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10讲

合集下载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1讲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1讲
l g
例题精讲
【例10】 地面上有一个固定的圆弧形光滑槽, 其弧长 N 远远小于圆的曲率半径 R . 槽边缘有一个小球 A ,圆弧最低点正上方 h 高处有一个小球 B ;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气,若 A, B 球可视为质 点,同时由静止释放,要使它们恰好在圆弧最低点相遇, h 和 R 应满足什么关系?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4
【例7】 两质量分别为 2kg 与 3kg 的重物用一弹簧相连,现在把一个放于地面上,另一个用外力 F 往 下按,知道系统静止下来后突然松手,要让下面的重物离开地面,外力至少多大?
【例8】 一个质点沿 x 轴作简谐运动,振幅 A 0.06m ,周期 T 2s ,初始时刻质点位于 x0 0.03m 处 且向 x 轴正方向运动.求: ⑴ 初相位; ⑵ 在 x 0.03m 处且向 x 轴负方向运动时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质点从这一位置回到平衡位置 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1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3
理论和实验都表明,在 xy 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在 x 轴上的分运动是简谐运动,我们在 研究简谐运动时就可以借助于这个圆运动,为了研究简谐运动而引入的圆叫参考圆.参考圆是研究简 谐运动的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 例题精讲 【例4】 如图装置左边是系数为 K1 的弹簧,右面为 K 2 的弹簧,物体质量为 m 不考虑轮重,求上下自 由振动时周期.
例题精讲
【例11】 把一根均匀的细棒一端挂在天花下, 另一端拉起一小角度, 细棒就开始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这个现象叫“复摆”,已知一根质量为 m 长度为 l 的细棒以其端点以角速度 转动时,动能为
EK
ml 2 2 (这个公式学会了积分的同学可以自己推一下,很容易) ,计算其周期。 6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5讲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5讲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5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8
学习之外
库仑与库伦定律
库仑,电磁学奠基人之一,于 1736 年 6 月 14 日出生于法国昂古莱姆.在青少年时期,受到了良 好的教育. 后来到巴黎军事工程学院学习, 离开学校后, 他进入西印度马提尼克皇家工程公司工作. 八 年后,他又在埃克斯岛瑟堡等地服役.法国大革命时期,库仑辞去一切职务,到布卢瓦致力于科学研 究工作,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工程力学和静力学问题上. 1777 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针中的磁针的方法.库仑认为磁针支架在轴上,必然 会带来摩擦,要改良磁针,必须从这根本问题着手.他提出用细头发丝或丝线悬挂磁针.同时他对磁 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注意了温度对磁体性质的影响.他又发现线扭转时的扭力和针转过的角 度成比例关系,从而可利用这种装置算出静电力或磁力的大小.这导致他发明了扭秤,扭秤能以极高 的精度测出非常小的力. 人类对电现象的熟悉、研究,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直到 16 世纪人们才对电的现象有了深入的熟 悉。吉尔伯特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静电现象,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原始理论,并引人了“电吸引”这 个概念。但是吉尔伯特的工作仍停留在定性的阶段,进展不大。18 世纪中叶,人们借助于万有引力定 律,对电和磁做了种种猜测。18 世纪后期,科学家开始了电荷相互作用的研究。 富兰克林最早观察到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普利斯特利重复了富兰克林的实验,在《电学的历 史和现状》一书中他根据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最先预言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只能与距离平方 成反比。虽然这个思想很重要,但是普利斯特利的结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重视。 在库仑定律提出前有两个人曾作过定量的实验研究,并得到明确的结论。可惜,都没有及时发表 而未对科学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一位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罗宾逊, 认为电力服从平方反比律, 并且得到指数 n=2.06,从而电学的研究也就开始进行精确研究。不过,他的这项工作直到 1801 年才 发表。另一位是英国的卡文迪许。1772~1773 年间,他做了双层同心球实验,第一次精确测量出电作 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发现带电导体的电荷全部分布在表面而内部不带电。卡文迪许进一步分析,得到 n=2.002。他的这个同心球实验结果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相当精确的。但可惜的是他一直没有公开发表 这一结果。 库仑的扭秤巧妙的利用了对称性原理按实验的需要对电量进行了改变。库仑让这个可移动球和固 定的球带上同量的同种电荷,并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通过实验数据可知,斥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但是对于异种电荷之间的引力,用扭称来测量就碰到了麻烦。经过反复的思考,库仑借鉴动 力学实验加以解决。库仑设想:假如异种电荷之间的引力也是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那么只 要设计出一种电摆就可进行实验。 通过电摆实验,库仑认为:“异性电流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同性电流体的相互作用一样,都与距 离的平方成反比。”库仑利用与单摆相类似的方法测定了异种电荷之间的引力也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不是通过扭力与静电力的平衡得到的。可见库仑在确定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时 使用了两种方法,对于同性电荷,使用的是静电力学的方法;对于异性电荷使用的是动力学的方法。 库仑注重修正实验中的误差,最后得到:“在进行刚才我所说的必要的修正后,我总是发现磁流 体的作用不管是吸引还是排斥都是按距离平方倒数规律变化的。”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库仑只是精确 的测定了距离平方的反比关系,并把静电力和静磁力从形式归纳于万有引力的范畴,我们这里要强调 的是库仑并没有验证静电力与电量之积成正比。“库仑仅仅认为应该是这样。也就是说库仑验证了电 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但仅仅是推测电力与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库仑定律是平方反比定律,自发现以来,科学家不断检验指数 2 的精度。1971 年威廉等人的实验表明库 仑定律中指数 2 的偏差不超过 10 ,因此假定为 2。事实上,指数为 2 和光子静止质量为零是可以互推 的。其实假如不为零,即使这个值很小,也会动摇物理学大厦的重要基石,因为现有理论都是以等于零 为前提。到目前为止,理论和实验表明点电荷作用力的平方反比定律是相当精确的。200 多年来,电力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9讲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9讲

