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文档资料

(二)、减低 胞体积大小不同,两者 减低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常用计算 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 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 度,有助于贫血的鉴别与分类。
2、可用作计算MCV、MCHC的基础 数据,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因素 之一(例血液粘度增高致休克)。 3、大量饮水
1、 MCV(f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 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Hct/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红细 胞比容0.36则: MCV=0.36/3.50*1012/L=103 fl
2、 MCH(pg)=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 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B/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血红蛋白 为120 g/L,则: MCH=120g/L/3.50*1012/L=34.20 pg
3、MCHC(g/L )=每升血液中血红 蛋白含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 = HB/ Hct 例:血红蛋白为 120 g/L ,血细胞 比容为0.36,则: MCHC=120 g/L/0.36=333 g/L
4 、红细胞形态改变时应注明(如大 红细胞、小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等),变形性减低的红 细胞可使血浆残留量增加6%。不能 使用改变红细胞容积的抗凝剂。
5 、 红细胞增多症时,血细胞比容明 显增加,血浆残留量亦会增加。 6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7、离心条件必须恒定。
(二)、血液分析仪法: 1、避免溶血 2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3、应注意Hct与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 平均体积测定值的相关性。
(四)、相对离心力
1、相对离心力(RCF)g=1.118x10-5 x有效离心半径(cm)x转速2/min
2、温氏法测定时以相对离心力 2264g(即有效离心半径22.5cm, 3000r/min)离心30 min,读取 红细胞层的高度。
红细胞比容测定的参考方法

红细胞比容测定的参考方法红细胞比容测定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体积,是血液学常规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
红细胞比容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红细胞比容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多血症等疾病的存在与程度,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
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根据实验原理和仪器设备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1. 高速离心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方法。
首先,将采集到的全血样本放入一支离心管中,再将其以高速离心的方式进行离心。
离心过程中,红细胞会沉降到离心管的底部,而白细胞和血小板则会留在上层血浆中。
离心结束后,测定红细胞层和总血液层的高度比值,即为红细胞比容。
2. 微量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血样量较少的情况,例如新生儿或低体重儿。
首先,用一支微量毛细管吸取适量的全血样本,再将其封闭在微量毛细管两端的玻璃球中。
接下来,将玻璃球两端的血液位置作为参照点,测量红细胞层和总血液层的距离比值,即可得到红细胞比容。
3. 血常规自动分析仪法:这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红细胞比容测定方法之一。
通过血常规自动分析仪,可以直接测定出血样中红细胞比容的数值。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并且可以同时测定多个血液指标,提高了工作效率。
无论使用哪种测定方法,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标本采集:红细胞比容的测定需要采集新鲜的全血标本。
在采集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空气污染或凝血现象,以免干扰后续的红细胞比容测定。
2. 仪器校准:在进行红细胞比容测定之前,需要确保使用的离心机、微量毛细管或血常规自动分析仪已经进行了正确的校准。
校准过程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 操作规范: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操作人员都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人为误差的发生。
在离心、测量或仪器设置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测定结果偏差。
在红细胞比容的测定结果解读方面,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教案、教学设计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组成1.血浆的化学成分(晶体物质溶液、血浆蛋白);2.血细胞的分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新生儿约55%。
血细胞比容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减少见于贫血。
二、血量(blood volume)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简称为血量,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积。
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也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ml血液。
血量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1.循环血量:占绝大部分,在心血管中快速流动;2.储备血量:小部分,休息时滞留在肝、脾、腹腔,流动慢、应急时可加入循环血量。
血量相对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Specific Gravity)全血1.050-1.060;血浆1.025-1.030;红细胞1.090-1.092。
(二)血液的粘度(Viscosity)水1<血浆1.6-2.4<血液4-5。
(三)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指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
由溶液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
渗透压单位:用1升中所含的非电解质或电解质的毫摩尔表示,称为毫渗透摩尔,简称毫渗。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300m0sm/L(5776mmHg)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血浆晶渗压: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渗压: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四)血浆pH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NaHCO3/H2CO3。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造血过程和造血干细胞(一)造血过程包括1.造血干细胞(hemopoitic stem cells);2.定向祖细胞(committed progenitor);3.前体细胞(precursors)。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血液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它能够提供关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常见的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人体内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对于诊断疾病、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观察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能够携带氧气并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贫血程度,常用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约为130-175 g/L,女性约为115-155 g/L。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对于评估贫血是否存在及其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约为4.3-5.8x10^12/L,女性约为3.8-5.1x10^12/L。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对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感染症状的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约为4-10x10^9/L。
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反映了人体内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对于止血和血液凝结非常重要。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约为100-300x10^9/L。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问题。
5.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对于评估贫血的程度非常重要。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范围约为0.40-0.52,女性约为0.37-0.48。
6.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可以通过计算红细胞体积所得。
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约为80-96 fL。
7. 其他参数除了上述常见检查项目外,血液常规检验还可以提供其他一些重要信息,如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
这些参数在一些特定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总结:血液常规检验项目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对于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血常规检查 (2)详解

