生通过数轴解释问题. 请其他学生修止或补充•教师点评.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距离是只考虑长度,不考虑方向的•同时, 通过建系,让学生体会在数轴上求出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为Z后学生自己建系、自己举例做好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情境2哈利法塔在75层和100层各有一间避难所•如果发生火灾时,一位游客恰好在85层•如果仅从距离的角度考虑,他会选择哪一层的避难所呢?师生活动:学生先一起冋答问题后,教师再建系,引导学生通过数轴解释问题. 请其他学生修止或补充•教师点评.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只考虑距离,不考虑方向•同时,再次通过建系,让学生体会在数轴上求出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为之后学生口己建系、口己举例做好铺垫.情境3小明家正东3千米处有家超市A,正东2 T米处有家超市C ,正西2千米处有家超市B.如呆仅从距离的角度考虑,他会选择哪家超市?小明家正东3千米处有家超市正东2千米处有家超市C,正西2千米处有家超市〃•如果仅从距离的角度考虑,他会选择哪家超市?B OC A匹鰹I号一师生活动:学生先一起回答问题后,再由学生建立数轴解释问题•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教师点评.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境,再次让学生感知在考虑距离的不用考虑方向的特征,同时•同时,通过自己建系,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并再次体会在数轴上求出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为之后自己举例、学习绝对值的概念做好铺垫. 提出问题: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自己举例子,自己建系,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教师点评.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出在实际生活屮,只考虑距离,不考虑方向的事例是大量存在的.已引入绝对值的概念.§1.2.4绝对值一. 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d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d的绝对值•记作|Q|.Ml---- •• ---- o a—>举例:B O■C-34-1 0 123|-2|2.辨识概念,深化认识通过借助绝对值的定义,求出具体数的绝对值.例1・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求岀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 33,-2, 2, 1-, -2.5, 0.3 4师生活动:学生现在数轴上画出毎个数对应的点,再依次求出毎个数的绝对值, 并说明理由•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数轴,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并口述理由,加深学生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在设计题目时,设计了三个止数,三个负数和零共三种情况, 方便学生之后概括性质.思考观察这七个数的绝对值,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活动1:请同学们先思考,再相互讨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例1屮七个数的绝对值,发现并概括出绝对值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得岀的结论:(1)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 0的绝对值是0.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绝对值的性质,重新计算例1中七个数的绝对值,并说 明理由•教师点评.活动:请学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并说明理曲•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的绝对值,并为之后借助符号语言概括 绝对■值的性质提供素材.思考 2: \a\=?活动2:请同学们先思考,再相互讨论.二性质:⑴如果a>09那么|4二a ;(2) 如果 a=O 9 那么|a|= 0;(3) 如果 a<0,那么|a|= -a,小结:回顾所学的绝对值的知识,同时回顾得到绝对值概念的过程.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Z 后的练习,同时,回顾得到绝对值概 念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形相依、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以及从特殊到i 般的学 习方法.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2) —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越靠右;(3) —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⑷当a#0时,|a|总是大于0练习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3)-5=|-5|.练习3•如图,检测5个排球,其中超过标准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克数记为负 数,从轻重的角度看,哪个球最接近标准?卜5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加深学生对绝对值3•理解应用,巩 概念3.5 +0.7 -2.5 -0.6概念的理解.4•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师生活动:学生谈收获和感想,教师点评.作业:教材习题1.2:5, 10, 12.思考题:若|a|=-a,求d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留不同难度的作业,设置一道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可以加深学牛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学牛的学习兴趣.。

《绝对值》教案 (公开课)2022年 (2)

《绝对值》教案 (公开课)2022年 (2)

2.3 绝对值教材分析?绝对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是初一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目标要求从代数与几何两个角度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但对于从来没有学习过类似知识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难以理解“如果a<0,那么aa-=〞。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开展。

〞本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一系列探索性的问题及游戏,让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3与-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5与-5呢?生:两个数是一样的,但是符号不同。

师:你还能列举出两个这样的数码?生:能。

像8与-8,11 22-与。

师:你们好棒!像这种,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成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大家知道0的相反数是什么吗?生:是-0吗?师:不错,你们忘了: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了吗?0的相反数是0。