R
l S
式中, 比例常数 称为电阻率。 它是一个仅由导体材料性质和导体所处的条件(如温度)决定的物理量。 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即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9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5

1

实验证明,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变化,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比较规则,在 o℃ 附近,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电阻率与温度有线性关系,表示为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9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
知识点睛
一.电流强度电流密度 1.电流的产生 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在静电平衡条件下,导体内部的场强为零,自由电荷没有宏观的 定向运动。若导体内的场强不为零,自由电荷将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逆着电场方向运动。我们把导 体中电荷的定向运动称为电流。 2.产生电流的条件: ①导体中要有可以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电子或离子); ②导体内电场强度不为零。 若导体内部的电场不随时间变化时, 驱动电荷的电场力不随时间变化, 因而导体中所形成的电流将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电流称为恒定电流(或稳恒电流) 。如下是本来的热 运动电荷再受到外电场作用时形成电流的示意图:
【例3】如图,电解槽与电源相连,路端电压为 U=100V.槽中平行放置三个极板,从左往右依次为 ABC。 A、C 皆为银板,B 为铜板,用两个伏特表监测电压.极板 B 将容器隔成两部份:左边充以硝酸银溶液,右 边充以硫酸铜溶液,经测量知铜板质量以 7.6mg/s 的速率增加, 计算流过电源的电流强度(已知银和铜 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108 和 64). (提示: 中间板一边在析出 Ag 一边 Cu 正在进入溶液, 阿氏常数为 6× 1023 个/mol,电子电量为 1.6× 10-19C,本题选讲)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目录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第0部分绪言 (5)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二、知识体系 (5)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6)第一讲力的处理 (6)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8)第三讲习题课 (9)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15)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16)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6)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24)第三部分运动学 (2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4)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26)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3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38)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3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5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3)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7)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66)第七部分热学 (66)一、分子动理论 (66)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68)三、理想气体 (70)四、相变 (77)五、固体和液体 (80)第八部分静电场 (8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81)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84)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9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95)第二讲重要模型和专题 (98)第十部分磁场 (107)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7)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11)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17)第一讲、基本定律 (117)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20)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24)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27)第一节黑体辐射 (127)第二节光电效应 (130)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36)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39)第0部分绪言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1、国际(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简称Ipoh)① 1967年第一届,(波兰)华沙,只有五国参加。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2讲.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2讲.

