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比容测定

合集下载

医学临床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

医学临床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测定
【目的】
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温氏测定法。

【原理】
将定量的抗凝血液灌注于温氏管中,经过一定的速度和时间离心沉淀后,观察压紧红细胞层占全血体积的比值。

【实验器材或试剂】
1 器材:温氏比积管、毛细吸管、离心机。

2 试剂:按EDTA-K223.5mg/每试管(或肝素钠0.2mg/每试管)标准,将抗凝剂分装于小试管中干燥。

【操作步骤】
1、抽取静脉血2.0ml,立即注入装有抗凝剂的抗凝管中并混匀。

2、用细长毛细滴管吸取混匀的抗凝血,插入温氏比积管底部,然后将血液缓慢注入至10cm 刻度处,避免产生气泡。

3、将加好血液的比积管置于水平离心机,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30min,读取压实红细胞层柱高的毫米数,然后再以同样速度离心10min至红细胞层高度不再下降为止。

【结果计算】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层柱高的毫米数×0.01
【注意事项】
1、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以防溶血,如遇溶血现象应加以注明。

2、不能使用影响红细胞体积的抗凝剂。

3、离心速度和时间要规范化,否则血细胞比容的误差很大。

【临床意义】
1、参考范围:男性:0.40~0.50
女性:0.37~0.48
2、增高或降低
A、血细胞比容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或红细胞绝对性增多。

临床上测定脱水病人的血细胞比容,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

B、血细胞比容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文档资料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文档资料

(二)、减低 胞体积大小不同,两者 减低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常用计算 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 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 度,有助于贫血的鉴别与分类。
2、可用作计算MCV、MCHC的基础 数据,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因素 之一(例血液粘度增高致休克)。 3、大量饮水
1、 MCV(f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 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Hct/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红细 胞比容0.36则: MCV=0.36/3.50*1012/L=103 fl
2、 MCH(pg)=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 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B/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血红蛋白 为120 g/L,则: MCH=120g/L/3.50*1012/L=34.20 pg
3、MCHC(g/L )=每升血液中血红 蛋白含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 = HB/ Hct 例:血红蛋白为 120 g/L ,血细胞 比容为0.36,则: MCHC=120 g/L/0.36=333 g/L
4 、红细胞形态改变时应注明(如大 红细胞、小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等),变形性减低的红 细胞可使血浆残留量增加6%。不能 使用改变红细胞容积的抗凝剂。
5 、 红细胞增多症时,血细胞比容明 显增加,血浆残留量亦会增加。 6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7、离心条件必须恒定。
(二)、血液分析仪法: 1、避免溶血 2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3、应注意Hct与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 平均体积测定值的相关性。
(四)、相对离心力
1、相对离心力(RCF)g=1.118x10-5 x有效离心半径(cm)x转速2/min
2、温氏法测定时以相对离心力 2264g(即有效离心半径22.5cm, 3000r/min)离心30 min,读取 红细胞层的高度。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以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血细胞比容的概念、测定方法、临床意义及其应用。

一、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和测定方法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所占的比例,也称红细胞压积。

它是一个重要的血液指标,可以反映红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变化。

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离心法和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法。

其中,离心法是常用的手工测定方法,通过将血液旋转离心,使红细胞和血浆分离,并测定两者的体积比例来计算血细胞比容。

二、血细胞比容的临床意义1. 诊断贫血血细胞比容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范围时,意味着红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减少,可能由于失血、破坏、生成障碍等原因引起。

因此,血细胞比容可以作为诊断贫血的重要依据。

2. 监测治疗效果血细胞比容也可以用于监测贫血治疗效果。

例如,治疗贫血后,血细胞比容会随着红细胞数量和体积的恢复而增加,因此可以通过连续测定血细胞比容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3.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某些疾病,如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可以影响血细胞比容。

例如,肾脏疾病患者可能因为失去了分泌红细胞生成素的能力而导致贫血,血细胞比容也会随之下降。

因此,测定血细胞比容可以帮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4. 判断输血指征在输血前,测定血细胞比容可以帮助判断输血的指征。

例如,对于贫血患者,如果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行输血以提高红细胞数量和体积。

三、血细胞比容的应用1. 临床诊断在临床上,血细胞比容可以作为诊断贫血、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指标之一,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治疗监测血细胞比容可以用于评估贫血治疗的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3. 输血指征血细胞比容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输血的指征,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4. 预防措施血细胞比容还可以用于预防措施的制定。

例如,对于肾脏疾病患者,如果发现血细胞比容下降,可以采取措施促进红细胞生成,以预防贫血发生。

血细胞比容测定(Hct,Ht,HCT或PCV)

血细胞比容测定(Hct,Ht,HCT或PCV)

血细胞比容测定(Hct,Ht,HCT或PCV)【检测原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比值。

1.温氏法(Wintrobe法)、微量法:属于离心法。

是将抗凝血置于孔径统一的温氏管或毛细玻管中,以一定转速离心一定时间后,计算红细胞层占全血的体积比。

2.血液分析仪法【质量控制】1.手工法抗凝剂量不准确、混匀不充分、离心速度不够会产生误差。

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小红细胞、大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或红细胞增多症可使血浆残留量增加6%。