目录
激光流式细胞技术
当一定量的血细胞被吸入并经过特殊定量的试剂作用后, 血样经喷嘴注入充满稀释液的圆锥形流动室中。在稀释液 形成的鞘液包裹下,细胞单个排列成行地穿过流动室的中 央。当悬浮在鞘液中的血细胞经过二次加速后通过激光检 测区时,血细胞受到激光束的照射,产生的散射光性质与 细胞大小、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的折射率有关。低角前 向散射光反映了细胞的大小,高角前向散射光则反映细胞 的内部精细结构和颗粒物质。光电二极管接收这些散射光 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脉冲,根据采集到的这些电脉冲数据, 可以得到血细胞大小及细胞内部信息的二维分布图,称为 散点图,横坐标反映细胞的内部复杂度信息,纵坐标反映 细胞的体积。
目录
成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 (N) 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 (B) 0-0.01 淋巴细胞 (L) 0.20-0.40 单核细胞 (M) 0.03-0.08
目录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是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产生的, 它的生成受多种因素调控 1.1、中性粒细胞增多
目录
反应性增多:
①急性感染或炎症: N↑最多见原因,尤其化脓性球菌 引起的局部炎症或全身性感染,此外,大肠杆菌绿脓 杆菌、真菌等,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狂犬病, 立克次体如斑诊伤寒,螺旋体如钩体病,梅毒、寄生 虫如肺吸虫。 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 反应性有关。 ②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大面积烧 伤、心梗、肺梗…… ③急性溶血 RBC大量破坏导致相对缺氧,以及RBC破坏 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存池中的粒C释放
目录
测定方法: 1、全血铁法 2、比重法、折射仪法 3、血气分析法 4、比色法
血液生理实验实验一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血液生理实验实验一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实验一: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掌握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在血液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液浓度的指标之一。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5ml移液管、10ml离心管、离心机、电子天平、称量纸、记号笔、标签纸、移液器、生理盐水、抗凝剂。
2.取5ml全血样本,用移液管准确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摇匀制成混合液。
3.用电子天平称量混合液的总重量,并记录。
4.将混合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抗凝剂,标记好标签,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分钟。
5.离心结束后,将离心管取出,用移液器将上层血浆移出,称量剩余的血细胞及血浆重量,并记录。
6.根据公式计算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血细胞重量/(血细胞重量+血浆重量)×100%。
四、实验结果:1.混合液的总重量为()g。
2.离心后的血细胞及血浆重量为()g。
3.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红细胞比容为()%。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了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通过观察和测量全血样本中的红细胞比容,可以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数量及血液的浓度,对于了解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在称量血细胞及血浆重量时,需确保样品已经完全转移至称量纸上,避免误差的产生。
同时,在计算红细胞比容时,还需注意单位的换算和公式的正确使用。
六、注意事项:1.实验前需对实验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检查,确保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等均符合要求。
红细胞比容测定参考方法

红细胞比容测定参考方法引言:红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占血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它是评估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体积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人体的氧气运输能力和判断贫血等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红细胞比容测定方法,包括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以供参考。
一、原理:红细胞比容测定通常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
血液分析仪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然后计算出红细胞比容。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光学法、电容法和电阻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测量血液样本中红细胞的特定物理特性,如光散射、电容或电阻等,来计算红细胞比容。
二、操作步骤:以下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红细胞比容测定的基本操作步骤:1. 样本采集:首先,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通常采用静脉穿刺取血。
确保采血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样本污染。
2. 样本处理: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在适当的试管中,并按照血液分析仪的使用说明书进行预处理。
通常需要将血液样本与适量的抗凝剂混合,以防止血液凝固。
3. 上机测定:将处理好的血液样本放置在血液分析仪上,根据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测定。
确保样本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并根据仪器的提示进行操作。
4. 数据读取:血液分析仪将自动测量红细胞数量和体积,并计算出红细胞比容。
测定结果将在仪器的显示屏上显示。
5. 结果分析:根据测定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红细胞比容是否正常,并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等疾病。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红细胞比容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采血过程中的无菌操作:确保采血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样本污染。
2. 样本处理:按照血液分析仪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样本处理,确保处理方法正确。
3. 仪器校准:定期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 结果解读: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表现,结合红细胞比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5. 患者准备:在进行红细胞比容测定之前,应告知患者相关的检查目的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配合进行检查。
红细胞比容测定实验报告