简谐振动相位计算
这个是竞赛为了增加计算量而独有的一坨题目。特点是包含不止一个运动过程,每次切换过程,需要 用速度和位移, 以及平衡点的位置, 确定下一个过程的振幅的相位。 常见的办法是直接对比运动方程:
A(t ) A0 cos(t ) ; A(t ) A0 sin(t )
高一·物理·竞赛班·第 2 讲·教师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3
第二部分 机械波
知识点睛
1. 实例引入: 如图为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后发生的事情,石子在水面上某处引起振动,由于相邻水分子间有力的 作用,以及水的重力,周围的水也连带振动起来了。这是人类最早意识到的“波”。 (可以计算,浅水中 波速 v 满足 v 。 gh ,其中 h 为水的深度)
2l 的弹簧,弹簧下端和短杆一起铰接在地面上,平衡的时候杆和水平角度为 45 。始 2
终保持左右对称,求微小振动的时候系统的周期。重力加速度为 g 。
【例2】【29 届复赛第一题(17 分) 】设有一湖水足够深的咸水湖,湖面宽阔而平静,初始时将一体 积很小的匀质正立方体物块在湖面上由静止开始释放,释放时物块的下底面和湖水表面恰好接 触。已知湖水密度为 ;物块边长为 b ,密度为 ' ,且 ' 。在只考虑物块受重力和液体浮力 作用的情况下,求物块从初始位置出发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
【思考】有个成语叫“随波逐流” ,那么“波”真的是我们看到的物质在“流”么,上面人浪问题中, 形成波的人群的头,是否因为波的传播在平移? 2. 机械波的形成 通过上述实例,我们认识到: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波传递的是振动和能量,而 介质本身并不迁移。 机械波产生条件为: 1)振源; 2)能传递振动的介质。 在宏观上,可将气体、液体或固体当作连续体,其体内各个相邻的质元间以相互作用力维系着。 这些物质都可以看做是介质。 如图:研究机械波常用的建模方法是把介质看成具备相互作用力的质点,通过对局步列动力学方 程研究波形的形成与传播。由于数学上难度较大,本讲讲义就不从力的角度给大家推导波形形成的规 律了,直接引入振动函数进行推导。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4讲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4讲
高一·物理·竞赛班·第 4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7
一.电通量: 1.电通量是指穿过某一截面的电场线的条数,其大小为
E sin s
为截面与电场线的夹角. 以上的推理表达出来就是 二.高斯定量:在任意场源所激发的电场中,对任一闭合曲面的总通量可以表示为
式中 k 是静电常量, qi 为闭合曲面所围的所有电荷电量的代数和. 往往我们选取的高斯面 (即 闭合曲面) ,往往和电场线垂直或平行,这样便于电通量的计算. 三.典型模型 一些典型带电体的电场强度的计算. a.均匀带电球壳产生的电场 高球壳的半径为 R ,电荷量为 Q ,则
三、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引入: 从公元前 600 年,希腊哲学家泰利无意中发现,用布摩擦过的琥珀,居然能把羽毛吸起来。静电 的常识可以说已经童叟皆知:电有两种,分别定义为正负(为什么是正负而不是雌雄或者黑白呢? 喜欢物理的同学应该都听过夸克,夸克的分类就是按颜色和味道命名的,夸克有三种“颜色”,还有 六种“味道”。这其实是种数学思维的体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问问自己老师) ,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带电为负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为正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那什么, 异种电荷相互那什么… 带电的实验判定标准一:能吸引轻小物体。
五、 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 最初是这样子滴,法拉第把一堆微小碎屑放到电荷附近,发现碎屑的分布得很有规律:
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表面,不可能存在正真的远程力。两个物体之间远远的有相互作用,只能通过 某种真实的物质发生作用,这种物质可能没有原子分子结构(因为原子也不知终极的粒子) ,也可以 不带电。但是一定有质量,具备能量。对于静电力来说,法拉第想象是一种我们没有直接看到的物质 ---电场在起作用。 定义: 1.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介质,只要电荷存在,在其周围空间就存 在电场,电场具有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定义放入电场中的某点的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和它电荷 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它描述电场力的性质. 记为电场强度: F E .其单位为: N / C q 由于规定为矢量方便结算,所以规定放在电场中某点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 的方向. 容易推导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E k