2.血液分析仪法要注意Hct是否与RBC、MCV相关。

【参考值】温氏法: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微量法:男性0.47±0.04;女性0.42±0.05。

【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3.是临床输血、输液疗效观察的指标。

4.作为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计算的基础数据。

5.还可作为真红诊断指标之一。

【操作方法】温氏法:取EDTA-K2或肝素钠抗凝静脉血2ml,加入温氏管中,用水平离心机以2264g,离心30分钟。

离心后血液分为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带氧红细胞层(鲜红色)。

读取还原红细胞层柱高的毫米数,乘以0.01,即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升数。

【检测原理】手工法【方法学评价】1.MCV红细胞凝集(如冷凝集综合征)、严重高血糖症(葡萄糖高于6000mg/L)可使MCV假性增高。

2.MCH高脂血症、白细胞增多症可使MCH假性增高。

3.MCHC受Hct(血浆残留或出现异常红细胞)和Hb(高脂血症、白细胞增多症)的影响。

【参考值】【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指数可作为贫血形态分类依据。

红细胞比容测定参考方法 -回复

红细胞比容测定参考方法 -回复

红细胞比容测定参考方法-回复红细胞比容是一个血液学指标,用于评估红细胞的数量和体积。

它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比例来计算的,通常以百分比形式呈现。

红细胞比容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

红细胞比容的测定参考方法有许多,其中包括离心法、微量法和电阻法等。

下面,我将逐步介绍这些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1. 离心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方法,它利用红细胞的重力沉降速度来估计比容。

-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一台离心机和离心管。

离心管上需要标有刻度,以便测量红细胞的高度。

- 操作步骤:- 收集3-5 mL全血样本,将其转移到离心管中。

- 将离心管放置在离心机中,并设置适当的转速和时间。

一般来说,3000转/分钟,5分钟应该足够使红细胞沉淀到管底。

- 离心结束后,可以看到红细胞沉淀在管底,上面留有浅黄色的血浆。

- 使用刻度尺测量红细胞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 最后,使用公式计算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高度/ 血液总高度×100。

2. 微量法:这是一种更加精确和快速的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方法,它利用微量管和毛细管原理进行测定。

-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微量管,如Wintrobe微量管,并标有刻度。

- 操作步骤:- 使用一根毛细管将适量全血吸入微量管中。

- 将微量管立即封口,并确保易读的尺度输液位置持平。

- 将微量管安置在一个垂直立管中,并等待大约60分钟,使红细胞沉降到合适位置。

- 读取红细胞高度,并记录下来。

- 使用公式计算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高度/ 微量管总高度×100。

3. 电阻法:这是一种利用电阻原理进行红细胞比容测定的方法。

-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一台电解质测定血红蛋白仪。

- 操作步骤:- 关闭电解质测定血红蛋白仪的自动测定功能,然后选择红细胞比容测定功能。

- 载量足够的全血样本到电解质测定血红蛋白仪的测定室中。

- 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测定,并等待结果显示。

血液生理实验实验一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血液生理实验实验一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血液生理实验实验一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实验一: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掌握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在血液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液浓度的指标之一。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5ml移液管、10ml离心管、离心机、电子天平、称量纸、记号笔、标签纸、移液器、生理盐水、抗凝剂。

2.取5ml全血样本,用移液管准确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摇匀制成混合液。

3.用电子天平称量混合液的总重量,并记录。

4.将混合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抗凝剂,标记好标签,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分钟。

5.离心结束后,将离心管取出,用移液器将上层血浆移出,称量剩余的血细胞及血浆重量,并记录。

6.根据公式计算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血细胞重量/(血细胞重量+血浆重量)×100%。

四、实验结果:1.混合液的总重量为()g。

2.离心后的血细胞及血浆重量为()g。

3.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红细胞比容为()%。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了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通过观察和测量全血样本中的红细胞比容,可以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数量及血液的浓度,对于了解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在称量血细胞及血浆重量时,需确保样品已经完全转移至称量纸上,避免误差的产生。

同时,在计算红细胞比容时,还需注意单位的换算和公式的正确使用。

六、注意事项:1.实验前需对实验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检查,确保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等均符合要求。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体积分数,也称红细胞比容。

它是全血离心后红细胞层与全血容积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血细胞比容是临床上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一,对于评估贫血、高原适应症、肾脏疾病等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介绍血细胞比容的参考方法,以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细胞比容的参考方法。

1. 采血,一般使用橡胶带加压法在患者的上臂上加压,使静脉充盈,然后用无菌的针头穿刺采血。

采血时应避免挤压过度,以免红细胞破裂。

2. 离心,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入离心管中,以3000转/分的速度离心5分钟,将血液分为三层,上层为血清,下层为红细胞,中间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3. 测量,使用血细胞比容计或离心法测量红细胞的比容。