师:大家在练习本上将上面给出的两组数据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的家在学校的哪一边?〔学生有的说东边,有的说西边……〕师:同学们,我们从家到学校有没有一定的距离?生:有。

师:无论你们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校和它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

同学们再想一想,从你们家坐汽车向东走或向西走是不是都耗油?生:是。

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汽车都耗油。

师:体育课上我们投铅球,你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朝任意一个方向投,铅球的着落点和你所投球的地点有没有一定的距离?生:有。

无论投到哪个方向,它们之间都有距离。

师:同学们,以上我们举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量,汽车耗油、投铅球的距离和方向有关系吗?生:没有。

《绝对值》PPT课件

《绝对值》PPT课件

小结:
绝对值(1.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
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代数定义)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
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再见
所以 - 1> - 5
(2)因为|
-
5 6
|
=
5 6
,|- 2.7| =2.7,
5 6
﹤2.7,所以
-
5 6
﹥-2.7
解法二 (利用数轴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解:(1)
因为- 5在 –1左边,所以 - 5﹤ - 1
(2)
因为-
2.7在
-
5 6
的左边,所以-
2.7﹤-
5 6
填一填
|5-1| =( ) 1 + | -5 | =( ) | -6.2 | ÷ | +2 | =(
(4)绝对值是同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且
它们是互为相反数。
()
做一做
( 1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 比较它们的大小: - 1.5 , - 3 , - 1 , - 5
( 2 ) 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 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 3 )你发现了什么?
解:(1)
- 5 < - 3 <- 1.5 < - 1 (2)| -1.5 | = 1.5 ; | - 3 | =3;
想一想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 有什么关系?
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 个点位于原点的 两侧 ,且与原 点的距离 相等.
练习.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的关
B 系(

A、互为倒数 C、相等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1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1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绝对值》教案1●教学内容七班级上册课本11----12页1.2.4绝对值●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于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初步学会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爱好,使学生能乐观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绝对值定义的得出、意义的理解,以及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两只小狗从同一点O出发,在一条笔直的街上跑,一只向右跑10米到达A点,另一只向左跑10米到达B点。

若规定向右为正,则A处记作­__________,B处记作__________。

以O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并标出A、B的位置。

(用生动有趣的引例吸引学生,即复习了数轴和相反数,又为下文作准备)。

2、这两只小狗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在数轴上的A、B两点又有什么特征?(从形和数两个角度去感受绝对值)。

3、在数轴上找到-5和5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和的点呢?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无需考虑数的正负性质,比如:在计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与小狗跑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数,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

二、建立数学模型1、绝对值的概念(借助于数轴这一工具,师生共同讨论,引出绝对值的概念)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比如:-5到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的绝对值是5,记|-5|=5;5的绝对值是5,记做|5|=5。

人教版初一数学 1.2.4 绝对值PPT课件

人教版初一数学 1.2.4  绝对值PPT课件

-1 5
= 1; 5
|-2.8|=2.8.
当堂训练
能力提升题
化简: | 0.2 |=__0_.2___;
-2 3 7
=__2_73___;
| b |=__-_b___ (b<0); | a – b | =__a_-_b__(a>b).
当堂训练
拓广探索题 正答式:排第五球个比排赛球对的所质用量的好一排些球,重因量为是它有的严绝对格值规最定小的,,也现就检是离查标5个准排重 球量的的重克数量最,近超.过规定重量的克数记作正数,不足规定重量的克数 记作负数,检查结果如下:
第一章 有理数
1.2 有理数及其大小比较 1.2.4 绝对值
学习目标
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会求一个数(不涉及字母)的绝对值. 3.会求绝对值已知的数. 4.了解绝对值的非负性,并能用其非负性解决相关问题.
导入新课
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到 达A、B两处.
|5|= 5 |3.5|= 3.5 |-3|= 3 |-4.5|= 4.5 |0|= 0
-3 -4.5
0
5
0 3.5 0
0
01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绝对值的性质 观察这些表示绝对值的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5|=5 |100|=100 |-4.5|=4.5
|-10|=10 |-3|=3 |-5000|=5000
探究新知
例如,下图所示:
-5到原点的距离是5, 所以-5的绝对值是5, 记作|-5|=5.
-6
-5
-4
-3
-2
0 1
|-5| = 5
-1
0到原点的距离是0,所以 0的绝对值是0,记作