学而思高一物理讲义[精品文档]

学而思高一物理讲义[精品文档]

第一讲直线运动4级公式法运动学计算循序渐进:阶梯成长体系本讲难度:★★★★☆高考难度:★★★☆☆直击高考:高考考点分值高考比重平均0~6分高考初级考点(概念层面)物理抽象概念应用高考中级考点(间接考察)运动学基本公式高考高级考点(综合考察)运动状态分析高考考题20062007200820092010例题18画龙点睛:重点中学试题1.(09北京四中期中)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答案】C D知识点睛一、知识网络图例题精讲概念纠错题机械运动【例1】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有()A.人体心脏的跳动B.地球绕太阳公转C.小提琴琴弦的颤动D.电视信号的发送【答案】D质点【例2】在下列各运动的物体中,可视为质点的有()A.汽车的后轮,研究汽车牵引力的来源B.沿斜槽下滑的小钢球,研究它沿斜槽下滑的速度C.人造卫星,研究它绕地球的转动D.海平面上的木箱,研究它在水平力作用下是先滑动还是先滚动【解析】A与汽车的结构形状有关不能看成质点,D与木箱的结构有关,因为判断滚动要考虑杠杆因素【答案】B C匀速与匀变速【例3】下列运动中,最接近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匀速转动的旋转餐厅B.公共汽车在两个车站间的直线运动C.国庆阅兵时军人正步走过主席台D.跳伞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后的落体运动【答案】C【例4】速度及加速度的定义是运用了()A.控制变量法B.建立物理模型法C.等效替代法D.比值法【答案】D【例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相同位移内速度的变化相同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答案】B【例6】关于加速度和速度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来越大,则速度越来越大B.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大,表示了速度变化快C.加速度的正负表示了物体运动的方向D.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增大【解析】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对,加速度越来越大时,速度的变化越来越快,但速度不一定越来越大,A错;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加速度与速度是否同向,若同向则物体做加速运动,D对.【答案】B D概念应用题参考系【例7】在无云的夜晚,看到月亮停在天空不动;而在有浮云的夜晚,却感到月亮在很快移动这是因为此时我们选择了为参考系的缘故,而此时必须是有风的夜晚,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答案】浮云、浮云路程和位移【例8】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的正方向,今有一个皮球停在水平面上某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5m时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7m而停下.则上述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A.12m;2m B.12m;2m-;2m D.2m;2m-C.2m【答案】B时间与时刻【例9】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表示时间的是()A.早6时10分,列车从上海站出发B.列车一共运行了12hC.列车在9时45分到达途中南京站D.列车在南京站停车10min【答案】B D速度【例10】(北京西城区)下图是用同一曝光时间拍摄自行车运动的一组照片.通过照片,我们可以判断自行车运动最快的是下列图中的()【解析】在曝光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速度越快,图片越模糊.【答案】D【例11】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答案】 A CD/v x t =应用(平均速度)【例12】 中国飞人刘翔,在2008年5月10日的大阪国际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3秒19的成绩如愿摘金,在实现职业生涯的五连冠.关于比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10m 是刘翔比赛中位移的大小 B .13秒19是刘翔夺冠的时刻 C .刘翔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是8.3m/sD .刘翔经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一定等于8.3m/s【答案】 A C【例13】 (北京理综)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 ,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 A .310s - B .610s - C .910s -D .1210s -【解析】 在曝光时间内,子弹的运动可简化为匀速运动,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对应在该时间内的位移.子弹长度的数量级为210m -,故子弹的位移数量级为410m -,而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 ,故曝光时间估算为4710=s 210s 500x t v --=⨯=,最接近B 选项.【答案】 B【例14】 一人一直沿山坡自坡底A 以速率1v 跑到坡顶B ,随即又以速率2v 返回到坡底A ,已知AB 的距离为s ,那么,人在这一往返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A .0B .122v v+ C .12122v v v v +D 无法确定【答案】 A 往返,回到原点,位移为0【例15】 三个质点A B C 、、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相同B .B 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方向与它任意时刻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C .到达M 点的瞬时速度一定是A 的大D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解析】 三个质点运动的起点、末点相同,故位移相同,又时间一样,故平均速度相同,A 对.B 质点从N 到M 途中,也有可能往返运动,故不能断定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B不对.C 项无法判定.路程不确定,无法判断平均速率,D 错.。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12讲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12讲

