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比容测定(Hct,Ht,HCT或PCV)

合集下载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文档资料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文档资料

(二)、减低 胞体积大小不同,两者 减低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常用计算 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 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 度,有助于贫血的鉴别与分类。
2、可用作计算MCV、MCHC的基础 数据,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因素 之一(例血液粘度增高致休克)。 3、大量饮水
1、 MCV(f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 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Hct/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红细 胞比容0.36则: MCV=0.36/3.50*1012/L=103 fl
2、 MCH(pg)=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 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B/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血红蛋白 为120 g/L,则: MCH=120g/L/3.50*1012/L=34.20 pg
3、MCHC(g/L )=每升血液中血红 蛋白含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 = HB/ Hct 例:血红蛋白为 120 g/L ,血细胞 比容为0.36,则: MCHC=120 g/L/0.36=333 g/L
4 、红细胞形态改变时应注明(如大 红细胞、小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等),变形性减低的红 细胞可使血浆残留量增加6%。不能 使用改变红细胞容积的抗凝剂。
5 、 红细胞增多症时,血细胞比容明 显增加,血浆残留量亦会增加。 6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7、离心条件必须恒定。
(二)、血液分析仪法: 1、避免溶血 2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3、应注意Hct与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 平均体积测定值的相关性。
(四)、相对离心力
1、相对离心力(RCF)g=1.118x10-5 x有效离心半径(cm)x转速2/min
2、温氏法测定时以相对离心力 2264g(即有效离心半径22.5cm, 3000r/min)离心30 min,读取 红细胞层的高度。

红细胞比容和三种平均值、网织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比容和三种平均值、网织红细胞计数、
(1)Miller窥盘: (2)显微成像系统:计算机和细胞形态分析软件, ①HFR:粗颗粒堆积成网状。
②MFR:粗颗粒在10个以上,或细小颗粒超过15个。
③LFR:细胞内含15个以下细小颗粒
参考值
①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成人和儿童:0.005~0.025
新生儿:
0.02~0.06
②网织红细胞绝对数: 成人和儿童: (24~84)X109/L
18
19
20
[检测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活体染色(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碱性着色基团 网织红细胞RNA的磷酸基(带负电荷) RNA胶体间的负电荷减少而发生凝缩, 蓝色的点状、线状或网状结构 , 显微镜下计数 1000个红细胞中所占的网织红细胞数,以百 分比或分数数表示。
[检测原理]
2.仪器法
10
11
[检测原理] 1.手工法 同时计数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计算出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 例:RBC为3.50X1012/L,Hct为0.36,Hb为120g/L
Hct 0.36 MCV=—— (fl)=—————— =103(fl) RBC 3.50X1012/L
Hb Hb MCH=—— (pg), MCHC=——( g/L ) RBC Hct
当HCT大于0.7,RBC为(7-10)X1012/L, Hb大于 180g/L,即可诊断。
临床意义
3.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基础数据
红细胞平均值(MCV、MCHC)可用于贫血的形态 学分类。
4.血液流变学指标
HCT增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
全血黏度增加,严重者表现为高黏滞综合征,
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 HCT与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联合应用,可对一些 血栓前状态进行监测。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完整完美版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完整完美版

1.红细胞比容(hemotocrit, Hct;packed cell volume, PCV):又称红细胞压积,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可反映红细胞的增减,但受血浆容量改变和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影响。

2.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RBC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RBC,体积较正常RBC较大,称噬多色RBC或多染色性RBC。

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RBC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尤以溶贫多见。

3.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中性粒细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色呈紫红或深紫黑色,谓之中毒颗粒。

N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

4.核左移(nuclear shift to left):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中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超过5%)增高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

5.核右移(nueclear shift to right):周围血中若N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

主要见于巨幼贫、造血功能衰退。

6.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中WBC大多数明显升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粒红比(myeloid erythroid ratio, M∶E):粒细胞数与幼稚RBC总和比,正常值2—4:1.7.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MA):由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其血液学的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粒细胞系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特征。

8.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骼造血干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导致RBC、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特征。

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医学知识之血球压积

医学知识之血球压积

血球压积一概述血球压积一般指红细胞压积(PCV),亦称红细胞比容(Hct),是指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

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Hct的测定方法大体分为离心沉淀法、电阻抗法、放射性核素法、比重计法、折射仪法和黏度计法等,其中放射性核素法最为准确,但因方法繁琐,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二临床意义PCV测定的临床意义基本同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测定,常用作贫血诊断和分类的指标,还可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输血及输液治疗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同时也是计算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基础数据。

增高:见于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②原发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

③新生儿。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

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三正常值参考范围女:37.86%~45.22%;男:44.23%~50.47%。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医学检验—临检基础(五)

医学检验—临检基础(五)

医学检验—临检基础(五)一、血细胞比容测定1.血红细胞比容HCT: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的比例。

2.测定方法:温氏法、微量法、血液分析仪法Hct=MCVXRBC。

参考值:温氏法: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3.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4.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但不同类型的贫血,Hct减少程度与RBC计数值不完全一致。