初中数学3.绝对值教案

初中数学3.绝对值教案

绝对值教案示例绝对值河北藁城曹惠平教材分析《绝对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是初一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目标要求从代数与几何两个角度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但对于从来没有学习过类似知识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难以理解“如果a<0,那么”。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一系列探索性的问题及游戏,让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的家在学校的哪一边?(学生有的说东边,有的说西边……)师:同学们,我们从家到学校有没有一定的距离?生:有。

师:无论你们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校和它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

同学们再想一想,从你们家坐汽车向东走或向西走是不是都耗油?生:是。

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汽车都耗油。

师:体育课上我们投铅球,你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朝任意一个方向投,铅球的着落点和你所投球的地点有没有一定的距离?生:有。

无论投到哪个方向,它们之间都有距离。

师:同学们,以上我们举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量,汽车耗油、投铅球的距离和方向有关系吗?生:没有。

【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感觉亲近、熟悉,使学生充分相信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一些量和方向无关,也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什么是绝对值?和上面的例子有什么关系?”从而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

1.从几何角度探索绝对值的含义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数轴,并观察表示3的点与原点之间有几个单位长度?生画并回答:有3个单位长度。

师:哪一个数表示的点与原点也相距3个单位长度?生1:-3与原点也相距3个单位长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课件

课堂小结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叫做数 a 的绝对值,记作|a|.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1)若a > 0,则| a | = a; (2)若a < 0,则| a | = -a; (1)若a = 0,则| a | = 0;
1.2.4 绝对值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R·七年级上册
讨论下面3个问题: (1)有没有绝对值等于-2的数? (2)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是负数吗?为什么? (3)不论有理数a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 什么数?
不论有理数a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 或0(非负数),即对任意有理数a,总有| a |≥ 0.
判断:
a=0
Ⅰ.若a = -a,则a<0. ( × ) 还有0 Ⅱ.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一定是正数. ( × )
3
思考 ①比较两数大小时,如果有括号和绝对值时, 怎么办?
先将括号和绝对值化简,再比较大小. ②异号两数大小怎样比较?同号两数大小怎 样比较?
若两数异号,则正数大于负数;若两数同号, 先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说说你对绝对值的认识?有理数怎样比较大小?
归纳: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
Ⅲ.绝对值最小的数是1. ( × )
Ⅳ.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 × )
0的绝对值是0,但0不是正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分析:一对相反数虽然分别在原点两边,但 它们到原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课本P11 练习 第1题】
练习: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0 < 1,1 < 2,2 < 3,… 任意两个有理数(例如-4和-3, -2和0,-1 和1)怎样比较大小呢?

绝对值ppt课件

绝对值ppt课件
|﹣2|=2,
解:
2
2
(1)﹣﹣ =﹣ ;
3
3
1
1
1
(3)
﹣﹢
3 =﹣3 =3 ;
2
2
2
(2)﹢|﹣14|=14,
(4)|﹣(﹣6.5)|=6.5.
解:(1)|﹢6|+|﹣5|=6+5=11
(2)|﹣3.3|-|﹣2.1|=3.3-2.1=1.2
(3)|﹣4.5|×|﹢0.2|=4.5×0.2=0.9
则 a 的值为( C
)
A. 4或-4
B. 4
C. -4
D. 以上都不对
【解析】因为 a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左边,所以 a <0.又因为
| a |=4,所以 a =-4.
8. 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D
A. 0
B. 正数
C. 负数
D. 数和0,即非负数.故选D.
=75+90+38-20-70+120+100+ 117
=630(km),
630x0.08=50.4(L),
答:当天巡护车辆耗油50.4升
分层练习-基础
知识点1 绝对值的定义
1. [2024 成都]-5的绝对值是( A
B. -5
A. 5
C. -
)


D.