第12讲 磁场、磁场力1.“比萨”定律2.安培环路定理3.安培力4.磁力矩1) 引入人类很早就分别认识到电现象与磁现象,但是把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现象联系起来是近代物理发展起来后的事情。

从奥斯特发现电流磁现象开始,人类用了近100年进入了电气化的时代,我们现代社会绝大部分的应用科技都与电磁学的发现有关。

学习电磁学,虽然数学用的很深很多让初学的同学倍感不适应,但是求知欲会驱动着我们去克服这些不适应。

电磁学的高度应用化可以让我们同学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满足感,当然首先是需要我们去开动脑筋思考物理原理的内涵与应用关键。

一.毕奥-萨伐尔定律1.磁现象:天然磁石或永久磁铁都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磁性,这个性质称为磁性。

磁铁上磁性特别强的两端,称为磁极,中间没有磁性的区域叫中性区。

磁极有自动指南指北的性质。

指北的一极称为北极,用N 表示;指南的一极称为南极,用S 表示。

磁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此作用称为磁力2.磁现象的本质: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电现象与此现象的内在联系。

1822年安培提出分子电流的假说,他认为一切磁现象起源于电流,磁性物质的分子中,存在环形电流,成为分子电流。

当分子电流在一定程度上规则排列时,物质便显示出磁性。

安培分子电流的假说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揭示了物质的磁性。

实际上,分子电流相当于分子中电子绕原子核的转动和电子本身的自旋运动。

这样,磁铁与磁铁、电流与电流、磁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都可归结为运动电荷(或电流)间的相互作用。

3.毕奥-萨伐尔定律1820年10月30日(在距奥斯特报道电流磁效应不到三个月),法国的毕奥和萨伐尔在法国科学院发表文章,从实验中分析了电流和磁效应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小磁针转动强弱反应该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实验发现:1.a 大,B 小,a B /1∝(反比于距离)2.I 大,B大,I B ∝ (正比于电流)结论:aI kB = 不久,拉普拉斯假定,电流由电流元l Id组成:本讲导学知识点睛●l Id 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 d与I 成正比;● 磁感应强度B d的大小与电流元l Id 的表观长度θsin dl 成正比; ● 磁感应强度B d的大小与r 的平方成反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10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6
【例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3.0V , 1.0V , r 0.5, r 1.0, R 10.0, R 5.0,
1 2 1 R 4.5, R 19.0 3 4 2 1 2
(1)试用等效电压源定理计算从电源
路被称为电压源。