血细胞比容计是一种自动化仪器,通过旋转离心原理进行测量。

离心法则是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入离心管中,然后进行离心,根据红细胞层的高度与总血液高度之比来计算血细胞比容。

4. 计算,血细胞比容的计算公式为,HCT(%)=红细胞层高度/全血高度×100%。

二、血细胞比容的临床意义。

1. 评估贫血,血细胞比容可以直接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对于贫血的诊断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范围为40%~50%,女性为35%~45%。

低于正常范围的血细胞比容可能提示贫血。

2. 判断高原适应症,在高原地区,由于氧气稀薄,人体需要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来携带更多的氧气。

血细胞比容的增加可以帮助人体适应高原环境。

3. 监测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贫血,血细胞比容可以作为监测肾脏功能的指标之一,帮助医生判断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4. 评估血液稀释度,在输血、输液等情况下,血细胞比容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液的稀释度,指导临床治疗。

三、血细胞比容的注意事项。

1. 采血时要避免挤压过度,以免造成红细胞破裂,影响测量结果。

2. 血细胞比容的测量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液采集方式、离心速度、离心时间等,因此在不同实验室和不同仪器下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开放性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温氏法)(多媒体)

开放性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温氏法)(多媒体)

开放性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温氏法)(多媒体)【要求】了解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原理及方法,掌握血细胞比容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原理】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可测出下沉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即血细胞比容。

【试剂】EDTA-K2或双草酸盐抗凝剂。

1.5ml注射器、试管。

2.毛细滴管长约12cm,口径不大于2mm。

3.温氏(Wintrobe)管上以1mm为间隔,刻有0~100mm的刻度(图1-5)。

【操作】1.试管内加入抗凝剂,每管内加EDTA-K2或双草酸盐溶液0.5ml,烤干备用。

2.静脉采血2ml,立即注入抗凝管中,混匀。

3.用细长的毛细滴管取摇匀的抗凝血,从温氏管底部徐徐注入血液,随血液平面上升而渐渐向上抽提毛细滴管,直到血液至“100”刻度处,切勿产生气泡。

4.将注入血液的温氏管置水平离心机中,以相对离心力2264g(即有效半径22.5cm),即300rpm速度离心30min,读取红细胞层高度,然后再离心10min至红细胞不再下降为止,离心后血液分为5层,从上至下依次是:血浆层;白色乳糜层(主要为血小板);灰红色层(主要为白细胞和有核细胞);暗红色层(主要为被血细胞代谢还原的还原血红蛋白);鲜红色层(为含习红细胞)。

5.读取以暗红色红细胞层为准的红细胞柱高的毫米数,乘以0.01报告(或以百分比报告)。

【注意事项】1.所有器材必须清洁干燥,以防溶血。

2.抗凝剂与血液要充分混合,防止部分血液发生凝固,出现小凝块。

3.离心力大小直接影响结果,本试验一定要在达2264g的条件下进行离心。

4.采血后应尽快试验,最好不超过3h。

【参考值】男性 0.42~0.49(42%~49%)女性 0.37~0.48(37%~48%)【临床意义】1.血细胞比容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2.血细胞比容增多见于,①呼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失水、大面积烧伤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血细胞比容可高达0.80左右;③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新生儿、高原居民及慢性心肺疾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控制】 1.手工法 避免以下因素:抗凝剂量不准确, 混匀不充分,离心速度不够。
2. 血液分析仪法 注意 Hct 是否与红细胞计 数和红细胞平均体积测定值的相关性。 【参考值】 男性 0.380~0.508 女性 0.335~0.450
【临床意义】
(1)PCV↑:①生理性增高 ②病理性增高 a.见于各种血液浓缩 常作为脱水/烧伤病人的补液依据 比积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 b.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 (代偿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达80% (2)PCV↓:见于各类贫血和血液稀释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HCT 或 packed cell volume, PCV)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 在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ICSH建议用PCV表示。 HCT常用于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的结果。
PCV大小与RBC数量及大小、血浆量有关。
【检测原理】 1.Wintrobe法 2.微量法(microhematocrit)
3.血液分析仪法 Hct = 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方法学评价】 1.手工法 手工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方法较多,如折射计法、粘度法、比重测定法、 离心法和放射性核素法(最准确,ICSH定 为参考方法)。 温氏法(Wintrobe法),已属淘汰之列。 微量离心法:WHO定为首选常规方法。 2.血液分析仪法 目前常用方法。 注意:当患者为红细胞增多症或血浆渗透 压异常时,仪器法常会出现误差。
血细胞比容测定 P33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离心后血液分层
layer after blood centrifugated
血浆plasm 血小板platlet 白细胞white cell 还原血红蛋白reduced hemoglobin 含氧红细胞oxygen red cell
Red Blood Cells
(3)PCV是影响全血黏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PCV ↑→粘度 ↑→高粘滞综合症→ 血液量↓,组织缺氧
血栓形成 血管阻塞,代谢紊乱,功能失调
(4)PCV与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联合应用对血栓性 疾病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5)PCV是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的基础数据之一, 用于贫血的形态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