2. 如图,点 A 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 A
(4)
3
2 3 2 9
= =
2
3 2 3 4
习题1.4 B组
(1)不正确,0的绝对值是0,但0不是正数;
(2)不正确,这两个数也可能互为相反数;
(3)正确,符合绝对值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 对 值(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明确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和几何意义;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会在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条件下求这个数;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内容简析】
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非负性,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从几何与代数的角度阐述绝对值的概念,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

【流程设计】
一、旧知再现
1.在数轴上分别标出–5,3.5,0及它们的相反数所对应的点。

2.在数轴上找出与原点距离等于6的点。

3.相反数是怎样定义的?
引导学生从代数与几何两方面的特点出发回答相反数的定义。

从几何方面可以说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从代数方面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那么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相同呢?由此引入新课,归纳出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二、新知探索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如|–5|=5,|3.5|=3.5,|–6|=6,|6|=6,|0|=0。

2.绝对值的表示方法
数a 的绝对值记作|a|,读作“a 的绝对值”。

3.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性质)
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②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③0的绝对值是0。

即:①若a >0,则|a|=a ;
②若a <0,则|a|=–a ;
③若a=0,则|a|=0; 或写成:)0()0()0(0<=>⎪⎩
⎪⎨⎧-=a a a a a a 。

4.绝对值的非负性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0。

三、范例共做
例1: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并分别指出它们的绝对值:
8,–8,41,–4
1,0,–3。

分析:本例旨在巩固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例2:计算:
(1)|0.32|+|0.3|;
(2)|–4.2|–|4.2|;
(3)|–32|–(–3
2)。

分析: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然后由绝对值的性质得到。

在(3)中要注意区分绝对值符号与括号的不同含义。

四、小结提高
1.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其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方面考虑,从几何方面看,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它具有非负性;从代数方面看,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注意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0。

五、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负数
C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不是负数
D .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
2.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 )
A .必为正数
B .必为负数
C .一定不是正数
D .一定不是负数
3.下列语句正确的个数有( )
①若a=b ,则|a|=|b|;②若a= –b ,则|a|=|b|;③若|a|=|b|,则a=b ;④若|a|=b ,则a=b ;⑤若|a|= –b ,则a= –b ;⑥若|a|=b ,则a=±b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4.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 )
A .4
B .–4
C .±4
D .以上均不对
5.计算:|–(+3.6)|+|–(–1.2)|–|–[+(–4)]|
六、课后思考
已知|x –2|+|y –3|+|z –4|=0,求x+y –z 的值。

绝对值(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绝对值的概念;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内容简析】
前面已经学习了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本节是在讲了绝对值概念之后,介绍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方法,这既可以巩固绝对值的概念,又把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提高了一步,利用绝对值,就可以不必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了。

本节的重点是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是教学中的难点。

【流程设计】
一、旧知再现
1.复习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复习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和0,负数小于一切正数和0,0大于一切负数而小于一切正数。

二、新知探索
引例:比较大小
(1)|–3|与|–8|;|–32|与|–3
1|; (2)4与–5;0.9与1.2;–8与0;–7与–1。

通过练习一方面进一步巩固绝对值概念,另一方面又回顾了两个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正数与0、0与负数、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对于两个负数可以借助于数轴比较大小,但较繁琐。

通过观察几组负数的大小与他们的绝对值的大小的关系,便可发现两个负数的大小规律: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三、范例共做
例1:比较大小
(1)–0.3与–0.1;
(2)–32与–4
3。

解:(1)∵ |–0.3|=0.3,|–0.1|=0.1
0.3>0.1
∴ –0.3<–0.1
(2)∵ |–32|=32=128,|–43|=43=12
9 128<12
9 ∴ –32>–4
3 说明:①要求学生严格按此格式书写,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②注意符号“∵”、“∴”的写法、读法和用法;③对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可以不必再借助于数轴而直接进行;④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要通分将分母化为相同。

例2:用“>”连接下列个数:
2.6,–4.5,101,0,–23
2 分析:多个有理数比较大小时,应根据“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和0,负数小于一切正数和0,0大于一切负数而小于一切正数”进行分组比较,即只需正数和正数比,负数和负数比。

四、小结提高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先比较它们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确定两数的大小。

六、巩固练习
1.设a 、b 为两个有理数,且a <b <0,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a|>|b|
B .–a <–b
C .–a <|b|
D .|a|<–b
2.如果a >0,b <0,|a|<|b|,则a ,b ,–a ,–b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a >–a >b
B .a >b >–a >–b
C .–b >a >b >–a
D .b >a >–b >–a
4.比较大小:
(1)–9998 –100
99;(2)–π –3.14; (3)–113 –0.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