r
R
I0 r
R
不论外电阻 R 如何,总是提供不变电流的理想电源为恒流源。实际电源 、r 对外电阻 R 提供电 流 I 为:
I
其中
r Rr r Rr

/ r 为电源短路电流 I 0 ,因而实际电源可看作是一定的内阻与恒流并联的电流源。
实际的电源既可看作电压源,又可看作电流源,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的条件是电流源中恒流源的 电流等于电压源的短路电流。利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性可使某些电路的计算简化。 等效电压源定理(又叫戴维宁定理) :两端有源网络可等效于一个电压源,其电动势等于网络的 开路电压,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电源以外网络的电阻。 等效电流源定理(又叫诺尔顿定理) :两端有源网络可等效于一个电流源,电流源的 I 0 等于网络 两端短路时流经两端点的电流,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电源外网络的电阻。
引入:复杂电路 所谓复杂电路就是无法通过“揉线”改变成串并联的电路,最简单的复杂电路莫过于如下电桥:
当然也就可能是多电源多网络的: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10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
刚开始看见这样电路一定有些绝望,这种电路怎么等效电路怎么画?总电阻多少?要解决这样的 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刻,更本质的理解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规律” 。 基尔霍夫定律 知识点睛 1.含多个电源电路欧姆定律 沿着电流的方向,每通过一个电阻电势降低,降低的值等于电阻上的电压,每当从负极到正极通 过一个电源, 电势升高, 升高的值等于电源电动势. 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电路上电压升降的代数和.
( I ) 0
第二定律(电压定律) :沿任何一闭合回路一周电势降落的和为 0. IR E 0 . 3.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要点: 1.方程的独立性及独立方程数目应等于所求未知量数. 例如:一个有 n 个节点, p 个支路的复杂电路,其电流独立方程为 n 1 ,电压回路方程数为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10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7
【例13】有若干个阻值分别为 2Ω 及 1Ω 的电阻器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 A、B 两点接地,电阻 2 是固定不动的,输入电压 U1,U2,…,Un。仅取 1 V 或者 0 V 两个值,0 V 表示接地。 (1) 当 n=3 时,B 点输出电压有几个可能的值? (2) 当 n→∞时,B 点的最大输出电压为多少?
【例5】如下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1Ω,电阻R1=R2=R3=18Ω,R4=11Ω,则C、D两端的电 压UCD=______V,R3上的电流方向为___ _.
【例6】在图的电路中求 Uab 。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10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4
【例7】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ε = 1.4V,内阻不计,R1 = R4 = 2Ω,R2 = R3 = R5 = 1Ω,解流过电阻 R5的电流。
p n 1 个. 为了保证回路的独立性,在新选定的回路中,必须至少有一段电路中在已选的回路中
未曾出现过. 2.中每一点都有一定电位,这个电位是该点对零电位参考点而言的,欲求电路中某点的电位或两点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10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2
电位差,只要从该点出发经过一定路径绕到零电位点(或给定点) ,考察各点电位的改变,就可以求 出该点的电位或电位差. 即 U IR E . 3.给定电路上假定电流的方向,若解得结果为正值,说明实际电流方向和假定方向相同;若解得结 果为负值,说明实际电流方向和假定方向相反,电流的大小为其绝对值. 4.方程时,按正负号规定,前后要保持统一,对于电流,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值,则流入节点的电 流为负值,流入和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为零.
第 10 讲
复杂电路原理
本讲提纲 1. 等电势点 2. 基尔霍夫定律 3. 叠加 4. 等效电源 本讲先给出复杂所有的原理,初步学习电路原理的使用方法,下讲我们会通过一次习题课加深同 学们对这些原理的理解,提升应用的能力。 知识模块
对称性原理 在一个复杂电路中,如果能找到一些完全对称的点, (以两端连线为对称轴) ,那么可以将接在等 电势节点间的导线或电阻或不含电源的支路断开(即去掉) ,也可以用导线或电阻或不含电源的支路 将等电势节点连接起来,且不影响电路的等效性。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10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3
【例4】英国物理学家惠斯登曾将最开始的图中的R5换成灵敏电流计○ G , 将R1 、 R2中的某一个电阻换 成待测电阻,将R3 、R4换成带触头的电阻丝,通过调节触头P的位置,观察电流计示数为零来测 量带测电阻Rx的值,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案几乎没有系统误差,历史上称之为“惠斯登电桥” 。请 学员们参照图思考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并写出Rx的表达式(触头两端的电阻丝长度LAC 和LCB是可以通过设置好的标尺读出的) 。
例题精讲
【例1】六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与电动势为 (内阻不计)的电池,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则流过电池 的电流是为多少?
【例2】用导线连接成如图所示的框架,ABCD和ABCE是正四面体,每段导线的电阻都是1 。求AB 间的总电阻。 A
C B
D
【例3】N个点之间每两个之间都连接有电阻为r的电阻,求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例8】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 E1 45 V, E2 48 V, R1 5 , R2 3 , RD 20 ,
R4 42 , R5 2 . 求各支路的电流.
【例9】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E1 1.0 V, E2 2.0 V, E3 3.0 V, r1 r2 r3 1.0 , (1)通过 E 3 的电流; (2) R3 上消耗的功率; (3) E 3 对外供 R1 R2 1.0 , R3 3 . 求: 给电功率; (4) A 点的电势.
2、r2 正极流出的电流 I 2 ;
1
(2)试用等效电流源定理计算从结点 B 流向节点 A 的电流 I 。
E A
1 r1
R1
R4
R3
B R2
D
C
2 r2
