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比容测定

合集下载

医学临床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

医学临床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测定
【目的】
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温氏测定法。

【原理】
将定量的抗凝血液灌注于温氏管中,经过一定的速度和时间离心沉淀后,观察压紧红细胞层占全血体积的比值。

【实验器材或试剂】
1 器材:温氏比积管、毛细吸管、离心机。

2 试剂:按EDTA-K223.5mg/每试管(或肝素钠0.2mg/每试管)标准,将抗凝剂分装于小试管中干燥。

【操作步骤】
1、抽取静脉血2.0ml,立即注入装有抗凝剂的抗凝管中并混匀。

2、用细长毛细滴管吸取混匀的抗凝血,插入温氏比积管底部,然后将血液缓慢注入至10cm 刻度处,避免产生气泡。

3、将加好血液的比积管置于水平离心机,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30min,读取压实红细胞层柱高的毫米数,然后再以同样速度离心10min至红细胞层高度不再下降为止。

【结果计算】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层柱高的毫米数×0.01
【注意事项】
1、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以防溶血,如遇溶血现象应加以注明。

2、不能使用影响红细胞体积的抗凝剂。

3、离心速度和时间要规范化,否则血细胞比容的误差很大。

【临床意义】
1、参考范围:男性:0.40~0.50
女性:0.37~0.48
2、增高或降低
A、血细胞比容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或红细胞绝对性增多。

临床上测定脱水病人的血细胞比容,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

B、血细胞比容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温氏法 血细胞比容

温氏法 血细胞比容

温氏法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在临床医学中,血细胞比容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指标,用于评估血液的浓稠度,了解患者的血液状态。

温氏法血细胞比容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提供了对患者的血液状态进行准确评估的重要依据。

温氏法血细胞比容的测定依据的是红细胞与全血的比重差异。

首先,需要获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通常是采用抽血的方式获取。

然后,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放置于专用的离心管中,通过高速离心的方式使血液分层,形成上层的血浆和下层的红细胞。

接下来,通过测量上、下两层的容积,计算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即血细胞比容值。

温氏法血细胞比容的测定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通过血细胞比容的测定,可以判断患者的体内红细胞数量是否正常。

若血细胞比容值偏高,可能意味着患者体内红细胞过多,这可能与某些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等有关。

相反,若血细胞比容值偏低,可能意味着患者体内红细胞数量不足,可能是由于贫血等疾病引起。

因此,通过血细胞比容的测定,可以为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温氏法血细胞比容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只能反映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比例,而不能提供红细胞的数量信息。

其次,血细胞比容的测定结果还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如血管异常、血浆的凝固等。

因此,在进行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时,应注意控制这些干扰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温氏法血细胞比容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

通过测量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注意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掌握并正确运用温氏法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医疗服务。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文档资料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文档资料

(二)、减低 胞体积大小不同,两者 减低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常用计算 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 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 度,有助于贫血的鉴别与分类。
2、可用作计算MCV、MCHC的基础 数据,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因素 之一(例血液粘度增高致休克)。 3、大量饮水
1、 MCV(f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 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Hct/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红细 胞比容0.36则: MCV=0.36/3.50*1012/L=103 fl
2、 MCH(pg)=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 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B/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血红蛋白 为120 g/L,则: MCH=120g/L/3.50*1012/L=34.20 pg
3、MCHC(g/L )=每升血液中血红 蛋白含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 = HB/ Hct 例:血红蛋白为 120 g/L ,血细胞 比容为0.36,则: MCHC=120 g/L/0.36=333 g/L
4 、红细胞形态改变时应注明(如大 红细胞、小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等),变形性减低的红 细胞可使血浆残留量增加6%。不能 使用改变红细胞容积的抗凝剂。
5 、 红细胞增多症时,血细胞比容明 显增加,血浆残留量亦会增加。 6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7、离心条件必须恒定。
(二)、血液分析仪法: 1、避免溶血 2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3、应注意Hct与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 平均体积测定值的相关性。
(四)、相对离心力
1、相对离心力(RCF)g=1.118x10-5 x有效离心半径(cm)x转速2/min
2、温氏法测定时以相对离心力 2264g(即有效离心半径22.5cm, 3000r/min)离心30 min,读取 红细胞层的高度。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以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血细胞比容的概念、测定方法、临床意义及其应用。