5.Hct是临床输血、输液的观察指标温氏法:EDTA-K2或肝素抗凝静脉血2ml,加入温氏管中,水平离心机以2264g,离心30min,离心后血液分成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氧合红细胞层(鲜红色)二、红细胞平均指数1.MCV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HCT÷RBCx1015;单位:飞升fl,1fl=10-15L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Hb÷RBCx1012;单位:皮克pg,1pg=10-12g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Hb÷HCT;单位g/L2.参考范围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RDW,反映样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程度。

参考值RDW%<14.5%2.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可作为缺铁性贫血(IDA)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RDW增大对IDA的诊断灵敏度达95%以上,特异性不强,为IDA的筛选诊断指标。

当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开始增大,随后逐降至正常3鉴别缺铁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为小细胞均一性贫血,RDW正常RDW增大,基底增大,细胞变小:左移4.红细胞直方图的应用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不均一性贫血直方图:左移、基底增宽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均一性贫血直方图:左移、基底宽度不变。

贫血诊断中常用的红细胞数值及意义

贫血诊断中常用的红细胞数值及意义

贫血诊断中常用的红细胞数值及意义
红细胞压积(PCV)/血细胞比容(HCT)
正常值:
意义:1.增多:
①HCT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常作为脱水病人的补液依据;
②作为血液粘稠度的指标,红细胞浓度是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HCT的增多可致全血粘度增加,引起高粘滞综合征,与血流变学其他指标联合应用,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

由于贫血的原因不同,HCT 减少的程度与RBC、Hb值不完全一致,常将三者结合起来,计算红细胞的三种平均值,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的三种平均值
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Hct(L/L)
计算式MCV=————————×1015(fl)1L=1015 fl
RBC×1012/L
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指敏感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平均含量,以皮克(pg)表示。

Hb(g/L)
计算式MCV=————————×1012(pg)1g=1012 pg
RBC×1012/L
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每升红细胞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g/L表示。

Hb(g/L)
计算式MCHC=——————
Hct(L/L)
三种平均值主要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系统性分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体积大小分布的离散称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

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RDW)对贫血病因分析及鉴别而言,比三种平均值分类法更有意义。

贫血的(MCV/RDW)分类法。

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

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

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占血容积的百分比。

血细胞比容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贫血、高原反应等疾病的程度,以及评估输血的需求量和疗效。

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种:离心法、自由落体管法和显微镜法。

离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抽取的血液标本加入离心管后,通过离心使红细胞沉积到底部,然后用尺子或读数器测量红细胞层的高度和总血液高度,计算出血细胞比容值。

自由落体管法则是将血液标本放入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内,血细胞比容值可通过测量红细胞层的长度和总血液长度计算得出。

显微镜法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然后计算出血细胞比容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规范性,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血液稀释、抗凝剂使用不当等。

同时,也需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

- 1 -。

人的血液一般指标

人的血液一般指标

人的血液一般指标人的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液体组织,它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的血液一般指标。

一、红细胞指标1.红细胞计数(RBC):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12/L计算。

2.血红蛋白浓度(Hb):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通常以g/L计算。

3.红细胞压积(Hct):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以fL(10^-15升)计算。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平均血红蛋白量,通常以pg(皮克克)计算。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每升全血中血红蛋白的质量,通常以g/L计算。

7.血细胞比容(PCV):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总体积百分比,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二、白细胞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2.中性粒细胞计数(N):指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3.淋巴细胞计数(L):指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4.单核细胞计数(M):指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指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6.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指白细胞中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7.白细胞分类比例(WBC differential count):指白细胞中各类细胞的百分比。

三、血小板指标1.血小板计数(PLT):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2.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指血小板的平均体积,通常以fL(10^-15升)计算。

四、血浆指标1.血浆总蛋白(TP):指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量,通常以g/L计算。

2.血浆白蛋白(ALB):指血浆中的白蛋白含量,通常以g/L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细胞比容测定(Hct,Ht,HCT或PCV)
【检测原理】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比值。

1.温氏法(Wintrobe法)、微量法:属于离心法。

是将抗凝血置于孔径统一的温氏管或毛细玻管中,以一定转速离心一定时间后,计算红细胞层占全血的体积比。

2.血液分析仪法
【质量控制】
1.手工法
抗凝剂量不准确、混匀不充分、离心速度不够会产生误差。

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小红细胞、大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或红细胞增多症可使血浆残留量增加6%。

2.血液分析仪法要注意Hct是否与RBC、MCV相关。

【参考值】
温氏法: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微量法:男性0.47±0.04;女性0.42±0.05。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3.是临床输血、输液疗效观察的指标。

4.作为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计算的基础数据。

5.还可作为真红诊断指标之一。

【操作方法】
温氏法:取EDTA-K2或肝素钠抗凝静脉血2ml,加入温氏管中,用水平离心机以2264g,离心30分钟。

离心后血液分为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带氧红细胞层(鲜红色)。

读取还原红细胞层柱高的毫米数,乘以0.01,即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升数。

【检测原理】手工法
【方法学评价】
1.MCV红细胞凝集(如冷凝集综合征)、严重高血糖症(葡萄糖高于6000mg/L)可使MCV假性增高。

2.MCH高脂血症、白细胞增多症可使MCH假性增高。

3.MCHC受Hct(血浆残留或出现异常红细胞)和Hb(高脂血症、白细胞增多症)的影响。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可作为贫血形态分类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