【例11】如图,R1=R2=R3=R,U1=1V,U2=2V,U3=3V,求每个电阻和电源上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叠加 or 基尔霍夫)
【例12】如果将右上图中电源电动势分别是 ε1 和 ε2 、内阻分别为 r1 和 r2 的电源用右下图的电动势为 ε 、 内阻为 r 的电源代替, 并要求使两电路的干路电流相等且与外电阻 R 无关。 试求 ε 、 r 和 ε1 、 ε2 、r1 、r2 的之间的关系。若上图的电源不是两个,而是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 ε1 、ε2 、… 、εn 和 r1 、r2 、… 、rn 的 n 个并联,以上关系又将如何?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10 讲·高科技”的电子科技发展史
库仑在 1785 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1820 年,奥斯特从实验中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 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找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 1826 年 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 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 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上,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 1833 年建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楞次定则) 。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明了电机 可逆性的原理。楞次在 1844 年还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分别独立的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焦耳-楞次 定律) 。与楞次一道从事电磁现象研究工作的雅可比在 1834 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从而证明 了实际应用电能的可能性。电机工程得以飞跃的发展是与多里沃-多勃罗沃尔斯基的工作分不开的。 这位杰出的俄罗斯工程师是三相系统的创始者,他发明和制造出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并首先 采用了三相输电线。在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麦克斯韦在 1864 年至 1873 年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他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888 年,赫兹通过实验获 得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但实际利用电磁波为人类服务的还应归功于马克尼和波波夫。大 约在赫兹实验成功七年之后,他们彼此独立的分别在意大利和俄国进行通信试验,为无线电技术的发 展开辟了道路。 1883 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现了热电子效应,随后在 1904 年弗莱明利用这个效应制成了电 子二极管,并证实了电子管具有“阀门”作用,他首先被用于无线电检波。1906 年美国的德弗雷斯 在弗莱明的二极管中放进了第三个电极——栅极而发明了电子三极管, 从而建树了早期电子技术上最 重要的里程碑。半个多世纪以来,电子管在电子技术中立下了很大功劳;但是电子管毕竟成本高,制 造繁,体积大,耗电多,从 1948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几位研究人员发明晶体管以来,在大多数领域 中已逐渐用晶体管来取代电子管。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电子管独特的优点,在有些装置中,不论从稳 定性,经济性或功率上考虑,还需要采用电子管。 第一个集成电路是在 1958 年见诸于世的。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应用,标志着电子技术发展到 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实现了材料、 元件、电路三者之间的统一;同传统的电子元件的设计与生产方式、 电路的结构形式有着本质的不同。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越来越高,出现了大规模和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例如可在一块 6mm 平方的硅片上制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 ,进一步显示出集成电 路的优越性。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生产与管理等的需要,电子计算机应时而兴起,并且 日臻完善。从 1946 年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已经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的四代,每秒运算速度已达 10 亿次。现在正在研究和开发第五代计算机(人工智能计算 机)和第六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 ,它们不依靠程序工作,而依靠人工智能工作。特别是七十年代 银河计算机问世以来,由于它价廉、方便、可靠、小巧,大大加快了电子计算机的普及速度。 数字控制和数字测量也在不断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数字控制机床和“自适应”数字控 制机床相继出现。目前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几十台乃至上百台数字控制机床进行集中控制(所谓“群 控”)也已经实现。 在工业上晶体闸流管(即可控硅)也获得广泛应用,使半导体技术进入了强电领域。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电子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如空间电子技术、 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和遥感技术、微波应用等) ,它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起这变革性 的推动作用。电子水准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电子工业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电子 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高度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直接影响 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国家的安危;也直接影响到 亿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