一、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和测定方法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所占的比例,也称红细胞压积。

它是一个重要的血液指标,可以反映红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变化。

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离心法和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法。

其中,离心法是常用的手工测定方法,通过将血液旋转离心,使红细胞和血浆分离,并测定两者的体积比例来计算血细胞比容。

二、血细胞比容的临床意义1. 诊断贫血血细胞比容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范围时,意味着红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减少,可能由于失血、破坏、生成障碍等原因引起。

因此,血细胞比容可以作为诊断贫血的重要依据。

2. 监测治疗效果血细胞比容也可以用于监测贫血治疗效果。

例如,治疗贫血后,血细胞比容会随着红细胞数量和体积的恢复而增加,因此可以通过连续测定血细胞比容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3.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某些疾病,如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可以影响血细胞比容。

例如,肾脏疾病患者可能因为失去了分泌红细胞生成素的能力而导致贫血,血细胞比容也会随之下降。

因此,测定血细胞比容可以帮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4. 判断输血指征在输血前,测定血细胞比容可以帮助判断输血的指征。

例如,对于贫血患者,如果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行输血以提高红细胞数量和体积。

三、血细胞比容的应用1. 临床诊断在临床上,血细胞比容可以作为诊断贫血、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指标之一,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治疗监测血细胞比容可以用于评估贫血治疗的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3. 输血指征血细胞比容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输血的指征,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4. 预防措施血细胞比容还可以用于预防措施的制定。

例如,对于肾脏疾病患者,如果发现血细胞比容下降,可以采取措施促进红细胞生成,以预防贫血发生。

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

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

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占血容积的百分比。

血细胞比容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贫血、高原反应等疾病的程度,以及评估输血的需求量和疗效。

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种:离心法、自由落体管法和显微镜法。

离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抽取的血液标本加入离心管后,通过离心使红细胞沉积到底部,然后用尺子或读数器测量红细胞层的高度和总血液高度,计算出血细胞比容值。

自由落体管法则是将血液标本放入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内,血细胞比容值可通过测量红细胞层的长度和总血液长度计算得出。

显微镜法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然后计算出血细胞比容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规范性,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血液稀释、抗凝剂使用不当等。

同时,也需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

- 1 -。

开放性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温氏法)(多媒体)

开放性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温氏法)(多媒体)

开放性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温氏法)(多媒体)【要求】了解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原理及方法,掌握血细胞比容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原理】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可测出下沉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即血细胞比容。

【试剂】EDTA-K2或双草酸盐抗凝剂。

1.5ml注射器、试管。

2.毛细滴管长约12cm,口径不大于2mm。

3.温氏(Wintrobe)管上以1mm为间隔,刻有0~100mm的刻度(图1-5)。

【操作】1.试管内加入抗凝剂,每管内加EDTA-K2或双草酸盐溶液0.5ml,烤干备用。

2.静脉采血2ml,立即注入抗凝管中,混匀。

3.用细长的毛细滴管取摇匀的抗凝血,从温氏管底部徐徐注入血液,随血液平面上升而渐渐向上抽提毛细滴管,直到血液至“100”刻度处,切勿产生气泡。

4.将注入血液的温氏管置水平离心机中,以相对离心力2264g(即有效半径22.5cm),即300rpm速度离心30min,读取红细胞层高度,然后再离心10min至红细胞不再下降为止,离心后血液分为5层,从上至下依次是:血浆层;白色乳糜层(主要为血小板);灰红色层(主要为白细胞和有核细胞);暗红色层(主要为被血细胞代谢还原的还原血红蛋白);鲜红色层(为含习红细胞)。