红细胞比容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红细胞比容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红细胞比容测定的方法和技巧;3.分析不同因素对红细胞比容的影响。
实验原理:1.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加入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2.用离心机进行离心,使血液离心沉积,红细胞沉积到底部形成红细胞柱;3.读取红细胞柱的体积,即为红细胞比容。
实验仪器和试剂:1.离心机;2.采血器;3.抗凝剂(例如EDTA);4.离心管;5.读数尺。
实验步骤:1.用采血器采集一定量的患者血液样本;2.加入适量的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3.将抗凝后的血液样本转移到离心管中;4.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进行高速离心;5.离心结束后,取出离心管,观察离心后血液的形态变化;6.用读数尺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即为红细胞比容。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测得的红细胞比容数值可以用来判断机体的贫血程度。
正常人的红细胞比容数值一般在37%~54%之间,如果低于37%,则表明机体存在贫血。
实验探究:在实验中,还可以通过改变不同因素来观察对红细胞比容的影响。
例如,可以观察不同抗凝剂对红细胞比容的影响,不同离心速度对红细胞比容的影响等。
通过这些观察和比较,可以得出一些关于红细胞比容的规律。
实验总结:红细胞比容测定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用来评估机体的贫血程度。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红细胞比容的概念和意义,还掌握了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因素对红细胞比容的影响,我们也对红细胞比容这一指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实验目的]:
1、了解血液的组成,区别血浆、血清、血细胞及纤维蛋白。
2、测定红细胞比容。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用品]:
兔手术器械、动脉插管、试管、小烧杯、离心机、抗凝剂(肝素钠等)。
[方法与步骤]:
1.兔颈动脉采血,徐徐注入试管A、B、C、D (肝素处理),F(未经肝素处理),封口膜封闭试管口,3000r/min离心30min。
取出,读取前4支试管血细胞柱刻度及全血刻度;再次离心5min,若血细胞柱刻度不变,取前4支试管血细胞压积的平均值,即为此家兔的血细胞压积值。
血细胞压积=血细胞柱刻度/全血刻度
2.观察A、B、C、D、F试管中血液,分析其不同。
[实验结果]:
1. A、B、C、D试管上层为
血浆,下层为红细胞,中间一
白色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而试管F中,上层为血清。
2.家兔血细胞比容测定:
编号血细胞柱长度(cm) 全血柱长度(cm) 红细胞比容(%)
A
B
C
D
此家兔红细胞比容为
[分析讨论]:
血液、血浆、血细胞比容
血清、血浆
[结论]:
1、2
[思考题]:
1.测定红细胞比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
1、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
2、学会兔颈部手术的基本操作。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器材]: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动脉插管、动脉夹、气管插管、注射器、小试管8支、小烧杯2个、竹签、恒温水浴槽、冰块、棉花。
[药品]:
25%乌拉坦溶液、石蜡油、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
[实验步骤]:
1.麻醉与固定
仰卧位固定在兔台上,用1%普鲁卡因溶液局部麻醉。
2.手术
颈动脉插管
3. 观察项目
(1) 观察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将8支试管准备好(1,对照管;2,放棉花少许;3,蜡油润滑内表面;4,置于37℃水浴槽中;5,置于冰水浴槽中;6,加肝素8单位;7,加草酸钾1~2mg;8,加肺浸液1ml),打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ml,即刻开始计时(6,7,8号试管加入血液后轻轻摇匀,使血液与试剂充分混合),每隔15s,将试管倾斜一次,至血液不再流动为止。
依次将结果填入下表。
(2)纤维蛋白原与血液凝固
取小烧杯2个,各放入血液10ml,其中一杯用竹签不断搅动,另一杯静止,比较两杯凝固情况,用水洗净竹签上的血,观察纤维蛋白。
[实验结果]:
1、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编号实验条件凝血时间(min)分析
1 对照管
2 放棉花少许
3 石蜡油润滑内表面
4 置于37℃水浴槽中
5 置于冰水浴槽中
6 加肝素8单位
7 加草酸钾1~2mg
8 加肺浸液1ml
2、用竹签不断搅动,用水洗净竹签上的血,。
另一杯静止,。
[分析讨论]:
内源性和外源性血凝过程示意图
[注意事项]:
1.判定血凝的标准要力求一致。
ABO血型鉴定
[实验目的]:
1、学习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2、了解ABO血型的分型依据。
[实验步骤]:
1、取一块清洁双凹玻片,用记号笔标上记号。
2、左侧滴一滴抗A 血清,右侧滴一滴抗B血清。
3、以穿刺法自左手环指指尖取血,在玻片的每侧各放入一小滴血,用采血针搅拌,使每侧抗血清和血液混和。
每边用一支采血针,切勿混用。
4、静置室温下10—15min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并据此判断血型。
[实验结果]:
本人血型:
[分析讨论]: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ABO血型的鉴定结果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