5.读取以暗红色红细胞层为准的红细胞柱高的毫米数,乘以0.01报告(或以百分比报告)。

【注意事项】1.所有器材必须清洁干燥,以防溶血。

2.抗凝剂与血液要充分混合,防止部分血液发生凝固,出现小凝块。

3.离心力大小直接影响结果,本试验一定要在达2264g的条件下进行离心。

4.采血后应尽快试验,最好不超过3h。

【参考值】男性 0.42~0.49(42%~49%)女性 0.37~0.48(37%~48%)【临床意义】1.血细胞比容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2.血细胞比容增多见于,①呼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失水、大面积烧伤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血细胞比容可高达0.80左右;③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新生儿、高原居民及慢性心肺疾患。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通常用于评估贫血、脱水和输液情况。

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离心法和微量法两种测定血细胞比容的参考方法。

一、离心法测定血细胞比容。

离心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血液中不同比重的成分在离心作用下分层的特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全血标本,通常采用抗凝血管采集新鲜全血。

2. 将采集的全血标本放入离心管中,注意不要晃动或振动,以免破坏血细胞的层析。

3.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通常离心速度为3000转/分钟,离心时间为5分钟。

4. 离心结束后,观察离心管内血液分层情况,可见上层为血浆、中间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层,底层为红细胞。

5. 使用比色计或离心管刻度尺测量红细胞层的高度,再除以离心管内总血液的高度,即可得到血细胞比容。

二、微量法测定血细胞比容。

微量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微量血液在离心作用下的分层特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全血标本,通常采用抗凝血管采集新鲜全血。

2. 将采集的全血标本放入微量离心管中,注意不要晃动或振动,以免破坏血细胞的层析。

3. 将微量离心管放入微量离心机中进行离心,通常离心速度为12000转/分钟,离心时间为1分钟。

4. 离心结束后,观察微量离心管内血液分层情况,可见上层为血浆、中间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层,底层为红细胞。

5. 使用微量离心管刻度尺测量红细胞层的高度,再除以微量离心管内总血液的高度,即可得到血细胞比容。

在进行血细胞比容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采集全血标本时,应避免气泡和异物的进入,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2. 离心过程中,应注意离心管的摆放位置和离心速度的调节,以保证血液的均匀分层。

3. 在测量血细胞比容时,应注意读数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发生。

综上所述,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有离心法和微量法两种,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血细胞比容(HCT)测定检测原理

血细胞比容(HCT)测定检测原理

血细胞比容(HCT)测定检测原理
血细胞比容(Hct、Ht、HCT或PCV)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比值。

1、离心法:包括温氏法(Wintrobe法)、微量法:是将抗凝血置于孔径统一的温氏管或毛细玻管中,以一定转速离心一定时间后,计算红细胞层占全血的体积比。

2、血液分析仪法:原理是当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形成相应大小的脉冲,脉冲的多少即为细胞数量,脉冲高度为细胞体积,通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计数(RBC)即求得血细胞比容,Hct=MCV ×R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加标本 用细长的毛细滴管吸取混匀的抗凝血,插入血细胞比容管(温氏管)底部,然后将血液缓慢注入至刻度“20”处,避免产生气泡,然后用小橡皮塞塞紧管口。
1.3、离心 将加好血液的温氏管置于水平离心机,以2264g离心30分钟,读取压实红细胞层柱高的毫米数,然后再以同样速度离心20分钟,至红细胞层高度不再下降为止。
血细胞比容测定
7、血细胞比容测定
操作规程
操作流程
一、实验目的:
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温氏测定法。
二、前期准备
1、配制EDTA-Na2,将抗凝剂分装小试管中并干燥。
2、实验题目内容,操作步骤在黑板上写明
三、实验步骤:教师示教,具体步骤如下:
1、1、采血Na2抗凝管中,混匀。
4、观察结果 离心后血液分为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带氧红细胞层(鲜红色)。读取红细胞层柱高(以紫黑红色层红细胞表面为准)的毫米数,乘以0.01即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升数。
四、后期分析处理。
1、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2、清点器械,派值日生打扫卫生,关闭门窗水电。
3、批改作业。个别问题在报告本上作批示。
4、实验员作好有关实验记录
前期准备

采血

加标本

离心

观察结果

后期分析处理
操作规程
操作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